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管理导航-企业目标管理手册 >

第9章

管理导航-企业目标管理手册-第9章

小说: 管理导航-企业目标管理手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5年的目标方针是:“安全生产超千天,质量管理再发展,三改三创全实
现,设备管理争优秀,利润八千五百万。”空军简阳农场 
1986年提出的五年
战略目标方针是:“以简阳为基地,以成都为中心,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1990年盈利 
600—800万元。”

这些单位的目标方针,其共同点是:方向明确,高度概括,求实、创新、
催人奋进。看了目标方针,就仿佛看到了单位的全貌。

2。制定目标项目。目标项目是目标方针的具体化,它具体地规定了管理
组织系统为实现目标方针在各个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水平。只有目标方
针而不具体化为目标项目,方针就成了一句空话;同时。也只有在目标方针的
指导下,确定具体的目标项目,才能正确地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动,保证方
针的实现。因此,目标方针与目标项目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制定目标项目,
必须围绕目标方针进行。

首先,制定目标项目要以目标方针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分类。人们根据
管理的需要和目标方针的要求,以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目标进行分
类,可以把目标区分为不同类型的目标项目。不同种类的目标,代表不同的
内容。

首先,制定目标项目要以目标方针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分类。人们根据
管理的需要和目标方针的要求,以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目标进行分
类,可以把目标区分为不同类型的目标项目。不同种类的目标,代表不同的
内容。

按目标性能分,有功能目标,机制完善目标,手段目标和技术目标。功
能目标是系统作用于环境,表现为输出的目标。如军队后勤系统的功能目标,
通常划分为供应、管理、服务。机制完善目标,是反映单位本身有机构成及
其运行规律的目标。如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制度,落实规章等就属于
此类。手段目标,是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手段。技术目标,是指要达到的技
术指标。

按目标实现的时间分,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它与第一种
划分方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长期目标一般带有战略性特点,通常是在 
10
年以上的时间实现的目标。中、短期目标带有战役和故术性特点,是长期目
标的阶段性目标。中期目标的时限通常为 
3—5年,短期目标通常为 
1年以内。
长期目标是制定中、短期目标的依据,中、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具体化。

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单位的具体目标项目如何确定,应当在体现和保证
目标方针实现的前提下,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其次,制定目标项目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在多个目标项目中,应按
每项目标在整体目标中的重要程度,进行类比排序,分清主次轻重,并分别
配以不同的权数。所谓权数,是指对各个被比较的问题具有权衡轻重作用的
数值。通过不同的权数,可以便人们认识各项目标在总体目标中的地位和作
用,有利于指导资源的分配和成果的考评。同时要使目标项目的个数适中,
一般是 
3—5项,可以少于 
5项,但最多不要超过 
8项。

再次,制定目标项目要注意各项目标间的结构联系。如要使战略目标、
战役目标和战术目标合理配置,长、中、短期目标自然衔接,各项目标之间
相互匹配,在空间或时序上进行合理的组合与排列,并与目标方针保持有机
联系,力求做到纲目分明,结构严谨。

3。制定目标值。目标项目的预期结果,通常是用目标值来表示的。目标
值表示各项目标应达到的标准和程度,是各项目标进一步的具体化、数量化。
目标值多采用定量的表示方法。这类用具体数字表示的目标值,叫做定
量目标值。如产值达到××万元;事故率下降至千分之几;多少人经过培训
达到大专水平等。定量目标值具有精确度高、可比性强等特点。所以在确定
这类目标值时,要严格推算,反复核对,把数字搞准确,确保其权威性和可
信性。

对于某些难以量化的目标,可以采用定性的方法加以具体化、明确化。
这种用文字叙述的方法进行描述的目标值,叫做定性目标值。如服务态度好,
可具体为:态度和蔼,热情待客,百问不厌,百挑不烦,不与顾客争吵等。
制定定性目标值时,主要注意文字表达要清楚、准确,词义单一、不模棱两


可,是非标准明确,尽量考虑其可考核性。

可,是非标准明确,尽量考虑其可考核性。
少 
50%。这类目标值,文字和数据相配合,
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这种方法多用于机关、事业单位、服务性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一项目标可以有多个目标值。如某单位的福利目标,就
有如下目标值:建职工宿舍 
5000平方米;建文化活动中心 
1000平方米;新
建蓝球场一个;翻修洗澡堂;解决 
100户的煤气供应问题。目标值的个数、
应视目标而定。

总之,制定目标,属于重要的决策活动。为确保目标方向的正确性,必
须广泛收集信息,大量占有材料,充分发挥智翼团的作用,填密分析,反复
论证,运用科学的预测决策方法,实行科学决策。

□目标制定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就是制定目标要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
目标要能反映单位的全面工作,体现单位的基本任务。对于较大的单位来说,
目标尤其要体现单位的基本战略和发展方向。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从全
局出发,全面规划,统筹考虑。既要考虑到国家、社会、上级,又要考虑到
左邻右舍、单位本身;既要着眼于未来,又要立足于现实;既要看到单位的
内部条件,又要了解单位的外部环境等。通过综合分析多方面的情况,最后
做出决断。这样可以避免片面性,防止顾此失彼。
制定目标,还要注重系统整体功能。所定目标必须具有强化系统功能,
增强系统机制,提高整体效益的作用。对人、财、物等管理要素,要进行系
统分析,优化组合,以求整体功能最强,整体效益最大。制定目标的过程,
就是一个运筹规划的过程。

2。重点性原则。重点性原则,就是制定目标要有侧重点。一个单位的工
作千头万绪,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是,制定目标不能面面俱到,无所不
包。必须明确工作重心,抓住主要矛盾,把能够扭转单位局面,改变单位面
貌的问题突出出来,定为目标,选准突破口,集中全力攻关。这样,可以避
免分散精力和资源,以便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先用于解决最关键、
最迫切的问题。
制定目标还要有针对性。要切中要害,为单位所急,为群众所想。使大
家产生一种共同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激发群众齐心协力改变单位面貌。这样
的目标,容易形成较大的凝聚力,容易见效,也容易较快地形成良性循环。

3。先进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就是所定目标要能促人前进,具有挑战性。
因为只有挑战性的目标,才能激发人们的拼博精神,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
制定目标的先进性原则具体体现在:
一是制定目标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标准高,才能起点高;要求严,
工作才能满负荷。要向高水平看齐,“高枝起飞”。近年来,我国一些单位
推行目标管理的经验证明:只有敢于把目标的标准线定在 
90年代,敢于向国
内外先进水平挑战,单位才充满生机与活力。先进性的目标,使这些单位施
放出巨大的潜能,成为国内外同类行业的伎伎者。

二是制定目标要着力挖潜。多年来由于体制、管理等方面的弊病,企业
内部的巨大潜力远远未被挖掘出来。要充分估计到单位的实力和各种有利因


素,看到自身的优势,大胆挖潜,提倡竞争,勇于创新。

素,看到自身的优势,大胆挖潜,提倡竞争,勇于创新。

4。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所定目标切实可行。可行性原则与先
进性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的统一。
制定目标的可行性原则,要求目标制定得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经过努力
能够实现。目标,不是越高越好。过去那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似
的目标,违背客观规律,只能是轰动一时的口号。期望理论告诉我们:可望
而不可及的目标,对人们来说,期望值为零,激发力量亦为零;实现概率越
小的目标,期望值越小,激发力量也越小。所以,制定目标必须从单位的实
际出发,在现有人力、财力、技术、设备、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条件的基
础上,制定目标。要使目标责任者感到,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既充满信心,
又不敢掉以轻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蹦一蹦,够得着”。只有这样的目
标,才具有较大的激发力。

5。灵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是指所定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可调性。对于
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境、条件变化,以及来自其它方面的随机性干扰,
目标本身要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不仅使目标具有可调性,而且使主要目标
值和对策措施留有余地,有多种实施方案。当环境变化时,既有适应变化的
预备方案,又有临时应急的有效措施,使目标责任者处于主动地位。
□目标制定的依据
制定目标的过程,是主、客观条件相统一的过程,即上级的要求与本单
位实际、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的过程。因此,制定目标的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上级要求。上级要求,包括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指令性计划,以
及上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条例等。这是制定目标的首要前提。按上级要
求制定目标,才能将单位目标与上级目标统一起来,确保目标符合上级精神。
同时也才能做到顾全大局,上下一致,同步发展。
应当注意的是,依据上级要求制定目标,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抄照套。
在政策界线分明,大的原则不变的情况下,要大力提倡解放思想,大胆实践。
要善于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上级的指示转化为本单位的目标,变为群众自
觉的行动。

2。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包括人、财、物等资源,以
及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技术状况等其它因素,这是制定目标的客观基础。
只有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发,既看到优势,又看到劣势,既看到潜力,又
看到困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自身潜
力,从而制定出既先进又可行的目标。这就要求在制定目标时,要在认真学
习和领会上级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单位的资源情况进行详细地统计,对人员
素质进行认真地分析,对管理、技术水平进行客观估量,以便做到“看菜吃
饭,量体裁衣”,既不过高地估计自己,又不忽视内在的潜力。
3。外部环境因素。制定目标,还必须考虑单位的外部环境因素。因为环
境是系统赖以存在的条件,它制约着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外部环境因素

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及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社会因素,也包括地
理、气候等自然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制定目标的约束条件。

主要是指政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