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三国"智谋精粹 >

第11章

"三国"智谋精粹-第11章

小说: "三国"智谋精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据理直争,坚决反对,后主无可奈何。得到后主宠爱的宦人黄皓也很怕他, 
终允之世,黄皓不敢为非作恶。他不图名利,蒋瑰认为他辅佐后主有功,上 
疏建议“宜赐爵士”,他固辞不受(《三国志·蜀书·董允传》)。孔明对姜 
维甚为赏识,认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 
室,才兼于人”。蒋琬、费伟相继逝世后,由姜维负起保卫蜀国的重任,他 
继承孔明的遗志,坚持北伐,互有胜负。由于后主昏庸。对姜维派重兵守卫 
阴平等地的建议置之不理,使邓艾得以偷渡阴平,直捣成都,蜀汉终于灭亡。 

… 页面 36…

蜀之亡,不能归咎于姜维,除了形势所趋外,后主昏庸是主要原因之一。司 
马昭说:“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孔明逝肚后,蜀国军国大政先后由蒋琬、费祎、姜维主管,时间长达29 
年,比之刘备、孔明两人治蜀时间还多9年。在蜀魏对峙中,蜀弱魏强,对 
手又都是杰出的人才,客观上不存在蜀胜的形势。孔明曾竭尽全力,也劳而 
无功,单靠姜维等的主观努力是不可能扭转这种局面的。而蒋瑰、费祎、姜 
维等竟能保卫蜀国达29年之久,如他们没有非凡的才能和无限的忠心,何能 
如此!这不仅说明孔明善于”任贤举能”,也证明了孔明以德。才兼备做为 
选拔人才的准则是完全正确的。 

                             重操守,以身作则 

     孔明重用之人,皆德才兼备,这与他个人风格有关。孔明本              人就 
是个德隆才高的大贤人,他未出草庐已预见天下三分,为刘备制订正确的战 
略决策——“隆中对”;为北图中原,统一中国,他做到”鞠躬尽瘁,死而 
后己。”他具有如此崇高风格,是由于他公而忘私,不谋私利,他病危时自 
表后主说:”臣家有桑八百株,田五十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 
外任,随身所需,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产。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 
余财,以负陛下也。”孔明病逝后,经人了解,确如其所言。在孔明以身作 
则的影响下,其僚属大都清廉自持。如费祎“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 
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姜维也是“宅舍弊薄,资财无饰, 
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 

                      2。唯才是举:曹操的用人特点 

     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发布《求贤令》,第一次提出“唯 
才是举”的方针:“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 
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 
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建安十九年和二十二年又先后发表《取 
士无废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进一步指出,“夫有行之士,未必能 
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主张对于有缺点的人,不能废弃不用, 
不管是卑贱的,甚至是”不仁不孝”的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都要 
推荐,《三国演义》没有提及这些《求贤令》,它通过对曹操用人事迹的描 
述,把曹操的”唯才是举”的用人特点反映得很具体。 

                             各路人马前来效命 

     由于曹操采取不讲门第、不拘品行的“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有本事 
的人大都投靠他,故魏国人才甚众,谋臣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崔琰、 
毛阶、贾翊:武将有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名将及许褚、典韦等 
猛将。这些谋臣、武将有不少是三国时代的第一流人才。其中谋臣的佼佼者, 
除了前面谈的杰出战略家苟或外,郭嘉也是个很了不起的谋士。他为曹操多 
出奇计,而每计必中。在第三十三回”郭嘉遗计定辽东”里,特别谈及他的 
超人智计。袁熙:袁尚被曹操打败后,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夏侯谆等将主 

… 页面 37…

张乘胜追击,曹操笑说:“不烦诸公虎威。数日之后,公孙康自送二袁之首 
至矣。”诸将皆不肯信。数日后,忽报公孙康遣人送袁熙、袁尚首级至。众 
皆大惊。使者呈上书信。操大笑脱,”不出奉孝所料!”众官问其故,操遂 
出郭嘉遗书以示之。书略说:”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 
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在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心并力迎敌,急不可下; 
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这便是郭嘉的”急之贝“合, 
缓之则离”的定辽东策略。“典韦寨门死拒敌”(第十七回),“许褚裸衣 
战马超”(第五十九回),”张辽威震逍遥津”(第六十七回),“徐公明 
大战沔水” (第七十六回),生动地描述了典韦、许褚、张辽、徐晃等猛将 
的英勇事迹。这些猛将,有的原是俘虏,有的是亡命之徒,有的是出身于行 
伍,都因得曹操的赏识而被捉拔为大将。上述的谋士、广将来自“五湖四海” 
聚集于曹保身边,为他出谋献策、效命沙场,故曹操能统一北方,雄视中国。 

                        虽不得关羽其人,但得其心 

     曹操十分重视人才。他千方百计争取关羽便是典型例子之一。关羽温酒 
斩华雄时已为曹操所赏识,故能接受关羽三事之约,以促其归降。尔后,封 
官爵,赠美女,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极尽其笼络之能事。曹操如此敬 
重,关羽便以斩颜良、文丑以报之。关羽之去,曹操遵约“开绿灯”,并亲 
往赠袍送别。如非曹操放行,关羽纵有天大本事,能过五关斩六将,最后也 
走不了。正因曹操如此爱才,他不得关羽其人已得其心,故关羽在华容道甘 
犯军令状,义释了曹操。关羽不感其知遇之恩,曹操是逃不脱华容道的,他 
早已成为刀下鬼了。 

                            不念旧恶,唯才是用 

     只要是人才,且能为己用的,即便是仇人,或骂过自己的人,他也能“矫 
情任算,不念旧恶”。陈琳曾为袁绍写讨曹操檄。这篇檄文把曹操及其祖宗 
三代骂个透,曹操见了,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操破翼州获陈琳,他不 
加责备,仅问道:“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 
琳答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意思说为袁绍所使,不得不然。左右 
劝操杀之,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降将张绣叛变,夜袭操寨,如无 
典韦以死拒敌,操将无法逃脱。这次战役,操折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和爱 
将典韦,史称”清水之难”。曹操对此痛恨不已,终生难忘。后张绣又降, 
操因用人之际而宽恕之。曹操能不记私仇,这是因他能以事业为重。因要图 
天下,就要搜罗人才以扩大自己的力量,这就不能老是计较个人的恩怨,只 
要对事业有利,尽力化敌为友。不仅曹操能“矫情任算,不念旧恶”,古之 
明主也都如此。唐太宗并不因魏征曾是敌人之臣而对他有所疑虑,因其敢于 
直谏,切中己弊,对他十分敬畏。诤臣遇明主,传为千秋佳语。雍齿曾助项 
羽,几置刘邦于绝地,而刘邦统一天下后,为显示其宽宏大量,先封雍齿为 
侯以安众心。武则天读骆宾王的 《为徐敬业讨武瞾檄》,并不因其极力贬己 
而恼怒,反而怜其才说:”此人不用,宰相之过也,”但唐太宗对魏征,刘 
邦对于雍齿,不如曹操对于张绣的怨深;武则天愤骆宾王之才,而不能使之 
为己用,而曹操则能用陈琳。故说曹操善用人才不下于古代其他明主。 

… 页面 38…

                            不论出身,全凭本事 

     曹操因重视人才,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这对于曹魏事业的发 
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曹操的”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对封建社会人事制度也是一个重要改 
革。东汉未年,封建统治者取士大都以门第、品行作为首要条件,士人分品 
作官,已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特别是由于外戚、宦官两大帮派争权夺利, 
取士只讲派别而不问贤愚,那个帮派掌权,就都用那个帮派的人,一律排斥 
另一个帮派的人。 
     当然对自己帮派的人仍分品做官。曹操实行不讲门第,不拘品行的“唯 
才是举”的用人方针,这就突破了分品做官的人事制度,不管出身于什么门 
第,或有否品行,只要有本事建功勋就有官做。这就为下层士人及广大平民 
广开仕进之路,但是,曹操用人不讲门第,并不是不重视“衣冠望族”(指 
世代做官的),不拘品行,并不是不重仁孝。曹操终归是个封建统治者,他 
的思想意识必然受到时代的制约,虽然任用一些出身”微贱”的人,也竭力 
争取“衣冠望族”的支持。如司马懿出身于“衣冠望族”,他起初看不起曹 
操,诈装患风瘫病,拒绝征召,后在曹操威逼利诱之下,他怕被杀头,只好 
出来任职。又如张邈叛变时,劫毕湛(是时为操别驾)母弟妻子。操对毕湛 
说:“卿老母在彼,可去。”湛表示无二心,攥为之感动得流泪。可是,毕 
湛一转身,便溜了。后毕湛被生擒,人们都认为他必死,谁知操不仅不杀他, 
反任他为鲁相,说:“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因 
此,对曹操的不讲门第、不拘品行的“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应作如此理 
解:不管贵贱,不论品行好坏,只要有才能的,都要推荐。这就是曹操的用 
人特点。不过,这种用人方针仅在曹魏初期施行,随着曹魏政权的巩固,北 
方士族己都归附,形成了一个很有影响的士族势力,迄曹丕继位,明令规定 
九品官人法,规定士人等第,微贱的人被排挤不能入品,也就是说微贱的人 
是没有资格被推荐做官的。这已不是”唯才是举”,而是又走”唯品是举” 
的老路了。 

                3。疑之不用,用之不疑:孙权的用人特点 

     孙权不信任的人,决不重用;信任的人,始托以重任。曹操举兵南征, 
张昭极力主张投降,反复陈述曹军势大难敌,降曹始安,孙权听了,口虽不 
说,心甚反感。他是不肯轻易把继承的父兄之业奉送他人的,故听了鲁肃的 
主战理由后,很为赞赏。对比了张昭主降和鲁肃主战的动机,他认为张昭是” 
顾妻子,挟持私虑。”是为个人安全打算,而鲁肃是为公,主战是保卫江东 
的良策,”正与吾见相同”。赤壁之战取胜后,他对鲁肃十分敬重,周瑜病 
逝,提拔鲁肃为东吴主将。对于张昭,从此不加重任。 

                             充分信任所用之人 

     孙权对于其所重用之人,都能做到深信不疑,让其独当一面,不加以掣 
肘,放手让他们大干,故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和力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页面 39…

如在赤壁之战前夕,当他做出抗战的决定后,立即让周瑜挂帅,自己则甘当 
后援之职。故周瑜得行其志,使其计,”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