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刘正成书法艺术概论[1]. >

第7章

刘正成书法艺术概论[1].-第7章

小说: 刘正成书法艺术概论[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注释:
      ①见2002年4月13日《人民日报》,作者邱实。
      ②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重庆出版社1993年1月版:《线的艺术》。
      ③《刘正成书法文集1》P133,荣宝斋出版社2002年版。
      ④刘正成、黄惇《中国书法全集•;赵孟疃稰496,荣宝斋出版社2002年版:《赵孟钍槁垩∽ⅰ贰*
      ⑤《刘正成书法文集3》P277,荣宝斋出版社2002年版:《关于书法源头的思考》。
      ⑥《刘正成书法文集1》P65,荣宝斋出版社2002年版:《桓台史家岳石甲骨出土刍议》。
      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舞阳贾湖》上、下,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⑧《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⑨《中国书法》2002年第6期,李均明:《百年简牍:找回的史册》。
      ⑩《刘正成书法文集1》P78,荣宝斋出版社2002年版。
      ○11《历代书法论文选》上,P46,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羊欣•;采古来能书人》。
      ○12周汝昌《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P214,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王国维《静安文集》P1606,台北文华出版公司1968年版:《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载:“美之中又有优美与壮美之别,今有一切令人忘利害之关系而玩之而不厌者曰优美之感情,若其物直接不利于吾人之意志,而意志为之破裂,唯由知识冥想理念者谓之曰壮美之感情。”
      ○14《历代书法论文选》上,P124,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孙过庭•;书谱》。
      ○15同上书,P21,传东晋卫铄(272——349)卫夫人作。
      ○16同注(14)。
      ○1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P17,中华书局1983年版:“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18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一作太康元年或二年,即公元280年或281年)在汲郡的战国时魏墓中发现。凡十二篇,叙夏、商、西周、春秋时晋国和战国时魏国史事。系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原本写于竹简而得名。
      ○19王国维《观堂集林》第二册卷七,P305,中华书局1959年版。要称心便难洒脱 
        UID 46104  帖子 2432  精华 3  积分 51914  金钱 39049 元(网币)  阅读权限 30  来自 四川乐山  
        在线时间 11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1…2…20  最后登录 2008…6…19 查看详细资料TOP 

      朴聋 
      认证会员

        个人博客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3…7 21:13  只看该作者 
      【申请开设店铺】 【申请网上展览】 【申请个人专卖店】 【申请加盟自治区】
      第三章  章法与布白:书法作品空间构筑的发展历程

                                 —。 定义

          
      我们的书法艺术不是一开始就是写在宣纸上,作为一件作品来表现和审美的。我第一章中讲了结字与用笔,指出结字与用笔是书法艺术成熟的枝术、技巧性标志。第二个问题我想谈审美的空间构筑的发展历程,这是书法艺术成熟的另一个重要标志。这是我对书法艺术学基本范畴的原创性质思考的结论,并借以引起对这门学科的结构性建设。
      章法与布白,这个问题讨论的话,在我们近20年书法理论史有不少人做了尝试,比如邱振中先生在1986年写的一篇论文《章法的构成》○1。邱先生在他的一套在大学里边教学生们怎么练习章法的教材也在使用,但里面没有更多的美学理论阐述。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中国书法艺术理论中间碰到第二个最重要的问题,也可能是当代中国书法创作现在进入展厅审美后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这个题目我想分这么几个大的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定义,第二部分是空间观念的分析,第三个部分是平面空间的构筑的三个倾向。我是这样做的定义: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之—,是它的视觉关系,即作品的平面空间构筑形式,用传统的术语来讲,就是作品的章法与布白。

      这个定义有第一层意思,它是书法的审美特征之一。书法之所以称为艺术,就由它的审美特征来构成,并因其具有审美价值的这样一项艺术活动。除了视觉关系外,书法艺术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审美特征。书法为什么是艺术?我们要给以一个科学的回答,就要用分析的方法来界定审美的诸种因素和特征。书法的艺术的定义,不是一句不加论证的空话可以解决的,你说它是艺术它就是艺术,你说它不是艺术就不是艺术,这种具有思辨性特点的理论是中国玄学理论派生的产物。这样的理论可以归入艺术哲学,而不能归入艺术论。艺术概论是关于艺术的结构性学科理论。
      这个定义的第二层意思是:这个定义用了绘画观念——也可以叫做构成的观念——绘画就不讲章法布白了,只讲构成,“构成"是西方现代的美术学观念。“构成"不是哲学观念美学观念,而是美术学观念,它是美术学教学的基础,而不是别的。
      R…阿恩海姆○2提出了一个“视觉判断”的问题,对图形的位置和“力”的判断,并非由理智能力做出来的,它是靠观看所感应的知觉去判断的。(参见R…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有必要提请大家注意,我在本章中对章法与布白的空间构筑的论述即建立在这种“艺术与视知觉”原理之上。同时,我还要提醒大家注意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中文系、历史系、社会学系、哲学系和艺术哲学都可以用不用的学科规范介入美术或者书法教学,但艺术学的学科核心还是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由于书法类同于绘画,它是靠视觉感知来进行判断的,所以我的教学每次都麻烦一点,要不厌其烦地提供作为学术依据的艺术作品、图式来表示,从而说明、论证我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观念。 
       

                              二。 空间观念的分野

      1。 书法美的非平面空间性

         
      关于空间,现在你到美术学院和设计学院去,你首先要区别这个“空间"是平面空间还是非平面空间。顾名思义,平面空间就是把艺术承载在一个平面上,在平面上表现空间,而不是真正物理学意义的空间:空间是三维的,而平面空间是两维的。美术史的进程通常在非平面空间和平面空间这两个领域交替发展。大家注意,我们的书法艺术不是一开始写在宣纸上,作为一个作品表达,它在一开始出现时就在两种空间状态中存在。我们研究空间观念、空间关系必然要从这两个维度去思考和研究它。我把这个题目进一步讲一个空间构筑发展的历程,即非平面空间和平面空间在中国书法发展史历史上有一个阶段性,第一阶段是以书法的非平面空间性的发展为主。非平面空间是我们书法发展的前期,即肇始期和成熟期;平面空间的发展是我们书法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如果从古文字学、书法艺术学的发展过程来看的话,我认为书法艺术的起源,即中国的文字之始即书法之始○3。文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结绳记事,一种这鸟迹。许慎在《说文解字…序》○4里这样叙述道: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史官偅R,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
      我画了一个系绳的图,这个图所叙述的并不是在平面空间中展开的,它用两条绳系上疙瘩,来记忆我们先民所关心的人、物、事。在出现文字以前就是用结绳记事,它其实就是一个记事的符号。对于记事符号,我们汉代前后的文字学家认为,这个记事的符号就是我们文字产生的一个契机。功能用于记事的结绳,一个疙瘩可能就是一个符号,而这个符号是立体的。另外一种说法,文字起源于鸟迹。鸟迹或鸟兽之迹,是我们的先民(例如苍颉)在沙地上、雪地上看见鸟爪或兽蹄践踏后留下来的痕迹,是萌生文字的最初的启发。这就是我们古代公认的文字的两种起源。我找了设计系学生,用了几个鸟的脚作为实例,你不要看立体的效果,它映在雪地上就类似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的先民发现这种符号比结绳记事更复杂、更多样,它可以变幻符形,记的事会更准确,内容更复杂。还有第三种说法:文字起源于八卦○5。文字起源于八卦的假设是与鸟迹基本相近。八卦的卦爻是线条的组合,有人拿着树棍在地上划上一长划,那就是八卦的阳爻“—",如果画了两短划“––",它就是阴爻,三个阳爻就是“乾≡"卦,三个阴爻就是“坤 
       
      "卦。从阴阳两爻演变为八卦,再由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一百二十八爻。中国的文字可能就从这一划开始,从计数符号逐渐演化成复杂的文字系统。这是另外一种说法,这是现代考古学界专门有理论家进行了论述。这种论述也是符合许慎的造字说的: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  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书者,如也。”这个论断,不仅是文字学的基本原理,也是书法艺术学的基本原理,即书法与人文自然的基本关系。后来,清代刘熙载把这个“如”字进一步释为“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八卦我就不阐述了,从结绳记事到鸟迹的产生,当然不是平面的空间造型,它是一个立体的空间造型。
         
      这个绳是立体的空间,鸟迹也是立体的空间,正是这样的符号引发了我们的先民创造出了第一批符号。这种作为文字的初型的符号演进分几大类的:一大类是岩画,第二类是陶文,第三大类是甲骨文。大家看,这是新疆阿尔泰岩画的符号,岩画首先是刻在岩石上的,是很早的,在中国的新疆、甘肃、宁夏、西藏包括福建,有大量的岩画,是文字出现前后从图画发展到符号的这样一个最早人类文明的遗迹。这个岩石是圆形的,这个符号的凸现肯定不是平面的,它是一种非平面空间的符号,非平面空间的符号构成设计。这是我上一章让你们看到的舞阳贾湖的甲骨文,这个甲骨文的符号是用金属刀具锲刻下去,刻下去就是一种深度,也是非平面空间展示。这与我们在宣纸上的平面空间展示不一样,这是两种空间观念。那甲骨文的龟甲、兽骨使用面是弯曲弧形的。从这个弧形面是切进去的、有深度的,这种刻划符号不仅在我们中国,包括在埃及象形文字和巴比伦楔形文字中,其先民所留下的最初的文字大多是在石头上、泥板刻划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