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人际eq心理学 >

第6章

人际eq心理学-第6章

小说: 人际eq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击反应 
允许自己侵犯他人的权利 
好战的  
我的权利比他人重要 
我比别人优越 
肯定反应 
澄清自己的权利但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合作的 
我的权利与他人一样,我有权利去肯定自己的权益 
我与他人是平等的 
消极攻击反应 
开始允许他人侵犯自己的权利但是后来又间接地侵犯他人的权利 
抱怨与反抗 
我受到伤害要报复 
先前觉得不如他人后来觉得自己比较优越     
【练习】7-4:反应类型练习。 

第三节 批评
小伟常常迟到,她的女朋友终于受不了,于是乎破口大骂:“你再迟到就分手!” 
人非胜贤,孰能无过,我们或多或少都会犯一些过错,如何在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成长。 
在亲密关系中,往往会将关系套一个大帽子: 
“因为我爱他,所以我能包容她的错误。” 
原谅是亲密关系中的一个重点,但不表示有了原谅就不需要修正自己的错误。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讨论如何接受批评以及如何批评对方。 
建设性的批评不是贬抑对方而是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缺失,以求下一次的改正。 
所以,我们将学习如何作建设性的批评。 
(一)、要求批评: 
 有时我们需要别人的指正以求自己的成长, 
 批评不是一种伤害,而是告诉你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 
 以下是要求建设性批评的原则: 
 (1)。 主动要求以避免心理上的冲击: 
  主动要求别人的指教可让自己有心理准备。 
 (2)。 相信批评对自己有好处: 
  没有人喜欢被批评, 
  但是如果你将对方的批评当作成长的机会,那一切将会有不同的感受。 
 (3)。 以具体的问题要求批评: 
  要求批评时发问最好具体,而不是问一些观念或感受性的问题, 
  这样可让对方有具体的方向给予协助。 
  例如:你觉得我上次办的活动如何? 
     你觉得我上次办的活动有哪些问题尚待改进? 
     营火晚会的节目安排是否需要修正? 
 (4)。 真心诚意地要求批评: 
  要注意的是,我们是在要求对方给予我们指教,而不是要求对方应和我们。 
  所以,应该真诚地要求对方的批评,而不要带有暗示性的意味。 
  比方说,(语带撒娇)『老公,你觉得我这样搭配如何呀?』你敢说不好吗? 
 (5)。 避免语言与非语言的矛盾: 
  有时你的语言是请求他人指教,但是非语言的讯息却告诉对方要附和你。 
  这样会让对方有意见而不敢说。 
  例如:(面带杀气的说)“你对我的提案有何意见呢?” 
 (6)。 感谢给你真诚批评的人: 
  对方给予指教是一种很大的协助,所以别忘了感谢对方。 
 (7)。 确定对批评的了解: 
  在对方指教以后,利用简述语意加以确认一番,以确定对方的提议。 
★注意,对方的批评只是给你的参考,一切的决定权还是在你自己。 
(二)、给予批评: 
 在亲密关系中,往往会看见对方不恰当的行为, 
 但是,我们有时会忽视不管,而有时却破口大骂, 
 这样的反应往往会伤害双方的关系。 
 所以在这一段,我们将学习如何作建设性的批评。 
 建设性批评的原则: 
 (1)。 确定对方愿意接受批评: 
  除非对方准备好接受批评,要不然你的批评可能会对对方造成某些程度的伤害。 
 (2)。 正确地描述对方的行为: 
  批评是对事不对人,所以在批评时, 
  应该不含任何评价地单纯描述对方的行为,以免让对方感到不快。 
  例如:小铭:“觉得我这次球打的如何?” 
     小凯说:“很烂。”(太模糊) 
     小伟说:“你在打球时,击球点好象不固定, 
          而挥拍后并没有收拍,这样会影响到回击时的协调性。” 
 (3)。 尽可能先称赞再批评: 
  称赞时可以给予对方的肯定,而对方也比较会接受接下来的批评。 
  但是,称赞并不是随便地称赞,还是要适切。 
  例如:“小忠,你网球打的不错,但是篮球打的太烂了。”(不适切的称赞) 
     “小忠,你正手拍打得不错, 
      但是反手拍的击球点好象太高了,这样不容易发挥抽球的力量。” 
 (4)。 尽量具体: 
  批评越具体越能让一个人思考所接受到的批评。 
 (5)。 针对最近发生的事: 
  我们最讨厌翻旧帐了,所以批评的重点应放在最近发生的事情。 
 (6)。 针对可以改变的行为: 
  我们批评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是无意义的,所以应该批评的是那些可改变的事。 
  例如:“小白,你太矮了。”(无法改变的事) 
     “小白,你上课常迟到啊。” 
 (7)。 尽可能提出修正的方法: 
  批评时不只是指出错误,最好还是说出修正的方法。 

第四节 承诺
在亲密关系中,承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因子, 
我们因为有这些直接或间接的承诺而对关系感到安心。 
但是,承诺一定是件好事吗? 
小乖与小胖是班对,长期下来他们当然也有过不好的冲突,当然也有过一些甜蜜。 
但是外人看来,他们应该早该分手的, 
因为他们聚在一起不是争论就是冷战, 
甚至在小胖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动手打小乖。 
小乖这一切都忍下来了,因为,她认为他是她的男朋友,她应该陪他度过每个低潮期。 
想想看
想一想,社会上许多婚暴的家庭,那些妇女为何不离婚走出婚暴呢? 

承诺可分成三大类: 
 (1)。 我想要(want to): 
  这是个人的选择也是个人想要的。 
  这种承诺对于关系带来的是正向的情绪。 
  如:“亲爱的,我愿意陪你走过这段人生。” 
    “我将许诺你的梦想,就如同你将许诺我的一般。” 
 (2)。 我应该要(ought to): 
  这是一种责任性的承诺。 
  当个体对于关系相当满意时,这种承诺大致可以实践, 
  但是当个体不满意他的关系时,这样的承诺就可能是一种羁绊。 
  例如:“因为我是他的女朋友,所以我应该……” 
 (3)。 我不得不(have to): 
  这种承诺是一种无法选择的承诺,因为没有其它方法可以继续维持关系了。 
  是一种不得不的感觉。 
  例如:婚暴下的妇女:“为了孩子,我还是要继续在这个家庭中。” 
            “我离婚了就没办法生活。” 
想想看  
想一想,在你的亲密关系中有哪些承诺呢?那些承诺是否会促进关系的亲密?而哪些承诺又是一种羁绊呢? 

第五节 吃醋
情芬与嘉宏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而嘉宏有一个红粉知己…小芳, 
一天,情芬在成功厅的门口看见嘉宏与小芳一起进去看电影,她觉得…… 
凯凯与伟伟是好朋友,一天周末,伟伟约凯凯去打球,但是凯凯说有事没办法去, 
但是,下午五点时,伟伟经过球场却发现凯凯正与小忠在打球,当时伟伟觉得……… 
在亲密关系中,吃醋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只是有些人会有所反应,而有些人只是不爽在心里而已。 
想想看,你是否也有过吃醋的经验呢? 
看见好友跟其它人快乐的交谈而未注意到你,看见女友跟男同学出去看电影……… 
想一想,过去是否曾经有过吃醋的经验,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境,而你的反应为何? 
而你又如何跟对方表示你的感受呢?之后你们的关系是否有何变化呢? 
吃醋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里面包含了忿怒、不安以及恐惧等负面的情绪。 
而主要是因为担心另外一个人的介入影响到目前的亲密关系,所产生的复杂感觉。 
现在我们将以各种不同的视野来看吃醋这件事情: 
(一)、进化观: 
 依照进化论的观点,人类的行为主要是将自己的基因持续下去, 
 而人的生命有限,于是乎采用繁衍的方式来将基因延续。 
 在这样的繁衍过程中,两性对于对方可能的不忠行为都会感到不快…也就是吃醋了。 
 对于男性而言,若妻子不忠的话, 
 他将花相当多的时间去照顾别人的小孩(别人的基因)那是多么不悦的事情呀。 
 所以,当他的配偶跟其它男人在一起时,他当然会感到不悦, 
 毕竟增加了照顾他人基因的机会。 
 而对于女性,养育小孩的责任相当重要, 
 当老公将心力放在另一个女性的话, 
 她所获取的资源也就少了,对她而言是相当不公平的事情。 
 所以,当老公对异性抱有好意时,她自然会感到不快。 
(二)、人格观 
 (1)。 心理分析理论: 
  Frued认为吃醋(嫉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而吃醋(嫉妒)反应可分成三种:正常的吃醋、投射性的吃醋、妄想型吃醋。 
  (A)。 正常的吃醋: 
    当有其它人的介入,可能导致原有关系的破裂所产生的负面情绪。 
  (B)。 投射性的吃醋: 
    将自己的不忠贞投射到对方身上, 
    而认为是对方不忠贞,因此感到不安与忿怒。 
  (C)。 妄想型吃醋: 
    个体有一种错误的信念认为对方会出轨,然后感到不安与忿怒。 
 (2)。 交流理论: 
  吃醋是外在事件与个人内在解释后的结果。 
  外在事件←个人诠释 
  所以我们要理清:有哪些事件会引发吃醋反应, 
          而有哪些因子会影响到个体对该事件的解释。 
  所以我们要理清:哪些事件可能会让人感到吃醋,以及有哪些人天生爱吃醋。 
  Bringle(1991)认为吃醋包含了三个成分: 
   (A)。 承诺(mitment): 
     个人在关系中的投入程度。 
   (B)。 不安全感(insecurity): 
     个人将自己与对方的投入程度作个评估比较, 
     若对方是低投入,而自己是高投资的话,那他的不安全感就高了。 
   (C)。 发作状态(arousability): 
     个人长期或短期的觉起状态。如:吃醋反应的强弱。 
  而这三个成分,分别受到个人内在因子、人际关系因子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 
  例如:小伟是一个对爱情持有游戏态度的人, 
     而小白却是专情无私的爱(高承诺、高度不安全感)。 
     一天,小白看见小伟与一个女孩搂搂抱抱的(诱发情境), 
     于是乎醋坛子打翻了,小白快步走过赏小伟一巴掌(高发作状态)。 
(三)、情绪观 
 吃醋是一种情绪反应,而这种情绪反应从何而来呢? 
 (1)。 认知评估反应: 
  此理论认为,情绪是个体对外在事件的评估所致。 
  事件→评估→情绪反应 
  例如:看见老虎→我在野外,老虎会咬我→害怕、焦虑(好危险) 
     看见老虎→我在动物园,老虎很乖地躺在石头边→兴奋(好可爱的老虎) 
     所以, 
     吃醋反应是因为个体认为该事件(情境)会导致关系的破裂而产生的恐惧感。 
  例如:看见女友跟男孩在说话→他们是同学在讨论功课→高兴 
     看见女友跟班上帅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