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百业经 >

第6章

百业经-第6章

小说: 百业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望大家平时多用圣者的教言来熏习自己的三业,不要轻举妄动,不要人云亦云,要三思而后行。对上师三宝要用心去恒时依止。不但是今日、今生,而是生生世世依止一位上师。)倘若如是行,唯口徒造业,永离于安乐,尤其于圣者,若生嗔恨心,百千万劫中,地狱受痛苦。”即说偈毕,三天子都不见了。次日,世尊告之于大众:“昨晚来了三位天子分别告诉我:‘提婆达多的眷属果嘎勒嘎已病故;他已堕入裂如大红莲地狱,因诽谤舍利子和目犍连之故;另一个以偈曰:无论是何人,说过毁己因,勿赞恶人德,不讥毁正士,倘若如是行,唯口徒造业,永离诸安乐,尤其于圣者,若生嗔恨心,百千万劫中,地狱受痛苦。”“现在,你们要知道果嘎勒嘎已堕入地狱受大痛苦,如果你们愿意听的话,我给你们讲一下寒地狱之苦,如‘果萨拉’(印度市名)地方全遍满芝麻,百年出一粒,取完全部芝麻的时间是最上层具疱地狱的时间,这样每下一层将增加二十倍,依次类推,到最下一层是裂如大红莲地狱,果嘎勒嘎就是堕在这裂如大红莲地狱中受大痛苦,若未得如我之境界,则难以了知别人的根基等。所以,大家不要说人过失,如果真正想了知一个人,要通过八种观察:观察行为、行境、道友、生活、听闻、身业和口业。从多方面综合观察才能真正了知一个人,切莫一偏概全轻断善恶。诸比丘,对一般的木头也不能生嗔恨

心,何况对有情众生,以后,要多注意这方面,精进修行。舍利子和目犍连听到后,就到地狱里,想救那个诽谤他们的果嘎勒嘎。在距裂如大红莲地狱很远的地方,就见到他正在受极大苦。当果嘎勒嘎看到他们二们时,还是生大嗔恨心,你们两个,在人间加害于我,现在,我在地狱里你俩还不放过我,还想对我再作什么?”因他嗔恨心又加强了,所以,所遭的苦就更加猛烈,身上的火更加炽燃。他们两位见无法救他,就回到王舍城来了。到王舍城后,他们对众人如实地宣讲了现量见闻到的正在受苦的果嘎勒嘎,人们听了对因果不虚生起了诚信心,对轮回生起了厌离心,已堪为法器。舍利子给他们传了相应的法,他们有些得了加行道的暖、顶、忍、世第一位;有些得预流果、一来果、不来

注:⑵麦彭仁波切: 旧译宁玛巴大师,全知麦彭降央南迦嘉措仁波切(1846…1912),祖系属天族(西

藏贵族种姓)。于藏历第十四胜生丙午年在多康河(今石渠县内)旁的雅秋当羌

地方诞生。其叔父喇嘛班玛达吉,为他取名麦彭嘉措。从小对佛法就极具信心,

尤其具足出离心、大悲心及智慧等大乘种性之力,此等皆是与生俱来。早在一千

多年前,莲花生大士曾授记他将为“弘扬大圆满的太阳。”在雪域藏地诸教派共

称全知麦彭仁波切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全知麦彭仁波切之著作皆收集在藏文版《雪

域语狮子全知大班智达麦彭降央南迦嘉措全集》中,共计二十六函。

果、罗汉果;有些得梵天、帝释天;有些得独觉、辟支佛位;有些得金轮王位;有些种下了无上菩提的因;多数对佛法生起了诚信并皈依了佛门。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果嘎勒嘎比丘对二尊者生嗔心作诽谤,死后即堕地狱?唯愿开示,吾等欲闻。”世尊告诸比丘:“不仅是现在,以前也有对他们诽谤(Pisuna)堕入地狱的因缘。那是很早以前,在无争城市里有一位大自在部国王,他手下有一位婆罗门大臣,精通世间一切学问,人人对他象罗汉一样地恭敬。唯时不久,在一个森林中,居住一位有五眷属的仙人,精通一切学问,因在森林中生活不太方便,就迁到了无争城近郊结茅安住,很多人对他们很恭敬,久而久之,国王大臣和施主们全跑到仙人前供养恭敬。婆罗门大臣得不到以前那样的名闻利养,也不象以前那样受人尊重,就生一个恶心,想办法来害五百仙人。当时,仙人座下有两大弟子,也精通一切学问,守持净戒。婆罗门大臣就开始到处造谣说:“那两位婆罗门持戒不清净,作不净行,不是梵净行者等等……”害得他们也得不到供养。后来,那位仙人去劝婆罗门大臣:‘你不要诽谤我的那两位弟子,他们的戒行很清净。’这样三番五次地劝诫他,他还是不听,仙人就警告:‘你还这样下去,以后要堕入地狱受极大痛苦的。’大臣还是不在乎。这样,婆罗门大臣死后就堕入地狱受了很多苦。诸比丘,当时的那位老仙人就是现在现前菩提的我,两位弟子就是舍利子和目犍连,当时的婆罗门大臣就是现在的果嘎勒嘎比丘。当时他是因为无因诽谤而堕入地狱的,现在亦如此。”

复次,众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舍利子日犍连已是罗汉仍受如是诽谤?再愿为说。”世尊复告曰:“诸比丘,一切众生的业不会成熟于外面的地水火风,而是成熟于自己的界蕴处,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还是在很早以前,俱尘城中住着两位苦行者,各有五百眷属,当地居民对他们很是恭敬。距城较远的森林中居住一位具足五神通慈悲的婆罗门,带着五百眷属,林中生活不太方便,就迁居到城郊,时城民们多转依这位婆罗门,在他前出家并得了一些神通。此时苦行者觉得自婆罗门来后,供养各方面都不如以前了,二位苦行者为了得到供养就开始无因诽谤他们,他俩还令弟众一起去城市路口经常对人散布谣言,婆罗门自己觉得此处不是久留之地,就返回森林去了。走后,苦行者的供养又恢复如初。当时的这两位苦行者就是现在的舍利子和目犍连。因当时说别人的过失死后堕入地狱千百万劫,从地狱得到解脱后,生生世世都遭人诽谤,以至得罗汉果位,仍受果嘎勒嘎的诽谤。”

诸比丘请问:“世尊,果嘎勒嘎在地狱中受种种的痛苦,被铁嘴乌鸦狮子等啄食,此因从何而来?”“此是他亲口诽谤舍利子和目犍连的果报。”世尊如是宣说竟。
 
 
                                 果嘎勒嘎比丘

                                           ——假因谤圣堕无间狱

一时,佛在王舍城(Rajagadha),果嘎勒嘎比丘(提婆达多的眷属之一)住在萨呷玛山,此山环境幽美,鸟语花香,十分僻静。附近的施主与婆罗门对果嘎勒嘎比丘十分恭敬,经常对他供衣物药食等。当时,舍利子和目犍连一同游方。(师言:舍利子和目犍连生生世世关系甚密,在释迦牟尼佛的座下也是一对密切的道友,圆寂时也在一起,平时都是形影不离地在一起。)到萨嘎玛山,他们住在一个寂静(Santi)的山林中。果嘎勒嘎比丘听说他们二位尊者(Thera)到了这个地方,就前往顶礼迎请二位尊者光临他的住处,并许诺:将供养二尊者一切资具。但二尊者因那里人多不易修习,想到附近一个寂静的地方安住,就婉言谢绝了果嘎勒嘎比丘的善意。当时,他也遵从了二位尊者的意见,并说:“无论如何二位能在我们附近森林中修习,我本人非常随喜,二位能在这里住多久,我们可以供养多久。”二位尊者就答应住下来,只对果嘎勒嘎提出一个要求:“请不要告诉任何一个人我们在这里,一旦有许多人来来往往的话,那我们会不辞而别的。”果嘎勒嘎比丘也答应了。这样一来,二位尊者就安住下来了。在很长时间里,果嘎勒嘎比丘也一直供养着二位。一晃多年过去了,二位尊者一直相安无事,没有任何违缘。

当时,果嘎勒果身边有一个对他很好的大施主,家里生了一个孩子,孩子稍大,便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信心,跑到果嘎勒嘎那里皈依授一些戒,并请求出家。当时,果嘎勒嘎问他:“你有没有通过父母同意?”“没有。”“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出家必须通过父母同意,你先回去征求父母的意见,若他们不同意,我可是不敢摄受你的。”果嘎勒果十分明白的告诉这个孩子。他回去请求父母:“我愿在如来教法下出家,请父母同意。”他的父母根本不同意,对他说:“除非我们死了,那是不得不离开你,如果我们在世一天,你别想离开我们。”他只好顺从父母,暂时不出家。

果嘎勒嘎比丘对二位尊者供养了多年,大施主的儿子都长大成人了。一次,果嘎勒嘎比丘准备出游,临行前,他把弟众全交给了舍利子和目犍连二位尊者说:“二位,我准备出游,请您们为我的弟众传授一些教言,好好地调化他们。”交咐完毕,他便出门了。二位尊者就观察他弟子们的根基,觉得堪为法器,并跟二位很有法缘,观察后,二位就显示神变,给他们传授了一些相应的法,他们都勇猛精进,全部获证了阿罗汉果位。这时,那位大施主的儿子恳求父母同意后,便来到经堂准备出家。比丘们得知他想出家就告诉他:“果嘎勒嘎比丘外出,有舍利子和目犍连二位尊者在这里住持,带我们闻思修,你若在尊者前得出家,那是很殊胜的。”大施主的儿子听了很高兴,就在尊者舍利子前出家了,尊者为他传授了一些法要,他证得了预流果,再受比丘戒,更加精进修持,摧毁了三界烦恼,证得了罗汉果位。得罗汉果后他就对他自己的父母传法,这两们大施主也得了圣果。于是他们作广大的布施来酬报三宝的恩德。

久而久之,二位尊者的德行感动了萨嘎玛山的天人,天人就告诉本地的居民:“现在,我们萨嘎玛山上有两位尊者:一名目犍连,一名舍利子,他们二位是真正的善知识,你们为何不去拜见?”天人们这样告知后,前来拜见者络绎不绝,两位尊者觉得天天很多人来恭敬供养,因琐事虚耗时光,于自修习无益,便决定离开此山。他们就告诉那些已得罗汉果的果嘎勒嘎的弟子们:“以前在这幽静的森林中安居非常殊胜,但现在来往的人太多,我们曾与果嘎勒嘎约定,如果人来得多我们就不辞而别,现在,我们打算离开此地,你们最好去王舍城,我们大家各奔东西,都好自办道。”依据尊者的教言,寺院里的全部僧众、施主都去了王舍城,二位尊者也另去他方。路途中,天下雨了,越下越大,二位尊者看见前面有个山洞,想进去避一避雨。也看见了先进去了一个牧女又进去一个男人,过一会,那个男人出来走了。两位尊者未多观察便走进山洞里避雨。

这时,果嘎勒果出游已经回到萨嘎玛山,一看森林中的两位尊者没了,经堂里的弟子也全部没有了,他心中既着急又烦恼,东打听西询问,结果别人告诉他:“是那两位尊者把你的弟子、施主等全带走了。”他听了马上生起了大嗔恨心。又跑到那位大施主家,施主家的儿子也没有,他问施主:“您家的儿子哪去了?”施主说:“他跟舍利子出家了,现在不知他们一起又跑到哪里去了。”听到后,简直是火上加油:不但把自己的眷属带走了,还把施主的儿子也带走了。又有些不明事理的人在旁边添油加醋地说:“当初你倒是对他俩蛮好的,可现在反把你的眷属全带跑了……”他越听越生气,怒不可竭,,一刻也难以平静:这样太不应理了,无论如何,我去把我的弟子眷属带回来。打听两位尊者的去向后,立刻起身追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