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

第18章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第18章

小说: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们同时也是国际性通讯社。有的是报业集团自己办的通讯社,如甘尼特新
闻社、道·琼斯社、赫斯特报业社等。有的是报纸办的通讯社,如洛杉矶时
报辛迪加、纽约时报新闻社等。此外还有各种各样专业性很强的通讯社。作
为政府机构的美国新闻署也对外发布消息。
出版
该国50 年代之后,非赢利性出版机构的作用和地位因科学技术的迅速发
展而显著上升,商业出版社对出版业的垄断不复存在。华盛顿洛杉矶成为新
兴的出版中心。一些大型商业出版社为适应国内竞争和向海外扩展的需要, 
自60 年代起逐渐发展成跨国出版集团。1972 年,美国年度出书3。8 万种, 
首次超过英国。1977 年,图书和期刊的年度营业额之和突破100 亿美元。1985 
年美国出版业的年度营业额以平均3。5%的年增长率稳步上升。全国出版业
从业人员近30 万人。年度图书与期刊的出版品种、销售量与营业额均居世界
最前列。
1986 年全国拥有出版机构5。7 万家,其中商业出版社1。8 万家,余为报
社和非赢利性出版机构。商业出版社中,年度出书100 种以上的大型出版社
150 家左右,年度出书50~100 种的中型出版社约1000 家。主要的大型出版
公司有:时代出版公司、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哈
考特…布雷斯…朱万诺维奇出版公司、麦克米伦出版公司、艾迪生…韦斯利出版
公司、哈珀与罗出版公司、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著名的综合性出版社有: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教育与专业出版部、达布尔戴出版公司、格林伍德出版公
司、利特尔·布朗出版公司、兰德姆出版公司。著名的专业出版社有:约翰·威
利父子出版公司、学术出版公司、鲍克出版公司、下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

普莱南出版公司。著名的教科书出版社有:普伦蒂斯·霍尔出版公司、斯科
特·福尔斯曼出版公司。著名的纸皮书出版社有:矮脚鸡图书公司、新美国
文库出版公司、袖珍丛书出版公司、沃纳图书公司。非赢利性出版机构中最
重要的是政府出版机构、大学出版社和全国性学术团体出版机构。主要的政
府出版机构是:政府印刷局(隶属国会)、全国技术情报处(隶属商务部)。
全国共有大学出版社100 多家,著名的有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麻
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哈佛大学出版社、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芝加哥大学
出版社。全国性学术团体出版机构600 多家,著名的有:美国化学会出版公
司、美国航空与航天学会出版公司、美国物理学联合会出版公司、美国土木
工程师协会出版公司、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出版公司等。
发行方式。美国没有统一的大中小学教科书。中小学教科书由各州或地
方教育部门选定,校方向出版社订购。大学教科书由任课教授或各院校的教
授委员会自选,各级院校或院校书店再根据选定的教科书清单直接向出版社
订购。美国国内教科书店的发行量最大,其营业额占全国图书年度营业总额
的40%以上。其他图书的销售,有邮购和市场零售两种方式。专业图书以邮
购为主,有出版社—读者,出版社—图书代理店—读者两种渠道,营业额约
占图书营业总额的20%。全国最大的图书俱乐部是:时代出版公司的每月图
书俱乐部、达布尔戴出版公司的达布尔戴图书俱乐部,两者会员均超过100 
万,年度营业额均上亿美元。大众图书、纸皮书和儿童读物以市场零售为主, 
有出版社—书店、出版社—批发店或代理店—书店两种渠道。全国有图书批
发店和代理店1000 多家,规模最大的是贝克与泰勒公司(库存书11 万种、
1000 万册)。全国共有书店2 万家(不含兼营图书的超级市场与书刊亭), 
年度营业额20 亿美元左右,其中年度营业额超过500 万美元的大型书店130 
多家。最大的联营书店是:有1000 家分店、年度营业额达5 亿美元的沃尔登
书店(斯坦福市),有600 多家分店的多尔额书店(纽约)。美国期刊发行
有订购和零售两种方式。期刊营业额的73%靠订购。专业期刊只能订购,不
零售。大约全国共有期刊代理店100 家,规模最大的是埃布斯科期刊代理公
司,其数据库贮存着全世界4。7 万家出版社出版的16。5 万种连续出版物数
据。由于美国商业出版社给批发店、代理店和书店的折扣各行其事,所以美
国图书没有统一的零售价。读者通过不同渠道买到的同一种图书,很可能售
价不同。
行业组织。美国出版商协会和美国书商协会是主要的全国性行业组织。
前者于1970 年由美国教育出版商协会和美国图书出版商协会合并而成,总部
设在纽约,现有会员400 多个,主要是大中型商业出版社。后者于1900 年成
立,总部设在纽约,现有会员6000 个,主要是书店。
政策与法规。联邦政府采取鼓励与保护出版自由的原则,不设专门机构
管理出版业,对出版物内容一般不进行审查。对涉及国家安全与带有诽谤性
内容的出版物,由法庭审理裁决。美国任何公开出版物如欲申明版权,须在
出版后3 个月内向设在国会图书馆内的美国版权处呈缴注册版本(图书2 册
期刊1 份)。版权处仅对所有权予以注册,不授予版权。遇有争议,以国会
图书馆的注册版本为准。联邦政府对出版业不征税。各州政府对商业出版社
征收7~10%营业税,对非赢利性出版机构免征营业税。书刊进出口免税。
1955 年加入《世界版权公约》。1967 年,美国最先采用国际标准书号和国际
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美国图书国际标准书号的语区号为0。商业图书除在版

权页印有国际标准书号外,通常还印有7 位数字的国会图书馆目录编号(俗
称“美国书号”)。
全国性图书目录是国会图书馆出版的《全国联合目录》。而鲍克出版公
司出版的《在版图书目录》则被视为美国在版图书的总目录。1987 年,该国
年度出书56027 种(不含政府出版物、缩微出版物和售价0。25 美元以下的小
册子),年度营业额129 亿美元;出版期刊4400 种。最有影响的期刊有:《时
代》、《新闻周刊》、《生活》、《读者文摘》、《幸福》、《麦考尔》、
《好家政》、《全国地理杂志》等。《读者文摘》是世界上发行地区最广、
发行量大的期刊。美国出版物的出口以科技和专业书刊为主,主要出口国是
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近年来,进口书刊以社会科学和儿童读物
为主,主要进口国是英国、日本、前联邦德国和法国。年度出口额7。3 亿美
元,年度进口额约7。4 亿美元。1987 年,美国出版物的对华贸易(不含台湾
省及港、澳地区)出口额约1500 万美元,进口额50 万美元。
语言文字
美国主要通用英语、西班牙语、法语、荷兰语和印第安语。其中英语为
官方语言。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音上有相当明显的差别,拼写的
差别则不是很大。在词汇方面,美国英语曾长期以英国英语为规范。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美国英语已反过来对英
国英语产生影响,并且正在日益扩大这种影响。在文学作品上,这两种英语
的区别比较明显,但在学术、科技文章方面,两国作者使用的是一种中性的
共同文体。
(2)教育事业
概况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迫于战后国际
和国内变化的形势,教育又进行了种种改革。同时,现代技术在教育上的应
用,引起了教育的组织、方式、方法的改变。
首先是废除种族隔离的教育政策。美国宣称其国民教育制度是“民主” 
的制度,遵循“机会均等”的原则。但是美国贫富悬殊,不同阶层的子弟在
教育上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尤其是长期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政策, 
黑人处于毫无权利的地位。自20 世纪50 年代中叶起,美国黑人连续发动大
规模的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群众斗争。在黑人运动高涨的情况下, 
1954 年联邦最高法院判决种族歧视原则是违反宪法的,撤销“隔离而平等原
则”。这样,许多州就要求公立学校实现种族合一,废除种族隔离学校。《1964 
年民权法》规定,对保持种族隔离学校的任何学区和州立即停发联邦经费。
同时,采取一些措施,对家庭贫困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1965 年初等
和中等教育法》,改进美国公立小学和中学,重点也是摆在低收入家庭儿童
的教育上,以便使黑人和劳动人民子女的教育逐渐有所改善,但实际上美国
种族偏见、贫富悬殊仍严重地存在着,不可能使教育达到真正的平等。
其次是课程改革。40 年代和50 年代初,美国舆论批评进步主义教育, 
要求更加注重智育。1957 年苏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后,联邦政府认为美
国教育与苏联教育的差距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有必要对教育进行干预, 
并给予援助。1958 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拨出巨款,用于改革教学、
科学、外语等的教学,以及对学生的指导和资助。50 年代进行的课程改革, 
出现了“新教学”、“新科学”、“新社会学科”,强调提高学业程度和加

强智力训练,以培养科技人材,增强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竞争的能力。这样, 
要素主义教育主张得势。这一派强调课程要深一些、难一些,要求提高学业
标准,严格考试,拔尖培养。这派的代表人物是J。B。科南特。到60 年代末, 
美国社会的重大问题有了变化,随之出现了一批对美国学校教育进行批评的
“浪漫主义的批评家”。他们从关切儿童和青年的福利出发,批评课程是枯
燥无味的,压抑的,漠不关心青少年实际生活的。他们以“切合需要”为口
号,要求课程要以学习者、社会现实、人类价值为基础。因此,70 年代进步
主义教育主张又逐渐受到重视。
美国在教育行政上的新的重大措施是成立教育部。美国建国200 年中, 
没有设立一个中央教育行政机构。联邦政府只有一个教育总署,曾先后隶属
内务部、联邦安全署,1953 年改为隶属于卫生、教育和福利部。总署的职责
仅为搜集和分发教育统计和情况的资料,不行使任何权力。1966 年该部增设
分管教育事务的副部长,总署改组扩充,下设6 个处,分管初等中等教育、
成人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贫困儿童教育、教育研究、教育人员。而后联
邦政府便越来越注重教育事业。诸如:联邦根据国会立法给予教育事业以财
政支持;联邦最高法院关于教育诉讼的判决;教育总署提供服务;联邦安排
的教育项目等。但它直接从行政上进行干预,仍是不多的。1979 年,美国经
过长期酝酿,成立了联邦内阁级的教育部,负责统一处理联邦教育政策和经
费,于是,教育行政管理出现了集中的趋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政府拨出大笔经费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提
高教育质量,都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开始重视教育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