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

第31章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第31章

小说: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体育划分为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三个部分进行专门探讨和研
究。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的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运动实
践和体育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使人类体育步入了当代发展的新阶段。
在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当代社会,体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1)大众化。
体育是社会需要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新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日新月异的当
代科学使人们能够不断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创造巨大的财
富。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人们必然要求有更多更高的精神、文化
生活,包括体育娱乐活动等。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国家为人们参加体育锻炼准
备了优越的物质条件。有的国家在法律上规定,凡建造居民住宅区必须有一
定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企业也增设体育设施,鼓励职工进行体育锻炼。
另一方面,生产和生活中的电气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体力活动越来越
少,其结果出现了当代社会的“文明病”,如心血管系统疾病、肥胖症等。
在某些生产部门,由于劳动分工愈来愈细,某些工种的劳动极度紧张,形成
身体局部的过度负担和疲劳,出现各种“职业病”。对这类疾病最积极的防
治办法就是体育锻炼。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物质生活越丰富,体育的普及
199 程度也就相应地越高。
以巴西为例,巴西的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并经常参加一些洲际和世界性
国际比赛,许多体育项目的水平不断提高。比较普及的项目有足球、篮球、
排球、田径、帆船、冲浪、游泳等,其中尤以足、篮、排3 大球最为普及, 
并且水平较高。巴西人酷爱足球,每当有足球比赛,特别是有重大的足球比
赛时,人们就象过节日那样,热闹非凡。足球在巴西被称为“国球”。巴西
的足球运动历史悠久,水平很高,在世界足坛上素负盛誉。自1930 年以来的
11 届世界杯足球赛中,巴西队曾3 次获得冠军(1958、1962、1970 年),足
球比赛中著名的“4—2—4”阵型就是巴西队在准备1958 年世界足球锦标赛
时期创造的。在巴西,人们把从事足球运动视为一种荣誉,少年儿童从7、8 
岁就开始踢球。几千个足球俱乐部遍及全国各地,除具有名望的“桑托斯”、

“弗拉明各”、“瓜拉尼”等职业足球队外,许多街道、里弄都有自己的业
余代表队。被誉为“球王”的巴西著名中锋贝利就是从包鲁市的一个街道足
球队里成长起来的。巴西的篮球水平也很高,1959 年、1963 年曾获世界男篮
冠军。 1980 年在莫斯科第22 届奥运会上,男篮获得了第5 名。排球也是
巴西男、女、老、少都喜欢的体育运动,除正规设施之外,在里约热内卢的
海滩上,排球网到处都是,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那儿打球。在1980 年莫斯
科奥运会上,巴西男、女排分别获第5 名和第7 名。
同时,巴西的体育设施也是比较完善的。据统计,巴西拥有各类体育场、
馆4000 多个。这些众多的、先进的体育设施,为群众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提供
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使巴西几十年来有条件举办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如
1922 年的第1 届南美洲运动会,1963 年第4 届泛美运动会等。在所有体育设
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巴西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足球场。巴西全国拥有300 多
个足球场,其中可容观众4。5 万以上的有27 个,可容10 万人以上的有5 个。
这些体育场共能容纳观众500 多万人。世界上最大的马拉卡纳体育场,就建
立在巴西的第2 大城市里约热内卢。这座椭圆形建筑高32 米,周长940 米, 
正式座位155000 个,其中主席台200 个座位,荣誉席87 个,加上临时增席
可供20 多万人观看比赛,场内设备齐全。仅1970 年就在这里举行了214 场
足球比赛。著名球王贝利常在此踢球,他的第1000 个球就是在这里踢进的。
学校体育被视为体育事业的基础。学校体育使青少年身体完美、身心健
康发展,学习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养成一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
惯。学校体育也是发现、培养和输送竞技人才的基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提
高了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如增加体育课时等。在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 
中小学体育课一般每周为3 学时,有的达5 学时。有的国家不仅规定体育为
必修课,而且还规定体育不及格不能升学或毕业。日本在1961 年制定的《振
兴体育法》,主要内容是加强学校体育,从增强青少年的体质着手以提高国
民的健康水平,实施以来卓有成效。在美国,中学体育被视为培养奥运会选
手和职业选手的初级阶段。前民主德国规定学校体育教师的任务是增强学生
的体质和发现运动人才。中国从1949 年以来,把学校体育当作增强人民体
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战略任务来对待。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也都重视发
展学校体育。
作为世界体育强国的美国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在美国中等学校中,校际
比赛非常频繁。各校组成代表队,进行各种比赛已成为一种制度。以1976 
年为例:中学进行的篮球比赛已超过50 万场;田径、足球、棒球、垒球比赛
达25 万人次;游泳与跳水比赛共7 万人次。中学体育运动的普及和组织各类
比赛的规模,使之有可能选拔和训练出高水平的运动员。美国的高等院校也
重视体育活动,并具备培养训练高水平运动的一切必要条件,使他们能代表
美国在国际奥运会上进行比赛。
美国学校的体育设施多,而且技术先进。据不完全统计,管理全国中学
生体育运动的全国中学体育联合会拥有2 万多个体育场,1。7 万多个田径综
合设施,4000 多个游泳池。管理全国大学体育活动的全国大学体育协会拥有
2500 多个室内篮球场,近千座体育馆,600 多个田径综合设施,600 多个游
泳池。各职业队、俱乐部队,都有自己的体育设施。
(2)国际化
竞技运动向国际化和高水平方向发展。国际体育竞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

群众,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受到了各国的重视。竞技运动越来越具
有国际规模。随着竞技项目的不断增加,参加的国家、地区和人数也越来越
多,从而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从1896 年开始的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1 届只有9 个项目,13 个国
家和地区的285 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到1972 年第20 届奥运会,增加到25 
个项目,122 个国家和地区的10028 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员,由最初的12 个,发展到现在的149 个。1924 
年开始的冬季奥运会,第1 届只有16 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到
1972 年的第11 届,发展到35 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除奥运会外,还
有各大洲的综合运动会,世界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和各个项目的世界锦标
赛或世界杯赛,以及名目繁多的大奖赛、邀请赛等。每年举行的国际的、洲
际的、地区的运动竞赛有几千次,几乎每天都有令人瞩目的具有国际影响的
体育竞赛。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体能的发展,国际体育竞赛的频繁举行,世界运
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每1 分、1 秒、1 公斤、1 厘米的提高,都包含着众多
运动会、教练员的艰苦努力。有不少项目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间,才出现
一个新的世界纪录。到20 世纪80 年代,许多项目提高到了必须改变计算方
法才能计算出新的成绩的这样一种程度。田径、游泳、竞技体操和球类等各
项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说明人类的体质、体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运
动竞赛的争夺也愈来愈激烈,要取得优胜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世界各国一般都注意建造现代化运动竞赛的设施。可容20 万观众的巴西
马拉卡纳体育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场。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 
也都有能容10 万观众的现代化体育场。精彩、紧张的运动竞赛吸引着千千万
万的观赏者,象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重大比赛,通过卫星转播,有几千
万电视观众,有的甚至达到10 多亿人。观赏体育竞技已成为最广泛的群众文
化生活的内容。
对于竞技运动与训练,在国际体育界特别是运动医学界中,存在着一些
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运动员要达到世界尖端水平的成绩,进行一般人所难
以忍受的高强度的训练,不仅不能增进健康,而且有损人体的健康;在儿童
时代开始进行高难度的身体、技能训练,也认为是有碍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还有人反对举行象奥运会那样的国际体育比赛。科学的训练问题是一个极为
重大的课题,运动竞技发展到现阶段,没有大运动量的训练和“超人”的高
难度的训练,要攀登世界运动技术的高峰,是不可能的。一些项目,出成绩
的年龄越来越小,需要从儿童、少年时期就开始进行训练。大运动量、高难
度训练和儿童早期训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必须注意训练的
科学性。世界上大量的优秀运动员的实践证明,科学的训练,发挥人体的潜
在能力,并不影响人体的健康发展。竞技运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发掘和
发展人体的潜在能力的方法。
(3)科学化
当代体育科学蓬勃发展。体育被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是20 世纪初期就
开始了的。但是,探讨它的科学体系,是近些年来的事。体育科学有着广泛
的研究范围,它不仅研究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发展,研究发掘人的潜在能力, 
还研究它所涉及的广泛的社会问题。体育科学涉及哲学和史学、经济学、社
会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也涉及医学、心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等自

然科学。在与各有关学科的结合和应用的基础上,产生了体育科学这一新兴
的学科。
随着人类对体育的需求,运动竞赛的日趋激烈,以及运动技术的高、难、
复杂化,促使许多国家把体育科学研究同民族体质的发展,同体育运动实践
紧密结合,致力于解决体育运动中许多急待应用和开发的课题,并成立了许
多相应的体育科研机构。例如,前苏联的体育科研机构中,不仅有各学科研
究室,还有跨学科的研究室;美国除了包含多学科的全国性科研协调机构— 
—美国运动医学会外,还建立了奥林匹克训练中心,并拥有一批高水平科学
家和现代化设备条件,开展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前联邦德国体育科研所, 
仅应用学科研究部就包括了运动医学、人体运动学、训练学、体育社会学等
7 个学科研究室;法国国立体育运动学院实行教学、训练、科研结合体制, 
设置有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体育史、体育哲学等近10 个学科研究室,以
及按课题需要的多学科联合研究组。美国、前苏联、前联邦德国、罗马尼亚、
古巴等国家的运动训练中心,同时又是体育科学研究中心,在科学选材、科
学训练、运动营养、运动疲劳消除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此同
时,体育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制,也成为国际体育科研中引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