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人性化管理:笑着离开惠普 >

第23章

人性化管理:笑着离开惠普-第23章

小说: 人性化管理:笑着离开惠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必须通过严格的培训去落实,理解公司的规定以及背后的道理,否则大家没有统一的认识、统一的标准,很多东西都无法衡量,各种规定自然没法操作。惠普的各项规定一定是非常具体的、容易操作的,员工在入职的时候就会拿到一份手册,在培训过程中也会反复强调这些规定。对于没按要求着装的,公司一般会采取比较温和的手段促其改变,但绝不妥协。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事例:某个员工没有按照要求着装,穿着一身休闲装就来上班了。他的上司非常客气地跟他说:你今天穿的衣服好像不太合适,我放你半天假,回家换了衣服后再回来上班,好吧?尽管不是批评,但语气非常坚定,没有任何商量余地。那位员工觉得很不好意思,立即回家换了装,再回来上班。这样的事例流传开以后,慢慢地大家就知道规定就是规定,不是闹着玩的,也都加强了自律,自觉地按照规定做了。3)第三个层面的培训

//


把员工培养成职业运动员(3)



  惠普第三个层面的培训是专门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其目的就是让这些人更快地成熟,能够独立地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只有到了某个级别以后,才有资格参加这样的培训课,比如“总经理训练营”、“职能经理培训班”、“如何管理一项业务”等。
  我前面曾经提到过的加速成长项目(ADP),就是一个耗费巨资的培训项目,每年惠普(还有从惠普分离出去的安捷伦科技)都会在全球范围内选拔30名有培养潜力的管理人员参加,为公司培养后备领导人才,所有学员都由各分部总经理和各国家(或大区)的总经理提名,由各集团的总经理或负责全球销售业务的高级副总裁亲自选拔确定,所有的费用均由各集团(或全球销售业务部)统一承担,每个人的培训费用在10万美元左右。惠普和安捷伦在分家后每年各要花费3百万美元用于该项目的实施。
  ADP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公司培养后备的高级管理人才。选中学员之后,组织者会先做一个调查,把公司的价值观念(如我们鼓励什么,我们提倡什么)分条目地撰写成一份问卷,然后请比学员级别高的两个上级管理人员、两个平级的管理人员、两个直接下级经理评价他在上面所列出的每一条上的表现如何。对于每一个评分者,公司要求他们不但要打分,还要就自己给出的分数做出相应的解释。如果某个人在某项给了高分,那么他要解释:看到这个人做了一些什么事情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念,反之亦然。所以这个培训侧重于价值观的改变,让每个人能站在公司的高度看问题,从而提升学员贯彻公司价值观的能力。
  集训结束一年后,类似的调查评估会再进行一次,看看通过这样一个为期一年的四次集训,是否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他们比较欠缺的方面是否有所改变,有所提高,平均分是否提高了。
  就我所知,历年来,参加过惠普/安捷伦ADP项目的中国本地员工只有6~7个人,我是其中之一。所有参加过ADP培训的经理都会列入校友名单,今后各集团、各大区需要选拔高级经理时会优先考虑这些人。
  除了公司直接组织的培训以外,惠普还鼓励员工学习深造,也会派员工参加外部机构组织的一些高层次的正规培训。不管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员工如果想在某个方面改善自己、提高自己,均可以在征得其顶头上司的同意之后,将这些想法纳入个人发展计划,然后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请,去参加外部的学历教育或者非学历教育。
  公司人力资源部有一套标准的申请手续,员工必须在表格中说明:自己为什么要上课,该课程与本职工作、与个人发展计划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直接上司签完字以后员工就可以去上课了,但是当事人要先垫支学费,等课程结业以后,员工拿着结业证和成绩单回来,证明自己认真学习并且成绩合格,然后公司会报销一部分学习费用,有的时候是一大半,有的时候甚至是全部学费。到底报销多少主要考虑员工参加的课程与公司岗位要求的贴近程度,如果市场部人员学财务课程,公司就会认为所学课程与本职工作关联不大,可能就会不予报销。所学课程与本职工作越贴近,报销的比例就越大。对于10年前开始兴起的EMBA教育,公司也专门出台了一个补偿标准,确定了一个固定的出资上限。员工学费低于这个水平,公司全部报销,高于这个水平的,员工自己承担差额部分,反正公司就出那么多钱。之所以采取这种办法,是因为惠普虽然鼓励员工学习深造,但也认为这既是公司的事,也是个人的事,个人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与此类似,某些员工要参加英语培训,每天两小时,假如该员工下午五点半下班,那么公司会允许员工四点半就去参加培训。这样的话,员工学习占一小时工作时间,占一小时个人时间,公平合理。
  员工培训不是福利,要根据工作需要去安排,目的是把各种专业岗位上的员工培养成掌握规定动作的“职业运动员”。

//


新员工引见:独具特色的拜码头传统



  在惠普公司,新员工一来,直接上司都会带着他们去“拜码头”,即领着他去其他部门拜访,以便于新员工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认识将来与之打交道的人员。部门经理会带着这个新员工去拜访各个部门,向新员工介绍这个部门的职能及负责人,告诉员工如果有某方面的问题,可以找相应的部门和负责人。这个时候新员工一般也会借此机会与对方进行短暂的交流,请负责人及那些老员工多多关照等。有了这个程序,以后新员工去找这些人办事时就不会被当作陌生人,从而使新员工尽快地融入到这个组织中来。
  简单地说,“拜码头”的好处有两点:
  一方面,表示了对被拜访者的尊重。部门领导带着新员工去打招呼,要比他自己去郑重得多。因而,对方顾及领导的情面,态度就热情得多,会说一些诸如“将来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之类的话,有了这句话以后就好办事。
  另一方面,“拜码头”让新员工与老员工有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新员工会觉得非常舒服,否则入职后接触到的人都是陌生人,办事的时候就会没有头绪,不知道什么事情该找谁,别人也可能不认识他,不知道是哪儿来的。这样新员工就会觉得很尴尬,缺少安全感。对新员工来说,刚进一家公司,最痛苦的就是前一周或前两周,所有人都不认识,坐在座位上觉得时间像停滞了一样,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很痛苦。人家来找你不好意思,你找别人也不好意思。通过“拜码头”方式,就可以帮助新员工尽快进入角色。
  另外,新员工入职的第一天中午,部门经理一般都会安排新来的员工和本部门的员工一起吃顿饭,让大家互相认识一下,在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这顿饭的费用是可以报销的。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各个部门均有专门用来请员工吃饭的一笔预算。作为部门经理,只要是在预算范围内,都有权用公款请员工去吃饭。当然请员工吃饭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过于奢侈或者铺张浪费。
  上司带着新员工去“拜码头”,一来表示对被拜访者的尊重,二来可以让新员工尽快进入角色,融入到这个组织中。

//

***************
*让员工理解战略与执行的关系
***************

  1999年底,惠普公司在咨询公司的怂恿下,宣布分拆,将原来的仪器部门分出去成立了安捷伦科技公司,因为我所在的分部是做仪器的,所以很自然地就成了安捷伦科技的员工,第二次离开了惠普。当然,这一次是被动地离开,我也像众多的安捷伦科技的员工一样都为失去惠普的名字而难过。有人开玩笑地说:这次分家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儿子长大了,要独立成家了,就把老子赶出去了,而且还要老子改姓。毕竟惠普是从仪器起家的,两位创始人也都是做仪器的。我坚信如果两位老人还健在的话,是不会同意这么干的。


第三次加入惠普



  1999年底,惠普公司在咨询公司的怂恿下,宣布分拆,将原来的仪器部门分出去成立了安捷伦科技公司,因为我所在的分部是做仪器的,所以很自然地就成了安捷伦科技的员工,第二次离开了惠普。当然,这一次是被动地离开,我也像众多的安捷伦科技的员工一样都为失去惠普的名字而难过。有人开玩笑地说:这次分家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儿子长大了,要独立成家了,就把老子赶出去了,而且还要老子改姓。毕竟惠普是从仪器起家的,两位创始人也都是做仪器的。我坚信如果两位老人还健在的话,是不会同意这么干的。
  安捷伦科技成立之后,在咨询公司的建议下,开始实施变革,把原来的分部都打散了,变成了前后端的结构:有人负责做产品,有人负责与各个国家的销售机构和客户打交道,希望把复杂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客户,同时整个公司的步调能更一致。理论上讲这套设计很合理,很完美,但是事实上根本不可行——太理想化了,因为大家都成了新手,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做。公司开始进入了混沌期,组织结构频繁地调整,使得大家失去了安全感,而业绩不断下滑。因为我们的分部与其他几个分部合并成了一个大的业务单元(businessunit),所以我就变成了这个大的业务单元的产品市场总监(productmarketingdirector)。我的上司是业务单元市场部的总经理,我的下属有三个部门经理,一个在中国,两个在美国,整个产品市场部大约有20多名员工。这也是我第一次直接管理美国部下。
  由于我下属的员工大多都在美国,所以公司建议我举家搬到美国去工作,公司为我们全家办理了L1/L2签证(那个时间很少有中国人能得到这种签证),我们就去了美国,可是在那里工作了3个月之后,我找不到感觉,总觉得像是在做客,很难融入那个社会,尽管我的英文还不错,但是当与部下一起吃饭的时候,当他们开玩笑的时候说的很多“土话”我还是听不懂,而且我没有什么希望再往上晋升了,因为在那个业务单元里比我再高一级的经理没有一个亚洲人,于是我就想回到中国来。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事业在中国,自己的价值只有在中国才能体现出来。2000年5月份,惠普和安捷伦的电子邮件系统还没有分开,还算是一家人,我就给中国惠普的总裁孙振耀发了一个电子邮件,表达了希望回到中国惠普工作的愿望,一天后收到了孙振耀的回复。因为分家后的中国惠普的组织结构也在调整,而我正在参加安捷伦的加速成长项目(ADP)培训,而且要到2000年10月份才结束,我们约好9月份再联系,这就算是先挂了个号。我希望在完成了ADP培训后能回到中国惠普。
  2000年9月,我再次与中国惠普总裁孙振耀联系,他约我去谈了一下,然后安排中国惠普公司的几位职能经理(大多是副总裁)与我面谈。因为我们将来要一起共事,只有他们能接纳我,我才有机会进去。这一关很容易就过了,因为我在中国惠普的口碑不错,但是那时候正是卡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