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

第38章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38章

小说: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用途。音乐应以教育和净化情感(净化一词的含义,此处不作规定,以后在讨论诗学时再详加分析)为目的,第三个方面是为了消遣,为了松弛与紧张的消释。显而易见,所有的曲调都可以采用,但采用的方式不能一律相同。在教育中应采用道德情操型,在赏听他人演奏时也可以采用行为型和激发型的旋律。因为某些人的灵魂之中有着强烈的激情,诸如怜悯和恐惧,还有热情,其实所有人都有这些激情,只是强弱程度不等。有一些人很容易产生狂热的冲动,在演奏神圣庄严的乐曲之际,只要这些乐曲使用了亢奋灵魂的旋律,我们将会看到他们如疯似狂,不能自制,仿佛得到了医治和净化…那些易受怜悯和恐惧情绪影响以及一切富于激情的人必定会有相同的感受,其他每个情感变化显著的人都能在某种程度上感到舒畅和松快。与此相似,行为型的旋律也能消除人们心中的积郁。所以那些在音乐剧场参加竞赛的人可以采用这类曲调和旋律。由于观众有两类,一类是受过教育的自由人,一类是工匠、雇工和其他诸如此类的鄙俗之人,也应该设立一些令后一类观众开心的竞赛和表演。这些音乐应当投合他们偏离了自然状态的灵魂,由于这个缘故他们喜欢听怪异的曲调,偏好紧张和过于花哨的旋律。每个人依照其自然本性来取乐,所以专职的乐师在为鄙俗的观众演出时,可以选用与他们相宜的那种音乐。在教育方面,据先前所说,则应采用道德情操型的旋律和曲调,比如前面提到过的多利亚调;但是我们也应接受那些通晓哲学和音乐教育的人所赞同的其他乐调。《国家篇》中的苏格拉底在多利亚调外只保留了弗利吉亚调是不妥当的,特别是在他反对使用笛类乐器的情况下。因为乐调中的弗利吉亚调与乐器中的笛类有着同样的功用,两者都令人亢奋和激越人心;诗歌便是证明。酒神热狂和所有这类冲动最适宜以笛管来表达,在各种乐调中则首推弗利吉亚调。第茜朗布诗体就与弗利吉亚调相配,对此音乐方面的行家可以列举出众多的论证,他们熟谙许多掌故,并说斐罗克塞诺斯曾经尝试用多利亚调来谱写他的(第茜朗布诗)《缪苏人们》,终究未能行通,其后不得不顺应诗体的本性采用与之协调的弗利吉亚调。所有人都承认多利亚调最为沉凝庄严,最能表达勇敢刚强的情操。既然我们主张避免极端以采取中庸,而多利亚调本性上在各种乐调中居中,那么在教育青少年时,显然适宜采用多利亚的旋律。
  存在着两种目标:可能的目标与适当的目标,人更应该追求可能的目标,又应追求与自身情况相宜的适当目标。这些目标受年龄差异的影响,那些饱经岁月风霜的老者很难再唱紧张高亢的曲调,自然本性要求给这种年纪的人一些轻松的乐曲。正是在这一点上,一些擅长音乐的人十分恰当地批评了苏格拉底,责备他把轻松的曲调排挤于教育之外,其理由倒不是它们能使人飘然陶醉,而是这种陶醉本身不同一般(因为酒醉更主要是令人亢奋),竟然趋于消靡。所以一旦老之将至,就应额外选用一些轻松的曲调和旋律。此外,假如某一曲调井然有序且富教育作用,就宜于在儿童时期的教育中采用,例如吕地亚调,它在所有的曲调中显得最具备这种特征。这样,教育明显应基于三项准则:中庸、可能的与适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