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日本史 >

第45章

日本史-第45章

小说: 日本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无法摆脱封建残余的长期困扰。
'1'德川家康原为三河国(今爱知县)一个小诸侯,因助织田信长有功,扩张势力,逐步须有甲斐(今山梨县)信浓(今长野县)之地。

'2'伏见是京都南郊战略要地。

'3'公定年产米量当时称“石高”。日本在公元1582年—公元1875年年间政府清丈拼地时确定凡诸侯领地、武士禄米的数额和农村米谷的产量都以“石高”表示,“石高”数额往往高于实际收获量。

'4)丰臣秀吉侵朝时,老将之间就发生派系对立。一派以五奉行中的石田三成和侵朝主将小西行长为首,代表近畿先进地区小农生产和商品货币经济势力的官僚层;一派以另一侵朝主将加藤清正及秀吉的功臣福岛正则为首,代表九州、中国等后进地区封建农奴主势力的武将层。在对待侵朝战争问题上,前者结托五大老中的前田利家和毛利辉元,主张同朝鲜讲和;后者结托德川家康,主张战争。以后逐渐发展到全国大名都卷入了这两派的斗争。

'5'1560年正月家康在大坂城楼接受诸侯们的参贺,石田三成认为丰臣的将领有
归顺家康的趋势。

'6'战后被消灭的诸侯(大名)91家,被灭封的4家,没收公定土地年产量约642万石的领地。

'7'方广寺钟铭事件:秀吉在京都东山建立的方广寺因地震倒塌,幕府借口祷求秀吉的冥福,命秀赖再建,迫使耗去巨资。钟铸成后又诬称钟铭上“国家安康”一语有诅咒(擅斩)家康的意思,向丰臣氏大兴问罪之师。

'8'德川家康事迹参见北岛正元:《德川家康》(中央公论社版)、中村孝也:《德川家康》(至文堂版)。

'9'“藩”皇室分封给臣下的领地,意指诸侯有屏藩(捍卫)王室的作用。日本德川中期儒学发达,模仿中国,称大名为诸侯,其领国为“藩”。后通称拥有公定年产米量万石以上领地的诸侯为“大名”。大名按照人们和将军家关系亲疏,分为亲藩(将军同族),谱代(关原之战前臣属德川氏的世代家臣)及外祥(关原战后归顺德川氏)三等。大名的名额经常变动,江户中期约有270家。 

'10'“天领”散在关东、东海、近畿一带,初期只限于丰臣赐给德川家康的须地。关原战役后,增加了幕府没收自反对派大名的领地、丈量出农民漏报的土地以及幕府的新恳地。

'11'旗本:封地收入万石以下,淮许觐见将军的直属家臣(“直参”)。御家人:只给俸禄木,不给领地,没有觐见将军资格的武士。

'12'公役:包括“参觐交代”、警卫要地、负担幕府兴办各种土木工程的课役等。军役,指战时按租赋收入多少,分担供应兵员、武器的任务。

'13'幕府直辖的都市有大阪、京都、奈良、伏见、山田、骏府、甲府、长崎、界等。矿山有佐渡、伊豆、石见等金、银、铜矿区。

'14'根据庆安2年(公元1649年)军役表,见《德川禁令考》第1卷第90页。

'15'伊东多三郎:《江户幕府的成立与武家的政治观》,《历史学研究》,第131一132号。

'16'《群书治要》:631年唐魏征等奉旨撰,汇摘群书有关帝王治术,足资劝戒的篇章,50卷。

'17'《禁秘抄》:13世纪初顾德天皇用汉文记述宫廷行事、仪礼、掌故的书,共29项,2卷。

'18'二条城,1603年德川家庚所建,是历代德川将军到京都坐镇的城堡,殿宇雕绘辉煌,明治维新后改为天皇离宫。

'19'德川时代以前,朝廷对武士有官位授予权。德川幕府《禁中及公家诸法度》(公元1615年)第7条规定,武士官位脱离公家官位而完全独立,由幕府授予。(《德川禁令考》卷1)

'20'《武家诸法度》是大名以下武士应遵的法律,共13条,严定武士身分等级,大名参数交代时随从兵额,鼓励大名修练文武,自奉俭约,禁止新筑城堡、结党营私、隐藏罪犯、擅兴兵革及大名间私缔婚约等事。(参见《德川禁令考》卷3)

'21'水原庆二:《日本经济史》第103—116页,有斐阁。

'22'羽仁五郎:《幕末的社会经济形态、阶级关系及阶级斗争》,《日本资本主义发达史讲座》第19—20页,岩波书店,1932。

'23'本百姓是德川时代登记在土地清丈册上,占地自营。按期缴纳贡赋的农民。它是幕藩体制的主要经济基础,外观上是自耕农,但它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定,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达在不断分化,少数成为富农、地主,多数沦为贫雇农。

'24'当时农民的地位有如19世纪初幕府执政(老中)松平定信所著《国本论》所说:“至今有五公五民、本公四民、七公三民之说,贡赋之多,更难数计。场圃有赋,家屋有赋……又核布、榷酒、擦、柞、椒、麻之类,悉使上贡……收获时官吏数十百人巡行阡陌,途远必宿民家……民畏之如狼虏……虽在农忙,逢役即弃末箱,负粮稿、经十百里而不得一文,反被杖殴怒骂。”(《日本经世大典》第13卷第336—339页)

'25'《落穗集》,《日本经济丛书》第1卷第238页。

'26'“地方三役”是农村中的三种基层官吏,形式上由农民选出,管理村政,实际上是政府在农村基层的爪牙。三役中“名主”(又称庄尾,相当村长),每村1、2名,多半是有财势的地富,初为世袭,后改为选举产生;“组头”,辅佐名主,每村若干人;“百姓代”,代表村民办理交纳租税、指派徭役等事。

'27'“十人组”(以后改为“五人组”):幕藩将村民每10户编为一组,迫使保证组内农民按期交租,取缔“盗贼”。发生欠租、盗窃等事,全组要负连坐责任。有如我国宋代王安石设置的“保甲法”,解放前国民党的“保甲制”。

'28'这一法令发布后,直至幕末统治着日本农民。它强制农民严遵法令、事村长如父母、日夜操作、不得怠惰,它规定“妇女不仅白昼,还须继以夜工。妻子事夫不勤、爱闻谈上街者应退婚。”农民不得购买薪柴、烟、酒、茶叶,不许着用棉麻以外衣料,不许饱食,更不应多食大米,只许吃杂粮。它用如下的话威吓农民:“必须交清年贡,否则借米2袋,5年本息就达15袋,终至卖出妻室子女,直至卖身。凡勤俭致富者,邻里尊重,代代享福。无家产者,同村蔑视,因于饥寒,沦为盗匪则处刑死,双亲悲痛,同族受辱;犯法者本人入狱,还须传询村民。……”(t德川禁令考》卷43) 
'29'士、农、工、商,总称“四民”。本出于我国周代儒家用语,不完全适用于当时日本的情况。日本封建社会的士就是武士,农包括贫雇农到地主富农,工、商地位差别不大,统称町人(市民)。另外,统治阶级中的皇族、公家(公卿贵族)、僧侣、神官及被统治谢级中最低层的贱民(秽多、非人)等。都不在四民之列。

'30'例如,武士分“侍”、“徒”及“中间”(又作“仲间”,义为“从卒“伙伴”)三等。收入仅5万石的鲫江藩(越前),屑于“侍”的家老到从士就多至63级。“徒”以下分为12级。属于徒以下的人,路上遇见上级的侍,就在雨天也得拜伏路旁。

'31'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只有统治阶级(贵族、武士)才有姓,乎民、女子都不许有艘,仅有名。统治阶级中姓氏的使用极为严格。 

'32'武士通常佩带双刀,大刀杀敌,小刀(胁差)自裁(切腹)。

'33'长于以下兄弟,除作人家养子或分居外,终身依赖长子,被称为“受照顾者”生活地位都很低。

'34'“高”指登记在丈地册上所有地应交租的收获量。

'35'分附百姓指江户时代后进地区农家第二、三男及同族的名于、下人等依附性强的佃农。

'36'王家烨:《日中儒学之比较》第154—157页,(《东亚中的日本历史》第5卷),六兴出版社,1988。

'37'儒家以孝惮忠倍为四樱,而孝为始(《大戴礼记》)

'38'朱谦之《日本的朱子学》,第155页,三联书店,1958。

'39'《藤原惺窝、林罗山》第192页,(《日本思想大系》第28卷),岩彼书店,1980。

'40'昌干簧子公元1692年由林家学塾改为宫立“昌平坂学问所”。宽政2年(公元1790年)幕府从这里发出“禁止异学令”,定朱子学为任宫考试主科,其他学问都斥为异端。明治维新后,学问所改为昌干学校,即东京大学的前身。

'41'《日本教育文库》学校篇第450页,同文馆,1913。

'42'“七出”:本是我国儒学经典规定的“休妻”(丈夫离弃妻子)的七条依据,即妻犯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条之一,可以离弃。

'43'作者不详,见《日本教育文库》教科书篇第118—120页。

'44'“五障”:佛教认女子成佛有五种障碍,见《法华经?提婆达多品》。

'45'“四息”:佛教认人们应报答父母恩、众生思、国王恩、三宝(佛、法、僧)思。
'46'“八苦”:佛教认人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与所爱者别离)、怨僧合(与所怨恨者聚会)、求不得、五盛阴(盛聚众苦)八种苦。

'47'“夜叉”:梵语yaksa的音译,意为丑恶食人的魔鬼。

'48'《日本教育文库》训诫篇下,第1,第4—5页。 

'49'同上书第220页。

'50'同上书第21页。

'51'公元1665年江户僧浅井了意著,全书24卷,大倭即“大日本”之意。“二十四孝”本是元郭居敬集二十四古人孝行辑录,日本在室町时代就译成通俗图绘的童话集,德川时代浅井等仿效编写日本的孝子传。

'52'两书分别由林罗山之于林容斋及孙林信驾编撰。

'53'《本朝女鉴》12卷,1661年浅井了意撰。

'54'《朱子家训》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朱柏庐(公元1617年—公元1683年)的《治家格言》。

'55'清原贞雄:《国史与日本精神之显现》第237页,1942。

'56'中江藤树(公元1608年—公元1648年),德川前期儒家,著《文武问答),鼓吹“无畏为仁义之 男”。山鹿素行(公元1622年—公元1685年),德川前期儒家兼军事学家,被称为武士道理论的组织者,著有《士道》、《武教小学》等。贝原益轩,见上文第三节(227页),著有《文武训》等。大道寺友山(公元1639年—公元1730年),江户时代兵法家,山鹿之弟子,著有《武道初心集》、《岩渊夜话》、《落穗集》。山本常朝(公元1659年—公元1721年),佐贺锅岛藩士,著有《叶隐》,宣扬为藩主决死尽忠的精神。《叶隐》与大道寺的《武道初心集》同被苏为武士道书的“双壁”。

'57'高须芳次郎《近世日本儒学史》第251页,1943。

'58'山鹿以后对思孟二程发生怀疑,成为“古学派”的先驱,但始终祟拜孔子和朱熹。

'59'据高须同上书第254页,按《礼记.中庸》引孔子的话:“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五达德也既是孟子所说的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60'《士道?明心术篇》,《山鹿素行集》,收入《大日本思想全集》卷3第150—151页。

'61'番头相当连长,组头相当排长。同伙相当同班排的士兵。

'62'《武道初心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