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斯大林 >

第38章

斯大林-第38章

小说: 斯大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庖磺卸际呛蠡啊   
    维辛斯基对委托他的演出的政治闹剧的意义,了解得不比审判案总导演差。在1938年3月进行的最后一次政治审判中,公开愚弄舆论达到了顶点。罪名还是老一套:执行托洛茨基的指示,搞间谍和破坏活动,准备使苏联在未来战争中失败,肢解国家,图谋杀害斯大林和其他最高领导人。    
    为了保证政治审判演出成功,进行了长时间的“排练”。例如,布哈林审判案准备了一年多。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来摧毁被告人的意志。侦查员们拥有广泛的暴力手段来逼取必要的口供。但把这样的口供当作主要的罪证是违背基本准则的。一些人坚持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其他人很快就屈服了。然后就进行侮辱性的“排练”。真的是排练!他们逼迫已经屈服的人背诵所需要的台词,发表所提示的声明,“揭发”所指定的人。这种可耻的排演反复进行多次之后,就告知“导演们”哪些“演员”可以进行“首演”。是的,有时也出现暂时的“故障”。    
    例如,1938年3月2日法庭书记宣读了起诉书,起诉书中说,被告克列斯廷斯基“于1921年同德国情报机关建立了背叛性联系”,同塞克特将军和哈克将军约定同德国国防军进行合作,德方每年为托洛茨基分子的活动提供25万马克。当法庭庭长询问被告是否承认自己有罪时,克列斯廷斯基不顾原来的供词开始全部加以否认。审判厅里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慌乱。宣布暂时休庭。把情况报告了斯大林。斯大林恶狠狠地骂了一句:“对这个坏蛋收拾得不够。”并且暗示:他今后不愿再听到类似情况。采取了“措施”。到第二天晚上克列斯廷斯基就已经“正常”了。    
    克列斯廷斯基:我完全承认我在预审中的供词。    
    维辛斯基:那你昨天的声明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声明只能被看作是托洛茨基分子在审判中的挑衅。    
    克列斯廷斯基:昨天,被告席的气氛和从宣读起诉书中产生的、由于我的病态心理而加深的沉重印象,引起了一时的强烈的虚幻羞愧感,在这种情况影响下我不能讲真话,不能说我有罪。    
    维辛斯基:是无意识的吗?    
    克列斯廷斯基:我请求法庭记下我的声明,对于向我本人提出的所有最严重的控诉,我完全承认自己有罪,并承认自己对我所干的背叛和变节行为完全负责……純紜矠    
    除了几次类似的小“故障”以外,这次审判进行得很顺利。所有的被告都同意公诉人的起诉,一致承认骇人听闻的指控,并且心甘情愿地补充说明自己“罪行”的任何细节:法庭和被告表现了罕见的合作精神!没有任何人进行任何反驳……全都是自己控诉自己!    
    不过,并不是每次如此,也不是人人如此。例如,布哈林虽然明白他的命运已经注定,但有时通过直接的或隐喻的形式,有时也通过悲剧式的讽刺形式,试图使人们对于指控的可靠性产生怀疑。也许,布哈林在告别人世的时候放眼于未来,想到了将来,想到了我们今天。这里只引用布哈林的几句话,这几句话证明他在最悲惨的时刻仍然保持着自制的能力和高度的理智。    
    布哈林在最后发言中说道:    
    “我认为自己……既在政治上也在法律上应对暗害活动负责,虽然我个人并不记得我曾发过进行暗害活动的指示……”    
    “检察官公民断言,我同李可夫一样,也是间谍活动的一个最大的组织者。有什么证据呢?有沙兰科维奇的口供,可是在宣读起诉书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这个人的存在……”    
    “我坚决否认同暗杀基洛夫、明仁斯基、古比雪夫、高尔基和马克西姆·彼什科夫有关系。据雅哥达供认,基洛夫是根据‘右倾分子—托洛茨基派联盟’的决定被暗杀的。我不知道这件事……”    
    “赤裸裸的斗争逻辑,伴之以思想的堕落、心理的堕落、我们自己的堕落、人的堕落……”純紝矠    
    


第二部第六章 政治“审判案”闹剧(3)

    布哈林最后发言中的这段话很值得注意。这已经不是认罪,简直是对审判案组织者的控诉。这些人遵循着“赤裸裸的斗争逻辑”,既造成了思想的堕落,也造成了人的堕落。非常明显,这是间接暗示斯大林。布哈林想尽可能地利用揭示内心认识的最后一次机会……    
    关于审案过程,每天由叶若夫或维辛斯基或其他人向斯大林详细报告。斯大林补充细节,提出建议。审判案的新闻影片和被告出庭的照片,首先拿给他看,根据他的指示,报刊和广播对“演出”广泛进行报道。请来了外国记者,甚至请来了外交官。罪犯们有那样高的“觉悟”,人人都感到吃惊!根本不需要技术鉴定、补充调查、法庭争辩、检察官和辩护人对话。在审判中,由检察官一人独奏,其他所有的人都低声为他伴奏。连福伊希特万格也不得不在他那部有倾向性的《1937年的莫斯科》一书中承认,“假如委托一位导演来排演这场审判,那他大概需要许多年的时间和许多次的预演,才能使被告做到如此的配合默契:他们是如此认真和努力,互相之间决不放过任何一点小差错,他们的激昂情绪表现得竟如此有分寸。简而言之,训练这些被告人的催眠术家、麻醉师和审判官员,除了他们的一切惊人的素质以外,一定都是些卓越的导演和心理学家”純紞矠。德国作家的这个结论有一部分是正确的:这场闹剧的组织者们,特别是总导演,都是卓越的无耻之徒。    
    除了在侦讯期间粗暴地破坏法制以外,除了暴力行为以外,坐在被告席上的人之所以逆来顺受、毫无怨言,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人们用几个星期、几个月的时间向他们劝说:他们认罪“是人民和党的需要”。只有“认罪才能帮助彻底揭露罪犯”。这就是说:需要“自己认罪”并诽谤别人……既然进行审判的是人民和国家,那么人民和国家要什么就应当讲什么……根据所有情况来判断,这个理由显然支配了许多的行动。在最后的发言中,这个理由表现为各种说法。被告格·费·格林科:“我将接受最重的判决——极刑,这是罪有应得。”被告克列斯廷斯基:“我对祖国和革命犯下了滔天罪行,我将接受你们的任何一种最严厉的判决,这是完全应该的。”被告李可夫:“我希望那些尚未被揭露和被解除武装的人立即和公开地缴械投降。我希望他们通过我的例子相信必然会被解除武装……”被告布哈林:“我向国家、向党、向全体人民下跪。”純紟矠    
    斯大林看了这些话可以完全满意了:“人民和党的敌人尽管面对着死亡似乎也没暴动,而是需要什么就讲什么。”他把这种“坦诚”看作是胜利,可是没有想到,在这种胜利中埋下了他斯大林在历史上、道义上必然失败的根子。但是“领袖”也知道另一种情况。布哈林被捕后头三个月“顶住了”。他们威胁他,向他提出要求,但是这位失宠的院士甚至在狱中也总想使斯大林相信(他向自己原来住在克里姆林宫时的邻居写过几封信)他在2至3月中央全会上的声明的主要思想:“阴谋、人民公敌是存在的,但主要的敌人在内务人民委员部。”    
    斯大林没有对这个警告作出反应。布哈林的信石沉大海,在审问期间他很可能想起了著名的社会主义者斐迪南·拉萨尔的命运。拉萨尔爱上了一位贵族出身的姑娘,虽然她已经是别人的未婚妻。拉萨尔这位美男子和聪明人征服了她的心。有一天,姑娘对他说:“我们家对你怀有敌意,我们应当出走!”他安慰她:“为什么要干这种丑事,损害你的命运?忍耐几个月,双亲就会同意我们结婚。”拉萨尔既没有得到这种同意,也没有得到这位姑娘。不仅如此,姑娘的未婚夫在决斗中把他打死了。钟情的姑娘为拉萨尔痛哭一场,后来就嫁给了那位凶手……也许命运也给布哈林提供过这样的机会——出走?1936年2月4日,布哈林曾到国外去购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档案材料。他当时已经感觉到,他脖子上的绞索正在收紧。柯巴是不会开玩笑的。他要开玩笑,那就是拿绞刑犯来开玩笑……他当时在巴黎是否有过不回祖国的想法?他现在是否为失去这次机会而懊悔?谁也不知道。不过他的一生都是这样:用罗伯斯庇尔的话说,他只有在自己的祖国才能与坟墓一起获得永生。    
    布哈林躺在囚室的硬板床上,很可能曾竭力想弄明白,为什么命运是如此残酷无情?正是他在某个时期曾帮助柯巴站住了脚……如果他当时同托姆斯基和李可夫一起做得更坚决、更彻底,那他们大概在1927年就能够使斯大林就范。可是布哈林当时又一次(第多少次了)相信了斯大林……    
    布哈林在“侦讯”过程中很长时间默不作声,案子显然会旷日持久,于是斯大林准许叶若夫使用“一切手段”,不仅如此,由于他的坚持,在这之前还向各地下达了这样的说明:“从1937年起,联共(布)中央允许在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实践中使用肉刑的方法。大家知道,所有资产阶级情报机关都对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战士使用肉刑的方法,并且以最恶毒的形式使用这种方法。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社会主义的国家安全机关对待疯狂的资产阶级代理人和工人阶级、集体农庄庄员不共戴天的敌人要那样仁慈呢?联共(布)中央认为,对待人所共知的、臭名昭著的人民公敌,作为例外,今后应当使用肉刑的方法,应当把这种情况下使用肉刑看作是可以允许的和正确的方法。”    
    实际上,这种“例外”变成了常规,只要被告在同侦查员“对话”时表现得不太顺从,立刻就采用这种方法。斯大林实际上正式批准了破坏社会主义法制基本准则的做法。因此,当人们再一次向斯大林报告,说布哈林“拒不招供”的时候,他就建议放宽“审讯的方法”。当双管齐下,配合“肉刑的方法”而开始对他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进行威胁的时候,布哈林投降了。他签字承认了侦查员杜撰的弥天大谎,谴责自己是“托洛茨基分子”、“联盟的领导者”、“阴谋分子”、“叛徒”、“破坏活动的组织者”等等。今天重读他的话也会令人痛心万分:“我承认自己犯了背叛社会主义祖国的罪行,犯了可能的最严重的罪行,我组织了富农暴动,筹划了恐怖活动,参加了地下反苏组织。我还承认自己犯了筹划‘宫廷政变’阴谋的罪行……”純紡矠    
    是的,斯大林满意了。但是,有时阅读审讯速记记录,这位独裁者仍然不能不在被告人的一些回答中感到他们在对“演出”的组织者暗中嘲笑,进行死前的最后一次讽刺挖苦:    
    维辛斯基:被告布哈林,你的一批同谋者在北高加索同流亡国外的白俄哥萨克集团建立了联系,这是不是事实?李可夫讲了这一点,斯列普科夫讲了这一点。    
    布哈林:既然李可夫讲了这一点,那我没有理由不相信他。    
    维辛斯基:你作为阴谋者和领导者知道这样的事实吗?    
    布哈林:从数学概率角度看,可以以极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