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纵横谈 >

第3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纵横谈-第3章

小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纵横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在中国大地上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大字字幕)
                   
                  沙: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所进行的艰苦探索。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他们真诚地希望效法西方,建立资产阶级现代国家,使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戊戌维新运动夭折了,辛亥革命流产了。这不能不引起他们深深的思考。他们决心发动一场启蒙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批判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便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扫清思想障碍。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出现陈独秀照片及《青年杂志》和《新青年》画面)
                  程:他们的努力是否取得了成功?
                  仝:应当肯定,当封建主义还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在客观上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间少数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已经开始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和文化思想采取某种保留态度了。比如,陈独秀在1915年赞颂法国文明时,把创立社会主义(指空想社会主义)看作是法国人对于近代文明所作的三大贡献之一,认为这是“反对近世文明之欧罗巴最近文明”。李大钊在1916年5月说过,“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毛泽东在1917年8月也说过,东方思想固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打出引文字幕) 
                   
                  程: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对资本主义持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的呢?
                  沙:这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进行分析。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明显地暴露出来。(字幕)
                  陈独秀就讲到:“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害遂演而日深。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专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打出字幕)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打出字幕)它用以往任何时候不曾有过的尖锐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不义战。在这场战争中,人类创造的无数财富被毁灭,伤亡的总人数超过2800多万。
                  由于经历了这样一场战争,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就指出,在西方世界中,许多人感到“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了罗针的海船遇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打出引文和梁启超的照片)这种情况,不能不对中国思想界发生影响。李大钊就说过:“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于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打出字幕)中国人是否还应当在西方人后面亦步亦趋,继续走这条路,当然就成为问题了。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打出字幕),更使他们对资本主义建国方案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的,人们看到,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于是,“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仝:应当说,正是由于怀疑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中国的先进分子才会想到要另辟蹊径,去探索挽救中国危亡的新方案,从而为他们尔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宜的思想土壤。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左翼人士,后来成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不是偶然的。
                  程:那么,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开始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采取某种怀疑态度以后,是否立即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道路呢?
                  仝:不是。当时的先进分子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还很不发达,所以还不具备讲社会主义的条件。陈独秀就说过:“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程: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
                  沙:对毛泽东的这句话,不能从绝对的意义上去理解。事实上,他于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上就说过:“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民就不知道。”“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打出字幕和朱执信的照片)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大字字幕)
                   
                  程: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是怎样促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呢?
                  沙: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它昭示人们,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一旦觉醒起来、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出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崭新的社会制度(播放十月革命纪录片片段)
                  十月革命正好发生在中国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遭到严重的失败,中国的先进分子陷于极度的彷徨和苦闷之时。封建主义的老一套是过时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又走不通,中国的出路究竟是什么呢?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这个时候,十月革命爆发了。它确实使中国人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李大钊当时就讲过,十月革命所开始的,“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个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路。”(打出字幕及李大钊照片)
                  程:十月革命之所以成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的推动力量,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
                  沙:是的。
                  首先,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就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来指示自己走向解放之路。(打出字幕)
                  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而中国有许多情况和俄国相同或近似。封建主义的压迫,这是相同的。经济和文化落后,这是近似的。十月革命的实践告诉人们,“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之进行”。中国的一些先进分子由此想到,既然俄国的国情同中国相同或近似,那么,俄国人可以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来解决他们国家的问题,中国人为什么就不可能这样做呢?
                  青年毛泽东就曾兴奋地指出,“俄式系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只此方法较之别的方法所含可能的性质为多”。(打出字幕和青年毛泽东的照片)
                  仝: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又一个重要的原因。
                  李大钊曾经指出,近百年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摧凌的中国人民,“忽然听到十月革命喊出的‘颠覆世界的资本主义’、‘颠覆世界的帝国主义’的呼声。这种声音在我们的耳鼓里,格外沉痛,格外严重,格外有意义”。(打出字幕)
                  1919年7月,苏维埃俄国政府公开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从中国攫取的满洲和其他地区”,“废弃(俄国人在中国境内的)一切特权”等。这个宣言于次年3、4月间冲破中国反动当局的新闻封锁,在《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出来。长期饱受资本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在得知宣言的内容之后,感到“无任欢喜”。《新青年》杂志刊登的中国舆论界对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的反映中,就有人这样说:这个宣言体现了新俄国宪法的“要铲除资本主义侵略主义的精神”,我们应当由此前进一步,去“研究俄国劳农政府的主义”,赞同“俄国劳农政府所根据的真理”。
                  此外,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历史性胜利的事实,也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字幕)
                  沙:正因为如此,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社会主义思潮开始注入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并且逐步地发展成了这个运动的主流。
                  不过,开始时,人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朦胧的向往。无政府主义、革命的工团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以及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等等观点在各种报刊上纷然杂陈。中国的先进分子是在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二号,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个生动的例证。报告说,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接连讨论三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作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会议提出供讨论的世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有下列几种:1。社会政策;2。社会民主主义;3。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列宁的主义);4。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罗素的主义);5。无政府主义。报告说:方法问题讨论到最后,主席提议付表决。结果是:“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者十二人”,“赞成德谟克拉西者二人”,“赞成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者一人”,“未决定者三人”。据此,报告认为,“方法问题大体解决”。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大字字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