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古尊宿语录(全48卷) >

第3章

古尊宿语录(全48卷)-第3章

小说: 古尊宿语录(全48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吾向后。勿传此衣。但以法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惟示道化。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巳。菩提果自成。汝向后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师侍奉一十五载。
  唐先天二年。始往南岳居般若寺。示徒云。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能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非遇上根。宜慎辞哉。僧问。如镜铸像。像成后光归何处。师云。如大德未出家寺相状。向什么处去。僧云。成后为什么不鉴照。师云。虽然不鉴照。谩他一点不得。
  马祖居南岳传法院。独处一庵唯习坐禅。凡有来访者都不顾。师往彼亦不顾。师观其神宇有异。遂忆六祖谶。乃多方而诱导之。一日将砖于庵前磨。马祖亦不顾。时既久。乃问曰。作什么。师云。磨作镜。马祖云。磨砖岂得成镜。师云。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能成佛。祖乃离座云。如何即是。师云。譬牛驾车。车若不行。打牛即是。打车即是。又云。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马祖闻斯示诲。豁然开悟。礼拜问云。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师云。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马祖云。道非色相。云何能见。师云。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祖云。有成坏否。师云。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也。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马祖一蒙开悟。心地超然。侍奉十秋。日益深奥。师入室弟子六人。各印可曰。汝等六人同证吾身。各契其一。一人得吾眉。善威仪。[常浩]一人得吾眼。善顾盻。[智达]一人得吾耳。善听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气。[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谈说。[严峻]一人得吾心。善古今。[道一]后马祖阐化于江西开元寺。师问众曰。道一为众说法否。众曰。巳为众说法。师云。未见通个消息来。遂遣一僧去嘱云。待伊上堂时。但问作么生。记取答话来。僧如教回举似师。马祖云。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曾少盐酱。师然之。
  师天宝三年八月十一日。示寂于南岳。敕諡大慧禅师最胜轮之塔。吏部侍郎归登。撰塔记。

大鉴下二世(马祖大寂禅师)。

  马祖大寂禅师,师讳道一。汉州什邡人也。俗姓马氏。江西法嗣布于天下。时号马祖焉。
  问如何是修道。师云。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若言不修。即同凡夫。云作何见解即得达道。云自性本来具足。但于善恶事上不滞。唤作修道人。取善舍恶。观空入定。即属造作。更若向外驰求。转疏转远。但尽三界心量。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无一念。即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无上珍宝。无量劫来凡夫妄想谄曲邪伪我慢贡高合为一体。故经云。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时唯法起。灭时唯法灭。此法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前念后念中念。念念不相待。念念寂灭。唤作海印三昧。摄一切法。如百千异流同归大海都名海水。住于一味即摄众味。住于大海即混诸流。如人在大海中浴即用一切水。所以声闻悟迷。凡夫迷悟。声闻不知圣心本无地位因果阶级。心量妄想。修因证果。住其空定八万劫二万劫。虽即巳悟却迷。诸菩萨观如地狱苦。沉空滞寂不见佛性。若是上根众生。忽遇善知识指示。言下领会。更不历于阶级地位。顿悟本性。故经云。凡夫有反覆心。而声闻无也。对迷说悟。本既无迷。悟亦不立。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长在法性三昧中。著衣吃饭言谈祗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尽是法性。不解返源。随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种种业。若能一念返照。全体圣心。汝等诸人。各达自心。莫记吾语。纵饶说得河沙道理。其心亦不增。总说不得。其心亦不减。说得亦是汝心。说不得亦是汝心。乃至分身放光。现十八变。不如还我死灰来。淋过死灰无力。喻声闻妄修因证果。未淋过死灰有力。喻菩萨道业纯熟诸恶不染。若说如来权教三藏。河沙劫说不可尽。犹如钩锁亦不断绝。若悟圣心总无余事。久立珍重。
  上堂。庞居士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师云。待汝一口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又问。不昧本来身。请师高著眼。师直下。士云。一等没弦琴。唯师弹得妙师直上。士礼拜。师归方丈。居士随后云。适来弄巧成拙。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问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师云。我今日无心情。汝去西堂问取智藏。僧至西堂问。西堂以手指头云。我今日头痛。不能为汝说得。汝去问海兄。僧去问海兄。海兄云。我到者里却不会。僧回举似师。师云。藏头白海头黑。
  师采藤次。见水潦便作放势。水潦近前接。师即便踏倒。水潦起来呵呵大笑云。无量妙义百千三昧。尽在一毛头上。识得根源去。
  师令僧驰书与径山钦和尚。书中画一圆相。径山才开见。索笔于中著一点。后有僧举似忠国师。国师云。钦师犹被马师惑。
  问:和尚为甚么说即心即佛。师曰。为止小儿啼。曰啼止时如何。师曰。非心非佛。曰除此二种人来。如何指示。师曰。向伊道。不是物。曰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师曰。且教伊体会大道。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即今是甚么意。
  师问僧:什么处来。云湖南来。师云。东湖水满也未。云未。师云。许多时雨水尚未满。[道吾云。满也。云岩云。湛湛地。洞山云。什么劫中曾欠少]又问。如水无筋骨。能胜万斛舟。此理如何。师曰。这里无水亦无舟。说甚么筋骨。
  一夕,西堂百丈南泉随侍玩月次。师问。正恁么时如何。堂曰。正好供养。丈曰。正好修行。泉拂袖便行。师曰。经归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师问百丈。汝以何法示人。丈竖起拂子。师曰。祇这个。为当别有。丈抛下拂子。
  僧问。如何得合道。师曰。我早不合道。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便打曰。我若不打汝。诸方笑我也。
  有小师耽源行脚回。于师前画一圆相。就上拜了立。师曰。汝莫欲作佛否。曰某甲不解捏目。师曰。吾不如汝。小师不对。
  有讲僧来问曰。未审禅宗传持何法。师却问曰。座主传持何法。主曰。忝讲得经论二十余本。师曰。莫是师子儿否。主曰。不敢。师作嘘嘘声。主曰。此是法。师曰。是甚么法。主曰。师子出窟法。师乃默然。主曰。此亦是法。师曰。是甚么法。主曰。师子在窟法。师曰。不出不入是甚么法。主无对。[百丈代云见么]遂辞出门。师召曰。座主。主回首。师曰。是甚么。主亦无对。师曰。这钝根阿师。
  洪州廉使问曰。吃酒肉即是。不吃即是。师曰。若吃是中丞禄。不吃是中丞福。师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师于贞元四年正月中。登建昌石门山。于林中经行。见洞壑平坦。谓侍者曰。吾之朽质当于来月归兹地矣。言讫而回。既而示疾。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师曰。日面佛月面佛。二月一日。沐浴跏趺入灭。元和中諡大寂禅师。塔名大庄严。

大鉴下三世(百丈怀海大智禅师)。

  百丈怀海禅师。福州长乐人也。师参马大师为侍者。檀越每送斋饭来。师才揭开盘盖。马大师拈起一片胡饼示众云。是甚么。每日如此。师经三年。一日随侍马祖路行次。闻野鸭声。马祖云。什么声。师云。野鸭声。良久马祖云。适来声向什么处去。师云。飞过去。马祖回头。将师鼻便搊。师作痛声。马祖云。又道飞过去。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汝忆父母耶。师曰无。曰被人骂耶。师曰无。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搊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明日马祖升堂才坐。师出来卷却簟。马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马祖云。适来要举转因缘。你为什么卷却簟。师曰。为某甲鼻头痛。马祖云。你什么处去来。师云。昨日偶有出入不及参随。马祖喝一喝。师便出去。
  马祖一日问师。什么处来。师云。山后来。祖云。还逢著一人么。师云。不逢著。祖云。为什么不逢著。师云。若逢著即举似和尚。祖云。什么处得者个消息来。师云。某甲罪过。祖云。却是老僧罪过。师再参马祖。祖竖起拂子。师云。即此用离此用。祖挂拂子于旧处。良久祖云。你巳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遂取拂子竖起。祖云。即此用离此用。师亦挂拂子于旧处。祖便喝。师直得三日耳聋。后住洪州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麇至。沩山黄檗当其首。
  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巳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大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巳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因僧问西堂。有问有答即且置。无问无答时如何。堂曰。怕烂却那。师闻举乃曰。从来疑这个老兄。曰请和尚道。师曰。一合相不可得。师谓众曰。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众无对。云岩问。和尚每日区区为阿谁。师曰。有一人要。岩曰。因甚么不教伊自作。师曰。他无家活。
  僧问。抱璞投师。请师一决。师云。昨夜南山虎咬大虫。云不缪真诠。为甚么不垂方便。师云。掩耳偷铃汉。云不得中郎鉴。还同野舍薪。师便打。僧云。苍天苍天。师云。得与么多口。云罕遇知音。拂袖便出。师云。百丈今日输却一半。[佛鉴云虽得一场荣。刖却一双足]至晚侍者问。和尚被这僧不肯了便休。师便打。者云。苍天苍天。师云。罕遇知音。者作礼。师云。一状领过。
  有一僧哭入法堂。师云。作什么。僧云。父母俱丧。请师拣日。师云。明日一时埋却。问如何是奇特事。师云。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西堂问师。你向后作么生开示于人。师以手卷舒两边。堂云。更作么生。师以手点头三下。
  上堂云。灵光独耀回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云。固守动静三世佛冤。此外别求如同魔说。马祖令人驰书并酱三瓮与师。师令排向法堂前。乃上堂。众才集。师以拄杖指酱瓮云。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即打破。众无语。师便打破归方丈。
  上堂。众才集。师以拄杖趁下。却召大众。大众回头。师云。是什么。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竖拂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山云。此是显大机大用。沩山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