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25-本草求真 >

第10章

025-本草求真-第10章

小说: 025-本草求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肾
内容:(隰草)能滋肾 
熟地黄(专入肾。兼入肝)。甘而微温。味浓气薄。专补肾脏真水。兼培黄庭后土。土 
浓载物 
。诸脏皆受其荫。故又曰能补五脏之真阴。熟地功力甚巨。在景岳谓其真阴亏损。有为发热 
、为头痛、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亦有不宜用地黄者。 
) 
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 
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守以制散。)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重 
以制升。)阴虚而燥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静以制动。)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 
甘不足以缓之。(缓以制急。)阴虚而水邪上沸者。舍熟地何以自制。(水以引水。)舍熟地何 
以归元。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浓肠胃。(浓以滋薄。)且犹有最玄最妙者 
。则熟地兼散剂能发汗。以汗化于血。(阴以化阳。)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湿剂能回阳。 
以阳生于下。(引阳归阴。)而无阴不回也。然而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 
地非多难以奏效。而今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于肾气丸而治痰浮。(痰本于肾。)有 
畏其滑泄者。则仲景何以用于八味丸而医肾泄。(泄因肾气不固。故谓肾泄。)有谓阳能生阴 
阴不能生阳者。则阴阳之理原自互根。(无阴则阳无以化。)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阴 
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内经》曰。精化为气。得非阴亦生阳乎?景岳尚论熟地。最为 
明确 
。独中所论脾胃寒逆为呕。可用地黄以治。是亦千虑之一失耳。夫既脾胃虚寒。则脾与胃 
已受寒累。正宜用以辛热以为扫除。如太阳既至。坚冰自解。乃复坠以霜雪。投以阴剂。不 
更使寒滋甚乎?余读景岳全书。见其所论。语语透辟。字字箴规。可为法守。独于所论地黄 
有宜脾肾虚寒。尚有未及。虽曰熟地性温。寒从温散。然寒至上逆为呕。则寒已甚。岂有熟 
地之温而可令寒外散乎?但或阳胜阴微。阳藉阴化。偶有感冒。用此杂于温散之中。或有见 
效。若真纯阴无火。厥气上逆而呕。则此又为深忌。至于制用地黄。宜用好酒砂仁末同入。 
久蒸久曝。使其转苦为甘。变紫为黑。方能直入肾经耳。(汪昂云。地黄性寒。得酒与火与 
日则温。性滞得砂仁则利气。且能引入丹田。六味丸用之为君。尺脉弱者加桂附。所谓益火 
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旺者加知柏。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出怀庆。肥大者佳。 

上编卷一补剂
温肾
内容:(蔓草)养血益肝 
何首乌(专入肝。兼入肾)。诸书皆言滋水补肾。黑发轻身。备极赞赏。(时珍曰。何首 
乌。 
足厥阴少阴药也。白者入气分。赤者入血分。肾主闭藏。肝主疏泄。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 
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须发。为滋补良药。不 
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气血太和。则风虚痈肿瘰 诸疾可知矣。)与地黄功力 
相似。独冯兆张辩论甚晰。其言首乌苦涩微温。阴不甚滞。阳不甚燥。得天地中和之气。熟 
地首乌虽俱补阴。然地黄禀仲冬之气以生。蒸虽至黑。则专入肾而滋天一之真水矣!其兼补 
肝者。因滋肾而劳及也。首乌禀春气以生。而为风木之化。入通于肝。为阴中之阳药。(后 
天之阳。)故专入肝经以为益血祛风之用。(血活则风散。)其兼补肾者。亦因补肝而兼及也 
。一为峻补先天真阴之药。故其功可立救孤阳亢烈之危。一系调补后天营血之需。以为常服 
。长养精神。却病调元之饵。先天后天之阴不同。奏功之缓急轻重亦有大异也。(的解)况 
名 
夜合。又名能嗣。则补血之中。尚有化阳之力。岂若地黄功专滋水。气薄味浓。而为浊中浊 
者。坚强骨髓之用乎?斯言论极透辟。直冠先贤未有。不可忽视。以大如拳五瓣者良。有赤 
雄白雌二种。凡使赤白各半。泔浸。竹刀刮皮切片。用黑豆与首乌拌匀。铺柳甑。入砂锅。 
九蒸九晒。茯苓为使。忌猪肉无鳞鱼莱菔葱蒜铁器。(李翱着何首乌传云。何首乌者。顺州 
南河县人。祖名能嗣。父名延秀。能嗣年五十八无妻。忽见是药以服。因思人道。娶妻连生 
数子。延秀服之。延寿百六十岁。延秀生首乌。首乌服药。亦生数子。年百三十岁。发犹黑 
。李安期与首乌乡里亲善。窃得方服。其寿亦长。遂序其事传之。又邵康节进七宝美髯丹。 
其方用赤白首乌各一斤。黑豆拌。九蒸晒。茯苓半斤。乳拌。当归枸杞菟丝各半斤。俱酒浸 
。 
牛膝半斤。酒浸。同首乌第七次蒸至第九次。破故纸四两。用黑芝麻炒。蜜丸。忌铁器。是 
方以首乌为君。犹六味以地黄为君之意相同。汪昂谓人或以首乌加入六味丸中。是合两方为 
一方。一药有二君。殊非制方本意。其说甚是。) 

上编卷一补剂
温肾
内容:(山草)滋肾润燥 
肉苁蓉(专入肾。兼入大肠)。甘酸咸温。体润色黑。诸书既言峻补精血。又言力能兴 
阳助火 
。是明因其气温。力专滋阴。得此阳随阴附而阳自见兴耳!惟其力能滋补。故凡症瘕积块。 
得此而坚即消。惟其滋补而阳得助。故凡遗精茎痛。寒热时作。亦得因是而除。若谓火衰至 
极。用此甘润之品。同于附桂。力能补阳。其失远矣!况此既言补阴。而补阴又以苁蓉为名 
。是明因其功力不骤。气专润燥。是亦宜于便闭。而不宜于胃虚之人也。谓之滋阴则可。谓 
之补火正未必。然长大如臂。重至斤许。有松子鳞甲者良。酒浸。刷去浮甲。劈。除内筋膜 
。酒蒸半日。酥炙用。忌铁器。 

上编卷一补剂
温肾
内容:(山草)补阴润燥功同肉苁蓉 
锁阳(专入肾。兼入大肠。辍耕录云。锁阳生鞑靼田地。野马或与蛇龙遗精入地。久之 
发起 
类。 
甘咸性温。润燥养筋。凡阴气虚损。精血衰败。大便燥结。治可用此以啖。并代苁蓉煮粥弥 
佳。则知其性虽温。其体仍润。未可云为命门火衰必用之药也。故书有载大便不燥结者勿用 
。益知性属阴类。即有云可补阳。亦不过云其阴补而阳自兴之意。岂真性等附桂。而为燥热 
之药哉?但古表着药功。多有隔一隔二立说。以致茫若观火。究之细从药之气味形质考求。 
则孰阴孰阳。自尔立见。又奚必沾沾于书治功是求者乎?状类男阳。用宜酥炙。 

上编卷一补剂
温肾
内容:(蔓草)温肾补肝止遗固脱 
菟丝(专入肝肾。兼入脾)。辛甘温平。质粘。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得天地中和之气。 
故书 
称为补髓添精。强筋健骨。止遗固泄。暖腰温膝。明目祛风。(血补则风祛。)为补肝肾脾气 
要剂。合补骨脂杜仲用之。最为得宜。但杜仲补骨脂气味辛温。性专趋下。不似菟丝气味甘 
平而不重降耳。(老学庵笔记云。族弟服菟丝子发疽。汪昂辟其或感他毒。不得归咎菟丝。) 
若 
服之而见阳强不痿。其便燥结。小水赤涩者。以性主补故也。但菟丝子最难得真。卖者有以 
水犀草子种出。形象绝似。药肆所贾。多属此物。然服之亦有微功。酒浸煮烂。作饼曝干。 
山药为使。 

上编卷一补剂
温肾
内容:(山草)温补肾阴兼祛风湿 
巴戟天(专入肾)。辛甘微温。据书称为补肾要剂。能治五痨七伤。强阴益精。以其体 
润故耳 
。(好古曰。巴戟肾经血分药也。权曰。病患虚损。加而用之。)然气味辛温。又能祛风除湿 
。故凡腰膝疼痛。风气香港脚水肿等症。服之更为有益。(宗 曰。有人嗜酒。日须五七杯。 
后患香港脚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米微转色。去米不用。大黄一两。锉炒。同为 
末。熟蜜丸。温水服。仍禁酒愈。)观守真地黄饮子用此以治风邪。义实基此。未可专作补 
阴论也。川产中虽色紫微有白糁粉色。而理小暗者真。(根如连珠。击破中紫而鲜洁者伪。 
又山 根似巴戟。但色白。人多以醋煮乱之。)去心。酒浸焙用。覆盆子为使。恶丹参。 

上编卷一补剂
温肾
内容:(隰草)温肾补肝以散筋骨血气凝滞 
续断(专入肝肾)。因何以续为名。盖缘其味苦。其性温。能入肾经以补骨。又缘其味 
辛。能 
入肝经以补筋。(辛能散风。风除而筋活。)味兼甘。又入中州以补虚。(甘味不多。补不甚 
专。)凡跌扑折伤痈肿。暨筋骨曲节血气滞之处。服此即能消散。(续断力实消散。)止痛生 
肌。且审其味涩。故能止血治漏。并缩小便固精安胎。(下部血分寒滞者宜此。)久服能气力 
倍增。(血气不滞。)筋断复续。故曰续断。实疏通(疏通二字贴切。)气血筋骨第一药也。 
第 
因气薄而见精脱胎动溺血失血等症。则又深忌。以性下流者故耳。功与地黄牛膝杜仲巴戟相 
等。但有温补细微之别。不可不知。川产者良。状如鸡脚皮黄皱节节断者真。去里硬筋酒浸 
用。地黄为使。(每见今人气虚血脱。医用牛膝补骨脂杜仲续断安胎。殊属可骇。) 

上编卷一补剂
温肾
内容:(乔木)温补肝气达于下部筋骨气血 
杜仲(专入肝)。辛甘微温。诸书皆言能补腰脊。为筋骨气血之需。以其色紫入肝。为 
肝经气 
药。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故入肝而补肾。 
子能令母实也。且性辛温。能除阴痒。去囊湿。痿痹痈软必需。香港脚疼痛必用。(按庞元英 
谈薮。一少年新娶后得脚软病。且疼甚。医作香港脚治不效。路钤孙琳诊之。用杜仲一味。寸 
断片拆。每以一两。用半酒半水一大盏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全愈。琳曰。此乃肾虚。非 
香港脚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则为效容易矣!)胎滑梦遗切要。若使遗精有痛。用 
此益见精脱不已。以其气味辛温。能助肝肾旺气也。胎因气虚而血不固。用此益见血脱不止 
。以其气不上升反引下降也。功与牛膝地黄续断相佐而成。但杜仲性补肝肾。能直达下部筋 
骨气血。不似牛膝达下。走于经络血分之中。熟地滋补肝肾。竟入筋骨精髓之内。续断调补 
筋骨。在于曲节气血之间之为异耳。独怪今世安胎。不审气有虚实。辄以杜仲牛膝续断等药 
引血下行。在肾经虚寒者。固可用此温补以固胎元。(如古方之治三四月即坠者。于两月前 
以杜仲八两。糯米煎汤浸透。炒断丝续断二两。酒浸山药六两。为末糊丸。或枣肉为丸。米 
饮下。固肾托胎之类。绣见今时医士。不审虚实。用此安胎甚多。殊为可惜。)若气陷不升 
。血随气脱。而胎不固者。用此则气益陷不升。其血必致愈脱无已。故凡用药治病。须察脉 
症虚实。及于上下之处。有宜不宜。以为审用。若徒守其一曲。(胎动症类甚多。若不细心 
揣摩。安得不守一曲?)以应无穷之变。非惟无益。且以增害。(不通医士。多犯是弊。可 
惜 
可惜!)出汉中浓润者良。去粗皮锉。或酥或酒或蜜以炙。或姜或盐或酒以炒。在人随症活 
变耳。恶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