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25-本草求真 >

第23章

025-本草求真-第23章

小说: 025-本草求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瘴。饮啖酸咸。脾胃常多寒 
湿 
郁滞之病。故食疗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或云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 
热。助其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害。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也。)闽产 
名草蔻。如龙眼而微长。皮黄白薄而棱峭。仁如砂仁而辛香气和。滇广所产名草果。如诃子 
。皮黑浓而棱密。子粗而辛臭。虽是一物。微有不同。(草果其义另详。)面裹煨熟取仁。忌 
铁器。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温胃逐寒治瘴疠寒疟 
草果(专入胃。)与草豆蔻诸书皆载气味相同。功效无别。服之皆能温胃逐寒。然此气 
味浮散 
。(出自汉广。)凡冒巅雾不正瘴疟。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故合常山用则能以截久疟。同 
知母用则能以除瘴疠寒热。(义详草豆蔻。)同橘半用则能以除膈上痰。同楂曲用则能以解面 
湿 
鱼肉。若使非由疯瘴。或因湿热。而见瘀滞。与伤暑而见暴注溲赤口干者。则并禁焉。忌铁 
。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蔓草)温脾燥胃杀虫除积 
使君子(专入脾胃)。味甘气温。功专补脾杀虫除积。凡人症患五疳便浊。泻痢腹虫。 
皆脾胃 
虚弱。因而乳停食滞。湿热瘀塞而成。服此气味甘温以助脾胃。则积滞消。湿热散。水道利 
。而前症尽除矣。时珍曰。凡杀虫之药。多是苦辛。独使君子榧子而杀虫亦异也。每月上旬 
。虫头向上。中旬虫头向中。下旬虫头向下。于上旬空心服此数枚。则虫皆死而出也。但忌 
热茶同服。则令人作泻矣。出闽蜀。五瓣有棱。内仁如榧。亦可煨食。久则油黑不可用。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宜散肺分寒滞温暖脾胃 
白豆蔻(专入肺脾胃。兼入大肠)。本与缩砂密一类。气味既同。功亦莫别。然此另有 
一种清 
爽妙气。上入肺经气分。而为肺家散气要药。且其辛温香窜。流行三焦。温暖脾胃。而使 
寒湿膨胀。虚疟吐逆。反胃腹痛。并翳膜(必白睛见有白翳方用。)目 红筋等症悉除。 
不似 
缩砂密辛温香窜兼苦。功专和胃醒脾调中。而于肺肾他部则止兼而及之也。是以肺胃有火。 
及肺胃气薄切忌。故凡用药治病。最宜审谅气味。分别形质。以为考求。不可一毫忽略。竟 
无分别于其间耳。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温脾暖胃快滞 
缩砂(专入脾胃。兼入肺肾大小肠膀胱)。辛温而涩。故书号为醒脾调胃要药。然亦兼 
入肺肾 
大小肠膀胱。是以同檀香白豆蔻则能入肺。同人参益智则能入脾。同黄柏茯苓则能入肾。同 
赤石脂则能入大小肠。其言醒脾调胃。快气调中。则于腹痛痞胀有功。(痛有喜按拒按之别 
。若使痛喜手按。多属脾胃虚寒。治须用此。否则切禁。痞有因寒因热因暑因湿因痰因气因 
血因食之别。亦须审其兼症兼脉以求。不可尽以砂仁为治也。)入大肠则于赤白泻痢有效。 
入肺则于咳嗽上气克理。(泻痢由于寒湿者宜用。热湿者勿用。)至云止痛安胎。并咽喉口齿 
浮热能消。亦是中和气顺之意。(胎挟寒滞者始宜。热属虚浮者方用。)若因实热而云胎气不 
和。水衰而见咽喉口齿燥结者服之。岂能是乎?故虚实二字。不可不细辨而详察耳。出岭南 
。研碎用。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疏肝醒脾泄滞和胃 
木香(专入肝脾)。味辛而苦。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故 
凡脾胃 
虚寒凝滞而见吐泻停食。肝虚寒入而见气郁气逆。服此辛香味苦。则能下气而宽中矣。中宽 
则上下皆通。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宗 曰。木香专泄。快胸腹间滞寒冷气。他则次之 
。得橘皮肉豆蔻生姜相佐使绝佳。效尤速。好古曰。本草云。生气劣。气不足。补也。通壅 
气。导一切气。破也。安胎健脾胃。补也。除 癖症块。破也。其不同如此。洁古张氏但言 
调气。不言补也。)至书所云能升能降。能散能补。非云升类升柴。降同沉香。不过因其气 
郁不升。得此气克上达耳。况此苦多辛少。言降有余。言升不足。言散则可。言补不及。一 
不审顾。任书混投。非其事矣!番船上来形如枯骨。味苦粘舌者良。名青木香。非今所用马 
兜铃根者是也。(今用皆广木香土木香。)入理气药。磨汁生用。若实大肠。面煨熟用。今医 
妄以西香代木香治痢。殊谬。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入肝开郁散滞活血通经 
香附米(专入肝胆。兼入肺)。辛苦香燥。据书备极赞赏。能入肝胆二经开郁(郁有痰 
郁火郁 
气郁血郁湿郁食郁)散滞。活血通经。兼行诸经气分。(张子和谓圣人啬气。如持至宝。庸 
人役物。反伤太和。又曰。气本一也!因有所触而怒喜悲恐寒热惊思劳九气于焉而分。盖怒 
则气上。喜则气缓。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劳则气耗。此 
九气之至也。须分虚实以治。)凡霍乱吐逆。泄泻崩漏。(经候须详病症用药。如将行而痛者 
。属气之滞属实。行后而痛者。属气与血俱虚。痛而喜按者属虚。痛而拒按者属实。痛而喜 
按血淡者属虚。痛而拒按色紫者属实。大抵崩漏多因气虚血热而成。故须凉血补气为要。) 
三焦不利等症。(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治皆有效。又云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 
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分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润燥。青盐炒则补肾 
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得参术则补气。得归地则补血。 
得木香则疏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川芎苍术则总解诸郁。得栀 
子黄连则能降火热。得茯苓则交济心肾。得茴香补骨脂则引气归元。得三棱莪术则消磨积块 
。得浓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解散邪气。得艾叶则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大抵 
妇人多郁。气行则郁解。故服之尤效。非云宜于妇人不宜于男子也。(时珍曰。妇人以血用 
事。气行则无疾。老人精枯血闭。惟气是资。小儿气日充。则形乃固。大凡病则气滞而馁。 
故香附于气分为君。举世所罕知。臣以参耆。佐以甘草。治虚怯甚速也。)按此专属开郁散 
气。与木香行气貌同实异。木香气味苦劣。故通气甚捷。此则苦而不甚。故解郁居多。且 
性和于木香。故可加减出入以为行气通剂。否则宜此而不宜彼耳。但气多香燥。阴虚气薄禁 
用。或酒。或童便。或盐水浸炒。各随本方制用。忌铁。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散胸腹寒逆 
荜茇(专入胃。兼入脾膀胱。)气味辛热。凡一切风寒内积。逆于胸膈而见恶心呕吐。(阳 
明 
胃府)见于下部而见肠鸣冷痢水泻。(太阳膀胱经)发于头面而见齿牙头痛鼻渊。(阳明胃经) 
停于肚腹而见中满痞塞疼痛。(太阴经)俱可用此投治。以其气味辛温。则寒自尔见除。其 
曰 
鼻渊头痛。(涕脓而臭者为渊。涕清而不臭者为鼽。鼻渊有肉痛极而不下垂者为息肉。下垂 
而不痛者为鼻痔。)亦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以散浮热之意。是以病患偏头痛风。须先口含温 
水。随左右以此末吹鼻最效。牙疼必同干姜细辛调治。亦取能以除寒之意。(热痛。石膏 
牙硝。风痛。皂角僵蚕峰房二乌。虫痛。锻石雄黄。)总之。气味既辛。则凡病属寒起。皆 
可以投。然亦泄人真气。不可任意多服。以致喘咳目昏。肠虚下重。丧其真气也!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隰草)除沉寒痼冷起阳气将绝 
艾叶(专入肝脾。兼入肾。)辛苦性温。其气芳烈纯阳。故可用以取火。服之则走肝脾 
与肾。 
能除沉寒痼冷。凡一切病因寒湿而见血衄崩带。腹痛冷痢。霍乱转筋。胎动腰痛。气郁经水 
不调。子宫虚冷。虫动疮疥者。(诸症俱就寒湿论。)服之能立见效。(故治亦就寒湿起见。) 
若 
其阳气将绝之候。灸之即能回阳。且能通诸经以治百病。(百病亦就寒湿论。汪昂曰。艾用 
火炎则气下。入药则热气上冲。)故古方有同阿胶以治虚痢。及胎前后下血。同香附制丸。 
以调经血而温子宫。兼除心腹诸痛。同干姜以蜜为丸。以除冷恶鬼邪诸气。(亦寒湿阴气。) 
同白矾为末。以治疮疥。又以熟艾布兜。以治寒湿香港脚及老人脐腹畏冷。用绢裹以擦风瘙瘾 
疹。皆取辛温则散之义。若使症非寒湿。而用是药燥烈以治。其失匪轻。(每见今人安胎。 
不审寒热虚实。辄用艾叶以投。殊为荒谬。)是以书载气虚血热者禁用。(包尽多少病症。) 
取蕲州艾陈者良。揉捣如绵。谓之熟艾。灸火用。妇人丸散。醋煮捣饼。再为末用。煎服生 
用。(生用则温。熟用则热。)苦酒香附为使。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荤辛)除肝经络沉寒痼冷 
大茴香(专入肝。兼入肾膀胱小肠。古作 香也。)辛甘性热。据书所载。功专 
入肝燥肾。凡一切沉寒痼冷。而见霍乱 疝。阴肿腰痛。及干湿香港脚。并肝经虚火从左上冲 
头面者用之。服皆有效。(有肿谓湿香港脚。无肿谓干香港脚。)盖茴香与肉桂吴茱萸皆属厥阴燥 
药。但萸则走肠胃。桂则能入肝肾。此则体轻能入经络也。必得盐引入肾。发出阴邪。故能 
治疝有效。(若挟阳邪者休用。按疝有血气寒水筋狐 七种之分。其病亦有寒热虚实不同。 
所当分症施治。疝有病发于肝。而见症于肾。以肝脉络阴器故也。茴香能散厥阴经络阴邪。 
故多用此施治。)余按茴香形类不一。据书所载。有言大如麦粒。轻而有细棱者。名大茴。 
出宁夏。(市中鲜有。)他处小者。名小茴。自番舶来。实八瓣者名八角香。今市所用大茴。 
皆属八角。而宁夏之茴未见。余细嚼审八角茴味。其香虽有。其味甚甘。其性温而不烈。较 
之吴茱萸艾叶等味更属不同。若似八角大茴甘多之味。(甘多则滞。)而谓能除沉寒痼冷。似 
于理属有碍。(似应用宁夏茴为胜。)管见如斯。未知有合后之同志否。盐水炒用。得酒良。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荤辛)功逊大茴 
小茴(专入肝胃。又入肾膀胱小肠。)形如粟米。辛香气温。与宁夏大茴功同。入肝燥 
肾温胃 
。但其性力稍缓。不似大茴性热。仍看症候缓急。分别用之耳!(时珍曰。小茴性平。理气 
开胃。夏月祛蝇辟臭。食料宜之。大茴性热。多食伤目发疮。食料不宜过用。)酒炒盐水炒 
。各随病症活用。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温胃逐冷温肾缩泉 
益智(专入脾胃。兼入肾。)气味辛热。功专燥脾温胃。及敛脾肾气逆。藏纳归源。(气 
逆因 
寒而起。故以益志散寒为敛。非收敛之敛也。)故又号为补心补命之剂。是以胃冷而见涎唾 
。则用此以收摄。(涎唾由于胃冷。收摄亦是温胃。不当作甘补收敛看。)脾虚而见不食。( 
脾虚亦是脾寒。不食不可作中空宜补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