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妇科-女科经纶 >

第32章

妇科-女科经纶-第32章

小说: 妇科-女科经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寒热,发作有时,如疟状者,小柴胡汤可用也。亦必加桃仁、丹皮、五灵脂,以行其血。如热入血室,而无有 
寒热如疟之证,则小柴胡汤断不可用也。举世懵懵,特表而出之。 

卷八杂证门
血分水分证
属性:《金匮要略》曰∶问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为难治。先病水,后 
断经水,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也。 

卷八杂证门
血分水分证
属性:《圣济总录》曰∶血分者,经水通之际,因寒湿伤其冲任,气壅不行,播在皮肤,邪气相搏,经血分而为 
水,发为 肿,故曰血分。《脉经》曰∶经水前断,后病水者,名曰血分,久不治,积成水肿,即难治。 

卷八杂证门
血分水分证
属性:《圣济总录》曰∶水分者,以水气上溢皮肤,散于四肢,发为 肿。盖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故聚水 
而从其类也。此病与血分相似,治药有先后耳。 

卷八杂证门
血分水分证
属性:汪石山曰∶凡经先断,而后病水,少阴脉沉而滑,沉则在里,滑则为实,沉滑相搏,血结胞门,为血分,难 
治。若先病水,而后病经断,少阳脉牢,少阴脉细,男子小便不利,妇人经水不通,经通则为血,不利则为 
水,名水分,易治。此因脾肺虚冷,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渗泄之令不行,生化之气不运。东垣云,水饮留 
积,若土在雨中则为泥,得和气暖日,水湿去而万物自生长,用加减肾气丸、归脾汤、六君子加木香、炮姜、肉桂。 

卷八杂证门
血分水分证
属性:陈良甫曰∶妇人经水不通,则水化为血,血不通则复化为水。故先因经水断绝,后四肢浮肿,小便不通,名 
曰血分,是血化为水也,宜椒仁丸。若先因小便不通,后身面浮肿,致经水不通,名曰水分,是水化为血也, 
宜葶苈丸。经脉不通而化为水,流走四肢悉肿满,亦名血分,其证与水证相类,实非水也,用人参丸。 
张 璜按∶先浮肿而后经水不通,明系吐虚不能制水,经虚则血不能生,故经止。若水化为血等语,真堪捧腹。 

卷八杂证门
血分水分证
属性:李氏曰∶经水断而后肿,名曰血分,乃瘀血化水,闭塞胞水,此水肿难治,但当调其经,则水自消,用小调 
经散、葶苈丸加丹皮、牛膝、红花。若先浮肿而后经水不通,名曰水分,乃脾不能制,血与水并,肌肉为之虚 
肿,红矾丸、肾气丸加泽泻、防己、葶苈、木通。 

卷八杂证门
血分水分证
属性:薛立斋曰∶妇人血分水分证,或因饮食失节,或因六淫七情失宜,以致脾胃亏损,不能生发,气血乖违失 
常,致形气不足,邪塞隧道,必用椒仁、葶苈二丸,以宣导其邪,佐以补元气之药,庶真气不复伤也。 
慎斋按∶以上七条,序妇人有血分、水分之证也。妇人以血用事,而月信其最要也。故曰入门看妇人病, 
先问经期,经期之先后、多寡、枯闭,即可以断妇病之浅深轻重。如血分之病,在经水先断,而后头面四肢肿 
满,此血不营运,气壅不化。法当通经调血,血行而肿自消。若先四肢肿满,后经水断绝,此直是水肿病耳, 
何必名以水分,与血分同出条例耶,此古人分证立名之多惑也。 

卷八杂证门
血分水分证
属性:《证治要诀》曰∶有经事不通,血入四肢,化为水,遂成肿满,非独产后为然,名曰血分。误作水治,其 
害不小,宜调经散。 

卷八杂证门
血分水分证
属性:武叔卿曰∶气者水之母,血者气所化。非气无以生血,非血无以养气。若经水不通,则血病气亦病。岂有水 
不通而能化血乎。血不通而化水者,乃是气壅不能化血而成水也。观桃仁丸,可见矣。 

卷八杂证门
血分水分证
属性:《妇人良方》曰∶妇人血分,如夺命丹、黑神散,皆为要药。血分一证,大小产后多有之。唯胎前脚肿不 
同,产后则皆败血所致,当于血上求之。 

卷八杂证门
血分水分证
属性:《妇人良方》曰∶先因经水断绝,后至四肢浮肿,小便不通,血化为水,名曰血分。椒仁丸药虽峻利,所 
用不多。若畏而不服,有养病害身之患。尝治虚弱人,亦未有误也。 
《济阴》按∶血既化为水,则以利水为先,而行血温血,开结破气,又不可少。然非峻利气悍之物不可, 
故又佐以大毒之药。 
慎斋按∶以上四条,序治血分用药之大法也。夫血分属妇人经水不通而致,必是六淫外侵,七情内伤, 
以致脾胃虚衰,不能运化精微。故血壅不流,气不能化,法当补脾健胃,扶养气血,佐以温经行血之剂可也。 
椒仁丸,有斑蝥、砒信、甘遂、芫花、黑丑、 青,群队大毒之药以攻之,祸有不可胜言者。 
《大全》乃曰∶治虚弱人未见有误,是何言欤。 

卷八杂证门
咽中证
属性:《金匮要略》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浓朴汤主之。 
徐忠可曰∶此条即所谓寒伤经络,凝坚在上也。炙脔,譬如干肉也。《千金》所谓咽中帖帖,如有炙肉, 
吐之不出,吞之不下,状如有炙脔,数语甚明切。此病不因肠胃,故不碍饮食二便。不因表邪,故无骨痛寒热, 
乃气为积寒所伤,不与血和,血中之气溢而浮于咽中,得水湿之气而凝结难移。妇人血分受寒,多积冷结气, 
最易得此病,男子亦间有之。药用半夏浓朴汤,乃二陈汤去陈皮、甘草,加浓朴、紫苏、生姜也。半夏降逆,浓 
朴兼散结,故主之。生姜、茯苓,宣至高之滞,而下其湿。苏叶味辛气香,色紫性温,能入阴和血,兼归气于 
血,夏天暑伤心阴,能下暑郁。而炙脔者用之,则气与血和,不复上浮也。 
论曰∶余治王小乙,咽中每噎塞,嗽不出,以半夏浓朴汤投之即愈。后每复发。细问之云,夜中灯下, 
每见晕如团,五色,背脊内间酸。其人又壮盛,知夏初因受寒,阴气不足,而肝反郁热,甚则结寒微动,挟肾 
气上冲,咽喉塞噎也。即于此方加大剂枸杞、菊花、丹皮、肉桂,晕乃渐除,咽中亦愈,故曰男子间有之, 
信不诬也。 

卷八杂证门
咽中证
属性:《产宝百问》曰∶喉咙有咽门,二者各有所司。喉咙者,空虚也。肺之系,气之道,络肺应天,故属天气 
所生。有九节,以通九脏之气,所以谓之嗌。或阴阳之气,痰结咽喉,膈塞噎状若梅核,妨碍饮食,久而不愈, 
即成翻胃,或胸膈痰结,与气相抟,上逆咽喉之间作聚,状如炙肉之证也。以半夏浓朴汤,治妇人喜怒悲思、 
忧恐惊怖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为。或中脘痞满,气不 
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滞,呕逆恶心。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妇人有咽中炙脔梅核之证也。徐注主寒冷气,《产宝》主七情痰结。一属外感,一 
属内伤,当兼参之。 

卷八杂证门
瘕癖证
属性:《证治准绳》曰∶《大全良方》分 癖、诸气、疝瘕、腹中瘀血 、痞食 ,凡七门。 者,在腹内,近 
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气而成,如弦之状,故名曰 。癖者,僻在两肋之间,有 
时而痛,故名曰癖。疝者,痛也。瘕者,假也。其结聚浮假而痛,推移乃动也。八瘕者,黄瘕、青瘕、燥瘕、血 
瘕、脂瘕、狐瘕、蛇瘕、鳖瘕。积在腹内,或肠胃之间,与脏气结抟坚牢,虽推之不移,名曰 ,言其病形可征 
验也。气壅塞为痞,言其气痞塞不宣畅也。饮食成块,坚而不移,名曰食 。瘀血成块,坚而不移,名曰血 。 
若腹中瘀血,则积而未坚,未至于成块者也。大抵推之不动为 ,推之动为瘕也。至疝与 癖,则与痛俱,痛即 
现,不痛即隐。在脐左右为 ,在两肋间为癖。在小腹,牵引腰胁为疝。恐学人一时难了,未免淆乱,故总叙 
条析之。 

卷八杂证门
瘕癖证
属性:巢元方曰∶八瘕者,皆胞胎生产,月水往来,血脉精气不调所生也。肾为阴,主开闭,左为胞门,右为子 
户,主月水、生子之道。胞门子户,主精血神气出入,合于中黄玉门四边,主持关元,禁闭子精。脐下三寸, 
名曰关元,主藏魂魄。妇人之胞,三焦之府,常所从止。若妇人经脉俞络合调,月水以时来至,能生子而无病。 
如经络荣卫继绝不通,邪气便得往来,入合于脏。若生血未尽而合阴阳,即令血脉挛急,小腹重急,支满胸胁, 
四肢酸痛,饮食不调,结牢恶血不除,月水不时,因生积聚,如怀胎状,阴中肿,内生风,小便不利,若痛如 
淋状,久不复生子。 
慎斋按∶《巢氏病源》论妇人八瘕,不外新产、月水之后,感寒湿风冷,凝泣血脉,留滞经络,闭塞隧道 
而成也。乃强分黄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鳖瘕之名,以惑世诬名,宜其为张戴人所斥也。 
夫瘕者假也,不过假人身之气血,加以食积痰饮,胶结成形。《内经》止有石瘕,生于胞中一证,何尝有为黄 
为青之名色耶?既有八瘕之证,医者亦难辨其是狐是蛇是鳖也,因删之。《妇人良方》中,但存八瘕之名,而 
不载条目,最有见。 

卷八杂证门
瘕癖证
属性:《妇人良方》曰∶妇人脏腑调和,经脉循环,月水以时,故能生子无病。若乘外邪而合阴阳,则小腹胸胁 
腰背,相引而痛,月事不调,阴中肿胀,小便淋沥而色黄黑,则瘕生矣。八瘕者,黄、青、燥、血、脂、狐、 
蛇、鳖是也,《千金》、《外台》,言之详矣。 
薛立斋按∶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若血不流,则凝而为瘕。瘕者,中虽硬而忽聚忽散。多因六淫七情, 
饮食起居,动伤脏腑而成,当与 癖诸证治同,慎不可复伤元气。 

卷八杂证门
瘕癖证
属性:《大全》曰∶妇人 痞,由饮食失节,脾胃亏损,邪正相抟,积于腹中,牢固不动,有可征验,故名曰症 。 
气道壅塞,故名曰痞。得冷则发,冷入子脏则不孕,入胞络则月水不通。 
薛立斋按∶此证若脾胃虚弱,六君子加芎、归。若肝脾虚弱,补中汤及归脾汤。若肝火郁滞,佐以芦荟、 
地黄二丸,外贴阿魏膏。患者须慎七情六淫,饮食起居。治者不时审察病机而药之,庶几有效。 

卷八杂证门
瘕癖证
属性:《大全》曰∶妇人食 ,由脏腑虚弱,经行不忌生冷之物,不能消化,与脏气相持,结聚成块,日渐生长, 
牢固不安,谓之 症,或劳伤元气所致。陈无择云∶经不行者,宜先导之,然后固元气为主。 
薛立斋曰∶证若形气虚弱,须先调补脾胃为主,佐以消导。若形气充实,当先疏导为主,佐以补脾胃。若 
气壅血滞而不行者,宜乌药散散而行之。若脾气虚而血不行者,四君子、芎、归,补而行之。若脾气郁而血不 
行者,归脾汤解而行之。若肝脾血燥而血不行者,加味逍遥散,清而行之。大抵食积痞块证为有形。邪气胜则 
实,真气夺则虚,当 
养正避邪,而积自除。虽云坚者削之,客者除之,胃气未虚,或可少用,若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