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

第3章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第3章

小说: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不于厥阴未传太阳之前,预针太阳;而必待传阳明,然后针阳明哉!于此可知三阴从 
无再传太阳之病,但转属阳明耳。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注】风家,谓太阳中风也。表解,谓用桂枝汤病已解也。不了了者,不清楚也。言 
用桂枝汤其表已解而犹不清楚者,在经余邪未尽耳。十二日经尽之时,余邪尽,自然愈也。 
【集注】魏荔彤曰∶此条申明太阳中风病愈后,风邪留滞之证,应听其自愈也。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重出,衍文。)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 
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注】夫桂枝汤本为解肌,中风表虚之药也。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乃伤 
寒表实之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为麻黄汤证,勿令误与桂枝汤也。 
【集注】程应旄曰∶可与不可与,在毫厘疑似之间。误多失之于仓卒,须常将营卫之 
分别处,两两互勘,阴阳不悖,虚实了然。不以桂枝误治脉浮紧汗不出之伤寒,自不致以 
麻黄误治脉浮缓汗自出之中风矣。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注】酒客,谓好饮之人也。酒客病,谓过饮而病也。其病之状∶头痛、发热、汗出、 
呕吐,乃湿热熏蒸使然,非风邪也。若误与桂枝汤服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集注】成无己曰∶酒客内热,喜辛而恶甘。桂枝汤甘,酒客得之,则中烦而呕。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注】凡酒客得桂枝汤而呕者,以辛甘之品能动热助涌故也。若其人内热素盛,服桂 
枝汤又不实时呕出,则益助其热,所以其后必吐脓血也。然亦有不吐脓血者,则是所伤 
者轻,而热不甚也。 
【集注】刘宏璧曰∶桂枝气味甚薄,酒客不可与者,举一以例其余也。庸工不得其解, 
每遇热盛之人,但去桂枝,于甘辛极热之类,全无顾忌。仲景岂意后人如此之愚哉!即如 
产后不宜寒冷,所以举一白芍之味酸微寒者以示戒。今只知除去白芍,于三黄寒凉等药, 
反恣用无忌。殊不知圣人一语,该括无穷。味薄者尚不可与,其味浓者可知;微寒者既在 
宜禁,而大寒者尤所当戒。世俗不能引伸触类,徒以卤莽灭裂为事。可见上古医书,非 
精详玩味,乌能有得耶!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注】太阳中风,本当解肌,若大发其汗,如水流漓,因而遂漏不止。其人必腠理大开, 
表阳不固,故恶风也。液伤于内,膀胱津少,故小便难也。液伤于外,复加风袭,故四肢 
微急,难以屈伸也。宜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服根据桂枝汤法者,是于固阳敛液中,和营卫解风邪也。 
【集注】方有执曰∶此太阳中风误汗之变证。小便难者,以汗漏不止,必亡阳、亡津 
液。亡阳则气不足,亡津液则水道枯竭。且小便者,膀胱所司也。膀胱本太阳经,而为诸阳主气, 
气不足则化不行矣。 
程知曰∶此阳气与阴液两亡,复加外风袭人,与真武证微细有别。真武汤是救里寒 
亡阳之失,急于回阳者;桂枝加附子汤是救表寒漏风之失,急于温经者。 
x桂枝加附子汤方x 
于桂枝汤方内,加附子一枚,余根据桂枝汤法。 
【集解】柯琴曰∶是方以附子加入桂枝汤中,大补表阳也。表阳密,则漏汗自止,恶 
风自罢矣。汗止津回,则小便自利,四肢自柔矣。汗漏不止与大汗出同,而从化变病则 
异。服桂枝麻黄汤,大汗出后,而大烦渴,是阳陷于里,急当救阴,故用白虎加人参汤。服 
桂枝、麻黄汤发汗,遂漏不止,而不烦渴,是亡阳于外,急当救阳,故用桂枝加附子汤。要 
之,发汗之剂,用桂枝不当,则阳陷于里者多;用麻黄不当,则阳亡于外者多。因桂枝 
汤有芍药而无麻黄,故虽汗大出而元府尚能自闭,多不致亡阳于外耳。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注】大烦渴,阳明证也。洪大,阳明脉也。中风之邪,服桂枝汤,大汗出后不解,大 
烦渴脉洪大者,是邪已入阳明,津液为大汗所伤,胃中干燥故也。宜与白虎加人参汤,清 
热生津,而烦渴自除矣。 
【集注】张璐曰∶白虎汤,实解内蒸之热,非治外经之热也。昔人以石膏辛凉,能解利 
阳明风热,若不佐以麻、葛之品,何以走外?此说似是而实非。盖阳明在经之邪,纵使有 
大热而不烦渴,自有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等治法,并无藉于石膏也。 
x白虎加人参汤方x(见阳明篇)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注】太阳病,三日,发汗后热不解,若仍阵阵发热有汗而不解者,是太阳表证未罢 
也,则当以桂枝汤和之。今蒸蒸发热,有汗而不解者,乃属阳明里证不和也,故用调胃承气汤。 
【集注】程应旄曰∶太阳病,三日,经期尚未深也,何以发汗不解便属胃也?盖以胃 
燥素盛,故他表证虽罢,而汗与热仍不解也。第征其热,如炊笼蒸蒸而盛,则知其汗必连 
绵 而来,此即大便已硬之征,故曰属胃也。热虽聚于胃,而未见潮热、谵语等证,主 
以调胃承气汤者,于下法内从乎中治,以其为日未深故也。 
汪琥曰∶言太阳病,不可拘以日数,但见属胃之证,即可下也。病方三日,曾经汗 
矣,其热自内腾达于外,非表邪不解,乃太阳之邪转属于胃,病热不能解也。 
x调胃承气汤方x(见阳明篇)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 
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注】太阳病,发汗后,或大汗出,皆令人津液内竭,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 
水,当少少与之,以滋胃燥,令胃气和,则可愈也。倘与之饮,胃仍不和,若脉浮,小 
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则是太阳表邪未罢,膀 
胱里饮已成也,经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矣。令邪热熏灼,燥其现有之津,饮 
水不化,绝其未生之液,津液告匮,求水自救,所以水入即消,渴而不止也。用五苓散 
者,以其能外解表热,内输水府,则气化津生,热渴止而小便利矣。 
【集注】张兼善曰∶白虎治表证已解,邪传里而烦渴者。今脉浮身有微热而渴,乃表 
邪未得全解,故用五苓。藉桂枝之辛散,和肌表以解微热也。术、泽、二苓之淡渗,化 
水生津以止燥渴也。 
喻昌曰∶脉浮当用桂枝,何以变用五苓耶?盖热邪得水,虽不全解,势必衰其大半, 
所以热微兼小便不利,证成消渴,则蓄饮证具,故不从单解而从两解也。凡饮水多而小 
便少,谓之消渴。里热饮盛,不可单用桂枝解肌,故兼以利水,惟五苓有全功耳! 
程应旄曰∶“微热”字对下条“发热”字看,彼以发热在表,则知犯本未深,故邪热 
蓄而拒水。此曰微热,则表热犯本已深,故热邪结而耗液。所以不惟与水与五苓主治有 
别,而前五苓、后五苓主治亦俱有别也。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注】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者,是有表证也。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是有里 
证也。若渴欲饮水,水入即消,如前条之胃干,少少与饮,令胃和则愈。今渴欲饮水,水 
入不消,上逆而吐,故名曰水逆。原其所以吐之之由,则因邪热入里,与饮相抟,三焦 
失其蒸化,而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致饮热相格于上,水无去路于下,故水入则 
吐。小便必不利也,宜五苓散辛甘淡渗之品,外解内利。多服暖水,令其汗出尿通,则表 
里两解矣。 
【集注】方有执曰∶中风发热,必自汗出。六七日不解而烦者,汗出过多,亡津液,而 
内燥也。表以外证未罢言,里以烦渴属腑言。欲饮水者,燥甚而渴,希救故也。水入则吐 
者,伏饮内作,故外水不得入也。盖饮亦水也,以水得水,涌溢而为格拒,所以谓之水 
逆。与五苓散两解表里,汗出而愈也。 
喻昌曰∶伤风证原有汗,以其有汗也,延至日久,不行解肌之法,汗出虽多,徒伤津 
液,表终不解,转增烦渴,邪入于腑,饮水则吐,名曰水逆。乃热邪挟积饮上逆,故外 
水格而不入也。服五苓,饮热汤,得汗则表里俱解,是一举而两得也。 
x五苓散方x 
猪苓(去黑皮,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株) 白术(十八铢) 桂(半两) 
上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方解】是方也,乃太阳邪热入腑,水气不化,膀胱表里药也。一治水逆,水入则吐; 
一治消渴,水入则消。夫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矣。邪热入之,与水合化为病。若 
水盛于热,则水壅不化,水蓄于上,故水入则吐,乃膀胱之气化不行,致小便不行也。若 
热盛于水,则水为热灼,水耗于上,故水入则消,乃膀胱之津液告竭,致小便无出也。二 
证皆小便不利,故均得而主之。若小便自利者,不可用,恐重伤津液,以其属阳明之里, 
故不可用也。由此可知五苓散非治水热之专剂,乃治水热小便不利之主方也。君泽泻之 
咸寒,咸走水府,寒胜热邪;佐二苓之淡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水热并泻也;用白 
术之燥湿,健脾助土,为之堤防以制水也;用桂之辛温,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泽 
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则小便利,而水不蓄矣。白术藉桂上升,通阳之效捷,则 
气腾津化,渴自止也。若发热不解,以桂易桂枝,服后多服暖水,令汗出愈。是知此方 
不止治停水小便不利之里,而犹解停水发热之表也。加人参名春泽汤,其意专在助气化 
以生津。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表里不实,小便不利者,无不效也。 
【集解】程应旄曰∶太阳为标,膀胱为本。中风发热,标受邪也。六七日不解,标邪转 
入膀胱矣。是谓犯本。五苓散与麻黄、桂枝二汤,虽同为太阳经之药,一则解肌而治表, 
一则利小便而治里,表与本所主各有别矣。 
【按】此条谓有表里证者,非发热有汗,口干烦渴,水入则消,小便自利,太阳、阳明之表 
里证也。乃发热无汗,口润烦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太阳、膀胱之表里证也。此病虽未发 
明无汗小便不利之证,若汗出小便利,则渴饮之水得从外越下出,必无水逆之证。仲景用五 
苓散,多服暖水令汗出愈,其意在利水发汗,故知必有无汗小便不利之证也。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注】太阳初病,不欲饮水,将传阳明,则欲饮水,此其常也。今太阳初病,即饮水 
多,必其人平素胃燥可知。设胃阳不衰,则所饮之水,亦可以敷布于外,作汗而解。今 
饮水多,而胃阳不充,即使小便利,亦必停中焦,而为心下悸。若更小便少,则水停下 
焦,必苦里急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