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

第19章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第19章

小说: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阳家对于中国思想的贡献就是如此。这个学派力求对自然物事只用自然力作出积
极的解释。所谓积极的,我是指实事求是的。
    中国古代,试图解释宇宙的结构和起源的思想中有两条路线。一条见于阴阳家的著
作,一条见于儒家的无名作者们所著的“易传”。这两条思想路线看来是彼此独立发展
的。下面我们要讲的《洪范》和《月令》,它们强调五行而不提阴阳;“易传”却相反,
阴阳它讲了很多,五行则只字末提。可是到后来,这两条思想路线互相混合了。到司马
谈的时代已经是如此,所以《史记》把他们合在一起称为阴阳家。

《洪范》所讲的五行
    “五行”通常译为FiveElements(五种元素)。我们切不可将它们看作静态的,而应
当看作五种动态的互相作用的力。汉语的“行”宇。意指toact(行动),或todo(做),所
以“五行”一词。从字面上翻译,似是FiveActivities(五种活动),或FiveAgents(五种
动因)。五行又叫“五德”,意指FivePowers(五种能力)。
    “五行”一词曾出现于《书经》的《夏书·甘誓》,传统的说法说它是公元前二十
世纪的文献。但是《甘誓》是伪书,即使不是伪书,也不能肯定它所说的五行,与其他
有确凿年代的书所说的五行,是不是一回事。五行最早的真正可靠的记载,见于《书经》
的另一篇、《洪范》。照传统的说法,公元前十二世纪末周武王克商以后,向商朝贵族
箕子问治国的“大法”(《洪范》),箕子讲了这一番话、题为“洪范”。在这篇讲话里,
箕子说他的思想本是由禹而来,禹是传说的夏朝的创建人,据说生活在公元前二十二世
纪。作者提到这些传说,都是为了增加五行说的重要性。至于《洪范》的实际年代,现
代学术界倾向于定在公元前四世纪或三世纪内。
    《洪范》中列举了“九畴”:“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
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士爰稼穑。”“二、五事:一日貌,
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
肃,从作义(无字:ocr),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我们且跳到第八:“八、庶征:
曰雨,曰阳(无字:ocr),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
一极备,凶:一极无、凶。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久,时阳若;曰哲,时燠若;曰
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阳若;曰豫,恒燠若;
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
    所谓“庶征”就是各种象征。这些象征是:雨,阳光,热,寒,风。它们都必须及
时。这五者如果按正常秩序来得很充足,各种植物就会长得茂盛而丰饶。其中任何一种,
如果极多,或者极少,就会造成灾害。以下是吉庆的象征;君主的严肃,将随之以及时
雨;君主有条理,将随之以及时的阳光;君主的明智,将随之以及时的热;君主的谋虑,
将随之以及时的寒;君主的圣明,将随之以及时的风。以下是不吉的象征:君主的猖狂,
将随之以连续的雨;君主的越礼,将随之以连续的阳光;君主的逸乐,将随之以连续的
热;君主的急躁,将随之以连续的寒;君主的愚昧,将随之以连续的风。
    在《洪范》里,我们看到,五行的观念还是粗糙的。《洪范》的作者说到五行的时
候,所想的仍然是实际的物,如水、火等等,而不是以五者为名的抽象的力,如后人所
讲的五行那样。作者还告诉我们,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是互相关联的;君主方面的恶行
就导致自然界异常现象的出现。这个学说,被后来的阴阳家大为发展了,叫做“天人感
应”论。
    有两种学说进一步解释了这种感应的原因。一种是目的论的。它认为君主方面的恶
行,使“天”发怒。这种怒造成异常的自然现象,代表着“天”给君主的警告。另一种
是机械论的。它认为君主的恶行自动造成自然界的混乱,因而机械地产生异常现象。全
宇宙是一个机械结构。它的一部分出了毛病,其他部分也必然机械地受到影响。这种学
说代表了阴阳家的科学精神,而前一种学说则反映了阴阳家的术数根源。

《月令》
    阴阳家第二篇重要文献是《月令》。最初见于公元前三世纪末的《吕氏春秋》,后
来又载入《礼记》。《月令》的得名,是由于它是小型的历书,概括地告诉君民,他们
应当按月做什么事,以便与自然力保持协调。在其中,宇宙的结构是按阴阳家的理论描
述的。这个结构是时空的,就是说,它既是空间结构,又是时间结构。由于位于北半球,
古代中国人十分自然地以为南方是热的方向,北方是冷的方向。于是阴阳家就把四季与
四方配合起来。夏季配南方;冬季配北方;春季配东方,因为东方是日出的方向;秋季
配西方,因为西方是日落的方向。阴阳家还认为,昼夜变化是四季变化的小型表现。从
而,早晨是春季的小型表现,中午是夏季的小型表现,傍晚是秋季的小型表现,夜间是
冬季的小型表现。
    南方和夏季都热,因为热在南方、在夏季“火德盛”。北方和冬季都冷,因为在北
方、在冬季“水德盛”,冰、雪都与水相联,都是冷的。同样地,“木德盛”于东方和
春季,因为春季万木生长,而东方与春季相配。“金德盛”于西方和秋季,因为金与秋
季都有肃杀的性质,而西方与秋季相配。这样,五行(五德)有四样都说到了,只剩下土
德还没有确定方位和季节。可是《月令》说了,土是五行的中心,所以在方位上居于四
方的中央,在季节上居于夏秋之交。
    阴阳家试图用这样的宇宙论,既从时间又从空间解释自然现象、还进一步认为这些
现象与人类行为密切联系。所以《月令》作出规定。天子应当按月作哪些事,才符合名
义。
    《月令》告诉我们;“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是月也,天气下
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人的行为必须与此协调一致,所以在此月,天
子“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禁止伐木,毋覆巢。……是月也。不可
以称兵,称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如果天子在每月不按适合本月的方式
行动,就要造成异常的自然现象。例如,“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早落,国时
有恐。行秋令,则其民大疫,飙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
霜大挚,首种不入。”(均见《礼记·月令》)

邹衍
    公无前三世纪阴阳家主要人物是邹衍。据司马迁《史记》,邹衍是齐国(今山东省中
部)人,在孟子之后不久。他著书十余万言,都已经失传了。可是司马迁对于邹衍的学说
作了颇详细的说明。
    《史记》的《孟子荀卿列传》中说,邹衍的方法是“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
无垠”。他的兴趣似乎集中在地理和历史。
    关于地理,司马迁写道:邹衍“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
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
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
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
外天地之际焉。”(同上)
    关于邹衍的历史观点,司马迁写道:邹衍“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
世盛衰,因载其吉(无字:ocr)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
“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同上)

一套历史哲学
    以上几行引文,表明邹衍建立了新的历史哲学,以五德转移解释历史变化。这个哲
学的详细内容司马迁没有记载下来,可是《吕氏春秋》的《有始览·应同》篇讲了,不
过这篇也没有提邹衍的名字。《应同》篇说:
    “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蚓大蝼。黄帝曰:
土气胜。士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
    “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放其色尚青,其事则
木。”
    “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
    “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
色尚赤,其事则火。”
    “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
知,数备,将徒于土。”
    阴阳家认为,五行按一定顺序,相生相克。他们还认为,四季的顺序。与五行相生
的顺序是一致的。木盛于春,木生火,火盛于夏。火生士,土盛于中央;土生金,金盛
于秋;金生水,水盛于冬;水又生木,木盛于春。
    从以上引文看来,朝代的顺序,也是和五行的自然顺序一致的。以土德王的黄帝,
为以木德王的夏朝所克。以木德王的夏朝,为以金德王的商朝所克。以金德王的商朝,
为以火德王的周朝所克。以火德王的周朝,将为以水德王的朝代所克。以水德王的朝代,
又将为以土德王的朝代所克。如此完成了这个循环。
    《吕氏春秋》所描述的还不过只是理论,不久之后,就在实际政治中产生效果。公
元前221年,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他“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
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其色尚黑,其事则水,将黄河改名“德水”。“以
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无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均见《史
记·秦始皇本纪》)
    正由于刻削少恩,秦朝为时不久,为汉朝取代。汉朝皇帝也相信,皇帝是承五德转
移之运而王,但是汉朝究竟以何德而王,颇有争论。有人说,汉朝取代秦朝,因此是以
土德王。但是也有人说,秦朝太残暴,太短促,不能算是合法的朝代,所以汉朝实际上
是替代周朝。双方都有祥瑞支持,这些祥瑞都可以加以不同的解释。最后,在公元前10
4年。汉武帝决定正式宣布汉以土德王。即使如此,后来仍有意见分歧。
    汉朝以后,人们不大注意这个问题了。但是一直到辛亥革命取消帝制为止,皇帝的
正式头衔仍然是“奉天承运皇帝”。所谓“承运”,就是承五德转移之运。

“易传”中的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解释了宇宙的结构,但是没有解释宇宙的起源。阴阳学说解释了宇宙起源。
    阳字本是指日光,阴字本是指没有日光。到后来,阴、阳发展成为指两种宇宙势力
或原理,也就是阴阳之道。阳代表阳性、主动、热、明、干、刚等等,阴代表阴性、被
动、冷、暗、湿、柔等等。阴阳二道互相作用,产生宇宙一切现象。这种思想,在中国
人的宇宙起源论里直至近代依然盛行。早在《国语》(其成书可能晚至公元前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