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

第9章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第9章

小说: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的才能,得以完成自己的杰作。否则,如果受到阻挠而不能这 



样做,那就是他的不幸了。除此之外的其他别的东西对于他来 



说都是无关重要的。因此,我们看到各个时代的伟大精神人物 



都把闲暇视为最可宝贵的东西;因为闲暇之于每个人的价值是 



和这个人自身的价值对等的。“幸福好像就'34'等同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这样说过。狄奥根尼斯告诉我们:“苏格拉底珍视 



闲暇甚于一切”。与这些说法不谋而合的是,亚里士多德把探 



究哲学的生活称为最幸福的生活。他在 《政治学》里所说的话 



也跟我们的讨论相关联;他说:“能够不受阻碍地培养、发挥 



一个人的突出才能,不管这种才能是什么,是为真正的幸福。” 



歌德在 《威廉·迈斯特》中的说法也与此相同:“谁要是生来 



就具备、生来就注定要发挥某种才能,那他就会在发挥这种才 



能中找到最美好的人生。”但拥有闲暇不仅对于人们的惯常命 



运是陌生的、稀有的,对于人们的惯常天性而言也是如此,因 



为人的天然命运就是他必须花费时间去获得他本人以及他的 



家人赖以生存的东西。人是匮乏的儿子,他并不是自由发挥思 


… Page 46…

  36                            人生的智慧 



想的人。因此,闲暇很快就成了普通大众的包袱。的确,如果 



人们不能通过各种幻想的、虚假的目标,以各式游戏消遣和爱 



好来填塞时间,到最后,闲暇就会变成了痛苦。基于同样的原 



因,闲暇还会给人们带来危险,因为 “当一个人无所事事的时 



候难以保持安静”是相当正确的。但是,在另一方面,一个人 



拥有超出常规配备的智力却也是反常的,亦即违反自然的。如 



果真的出现这样一个禀赋超常的人,那么,闲暇对于这一个人 



的幸福就是必不可少的——尽管闲暇对于他人来说只是一种 



负担和麻烦。因为缺少了闲暇,这种人就犹如被套上木轭子的 

柏加索斯12那样闷闷不乐。但如果上述的两种特殊反常的情形 



碰巧结合在一起一拥有闲暇属于外在的特殊情形,而具有超常 



禀赋则是内在的反常情形——那就是一个人的一大幸运。因为 



这样的话,那个得天独厚的人现在就可以过上一种更加高级的 



生活,也就是说,这样的生活免除了人生两个对立的痛苦根源: 



匮乏和无聊。换'35'句话说,他再不用为生存而忧心忡忡地奔 



忙,也不会无力忍受闲暇(闲暇也就是自由的生存)。人生这 



两种痛苦也只有通过它们的彼此抵消和中和,才使常人得以逃 



脱它们的困扰。 



      虽然如此,我们却要考虑到:一个具有优异禀赋的人由于 



头脑超常的神经活动,对形形色色的痛苦的感受力被大大加强 



了。另外,他那激烈的气质——这是他拥有这些禀赋的前提条 



件——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对事物和形象的更加鲜明、完整的 



认识,所有这些都使被刺激起来的情绪更加强烈。一般而言, 



这些感觉情绪总是给这种人带来痛苦多于愉快。最后一点就是 



巨大的精神思想禀赋使拥有这些禀赋的人疏远了他人及其追 


… Page 47…

                             第二章      人的自身                              37 



求。因为自身的拥有越丰富,他在别人身上所能发现得到的就 



越少。大众引以为乐的、花样繁多的事情,在他眼里既乏味又 



浅薄。那无处不在的事物均衡互补法则或许在这里也发挥着作 



用。确实,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并且似乎不无道理的说法就 



是:头脑至为狭窄、局促的人根本上就是最幸福的,虽然并没 



有人会羡慕他们的这一好运。我不想让读者先入为主,在这一 

问题上给予一个明确的说法,尤其是索福克勒斯13本人在这一 



问题上就表达过两种互相矛盾的意见: 



           头脑聪明对于一个人的幸福是主要的。  



又 



           要过最轻松愉快的生活莫过于头脑简单。  



      在圣经《旧约》里,贤哲们的说法同样令人莫衷一是: 



           愚人的生活比死亡还要糟糕。'36'  



           越有智慧,就越烦恼。  



      在这里,我不会忽略提及这样的一类人:他们由于仅仅具 



备了那常规的、有限的智力配给,所以,他们并没有精神思想 

                                                                  .... 

上的要求,他们也就是德语里的Philistine—— “菲利斯坦人”。 

 .... 

这名称源自于德国的大学生词汇。后来,这一名称有了更深一 



层的含义,虽然它和原来的意思依然相似;“菲利斯丁人”指 



的是和 “缪斯的孩子”恰恰相反的意思,那就是 “被文艺女神 



抛弃的人”。确实,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我应该把菲利斯 



丁人的定义确定为所有那些总是严肃古板地关注着那并非现 



实之现实的人。不过,这样一个超验的定义却跟大众的视角不 


… Page 48…

  38                            人生的智慧 



相吻合——而我在这本书里所采用的就是大众的视角——所 



以,这样的定义或者不会被每一个读者所透彻理解。相比之下, 



这名称的第一个定义更加容易解释清楚,它也详细表现了菲利 



斯丁人的特质及其根源。因此,菲利斯丁人就是一个没有精神 

                                                                  .... 

需求的人。根据我提及过的原则,“没有真正的需求也就没有 

 .. 

真正的快乐”就可以推断:首先,对于他们的自身,菲利斯丁 

                                                 ..... 

人并没有感受精神上的乐趣。他的存在并没有受到任何对知识 

                              .. 

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这一强烈欲望的驱动,也没有要享受真 



正的美的热切愿望——美的享受与对知识、真理的追求密切相 



关。但如果时尚或者权威把这一类快乐强加给他们,那他们就 



会像应付强制性苦役般地尽快把它们打发了事。对这种人来 



说,真正的快乐只能是感官的快乐。牡蛎和香槟就是他们生存 



的最高境界。他们生活的目的也就是为自己获得所有能为他们 



带来身体上安逸和舒适的东西。如果这些事情把他们忙得晕头 



转向,那他们就的确快乐了!因'37'为如果从一开始就把这些 



好东西大量提供给他们,他们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无聊之中, 



而为了对抗无聊,他们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舞会、社交、看戏、 



玩牌、赌博、饮酒、旅行、马匹、女人等等。但所有这些都不 



足以赶走无聊,因为缺少了精神的需求,精神的快乐也就是不 



可能的。因此,菲利斯丁人都有一个奇异的特征,那就是:他 



们都有一副呆滞、干巴巴的类似于动物的一本正经和严肃表 



情。没有什么事情能使他们愉快、激动,能提起他们的兴趣。 



感官的乐趣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由同样的菲利斯丁人所组成的 



社交聚会,很快就变得乏味无聊,纸牌游戏到最后也变得令人 



厌倦。不管怎样,这种人最终还剩下虚荣心。他们以各自不同 


… Page 49…

                             第二章      人的自身                              39 



的方式享受虚荣心所带给他们的乐趣,那就是:他们尽力在财 



富或者社会地位,或者权力和影响力方面胜人一筹,并藉此获 



得他人对自己的尊崇。又或者,他们至少可以追随那些拥有上 



述本事的人,以沐浴在这些人身上折射出来的光辉之中。从我 



们提到的这些菲利斯丁人的本质,可以引出第二点:对于他人, 

                                                                 .... 

由于菲利斯丁人没有精神上的需求,而只有身体上的需要,所 



以,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寻求那些能够满足自己身体上 



的需要,而不是精神上的需求的人。因此,在他们对别人的诸 



多要求当中,最不重要的就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精神思想。当他 



看见别人具有突出的精神思想时,那反而只会引起他的反感, 



甚至憎恨。因为,他有着一股可憎的自卑感,以及呆笨的、不 



为人知的嫉妒心——他小心翼翼地试图把它们掩饰起来,甚至 



对自己也是这样。但这样一来,这种嫉妒有时候就会变成某种 



私下里的苦涩和愤怒。因此,他永远也不会想到要对卓越的精 



神思想给予恰如其分的尊崇和敬意;他一心一意地把尊崇和敬 



意留给拥有地位、'38'财富、权力、影响的人,因为这些东西 



在他的眼中才是真正优越的东西。在这些方面出风头也就成了 



他的愿望。所有这一切都源于这一事实:他是一个没有精神需 

                                                               ..... 

求的人。 

 . 

      菲利斯丁人的巨大痛苦就在于任何理念性的东西都无法 



带给他们愉快。他们为了逃避无聊,不断需要现实性的事物。 



但由于现实性的东西很快就会被穷尽,一旦这样,它们就不但 



不再提供快乐,反而会使人厌烦。并且,这些东西还会带来各 



种祸殃。相比较而言,理念性的东西却是不可穷尽的,它们本 



身既无邪也无害。 


… Page 50…

  40                             人生的智慧 



      在关于何种个人素质、禀赋能给人带来幸福的所有这些讨 



论中,我关注的主要是人的体质和智力上的素质,至于人的道 



德素质以何种方式直接地给人以幸福——这问题我在我的关 

于道德的基础的获奖论文14里面已经谈论过了。因此,我推荐 



读者阅读那篇论文。 



注释 



㈠  爱比克泰德(约50~约 138):晚期斯多葛派主要代表之一,古希腊哲 

 学家。——译者 

㈡  埃斯基罗尔(1772~1840):法国早期的精神病学家。——译者 

㈢  塞尼加(约前4~65):古罗马哲学家、雄辩家。——译者 

㈣  阿里奥斯托(1474~1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