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74-三家医桉合刻 >

第2章

374-三家医桉合刻-第2章

小说: 374-三家医桉合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鸡子黄 白芍 枸杞子 阿胶 甘草 炙草 
暮服 
人参 南枣 秋石 
据述久有胃痛,当年因痛吐蛔,服资生丸,消补相投,用八味丸,温润不合。凭脉论症 
,向时随发随愈,今病发一月,痛止不纳,口 
味酸浊,假寐未久,忽躁热头汗淋漓,口不渴饮。凡肝病必犯胃府,且攻涤寒热等药,必先 
入胃以分,布药不对,病更伤胃气。胃司九窍,清浊既乱于中,焉有下行为顺之理。上下不 
宣,状如关格,但关格乃阴枯阳结,圣贤尤以为难。今是胃伤困乏,清阳不司旋运,斯为异 
歧,不必以寒之不应而投热。但主伤在无形,必图清气宣通,则为善治程法。《金匮》大半 
夏汤。 

卷一
大半夏汤
属性:诊脉左数微弦,寸尺关虚数。阅五年前病原,左胁映背胀痛,不能卧席,曾吐瘀血,凝 
块紫 
人身之 
吐出水沫,合乎经旨肝病吐涎沫矣。肝木必犯胃土,纳谷最少,而肢软少力,非嗽药可以愈 
病。此皆肝阳逆乘,实系肝阴不足。仲圣云∶见肝之病,先理脾胃,俾土浓不为木克。原有 
生金功能,据述凡食鸡子,病必加剧,则知呆滞凝涩之药,皆与病体未合。 
北沙参 生扁豆 麦冬 玉竹 桑叶 生甘草 蔗浆 
病已十余日,身尚躁热,舌苔粘腻,神呆目定,脉刚而数,烦躁呓语。此暑湿久伏,与 
时气 
蛔厥上冒。然内经有湿位之下,燥气乘之,是以从之湿转为燥。若无湿痰之潮气上蒸,舌苔 
早已燥刺矣。今先滋液以洁烈焰之燔。 
鲜生地 麦冬 乌梅 蔗浆 银花露 羚羊角 蚌水 
再诊 面垢舌白,渴饮,气短如喘,自利,是秽浊气入口鼻,与水谷之气互相混扰,湿气阻窒 
,氤氲内蒸,三焦皆受。胸背肢节有晦黯斑纹,秽与气血胶固,心终为邪熏灼,神昏呓语, 
手 
石菖蒲汁 白蔻仁 犀尖 小青皮 连翘心 金银花 六一散 金汁 至宝丹 
三诊 邪陷复利,伤及厥阴。症见气上撞心,饥不能食,干呕腹痛,全是肝病见端。为至阴 
之藏,相火内寄,仲圣治法,不用纯刚之剂,以肝为刚藏也。令正交土旺之时,水火为仇, 
五日内未为稳当,宜慎之。 
人参 淡吴萸 当归 白芍 秦皮 炒乌梅 
脉沉而微,沉为里寒,微为无阳,舌白似粉,泻起口渴,身体卧着,其痛甚厉。交夏阴 
气在内 
,凡阴邪盘踞,必以阳药通之归、地列于四物汤。护持血液,虽佐热剂,反与阴邪树帜。当 
以纯刚药,直走浊阴凝结之处调摄,非片言可尽也。 
川附子 黑川乌 吴茱萸 干姜 猪胆汁 
再诊 阴寒盘踞少腹,非纯阳刚剂,直入坚冰之地,阴凝不解。此如亚夫之师,从天而 
降也。医易肾气汤,阴多阳少,立见病加,反至不食,药不对症。仿通脉四逆汤法。 
附子、干姜、猪胆汁 
五旬有四,阳气日薄,阳明脉络空乏,不能束筋骨,以流利机关,肩痛肢麻,头目如蒙 
动痿弱无力。此下虚上实,络热内风沸起。当入夏,阳升为甚,渗湿利痰,必不应病。议清 
犀角 鲜生地 元参 连翘 桑叶 丹皮 天麻 钩藤 
下体痿 ,先有遗泄,湿疡,频进渗利,阴阳更伤,虽有参、 、术养脾肺以益气,未能救 
下。即如长冷阳微,饭后吐食,乃胃阳顿衰,应乎卫外失职。但下焦之病,都属精血受伤, 
两投温通柔剂,以肾恶燥,久病宜通任督。通摄兼施,亦与古贤四斤健步诸法互参。至于胃 
药必须另用。夫胃府主乎气,气得下行为顺,东垣有升阳益胃之条,似乎相悖。然芩、连非 
苦降之气乎。凡吐后一二日,停止下焦血分,药即用扶阳理胃。二日俾中下两固,经旨谓阳 
明之脉,束筋骨以流利机关,本病即有合矣。 
鹿茸 归身 柏子霜 茯苓 苁蓉 巴戟 补骨脂 川石斛 牛膝 枸杞子 
吐后间服大半夏汤,加干姜、姜汁。 
再诊长夏湿热,经脉流行气钝,兼以下元络脉已虚,痿弱不耐步趋,常似酸楚。大便 
或溏,都属肝肾为病,然益下必佐宣通脉络,乃正治之法。恐夏季后湿热还扰,预为防理。 
鹿角霜 生茅术 茯苓 苁蓉 归身 熟地 桑椹子 巴戟 远志 茴香 酒蒸金 毛 

卷一
水熬膏
属性:三诊 痿 在下,肝肾居多,但素饮必有湿热,热瘀湿滞,气血不行,筋缩,肌肉不仁 
质重着不移,无非湿邪之深沉也。若论阳虚不该大发疮痍,但病久非可速攻,莫计效迟, 
细生地 归身 黄柏 萆 苁蓉 川斛 牛膝 蒺藜 
四诊 寝食如常,脉沉而缓,独两腿内外肉脱麻木,年逾五旬,阳脉渐衰,跷维不为用 
事,非三气杂感也。温通以佐脉络之流畅,仿古圣四斤金刚之属。 
苁蓉 牛膝 茯苓 萆 木瓜 枸杞子 蒺藜 金毛狗脊膏丸 
经云∶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令人煎厥。夫劳动阳气弛张,则精气不充,留恋其 
阳, 
益肾,使肝胆相火不致暴起,宣风静熄,不为晕厥。然必薄味静养为稳。 
细生地 连翘 知母 元参 生白芍 竹叶 
肾厥,由腰脊而升,发时手足逆冷,口吐涎沫,喉如刀刺。盖足少阴经脉,上循喉咙, 
挟舌本,阴浊自下犯上,必循经而至。仿许学士 椒附汤,通阳以泄浊阴为主。 
炮附子 淡干姜 葫芦巴 川椒 半夏 茯苓 

卷一
姜汁泛丸
属性:脐上心下热炽,咽喉间陈腐气遂神昏扑厥。经时汗出而醒,口涌血沫,乃膻中热壅,以 
致心窍受蒙。若非芳香清透,不能宣通络中瘀痹。 
犀角 茯神 天竺黄 麝香 丹参 菖蒲 郁金 冰片 
各生研末,赤豆皮煎汤泛丸,竹叶汤送。 
暑由上受,先入肺络,日期渐多,气分热邪,逆传入营,遂逼入心胞络中,神迷欲躁, 
舌音短缩,手足牵引,乃暑热流陷,势将发痉。热闭在里,肢体反不发热,热邪内闭外脱,岂非 
至 
犀尖 鲜生地 元参 银花 石菖蒲化至宝丹 
向来久咳伤肺,更值雨潮感邪,但热不寒,是为瘅疟。仲圣云∶消烁肌肉,当以饮食消 
息之。在乎救胃以涵肺,医知是理否。 
竹叶 麦冬 连翘 甘草 梨皮 青蔗汁 
疟得汗不解,近来竟夜汗出,且胸痞不饥,形瘦脉大便秘,显然阴虚体质。疟邪烁液, 
致清阳痞结脘中。议以柔剂,存阴却邪。 
竹卷心 辰砂益元散 生地 麦冬 知母 
脾经疟邪,必由四末扰中,仲景论太阴经九条,深戒攻下。谓脾为孤藏,体阴而用阳, 
喜暖而恶寒,不饥痞胀,嗳气,阳伤则运动无权,滞浊弥漫矣。昔贤制方,阳伤取药之气,阴伤取 
药之味,奈何不究病之阴阳,不分药之气味,便窒则攻下,痞闷则开泄。药不对病,脾胃受 
伤,数年沉痼,如脾胃论莫详于东垣,苟能玩读,焉有此等混治? 
炒半夏 淡吴萸 生益智 荜茇 干姜 茯苓 
苦辛过服,大泻心阳,心虚热收于里,三疟之来,心神迷惑,久延恐成痼症。考诸《金 
匮》、仲景每以蜀漆散为牡疟治法。 
云母石 蜀漆 生龙骨 
为末,开水调服二钱。 
下焦精亏,疟邪遂入少阴,当其发作从背起,乃太阳与少阴表里相应也。阴邪得汗不解 
,托邪固是,但气易泄,姜、附纯刚,又恐劫阴矣。 
人参 鹿茸 桂枝 细辛 杞子炭 归身炭 生姜 
脉微而迟,色衰萎黄。凡阳气不足,久利久泻,穷必伤肾。今浮肿渐起,目下是水失火 
而败。若非暖下,徒见泄泻有红,为脾胃湿热,必至中满败坏。 
熟地炭 淡附子 茯苓 车前子 生茅术 干姜 
脉左弦右浮涩,始由脘痛贯胁,继则腹大高凸,纳食减少,二便艰涩不爽,此乃有年操 
萦虑太甚。肝木拂郁,脾土自困,清浊混淆,胀势乃成。盖藏真日漓,府阳不运。考古治胀 
名家,以通阳为务,若滋阴柔药,微加桂、附,凝阴 浊,岂是良法。议用局方禹余粮丸, 
暖其水藏,攻其秽浊。俟其小效,兼进通阳刚补,是为虚症内伤胀满治法。至于攻泻动夺, 
都为有形而设,与气伤之病不同也。 

卷一
禹余粮丸
属性:脉缓弱,脘中痛胀,呕涌清涎,是脾胃阳微。得之积劳,午后病甚,阳不用事也。大凡 
脾阳宜通则运,温补极是。而守中乃腻滞,皆非通府,勿佐用之。 
人参 半夏 淡干姜 生益智 茯苓 生姜汁 
大便不通,间服半硫丸五分。 
痔血久下,肌肉萎黄,乃血脱气馁,渐加喘促浮肿,再延腹胀,二便不通。此症藏阴有 
寒,府阳有热。详于《金匮》谷疸篇中,极难调治。 
人参 白术 茯苓 智仁 菟丝 木瓜 广皮 
经营不遂,情怀拂郁,少火化为壮火,风木挟阳上巅,眩晕不寐,是阳不入阴,非阴虚 
症也。如果纯虚,岂有由春及秋,仍能纳食驱驰。今忽然中脘噎阻,由药伤胃口,致胃阳上逆使 
然。温胆汤加减之。 
陈皮 茯苓 丹皮 栀皮 半夏 枳实 桑叶 竹茹 
湿温长夏最多,湿热郁蒸之气,由口鼻而入,上焦先病,渐布中下,河间所谓三焦病也 
与风寒食积迥异。仲景云∶湿家不可发汗,汗之则痉。湿本阴邪,其中人也则伤阳,汗则阳 
易泄越,而邪留不解。湿蒸热郁,发现为黄,熏蒸气坠之间,正如罨曲之比。斯时病全在气 
分,连翘赤小豆汤可以奏效。今经一月,邪弥三焦,自耳前后左肿及右,痈疡大发。夫痈者 
壅也,不惟气滞,血亦阻塞,蒸而为脓,谷食不思,陡然肉消殆尽,胃气索然矣。商治之法 
,补则助壅,清则垂脱,前辈成法,一无可遵,因思湿热秽浊结于头面清窍,议轻可去实之法 
,选芳香气味,使胃无所苦,或者壅遏得宜,少进浆粥,便是进步。经云∶从上病者治其上 
。《灵枢》云∶上焦如雾,非轻扬芳香之气,何以开之? 
青菊叶 荷叶边 金银花 象贝母 绿豆皮 马兜铃 连翘 射干 
煎好,露一宿,临服加金汁一小杯。 
身腴,体质适值过劳,阳气受伤,呕吐食物,身热而无头痛。已非外感风寒。间日烦躁渴饮 
,唇焦舌黑。是内伏热气。由募原以流布三焦,亦如疟邪之分争营卫者然。然积劳既久,伏 
邪客病,脉来小缓,按之不鼓,可为征验。且两便颇通,略能纳谷,焉有停聚积滞?仲景以 
单热无寒之症,不出方药,但以饮食消息之。后贤参拟甘寒滋养胃阴,其热自解。 
竹叶 花粉 麦冬 连翘 生地 杏仁 蔗浆 
寅卯少阳内动,络中血溢,寒热呕逆,骤然泄泻,不能左卧。盖阳木必犯阴土,胆汁无 
藏,少寐多寤,土藏被克,食减无味。宜补土疏木。 
人参 山药 炙草 白术 扁豆 丹皮 
虚损泄泻,用异功理中,乃补脾胃以煦其阳气方法。无如失血遗精,金水久亏,阴乏上承, 
咽痛失音,而泻仍不已。长夏吸受暑湿之气,与身中浮越之气,互为郁蒸,遂起疳蚀。气阻 
则妨食,是劳损为本,而杂以暑湿,纯补决不应病,与轻淡气薄之剂,先清上焦,后议补益。 
芦根 马兜铃 通草 米仁 滑石 西瓜翠衣 
瘦人阴虚,热邪易入于阴,病后遗精,皆阴弱不主固摄也。泄泻在夏秋间,是暑湿内侵 
,其 
者 
。近代名贤,讹传阴症,伤人比比。总之遗泄阴亏,与利后阴伤,均非刚剂所宜,当拟柔刚以 
人参 山药 川斛 芡实 茯苓 生地炭 
七年沉痼,心惕热迷,切牙嚼舌,阴火失守,阳乃鸱张。前方理厥阴阳明,以和阳主治 
,继方以咸味纯阴,填水源以生木。病究竟未能却,自述每每遗泄,其病随发。春夏 
两时 
三合。精遗则肾液少,操劳则胆汁亏,欲望春阳不动,安可得耶? 
熟地 肉苁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