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03后汉书 >

第299章

03后汉书-第299章

小说: 03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致酒肉以劝勉之。吏有过咎,罢遣而已,不加耻辱。百姓怀爱,莫有欺犯。兴起稻田数千顷,每于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乡县。于是奸吏局蹐,无所容诈。彭乃上言,宜令天下齐同其制。诏书以其所立条式,班令三府,并下州郡。 
  注'一'六亲谓父子兄弟夫妇也。 
  在职六年,转颍川太守,仍有凤皇、麒麟、嘉禾、甘露之瑞,集其郡境。肃宗巡行,再幸颍川,辄赏赐钱谷,恩宠甚异。章和二年卒。 
  彭弟惇、曪,并为射声校尉。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一'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二'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注'一'郪,县,故城在今梓州郪县西南也。 
  注'二'剽,劫夺也。 
  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一'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 
  注'一'绳,直也。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髃疑。又能以谲数发敗榉#б唬А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筭。'二'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三' 
  注'一'谲,诈;数,术也。 
  注'二'智筭若神也。 
  注'三'醊音张芮反。说文曰:“祭酹也。”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桉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一'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二' 
  注'一'钞,掠也。 
  注'二'古乐府歌曰“孝和帝在时,洛阳令王君,本自益州广汉蜀人,少行*(官)**'宦'*学,通五经论。明知法令,历代衣冠,从温补洛阳令,化行致贤。 
  外行猛政,内怀慈仁,移恶子姓名五,篇着里端。无妄发赋,念在理冤。清身苦体,宿夜劳勤,化有能名,远近所闻。天年不遂,早就奄昏,为君作祠安阳亭西,欲令后代莫不称传”也。 
  永初二年,邓太后诏曰:“夫忠良之吏,国家所以为理也。求之甚勤,得之至寡。 
  故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昔大司农朱邑、'一'右扶风尹翁归,'二'政夡茂异,令名显闻,孝宣皇帝嘉叹愍惜,而以黄金百斤策赐其子。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三'尽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世,百姓追思,为之立祠。 
  自非忠爱之至,孰能若斯者乎!今以涣子石为郎中,以劝劳勤。”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注'一'前书曰,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为北海太守,以理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神爵元年卒,宣帝下诏赐其子黄金百斤,奉其祭祀。 
  注'二'前书云,翁归字子况,河东平阳人。拜东海太守,以高第入守右扶风。 
  元康四年卒。宣帝制诏:“御史右扶风翁归,廉平向正,早夭不遂,朕甚怜之。 
  其赐翁归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注'三'韩诗羔羊曰:“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薛君章句曰:“小者曰羔,大者曰羊。素喻洁白,丝喻屈柔。紽,数名也。诗人贤仕为大夫者,言其德能,称有洁白之性,屈柔之行,进退有度数也。” 
  镡显后亦知名,安帝时豫州刺史。时天下饥荒,竞为盗贼,州界收捕且万余人。 
  显愍其困穷,自陷刑辟,辄□赦之,因自劾奏。有诏勿理。后位至长乐卫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一'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二'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注'一'剧,县名,属北海郡也。 
  注'二'左传天王策命晋文侯曰:“纠逖王慝。”杜预注云:“逖,远也。”“剔”与“逖”通。 
  许荆字少张,'一'会稽阳羡人也。'二'祖父武,太守第五伦举为孝廉。武以二弟晏﹑普未显,欲令成名,乃请之曰:“礼有分异之义,家有别居之道。”'三' 
  于是共割财产以为三分,武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二弟所得并悉劣少。乡人皆称弟克让而鄙武贪婪,晏等以此并得选举。武乃会宗亲,泣曰:“吾为兄不肖,盗声窃位,二弟年长,未豫荣禄,所以求得分财,自取大讥。今理产所增,三倍于前,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郡中翕然,远近称之。位至长乐少府。 
  注'一'谢承书曰:“荆字子张。家贫为吏。无有船车,休假常单步荷担上下。” 
  注'二'阳羡故城在今常州义兴县也。 
  注'三'仪礼曰“父子一体也,夫妇一体也,昆弟一体也。故父子手足也,夫妇判合也,昆弟四体也。昆弟之义无分焉,而有分者,则避子之私也。子不私其父,则不成为子。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也。 
  荆少为郡吏,兄子世尝报雠杀人,怨者操兵攻之。荆闻,乃出门逆怨者,跪而言曰:“世前无状相犯,咎皆在荆不能训导。兄既早没,一子为嗣,如令死者伤其灭绝,愿杀身代之。”怨家扶荆起,曰:“许掾郡中称贤,吾何敢相侵?”因遂委去。荆名誉益着。太守黄兢举孝廉。 
  和帝时,稍迁桂阳太守。郡滨南州,风俗脆薄,'一'不识学义。荆为设丧纪婚姻制度,使知礼禁。尝行春到耒阳县,人有蒋均者,兄弟争财,互相言讼。荆对之叹曰:“吾荷国重任,而教化不行,咎在太守。”乃顾使吏上书陈状,乞诣廷尉。均兄弟感悔,各求受罪。'二'在事十二年,父老称歌。以病自上,征拜谏议大夫,卒于官。桂阳人为立庙树碑。 
  注'一'脆薄犹轻薄也。 
  注'二'谢承书曰“郴人谢弘等不养父母,兄弟分析,因此皆还供养者千有余人”也。 
  荆孙□,灵帝时为太尉。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其先三世为郡吏,并伏节死难。尝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一'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 
  注'一'解见霍谞传也。 
  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一'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二'珠遂渐徙于交址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三'曾未踰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注'一'贸,易也。 
  注'二'诡,责也。 
  注'三'人所病苦及利益之*(甚)**'事'*也。 
  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一'“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区区破心,徒然而已。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髃。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实羽翮之美用,非徒腹背之毛也。'二'而沉沦草莽,好爵莫及,'三'廊庙之宝,□于沟渠。'四'且年岁有讫,桑榆行尽,'五'而忠贞之节,永谢圣时。 
  臣诚伤心,私用流涕。夫物以远至为珍,'六'士以稀见为贵。盘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七'王者取士,宜拔觽之所贵。臣以斗筲之姿,趋走日月之侧。'八'思立微节,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亡身进贤。”'九'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注'一'谢承书曰“乔字圣达,乌伤人也。前后数上书陈政事”也。 
  注'二'说苑曰:“赵简子游于西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桑曰:‘此是吾君不好之也。’简子曰:‘吾门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吾可谓不好士乎?’古桑曰:‘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背上之毛,腹下之毳,无尺寸之数,加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高。不知门下左右客千人者,六翮之用乎?将尽毛毳也?’”新序云晋平公,余并同也。 
  注'三'易曰:“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 
  注'四'尚书顾命曰:“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周礼大宗伯曰:“天府掌祖庙之守藏,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 
  注'五'谓日将夕,在桑榆闲,言晚暮也。 
  注'六'若珠翠之属也。 
  注'七'前书邹阳曰:“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左右为之先容耳。” 
  注'八'日月喻人君也。易曰:“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 
  注'九'禽息,秦大夫,荐百里奚而不见纳。缪公出,当车以头击闑,脑乃播出,曰:“臣生无补于国,不如死也。”缪公感□,而用百里奚,秦以大化。见韩诗外传。 
  第五访字仲谋,京兆长陵人。司空伦之族孙也。少孤贫,常佣耕以养兄嫂。有闲暇,则以学文。'一'仕郡为功曹,察孝廉,补新都令。'二'政平化行,三年之闲,邻县归之,户口十倍。 
  注'一'文谓道蓺者也。 
  注'二'新都,县,属蜀郡,故城在今益州新都县东。 
  迁张掖太守。岁饥,粟石数千,访乃开仓赈给以救其敝。吏惧谴,'一'争欲上言。访曰:“若上须报,是□民也。'二'太守乐以一身救百姓!”遂出谷赋人。 
  顺帝玺书嘉之。由是一郡得全。岁余,官民并丰,界无奸盗。 
  注'一'谴,责也。 
  注'二'上音时掌反。须,待也。 
  迁南阳太守,去官。拜护羌校尉,边境服其威信。卒于官。 
  刘矩字叔方,沛国萧人也。叔父光,顺帝时为司徒。矩少有高节,以*(叔)*父*'叔'*辽未得仕进,遂绝州郡之命。太尉朱宠﹑太傅桓焉嘉其志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