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

第11章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第11章

小说: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例,无效3例。治愈时间7~25天,平均12天。好转病例均为
·60·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较小疣体脱落,而较大的未脱落,后用针挑除。无效者均未坚持用
药,其中1例涂药2天后改用镊除法。涂药后疣体发红,脱皮后脱
落。本酊剂无不良反应。
9旱莲草酊
旱莲草、马齿苋各25g,冰片5g。上方药用50%酒精445ml
浸泡1周后,外搽疣体,每日2次。搽至皮疹全部消退为止。
本方有清热解毒、搜风止痒、杀虫除疣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
疗小儿传染性软疣多例,均取得较好疗效。
10软疣液
地肤子、白鲜皮、板蓝根各20g,狗脊、木贼草各10g,甘草5g。
将上方药用500ml水煎20分钟,取药汁外洗患处,每日2~3次。
本方有燥湿解毒祛疣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传染性软疣
50例,结果:当日可见皮疹萎缩变平;病期长,皮疹大者,连洗5~7
次可愈,未见不良反应。
11展疣丹
生石灰、血竭、鸦胆子(去壳)各等份。将上药研末成粉,装入
瓶内密封备用。用一块大于疣的正方形胶布,中间剪孔,其大小与
疣体相同,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大者易使周围皮肤损伤,小者
治疗不彻底)。然后将其贴盖于疣体周围的皮肤上,使疣体从孔中
暴露在外,术者右手或左手拇指用胶布包上取适量的药粉放在疣
体上,用贴有胶布的拇指揉搓,由轻至重,直至疣体脱落(若药粉较
少则可再加点)。疣体脱落后揉搓数次,使之与正常皮肤平行为
止。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过深易形成疤面,过浅则不能治愈),
然后取下贴盖之胶布,用75%酒精进行局部消毒,再用消毒的敷
料覆盖即可,不必服用消炎药,1次即愈。
本方有解毒、行瘀、腐蚀、生肌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传染
性软疣98例,结果均1次痊愈。
第一章 病毒性皮肤病方·61·
12倍雄膏
五倍子5份,乌梅、枯矾、大黄各1份,雄黄2份。将上述各药
共研细末,取适量香醋调成软膏备用。单个存在的软疣,采取点涂
法,即将软膏浮于疣体,范围较疣体大,厚度2~3mm,取适当大胶
布覆盖固定。群体存在的软疣,采用铺面法,即用软膏广泛敷布软
疣存在部位,取适当大小塑料纸或油纸遮盖。3天换药1次,待软
疣脱落即停止使用。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传染性软疣93例,结果均获痊愈。其中
3天痊愈者32例,6天痊愈者47例,9天痊愈者8例,12天痊愈者
6例,平均75天。
13软疣膏
取99%(纯)冰乙酸15ml加入20g食用面粉中,搅拌成均匀
的糊状膏,即配成40%的软疣膏35g,放入容器内密封备用。将此
膏涂在疣体上,共治疗82例。结果全部治愈。即涂药1次治愈
68例,2次治愈9例,3次治愈3例,4次治愈1例,8次治愈1例,
平均128次。
14电针中药法
①以电热针针刺为主,加大电热针电流,使针尖变暗红色,直
刺疣体中心3~5秒钟。一般针刺1次即可,每周1次,最多针刺
2次。②内服中药:连翘败毒丸1丸,每天3次;梅花点舌丹2粒,
每日3次。连服4周。采用电热针加中药治疗传染性软疣85例。
结果全部治愈,其中治疗1次痊愈55例,2次治愈21例,3次治愈
9例。
15系列秘验方
(1)铲疣软坚汤:生龙骨、生牡蛎、生薏苡仁、生龙齿、马齿苋、
生代赭石各30g,大青叶、连皮茯苓各12g,柴胡3g,金银花15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10天为1疗程。
(2)香木洗剂:香附、木贼草各60g。加水1000ml,煎沸后洗搽
·62·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患处,每日2次,10次为1疗程。
(3)鸦胆子敷法:鸦胆子仁5粒。先将患部用温水浸洗,用刀
刮去表面角质层,然后将鸦胆子捣烂贴患处,外用胶布粘住,3~5
天换1次。
(4)清解洗剂:用紫草、大青叶各30g,赤芍、龙胆草、蒲公英各
20g。水煎,待微温擦洗疣体15~20分钟。
(5)黄郁三莪液:用大黄、郁金、莪术、土贝母各20g,三棱、赤
芍各15g。上药用70%酒精1000ml浸泡1周后,每天2~3次涂
在疣体上。
(6)新五倍敷剂:五倍子50g,乌梅、枯矾、大黄各10g,雄黄
20g。共研细末,米醋调敷患处,3天换1次。
(7)斑蝥膏:斑蝥125g,雄黄2g。捣细研末,加蜂蜜半食匙,
混合调匀成膏备用。用法:疣上先涂碘酒消毒,依疣体大小挑取相
当大小斑蝥膏,用拇指捏成扁圆形,放于疣面上,再用胶布固定,局
部略有红肿、痛,起小泡,约经10~15小时,将疣剥离皮肤。
(8)推疣法:在疣的根部用棉花棒或刮匙(刮匙头部用棉花包
裹)与皮肤成30度的角度,向前用力均匀推,有的疣即可推除,表
面压迫止血,涂上甲紫溶液即可,并用纱布盖贴。
(9)针挑法:先在局部用75%酒精消毒。后消毒缝衣针,将软
疣顶端挑破,挤出奶酪样物,再以棉棒蘸碘酒涂搽挑破处。
(10)钳夹法:消毒后用蚊式镊子,钳除皮损豆腐渣样小栓,外
涂甲紫药水或将3%碘酊或33%三氯醋酸等涂入囊内。由于损伤
较大,故应分批治疗,每隔3~4天,治疗1次。
(11)涂点法:①用5%碘酒每日涂点1次,约1周可干枯脱
落;②用液体石炭酸,棉棒蘸药少许,点涂疣上,3天点1次,1~3
次可结痂,脱落痊愈;③用土冰液棉签棒蘸点压迫使皮损发白,以
后结痂,干枯脱落。
(12)冷冻法:用NJQP型浸冷式医用冷刀(根据皮损大小选
第一章 病毒性皮肤病方·63·
用不同型号的冷刀)浸入液氮中制冷,约3分钟液氮停止沸腾,这
时冷刀已具有与液氮相等的低温,取出冷刀对准皮损进行冷冻,每
次冻融时间3~5秒,小的皮损只需治疗1次,较大的皮损2次即
可。
·64·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第二章
 细






一、疮痈方
疮痈是由葡萄球菌感染很多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引起的急性
化脓性皮肤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皮损局部红肿热痛,浸润明
显,中央多呈坏死,形成脓栓状,似蜂窝,日久形成大片溃疡,上有
污灰色脓性分泌物,好发于颈、项、腰背等,常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
症状。
本病可因过食膏粱厚味,湿热火毒内生,或因肾水亏损,阴虚
火盛,复感外邪,以致热毒壅阻经络,气血凝滞不通,毒发为疮痈。
治疗宜清热解毒、活血消痈。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一)内服方
1漏芦汤
漏芦、连翘、白蔹、芒硝、甘草各08g,大黄3g,升麻、枳实、麻
黄、黄芩各12g。上药切碎,用水300ml,煎取100ml。婴儿1~7
日,取20ml,分3次服;8~15日,取30ml,分3次服;16~20日,取
40ml,分3次服;21~30日,取60ml,分3次服;30~40日,取
100ml,分3次服。
本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有散热解毒、祛瘀消肿之功。适用
第二章 细菌性皮肤病方·67·
于小儿热毒痈疽、丹毒、疮疖;并用于预防时行疮痘。
2托里透脓汤
人参、白术、穿山甲(炒,研)、白芷各3g,升麻、甘草节各15g,
当归6g,生黄芪9g,皂角刺45g,青皮(炒)15g。用水600ml,煎
至200ml。病在上部,先饮热酒适量,后热服此药;病在下部,先服
药,后饮酒;疮在中部,药内兑酒热服。
本方出自《医宗金鉴》,有益气养血、托毒溃脓之功。适用于一
切痈疽气血亏损,将溃之时,紫陷无脓,根脚散大者。
3十全大补汤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黄芪、肉
桂各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本方出自《和剂局方》,有益气补血之功。适用于疮疡气虚血
弱,溃疡脓液清稀,发热恶寒,或作痛,或自汗、盗汗及遍身流注,瘰
疬,便毒诸疮。
4人参养荣汤
白芍90g,当归、陈皮、黄芪、桂心(去粗皮)、人参、白术(煨)、
炙甘草各30g,熟地黄、五味子各23g,茯苓21g,远志(炒,去心)
15g,生姜3片,大枣2枚。上方药为粗末,每次12g,用水100ml,
煎至70ml,去渣温服。
本方出自《和剂局方》,有益气补血、宁心安神之功。适用于疮
疡溃后气血虚弱,久不收敛者。
5黄连解毒汤
黄连、栀子(擘)各9g,黄芩、黄柏各6g。水煎,每日1剂,分2
次服。
本方出自《外台秘要》,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适用于疮疡阳
证,大热烦扰,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吐衄发斑,小便黄赤,舌红苔
黄,脉数有力者。
·68·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6神授卫生汤
羌活25g,防风、白芷、穿山甲(土炒,研)、沉香、红花、连翘、
煅石决明各18g,金银花、皂角刺、当归尾、甘草节、天花粉各3g,
乳香15g,大黄(酒拌炒)6g。如气虚便利者,不用大黄。上药以
水500ml,煎至400ml。病在上部,先服药,随后饮酒1杯;病在下
部,先饮酒1杯,随后服药以行药势。
本方出自《外科正宗》,有疏风泄毒、行瘀消肿之功。适用于痈
疽、发背、脑疽、对口、恶毒疔疮;丹瘤(血管瘤);瘰疬(淋巴结结
核);湿痰流注(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一切疮症初起表里俱实
者。
7解毒清营汤
金银花、连翘、公英、干生地、白茅根、丹皮、绿豆皮各15~
30g,玳瑁、赤芍、茜草根各9~15g,川连3~9g,生栀子6~12g。
水煎服。若高热明显者重用玳瑁,另加犀角粉03~06g(可用水
牛角代替)水煎兑服或冲服;大便干燥数日未解者,加大黄。
本方有清营解毒、凉血护心之功。适用于疔、疖、痈肿热毒炽
盛,气营两燔及一切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毒血症早期。
8仙方活命饮
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
(炙)、天花粉、乳香、没药各3g,金银花、陈皮各9g。水煎,每日1
剂,分2次温服。
本方出自《校注妇人良方》,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之功。适用于痈疽疮疡肿毒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身热微恶寒,
苔薄白或微黄,脉数有力者。
9神仙万灵散
金银花45g,皂角刺、穿山甲、白芷、天花粉、甘草节、当归尾、
防风、藿香、赤芍各15g,乳香(另研)、没药(另研)各9g。年老气衰
者,加黄芪15g。上药锉碎,每服30g,以水及无灰好酒各250ml,
第二章 细菌性皮肤病方·69·
放入沙石器内,用瓷碟盖口,纸条糊缝,文武火煎1小时,以药香为
度。热服,并饮好酒数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