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

第34章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第34章

小说: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方出自《古今医鉴》,有解诸毒之功。适用于蝎蜇伤。
12矾夏散
白矾、半夏各等份,上2味为末,醋调贴患处。
第四章 寄生虫、昆虫及动物性皮肤病方·219·
本方出自《普济方》,有解毒止痛之功。适用于蝎螫伤,痛不可
忍者。
13腻粉散
轻粉03g,香墨少许,荜拨少许。捣为散,每用半麦粒大小的
药粉点内眼角,男左女右,其痛立止。
本方出自《普济方》,有解毒止痛之功。适用于蝎螫伤。
14南星散
荜拨、生半夏各75g,生南星3g,生白矾、雄黄各6g。上药共
为末,捻一捻擦于痛处,浓醋调贴之,立效。
本方出自《保婴集验名方》,有解毒散结、消肿止痛之功。适用
于蝎蜇、蜈蚣所伤,痛不可忍。
15巴豆膏
将巴豆1粒研烂,和猪脂膏少许,调涂疮口,立愈。
本方出自《经验良方》,有解毒止痛之功。适用于蜈蚣及虫咬
伤痛。
16蜂房膏
蜂房(锉)、苍耳各15g。上药共为末,用青黛汁调,厚涂螫处。
本方出自《圣济总录》,有解毒止痛之功。适用于蜂螫疼痛。
17明矾圈
明矾30g,白面以水和,捏圆圈箍患处,明矾在勺内熔化,倾于
面圈内,顷刻化为清水,其毒自解。
本方出自《仙拈集》,有解毒止痛之功。适用于虫兽咬伤。
18草乌头方
草乌头尖、矾石各等份。上药为末,用醋调,灌耳中,立出。
本方出自《圣济总录》,有驱虫解毒之功。适用于百虫入耳。
19乌头涂敷方
乌头(去土皮脐),为细末,每次用少许,以津唾调涂敷。
本方出自《圣济总录》,有解毒止痛之功。适用于蝎螫疼痛。
·220·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20蜈蚣香油方
蜈蚣5~7条,香油15g。将每条蜈蚣头身用针刺15~20个
小孔,浸入香油中,以埋没为度,时间10~15天。使用时用棉签蘸
油涂患部,每日3~4次。
本方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蜂螫伤
15例,结果痊愈14例,无效1例。
第四章 寄生虫、昆虫及动物性皮肤病方·221·
五、虫咬皮炎方
虫咬皮炎一般系指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中的蚊、蠓、白蛉子、跳
蚤、臭虫等叮咬所引起的炎性皮肤病。夏秋季节多见,皮损好发于
露出部位,如面颈、四肢等。损害为少数散在或多数成群的丘疹。
风团或疲点,有时也可见丘疱疹或大小不等的水泡,亦称丘疹性荨
麻疹。可有刺痛或灼痛,奇痒等自觉症状。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应用抗组织胺类药脱敏止痒或局部用
炉甘石洗剂等。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为法,或局部用鲜
蒲公英、马齿苋捣泥外敷。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1消疹口服液
黄芪15g,泽泻、猪苓、神曲、蝉蜕各6g,白术、茯苓各9g。上
药经水煮,醇提成10ml口服液,瓶装备用。每次剂量:小于3岁为
5ml,3~6岁为10ml,6~13岁为15ml,13岁以上为20ml。每日3
次。并发有脓疱、脓痂者加用02%呋喃西林软膏,外涂局部,每
日1次。
本方有健脾利湿、宁心安神、消食和胃、疏散风热之功。有报
道运用其治疗丘疹性荨麻疹150例,结果痊愈120例,显效15例,
有效9例,无效6例。
·222·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2苍朴消荨方
苍术、厚朴、陈皮、荆芥、防风、蝉蜕各6g,金银花、连翘各10g,
生甘草3g。纳呆者加焦三仙各6g;有肠寄生虫者加槟榔6g;有水
泡者加薏苡仁10g,车前子6g;发热者加柴胡6g。每日1剂,水煎
取汁分次温服,3天为1疗程。3岁以下儿童酌情减量,8岁以上
儿童则酌情加量。
本方有健脾燥湿,解毒祛风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小儿丘
疹性荨麻疹50例,结果痊愈40例,好转10例。随访3个月无复
发。
3复方当归汁
当归、荆芥、防风各3500g,生地5000g。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
2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膏状,加60%~70%醇沉淀,
回收醇加蒸馏水至12000ml,乘热加入20%砂糖,过滤分装。每次
服20ml,每日2~3次。疗程5~7天。
本方有养血清营,祛风散结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丘疹性
荨麻疹50例,结果痊愈36例,有效13例。
4加减保和丸
山楂炭、神曲、连翘各5g,白茯苓6g,白蒺藜、莱菔子各4g,法
夏、陈皮各3g,蝉蜕2g。兼风热者去法夏,加金银花8g,薄荷2g;
湿热偏盛加苦参、黄柏各3~4g;皮疹以四肢为甚者加桑枝4g;伴
虫积腹痛者加槟榔、乌梅、川楝子各5g;婴幼儿加麦芽5g;有感染
化脓者加蒲公英、鱼腥草各8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小儿丘疹性荨麻疹96例,结果痊愈83
例,好转11例,无效2例。
5复方苦参酊
白芷40g,地肤子、白鲜皮、蛇床子、薄荷各25g,樟脑36g。上
药(除樟脑外)用60%酒精2000ml浸泡1周,滤液约1800ml,入樟
脑即成。用时以药棉蘸药液涂搽患处,每日4~6次。治疗期间忌
第四章 寄生虫、昆虫及动物性皮肤病方·223·
食腥荤辣物。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丘疹性荨麻疹多例,均收到较好疗效。
另外本方对小儿痒疹、局部性瘙痒、夏季皮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
炎等均有效果。
6丁薄擦剂
公丁香30g,薄荷脑5g,95%酒精750ml。先将公丁香研碎,
加入酒精中浸泡3天,时常搅动,使药汁浸出为宜,然后用纱布过
滤去渣,加入薄荷脑,装瓶密封。用橡皮胶布粘去患处刺入皮肤内
的毒毛,然后擦此药液即可,每日2~3次。
本方有除湿杀虫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毛虫皮炎有良
效。
7皮炎乳膏
甘草200g,蒲公英、百部、紫花地丁各90g,白芷、地肤子、苦
参、蛇床子、虎耳草、硬脂酸各40g,樟脑、苯甲酸钠各21g,麝香草
脑、薄荷脑(或冰片)、氢氧化钾各15g,羊毛脂10g,甘油10ml,苯
甲醇1ml,氨水适量。将甘草、蒲公英、地丁、白芷、地肤子、苦参、
蛇床子、虎耳草用热水提取3 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浓缩成
180ml,用氨水调节pH 值至75,将此液作为水相,按药剂学原
理,取其他药物直接乳化成乳膏,用此膏涂患处。
本方有除湿杀虫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毒隐翅虫皮炎
有良效。
8雄矾石冰散
雄黄、白矾、石膏各等份,冰片少许(约占总量的1/20)。将前
3味药分别研末过筛,然后将石膏粉投入锅内,加热煅炒呈雪白
色,待此煅石膏粉凉后,照上方比例配伍,并把冰片研末加入,充分
搅拌混匀,即可装瓶备用。用湿盐水冲洗患部,根据面积大小酌情
取药,放于清洁器内,加凉开水调成糊状(随用随配),用棉签蘸取
药糊涂敷患处(敷药面约大于红肿部位),每日3~5次。
·224·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本方有清热杀虫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尾蚴型稻田皮炎、
粪毒(钩蚴性皮炎)、隐翅虫皮炎有效。
9系列秘验方
(1)青黛20g,冰片6g。共研细末,醋调外涂患处。
(2)雄黄、枯矾各等份。共研细末,茶水调搽患处。
(3)黄连6g,黄蜡15g,麻油12g。将黄连研极细末,将麻油熬
至滴水成珠,加入黄蜡,待化尽后离火,候冷,然后加入黄连粉,调
匀外敷患处。
(4)芙蓉叶、大黄、赤小豆各等份。共研细末,麻油调敷患处。
(5)冰片、生大黄各10g。共研细末,用75%酒精调敷患处。
(6)芙蓉叶30g,黄连6g,白芷、黄柏各15g,僵蚕12g。上药各
研细末和匀,蜂蜜调涂患处。
(7)鲜马齿苋洗净捣烂如泥,外敷患处。
(8)青黛、石膏、滑石、黄柏各等份。共研细末,菜油或麻油调
敷患处。
(9)鱼腥草60g,木芙蓉叶30g。共捣烂如泥,外敷患处。
(10)大蜗牛12g,明矾3g,蒲公英60g,夏枯草30g。共捣烂米
醋调敷患处。
(11)扁豆叶60g捣烂,调拌白矾水,外敷患处。
(12)蛇床子、百部各25g,50%酒精100ml。药入酒精中浸泡
24小时过滤即成,外搽患处。
(13)雄黄、细辛各等量研末,冷开水调搽患处。
(14)大黄研细末,鸡蛋清调敷患处。
第四章 寄生虫、昆虫及动物性皮肤病方·225·
第五章
 物






一、烧烫伤方
烧烫伤是由于沸水(油)、烈火、电、放射线或化学物质灼伤人
体表皮而引起的病变。烧烫伤部位根据损伤程度分为Ⅰ~Ⅲ度,
Ⅰ度以表皮红肿热痛为主;Ⅱ度以真皮层损害为主,表现为剧痛,
有水泡,基底层呈红色或苍白色;Ⅲ度则损伤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组
织、肌肉和骨骼,出现皮肤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严重
的烧烫伤还会导致电解质平衡失调,全身感染,休克等严重后果。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是由于火毒之邪灼伤肌表,内攻脏腑,伤
阴损阳。对面积小而浅表的烧烫伤,只须外治即可。若大面积的
烧烫伤,火毒炽盛,内攻脏腑者,必须内外兼施。内治以清热凉血
解毒、益气养阴为大法;外治则以攻毒消肿、祛腐生肌为要则。西
医治疗重在清洗创面,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休克及败血
症的发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下述诸方,
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一)内服方
1增液汤
玄参30g,连心麦冬、细生地各24g。水煎,每日1剂,分2
·228·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次服。
本方出自《温病条辨》,有增液润燥之功。适用于烧烫伤之火
毒伤津,症见口渴,大便秘结,舌干红,脉细数者。
2参附汤
人参12g,熟附子9g。水煎,每日1剂,少量频频饮用。
本方出自《正体类要》,有回阳固脱之功。适用于烧烫伤之火
盛伤津,阴伤阳脱,体温不升,呼吸气微,表情淡漠,嗜睡,四肢厥
冷、汗出淋漓者。
3四逆汤
附子9~12g,干姜6~9g,炙甘草6g。先以水煎附子1小时,
再加余药同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出自《伤寒论》,有回阳救逆之功。适用于烧烫伤之火盛
伤津,阴伤阳脱,体温不升,呼吸气微,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四肢厥
冷,汗出淋漓者。
4清营汤
犀角、玄参、麦冬、金银花各9g,生地15g,竹叶心3g,连翘(连
心用)、丹参各6g,黄连45g。用水1600ml,煮取600ml,每服
200ml,每日3次。
本方出自《温病条辨》,有清营解毒,泄热养阴之功。适用于烧
烫伤属热毒伤阴,发热、口干、唇干,舌苔黄或黄糙、或舌光无苔,舌
质红而干,脉细数者。
5八珍汤
当归、白芍、川芎、熟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