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

第52章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第52章

小说: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山药豆仁汤:山药50g,赤小豆、薏苡仁各20g,莲肉、蝉蜕、
黄芪、大红枣各12g。水煎分服,每日1剂。
(4)青黛散:青黛、黄柏各30g,煅石膏粉、滑石各120g,冰片
第六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方·337·
3g。上药共研细末,用香油调搽,渗液多者用粉干扑。
(5)儿疹方:炉甘石15g,枯矾6g,黄柏3g,冰片15g,苦参
9g。诸药共研细末混匀备用。先用车前草、野菊花各适量煎水洗
疮面。在糜烂处撒上药末,干燥处麻油调涂,每日2~3次。一般
10天左右痊愈。
(6)二黄洗剂:黄柏、银花、蛇床子各9g,苦参、黄连、白矾各
6g。水煎取汁500ml,用适量开水冲药汁,待水温而不烫手,即可
洗患处,每日洗2~3次。适用于急性和亚急性湿疹。
(7)蒲黄粉:蒲黄粉适量,将药末直接撒在病变部位,外面可覆
盖纱布。适用于渗液性湿疹。临床试用,多在15天左右痊愈。
(8)倍冰软膏:五倍子30g,冰片3g。先将五倍子研细末,过
筛,再加冰片共研过细筛成散剂,另以凡士林按7∶3配成倍冰软
膏外搽患处。用于慢性湿疹,临床运用,治愈达80%~90%。
(9)雄硫芷辛散:雄黄、硫黄各20g,白芷12g,细辛5g,花椒
3g。先将后3味用小火烤干后与其他药共研细末,加菜油调成糊
状。先用温水洗净患部,拭干,再敷以药糊,每日2~4次。
(10)鲜槐叶敷剂:鲜槐树叶若干,将叶放沸水中洗净,捣烂如
泥,先用温开水洗净患部,将药外敷患处,外以纱布包扎,每日换药
1次。主治小儿湿疹,经治多例,效甚佳。
(11)鸡蛋黄敷剂:鸡蛋黄适量,擂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主
治小儿湿疹,临床运用,疗效明显。
(12)柏蛎黛散:黄柏末100g,牡蛎粉200g,青黛15g。上药共
研细末,油调敷患处。主治小儿湿疹,临床运用,均愈。
(13)红高粱散:红高粱(炒成炭)100g,香油适量。先以干白熬
水,洗净患处,再把红高粱炭研细,以香油调涂,每日换1次。
(14)二黄二酸膏:硫黄20g,雄黄10g,水杨酸、硼酸各5g,冰
片1g,松节油10g,凡士林适量。上药各研细末,共拌如膏,涂患
处,涂前以呋喃西林溶液清洗患处,每日2次。
·338·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15)黄归甘草洗剂:大黄、当归、甘草各10g。上药加水煎洗
患处。
(16)三黄苦矾洗剂:大黄、黄连、黄柏、苦参、苍耳子、枯矾各
10g。上药加水共煎,熏洗患处,每日2~3次。
(17)湿疹偏方:千里光15g,七叶一枝花12g,金丝桃、地柏枝、
冬青叶各9g。上药共研成极细末,直接撒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
黄水已干的,可用三黄软膏调药粉外敷。
(18)二黄丝灰方:黄连、雄黄、丝绵烧灰各3g,共研细粉,填放
脐上,外盖纱布敷料。
(19)新三妙散:黄柏面300g,寒水石面150g,青黛面30g。上
药混匀后直接撒布,或用鲜芦荟蘸搽,或用植物油调成糊状外用。
适用于急性湿疹及婴儿湿疹。
(20)复方硫脑膏:硫黄、大枫子仁各6g,生杏仁、轻粉各3g,樟
脑2g。上药共为细末,并加猪油适量捣成糊状备用。用时将本品
涂抹患处,每日2~4次。
第六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方·339·
第七章
 结





一、红斑狼疮方
红斑狼疮系结缔组织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遗传、病毒感染、理化因素、内分泌及药物等
因素有关。可累及全身各脏器,因而临床表现多样化,形成不同脏
器受累的综合征。女性占绝大多数。临床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
深在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型。
盘状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一个亚型。表现为慢性皮
肤盘状红斑,可累及粘膜,但很少累及内脏器官,预后良好。系统
性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各型中最为严重的一型。主要表现为多脏
器损害,常由于严重的狼疮肾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由于长期激
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所致的副作用而危及病人生命,预后较差。
西医治疗本病尚无特效疗法,轻者选用消炎痛类药,重者主要
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本病中医属“发斑”、“阴阳毒”等范畴。
主要以疏肝活血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则以清热凉
血、化斑解毒、滋阴养血、活血化瘀等为原则随证论治之,通常宜以
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有利提高生存率。下述诸方,可供临床
参考选用。
1滋肾清热汤
生地、熟地、山药、首乌、女贞子、旱莲草各30g,白芍、寄生、龟
第七章 结缔组织病方·343·
板、鳖甲、秦艽、寸冬、薏苡仁、银花各15g,甘草10g。肝肾阴虚内
热以虚为主者,加山萸肉10g,枸杞果15g;若热势不退,口腔糜烂、
舌质红,为热重于虚,加丹皮15g,首乌、生地、北沙参各30g;若面
部斑块较甚、色较暗者,加山萸肉10g,枸杞果15g,赤芍20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若手足皮肤皲裂较甚,配合外
洗(生地、熟地、首乌、黄精、地肤子、蛇床子各30g,玉竹、葛根、白
芍各20g,地骨皮、白鲜皮、狼毒、川椒各15g,雄黄10g。若湿盛渗
出多者去熟地、玉竹、黄精,加明矾、苦参各30g,黄柏10g)。
本方有滋补肝肾、养阴清热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系统性
红斑狼疮(肝肾阴虚型)50例,病程最长者18年,最短者1年。结
果痊愈7例,好转39例,无效2例,死亡2例,有效率92%。
2银翘生苓汤
金银花15g,连翘、生地、茯苓、丹参、黄精各12g,当归、枸杞子
各9g。阴虚肺燥者加知母、瓜蒌、北沙参;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
柴胡;心悸者加远志、柏子仁、枣仁;关节酸痛明显者加秦艽、地龙;
血虚者加白芍,倍用当归;肾阴虚者加玄参、龟板、女贞子;脾胃虚
弱者加党参、白术、陈皮、砂仁。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一般服90剂左右,病情缓解,
症状改善,改口服中成药昆明山海棠片,每次3片,每日3次。同
时对中、重度患者,除用激素加中药外,多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
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个别患者有关节酸痛者可加服消炎痛及阿
司匹林等,肝功能障碍者给予护肝治疗。
本方有清热解毒、活血利湿、滋补肝肾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
疗系统性红斑狼疮44例,结果缓解27例,好转11例,无效6例。
其中22例轻度患者单纯服用中药,另2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
3来氏狼疮汤
忍冬藤100g,藤梨、野荞麦各10g,马鞭草、佛耳草、丹参、大力
王、地丁草各30g,海金沙、绞股蓝、一枝香各20g。气虚者加太子
·344·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参30g;舌红少苔者加天冬、麦冬各20g;发热者加淡豆豉或清水豆
卷20g;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后下)9g;水肿明显,有腹水者加石
韦30g,商陆20g;关节痛加青风藤30g,雷公藤(去皮)12g;血热加
茜草20g,远志6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30天为1疗程,一般3~10个
月,平均45月。服药期间先维持原用的激素量,以后逐渐减少。
本方有清热解毒、祛风散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系统性
红斑狼疮42例,结果显效27例,好转13例,无效2例。在治疗过
程中,以面部、手部红斑消退最快,约为1个多月;其次为紫癜及雷
诺征。治后激素用量减少2/3以上者占20%,1/2者占38%,1/3
以下者占42%。
4荆芥连翘汤
荆芥、连翘、防风、柴胡、薄荷、黄芩、栀子、赤芍、当归、生地、白
芷、桔梗、枳壳各10g,北芪30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
服。西药给予地塞米松每日10mg,连续静点7天,然后改为泼尼
松40~60mg,每早1次口服,病情控制后减量。环磷酰胺50mg,
每日3次口服,病情控制后减量。关节灵6g,每日3次口服。以
上四联疗法同步治疗。40天为1疗程。
本方有祛风清热,益气活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亚急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56例,结果:临床症状消失,各有关实验室指标正
常者30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治疗过
程中,6例出现胃脘不适,5例出现恶心,脱发8例,白细胞下降3
例,经过对症处理及药物减量而消失。
5养阴宁心汤
生地、玄参、生薏苡仁、虎杖、羊蹄根、忍冬藤、苦参、黄芩、车前
子各30g,知母9g,麦冬12g,葶苈子、桑白皮各30~60g,猪苓、茯
苓、泽泻各15g。心悸者加茯神、酸枣仁、柏子仁各12g,青龙齿(先
煎)30g,琥珀屑(冲服)3g;血瘀胸痛者加丹参30g,赤芍15g,桃仁
第七章 结缔组织病方·345·
12g;热甚者用生石膏(先煎)60g。每日1剂,水煎2次服。病重者
每日2剂,4煎服。根据病情有单纯中药或减服激素、激素维持
量、加大激素量的不同。
本方有养阴清热,蠲饮利水,养心宁神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
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28例,结果心包积液:显效13例,好
转5例,无效3例;心肌损害:显效10例,好转3例,无效2例。
6清上防风汤
荆芥、防风、白芷、桔梗、山栀、连翘、黄芩、黄连、当归、红藤、枳
壳、甘草。按常规剂量用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本方系中医古方,临床多用于治疗头面部湿疹、痤疮、疖或酒
皶鼻等实热证者。有疏风清热,解毒行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
疗盘状红斑狼疮25例,结果:皮肤损害全部消退10例,大部分或
基本消退13例,无改变2例。见效最快者7剂,最长34剂,一般
在14剂左右。
7凉血解毒汤
生地、玄参各12g,麦冬15g,土茯苓、半枝莲、白花舌蛇草各
20~30g,丹参、秦艽各30g,赤芍、乌梢蛇、甘草各10g。水煎至
200~300ml,早晚分服,每日1剂。同时口服泼尼松、环磷酰胺
等。
严重皮肤损害,吐血、衄血、结膜充血,神志恍惚,舌红绛者,加
银花30g,丹皮10g,水牛角15~30g(先煎);心悸、气短或见心功
能受损者,加人参5~10g,黄芪15g,炒枣仁30g,炙甘草10g;肾毒
久蕴,邪浊上泛,呕恶者,加半夏、旋复花各10g,竹茹12g;肾阳虚
水肿、尿少者,加菟丝子30g,淫羊藿12g,茯苓15~30g,泽泻、车
前子各10g;肝功受损者加首乌12g,当归10g;关节疼痛加威灵仙
12g,鸡血藤15~30g。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