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选_股_绝_招与股市宝典 >

第38章

选_股_绝_招与股市宝典-第38章

小说: 选_股_绝_招与股市宝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大成交量,表示大户、做手已因炒做材料徐缓形成,先行进场买进,但是股价不一定立即上涨,这也许是试探买进的多头先锋部队,成交量稳定扩大而萎缩时不明显,股价不断向上窜,换手积极,就如接力赛跑一样。由于股性及不同实力的大户与做手集团的操作,即使出现大成交量,有些股票也呈缓慢上升形态,有些股票则以〃轧空〃为由,展开筹码战,快速调升股价。当股市买气被激发至最高点,实力派大户与做手集团买进股票数量减少,卖出增加,调节市场供需不平衡现象。股价短期内由于买气未散仍可维持,甚至再创新高价,但是接手转弱,成交量开始减少,供需关系随之转变,股价移动平均成本愈来愈高,持有股票者获利愈来愈少,自会将股票抛出,在这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股价回跌是必然的。因此美国投资专家葛南维就曾说:〃成交量是股市元气,股价只不过是它的表征而已,所以,成交量通常比股价先行。〃这便是〃先见量后见价〃的另一解释。  
炒做材料分积极与消极两类。积极性的材料为发行公司实质的改变,营运状况好转,获利增加,这种现象是渐进的,成交量值随股价上升而增加,回跌时多能迅速萎缩,流动筹码少,不易出现极大数值。消极性的材料则是对公司而言,短期是利多,长远看来并非有利,诸如处理土地、股权相争等。做手吃进大量额子,每日进出频繁,将成交量值〃做〃大,跟进者逐渐增加,当做手出脱手中大部分额子,不再进行操作,成交量就迅速萎缩,此时股价多已下跌一段,使不少跟进者套牢,庞大的高档成交量值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整理与消化。因此,利用消极性的炒做材料达到拉升出货的股票,受伤较重,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有上涨之能力。  
问:股评中常看到量价分析,您能给我讲讲吗?   
答:那就让我们先讲讲股价日加权指数与成交总值的关系:  
多头市场与空头市场的最大区分就是成交总值不同。上升趋势里,投资人购买股票,短期或长期里都可获得利润,因此激发投资意愿,交易活络,在积极换手下,成交总值亦不断创新记录;下跌趋势里,投资人买进股票后,再拟卖出时,股价已下跌一段,因此影响买气,交易自然愈趋清淡,成交总值缩小。这种与自然现象中热则胀、冷则缩类似的结果亦是大户与做手充分使用的手法。  
(1) 多头市场里股价走势为:上升(成交总值增加)→回档(成交总值萎缩)→盘档(再萎缩)→上升。  
(2) 空头市场里股价走势为:下跌(成交总值减少)→反弹(成交值增加)→盘档(成交值减少)→下跌。  
具体来说,成交总值是测量股市行情变化的温度计,成交总值增加或减少的速度可以推断多空战争规模大小与股价指数涨跌的幅度。也就是说,成交总值持续扩大,表示新资金不断涌入股市,是推动股价上涨的原动力。  
成交总值与加权股价指数涨跌有密切关系。  
(1) 股价指数与成交值之间关系正如滚雪球一样;欲使股价指数上升;成交值必须持续增加。  
(2) 多头市场里,每股行情起点成交值均不大,随着指数上升而扩大,直至不能再扩大时,股价指数便开始下跌,也就是最高成交值对应着最高股价指数。有时股价指数虽然继续上升;成交值却无法再出现更高成交值,上升行情极可能在数日内结束,与〃先见量、后见价〃相印证。也有时在长期下跌行情末期出现巨额转账交易,使成交值突然大增,股价指数则自此上升一段。  
(3) 空头市场里,下跌的每段行情成交值均有急剧萎缩现象,显示买气衰退,股价指数愈趋下跌,直至成交值不能再萎缩,跌势便告一段落,也就是最低成交值对应最低股价指数。有时股价指数虽然继续下跌,成交值却不再见萎缩时,下跌行情即将结束。  
(4) 最高成交值与最低成交值视当时股市人气聚散而定,没有固定标准与公式。只能从多头市场或空头市场规模推测未来的潜力。  
投资者了解成交值与股价指数之关系时,若能将移动平均线理论与成交值搭配,建立10日平均值系统,则可从较长期的成交记录之变化预测股价指数涨或跌,降低误差。  
问:个别股成交量与股价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个别股股价涨跌亦与成交量大小有密切关系,成交量是股价上升的原动力,亦是股价下跌的主因之一。从技术分析观点看,多头市场里,股价上涨时,成交量增加,表示此股就供需关系来说,买进力量大于卖出力量。股价回跌时,成交量迅速减少,持股者惜售,股价在供给减少后又有力量再上涨,这是强势的表现。股价上升,成交量反而减少,表示买气已弱,卖方力量随时有表现之可能,这是弱势。空头市场里,股价下跌,成交量却增加,表示供给增多,接手多为抢反弹行情者,没有信心长期持有,形成上升压力,或是一旦股价稍升,成交量减少,都是弱势的表现。股价下跌,成交量每日均维持极少,不能再减时,表示供给者减少,一旦需求增加,股价立即上涨。  
从股价短期变动看,股价上升与下跌速度是多空双方力量表现的结果,成交量多寡扮演重要角色。股价处于低价位时,成交量稳定增加具有调整股价功能。在需求殷切时,股价大涨较容易,上升过程中成交量增加迅速,买气聚集快而发散也快,妨碍继续上升动力,涨幅将有限。成交量稳定增加,利用股价下跌,成交量萎缩来整理筹码,成交量再度增加,股价又有再上升之条件。股价处于高价位时,成交量无法再扩大,导致卖意增强,股价因供需不平衡,成交量萎缩而无力再盘旋于高价位,空头乘势惯压造成市场不安情况,下跌行情产生。下跌过程成交量若萎缩很快,卖意则渐微弱,下跌速度受阻,跌幅有限。成交量若减少缓慢,甚至增加,行情受投资者抢短线心理影响,延长下跌时间,终会导致大跌。  
个别股成交量多寡标准决定于此股〃股性〃,若个别股本属冷门股,没有市场性,股价升降完全操纵于少数主力做手,因此成交量对于股价升降影响较小。冷门股转为热门股过程最重要的便是激起投资者购买欲,使更多投资者对此股渐熟悉而有认同感,成交量与日俱增是必然的,多空对于股价偏高或偏低的不同认识,使股价波动愈趋激烈。股本扩张太快,热门股亦可能转变成冷门股。老态龙钟与前景不佳的股票缺少大户支持,价位完全取决于供需关系。投资者驻足不前,成交量自然逐渐减少,极难恢复往日的成交量水准,股价弹性大减。    
如何分析消息问答    
问1:回顾中国股市几年来走过的道路。。。  
问2:一般来说,特大行情发生时。。。  
如何分析消息问答   
问:回顾中国股市几年来走过的道路,处处可见〃消息〃的重大影响,一些突发消息甚至改变了大势的原来走向。实际上,世界各国股市无不受到政策的影响,但像中国股市这样为消息、政策所左右而大幅震荡,也确实是世所罕见的。在正统的消息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谣言、传言,也常令投资者无所适从。那么,我们散户该怎样对待这些传言和消息呢?   
答: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 牛市持续一段时间后,要重视利空传言,反看利多传言   
因为种种原因,一些正式渠道公布某项消息前,各种小道消息常常会先传开来。在牛市末期,一些〃先知先觉者〃利用散户的盲热而大举了货,在出货的同时,他们也把所得到的消息透露给至友亲朋,至友亲朋再悄悄传给亲友,结果,小道消息越传越神,终至产生暴跌。因此,当大市已经上涨一段时间后,要格外留意夹杂在利多传言中的利空,并对此作出剖判以指导进出。如1994年9月中旬;当沪市冲至1052点时;有传言要取消T+0、要整顿券商透支等。许多人自认为不可能,结果9月底上交所‘深交所、深交所确认这一传言时;股市早已跌到800点之下了。须知在我国的股市中,作空并不能赚钱,因此,在涨至相当高处,很少会有人无中生有编造谣言。有人每逢高位传利空,就认为是〃主力震仓〃,其实这是一种天大的误解。所以,牛市末期的利空常有可能是真的,而且当利空传到我们耳中时,主力机构必然已出完货了。同样道理,牛市末期的利多传言则常有可能是假的。在涨升过程中,一些机构大户为了出脱存货,常要编造各种利好传言引诱散户跟风抢盘,他们则借机〃金蝉脱壳〃。如1995年5月底,大势自928点直泻至700点附近,全国有多种证券报刊刊登文章,鼓吹中山火炬是令涨龙头,是最黑的黑马,以至于以讹传讹,不少散户认为主力要发动而跟进,岂料正是这匹〃黑马〃率领大盘从700点向下破位,在17元之上留下了无数散户的套牢盘。又如1995年4月初,市场盛传4月18日浦东开发区成立五周年时要有利好;结果等到散户买进时;4月18日却并无任何利好。   
(二)熊市持续一段时间后,要重视利多传言,同时反看利空传言因长期的下跌,市场信心全无,大户散户几乎全是套中人,所以,一般不会再编利空传言。相反,机构大户因巨资在手急于建仓,而散户却轻易不肯割肉,以至盘中浮筹甚少,为此,他们常常要编造种种利空传言,引诱散户因恐慌而割肉。所以,当跌势将尽时突发大的利空而大盘却再也跌不动的时候,就要防止机构造假市编利空了,要时刻准备建仓持筹。如在1994年7月底,当大盘从遥远的1000点跌至300多点时;市场却在传法人股、国家股上市,在传要创造1元以下价格的股票;甚至在传上证指数要跌成负数,正应了那句股谚――利空出尽是利多。所以,8月1日的暴涨其实有报复性意味。对于利我,也一样,当越来越多的机构通过不断下跌而建仓甚重时,他们再也不允许大势下跌了,于是不断向周围的散兵游勇打气,传出利多消息;或者当他们低位建仓完毕,准备向上拉高时,也会关照至友亲朋及时乘轿子,于是如法炮制,利多情绪流传市场,大势在利多期望下终于飙升。最典型的莫过于1992年11月中旬,当时股市从1420点跌至386点一线时,市场传言对个人股实行补偿性送股利好,于是在金杯、真空等带动下,大盘直攻1558点,虽在事后证明〃莫须有〃,一轮行情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可见,熊市末期要正视利多,反看利空。   
(三) 突发消息需要消化,预期出台反向转化  
任何消息的出台都有一个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泄露了消息,则当消息明朗化时,反会因人人皆知而失去消息的作用,这就是〃利空出尽反成利多,利多出尽反成利空〃的由来。但若消息保密性好,以至于消息公布时大家都大吃一惊,那么,这个消息的正向作用会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被。如1994年7月30日的〃三大政策〃出台前,几乎无任何风声走露,大中散户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被消息震晕,及至明白过来,便集体进场抢盘,并由此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大势犹如火上浇油般往上窜。又如1995年5月18日的暂停国债期货消息也引发3天暴涨等。再如1994年12月20日突然传出江苏悦达实行配股权证制度;结果引发大户抢盘,几天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