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17-古今医统大全 >

第113章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113章

小说: 617-古今医统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之十五中寒门
病机叙论
属性: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 
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脏之道也。 
逆之即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又曰∶阳虚生外寒者,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上焦不通。 
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阴盛生内寒者,因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泄。不泄则温气去,寒独留,留则血 
凝,血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又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 
痛。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 
热则痛立止。 
寒气上及小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 
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积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 
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出,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得复反则生 
矣。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 
《原病式》曰∶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下利清白,吐利腥秽,食已不饥, 
坚痞,腹满急痛, 瘕癫疝,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 

卷之十五中寒门
病机叙论
属性:中寒候,世俗所谓阴证伤寒,悉以房中受寒伤冷而归患家,患家本无房事,坚不肯认。 
阴证中寒之剂,固拒不肯服,惟任他证处之,则乐从之。呜呼!每每误死者,不可胜纪。 
殊不知中寒之候,先由五脏不足,元气太虚,寒邪冒中,直入阴经而为中寒之候,即为阴证是 
也。拘于房室,岂不误哉! 

卷之十五中寒门
病机叙论
属性:《玉机微义》云∶中寒则仓卒受病,邪气直入于三阴,急痛拘挛,战栗强直,昏迷厥 
冷,口噤失音,此中寒也。以温中散寒为主。伤寒之人,因其旧有郁热,风寒外来,肌腠自 
密,郁而为热,寒邪客于经络,先头痛,身热,恶寒,此伤寒也,当以仲景例治之。 

卷之十五中寒门
病机叙论
属性:中寒候因寒邪乘其肤腠疏豁,直入肾经,不循经络,无热可发,故卒暴厥冷,口噤,腹 
痛,唇青,昏危如中风之状。若治稍缓则必死矣。 

卷之十五中寒门
脉候
属性:《脉经》曰∶迟紧为寒,迟涩沉细为寒。脉坚弦或沉细皆中寒也。中寒脉散者死。尺 
脉迟滞,寒在下焦。 

卷之十五中寒门
治法
属性:寒中三阴,一时暴卒,昏不知人,口噤失音,四肢强直,挛急疼痛,亦似中风。若 
以风药治之,即死,急以附子理中汤。若厥逆,唇青,囊缩,无脉者,用葱熨法,仍灸气 
海、关元二三十壮。脉渐出,手足渐温,乃可生也。 

卷之十五中寒门
治法
属性:寒中太阴则中脘疼痛,治宜理中汤;寒中少阴则脐腹疼痛,治宜五积散加茱萸;寒中 
厥阴则少腹疼痛,治宜四逆汤加茱萸,倍加附子。 

卷之十五中寒门
治法
属性:温肾御寒如干姜、附子、川乌、天雄辈,佐之以养正灵砂丹。然寒伤荣血,徒知温 
肾,不知温血,恐未必有十全之功,是则官桂、当归为温血之上药也。 

卷之十五中寒门
治法
属性:韩氏着三阴经方,立温中例,虽不言中寒而深得中寒之旨,所以有急用姜、附温中救 
里之法,大有见焉。 

卷之十五中寒门
药方
属性:x附子理中汤x 治五脏中寒,口噤强直,失音不语,手足厥冷。 
熟附子 人参 干姜(炮) 白术 炙甘草(各一钱) 
上咀,水盏半煎八分,口噤者灌之。 
x韩氏温中汤x凡病患两手脉沉迟或紧,皆是胃中寒也。若寸脉短少,及力少于关 
尺者,此阴盛阳虚也。或胸膈满闷,腹中胀满,身体拘急,手足厥冷,急温之。 
丁皮 丁香(各五分) 浓朴 干姜 陈皮 白术(各一钱) 
上水盏半,葱白、荆芥穗同煎。 
(《良方》)x姜桂散x温中散寒。 
干姜 良姜(各钱半) 辣桂 木香 半夏曲 甘草(各一钱) 
上水二盏,姜五片、枣二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x沉附汤x 治虚寒无阳,胃弱干呕。 
熟附子 干姜(炮。各一钱) 沉香(五分) 白术 甘草(各钱半) 
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 
x附于散x 治中寒阴证,唇青面黑,身背强直,四肢厥冷,诸虚沉寒。 
熟附子(三钱) 官桂 当归 白术 干姜(炮) 半夏曲(各一钱) 
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发明》)x参姜汤x 治气血两虚而中寒者。 
人参(钱半) 干姜(一钱) 当归(五分) 薄荷(二分) 炙甘草(二分) 
上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热服。 
x茱萸四逆汤x 治厥阴中寒,小腹痛甚。 
吴茱萸(泡) 附子(炮) 干姜(各二钱) 炙甘草(钱半) 
上水盏半煎七分,热服。 
x术附汤x 治中寒,中气,四肢逆冷,口噤,牙关紧急,痰盛脉弱。 
白术(一钱) 附子(炮,二钱) 甘草(二钱) 
上作二服,每服姜三片,煎七分,化苏合香丸,并连进三服有功。或气短,头晕,手 
足厥逆未退者,可进养正丹三十粒至百粒,效。 
x养正丹x(方见头晕门。) 
x人参养胃汤x 治外感内伤,诸寒虚证。 
人参 苍术 浓朴(姜制) 半夏(泡。各三钱) 陈皮 茯苓 藿香 草果(各三分) 
炙甘草(三分) 
上水二盏,姜七片、乌梅一个,煎七分,不拘时服。 
x生料五积散x 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肚腹疼痛。外感风寒及寒 
湿客于经络,腰脚酸髓,并皆治之。 
白芷(七分) 陈皮(一钱) 浓朴(制,八分) 桔梗(五分) 枳壳(八分) 川 
芎(炙) 甘草 茯苓(各五分) 苍术 当归 麻黄(各一钱) 肉桂(三分) 芍药 干 
姜(炮。各八分) 半夏(炮,一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葱白三茎,煎一盏,不拘时服。 
x治中汤x 治脾胃虚寒呕逆,霍乱痞满。(方见脾胃门。) 
x沉香桂附丸x 治中寒,心腹疼痛,霍乱转筋等证。 
沉香 附子(炮) 干姜(炮) 良姜(炒) 桂(去粗皮) 茴香(炒) 川乌( 
炮) 吴茱萸(汤泡炒) 
上各一两为细末,用好醋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饮送下,空心食前 
日进二服,忌生冷硬物。 

卷之十五中寒门
药方
属性:x一方∶x用黑豆二台,炒熟,以酒烹入,滚数沸,去豆取酒,服二碗即愈。 
x一方∶x以胡椒擂,用滚酒泡服,外用葱盐熨法。 
x一方∶x用活雄鸡一只,以刀破腹,乘热合脐上效。 

卷之十五中寒门
药方
属性:用食盐一斤炒干,大热用布二层盛裹熨脐,冷即易热者,上阳回即已。一法用 
吴茱萸一升,酒略炒,煮湿以绢袋盛之,蒸极热,熨心腹及手足心。候气通畅则止,屡 
效。一法治中寒不省人事,气虚阳脱,腹痛唇青。以葱一握,束缚如饼,切去根叶, 
惟存二寸白许。先以火烙一遍,令通热勿灼,着病患脐上下,以熨斗熨之,令葱热气透 
入腹内。更作三四饼,一饼坏,不堪熨,又易之。候患人手足温,有汗乃止。更作葱汤一 
盛服良。 

卷之十五中寒门
药方
属性:x气海x(一穴,在脐下一寸五分,厥阴脉微,灸二十壮。) 石门(一穴,在脐下二 
寸。) x关元x(一穴,在脐下三寸,治脏结不可攻者及阴汗不止,腹胀,肠鸣,面黑, 
手指青者,宜灸百余壮。) 

卷之十五恶寒候
病机
属性:经曰∶阳虚生外寒。盖阳气不能外卫,所以恶寒。宜用参 之类,甚者加附子。 
病久而恶寒者,亦宜解郁。丹溪云∶恶寒非寒,明是热证,亦有久服热药而 
得者。河间谓火极似水,热甚而反觉自冷,实非寒也。有用解热剂而少愈者,盖辛能散, 
郁火暂开耳。 
丹溪医案治一壮年恶寒,自用附子药多,用吐痰法及养血清热而愈。 
又治一饮酒人恶寒颤栗,湿热内郁,以黄 二两,干葛一两煎,饮之,大汗而愈。 

卷之十六暑证门
病机
属性:《肉经》曰∶夏至后病热为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又曰∶因于暑汗,烦喘,静则 
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又曰∶脉虚身热,得之伤暑。 
《难经》云∶何以知伤暑得之?然,当恶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为焦臭,入肝为 
躁臭,入肺为腥臭,故知心病伤暑得之,当恶臭。其病身热而烦心痛,其脉浮大而散。 
戴氏曰∶夏月卒倒,不省人事,名曰暑风。 

卷之十六暑证门
病机
属性:戴氏曰∶暑乃夏月炎暑也。有中、有伤、有感冒三者。轻重之分∶咳嗽而发寒热,汗 
出不止,为元气内虚, 
肺气不固,暑邪直入,内乘金土,名曰中暑。东垣谓避暑热于深堂大厦之中,得之为中暑。 
身热头疼,烦躁不宁,或身如针刺为伤暑。腹痛水泻或恶心有痰为冒暑。有伤暑,邪舍于 
荣卫,至秋凉后遇风寒,闭固不出,发而为疟。有伤暑而即病者,则以暑剂。虽为霍乱吐泻 
之证作,亦只治暑为本,以人参、白虎、六和等汤之类是也。 

卷之十六暑证门
病机
属性:陈无择云∶暑热自病归心,使人噎闷,昏不知人。入肝则眩运顽痹,入脾则昏睡不觉, 
入肺则喘满痿 ,入肾则消渴。虽有五脏之殊,大抵审虚实加减补益,兼以清解二法,为治 
则同也。 

卷之十六暑证门
病机
属性:脉虚,自汗,身热,背寒,面垢,烦渴,手足微冷,体重是也。 

卷之十六暑证门
病机
属性:洁古老云∶静而得之为中暑,亦深堂避暑得之之意同。其病多头痛恶寒,身体拘急,肢 
节疼痛而烦,肌肤大热而无汗,为房室之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通越故也,以大顺散主 
之。动而得之为中热,则是农夫行人于日中劳役太过而得之者,其病必苦头痛,发躁热,恶 
热,扪之肌肤大热;大渴引饮或大泻,无力以动者是也,以白虎汤主之。 

卷之十六暑证门
脉候
属性:脉虚身热,得之伤暑;脉盛身寒,得之伤寒。盖寒伤形而不伤气,所以脉盛;热伤气而 
不伤形,所以脉虚。(《甲乙经》) 
中暑与热证相似,但热证脉盛,中暑者脉虚,以此别之耳。 
脉浮自汗,或浮大而散,或洪大无力,或虚而迟中得洪缓,皆为伤暑之脉也。 

卷之十六暑证门
治法
属性:太阳中 者,发热恶寒,身重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利,洒洒然毛耸,手足逆 
冷,少有劳,身即热,口开,口扳,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发热甚,数下之 
则淋甚。( 即暑也。) 
太阳中热者, 是也。其人汗出,身热而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活人书》谓∶ 
自汗,恶寒,身热而渴,面垢,手足冷,脉微弱无力者,中 也。宜人参白虎汤。) 
太阳中 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亦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