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17-古今医统大全 >

第128章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128章

小说: 617-古今医统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俱虚,饮食少进,形气衰弱,常常倦怠者,当大补脾胃,以滋其化源,而克伐消导之剂则又 
不可轻用轻犯也。久久滋补,脾胃一健,而精神斯足矣,何倦怠之有哉? 
丹溪云∶有因脾胃受湿,沉困无力,倦怠嗜卧者,用二陈、苍白术、六君子汤之类为主, 
本兼虚者,升阳除湿汤之属。 
肥人倦怠,多是气虚有痰,宜四君、二陈加苍术之类及益胃汤。瘦人是热,黄芩、白术之 
类。饮食太过转运不及者,宜加味保和丸及和中汤之属。 

卷之二十三倦怠嗜卧门
脉候
属性:脉沉微无力者为虚倦怠。右关脉细濡者属湿。右关脉弦者有食积,脉滑大者属痰火怠惰。 

卷之二十三倦怠嗜卧门
药方
属性:(仁斋)x加味保和丸x 治食饱后即倦怠嗜卧。(方见脾胃门。) 
x六君子汤、二陈汤x(俱见前。) 
(东垣)x益胃汤x 治头闷,劳动则微痛,不喜饮食,四肢倦怠,烦躁短气,口不知味, 
肠鸣大便微溏黄色,身体昏闷,口干不喜饮冷。 
人参 黄 (各五分) 苍术 白术(各一钱) 陈皮 半夏 升麻 柴胡(各六分) 
当归 黄芩 甘草 益智仁(各五分) 
上水盏半煎八分,食前稍热服。忌生冷硬物酒面。 
x生姜和中汤x 治食不下,口干虚渴,四肢倦怠。 
人参(八分) 苍术 白术(各一钱) 陈皮 葛根 升麻 柴胡 本 羌活(各五分) 
生黄芩(一钱) 酒黄(五分) 生甘草 炙甘草(各三分) 
上水二盏,生姜五片、枣二枚,煎一盏,食前稍热服。 
x升阳除湿汤x 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倦。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麦芽 猪苓 泽泻(各五分) 益智仁 神曲 防风 羌活 
升麻(各三分) 苍术(制,一钱)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一盏,空心服。 

卷之二十三
内伤门
属性:李东垣以饮食劳倦为内伤不足之病,谓因饥饱不调伤损脾胃所致。盖人之所借以生者, 
脾胃为本,必赖饮食滋养。若调养失宜,劳役过伤,失其所养,则脾胃气虚,不能升达,陷郁为 
热,亦与外感发热相似。人多误以内伤混作外感处治,故东垣着《脾胃内伤论》,制以补 
中益气汤,非为饮食有余之立法也。王安道谓其不着饮食有余之伤,以为白璧微瑕之诮, 
其亦责备之过也。然则内伤专言其虚,而胃气下陷主于升补,不可混言。饮食有余之伤,可 
用消导。今以有余之伤,别为脾胃一门,不得附于劳倦不足中也。学人宜于各类求之。 

卷之二十三内伤门
病机
属性:黄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谷气衰少,形气不盛,下脘不通, 
上焦不行,胃气热, 
热气蒸胸中,故内热。 
又曰∶病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太阴阳明论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犯贼 
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即内伤也。)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 
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 
此见内伤外感阴阳虚实之不同也,岂容不辨内外虚实之证而处治哉? 
平人气象篇曰∶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也。 
通评虚实篇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李束垣曰∶历考《内经》,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由生也。《内经》之旨, 
皎如日星,犹恐后人有所未达,故《灵枢经》中复申其说。经云∶水谷入口,其味有五, 
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水谷之海有余, 
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 
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 
六腑之大络也。又云∶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队。故宗气积于胸中, 
上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而为血,以荣四末, 
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者,出其悍气之 疾,而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 
者也。又云∶中焦之所出,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 
粕,蒸津液,化为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乎此。圣人谆复其辞而 
不惮其烦者,仁天下后世之心亦倦倦矣。故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 
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 
生气通天论云∶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 
谓自伤,气之削也。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 
不可以闻,溃溃乎若坏都。故苍天之气贵清净,阳气恶烦劳。病从脾胃生者,一也。五常政 
大论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阴精所奉,谓脾胃既和,谷气上升,春夏令行, 
故其人寿。阳精所降,谓脾胃不和,谷气下流,收藏令行,故其人夭。病从脾胃生者,二也。 
六节脏象篇云∶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 
味而出入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 
脏皆取决于胆也。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 
胆气不升,则飧泄肠僻,不一而起矣。病从脾胃生者,三也。经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 
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脾胃。味有 
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此谓之气者,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 
泽毛,若雾露之溉。气或乖错,人何以生?病从脾胃生者,四也。 
岂特四者,至于经论天地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六腑,及形气俱虚,乃受外邪,不因 
虚邪,贼邪不能独伤人,诸病从脾胃而生明矣。圣人旨意,重见叠出,详尽如此,且垂戒云∶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由是言之,饮食起居 
之际,可不慎哉? 

卷之二十三内伤门
病机
属性: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 
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 
则能食,脾虚则肥肉削,即食 也。叔和云∶多食亦饥,此之谓也。 
夫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神少而生大热,有时火上行,独燎其面。《黄帝针经》 
云∶面热者,足阳明病。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 
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泻泄,脾既病,则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 
从而病焉。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也,此为内伤。 

卷之二十三内伤门
病机
属性:古之至人穷于阴阳之化,究乎生死之际,所着《内外经》,悉言人以胃气为本。盖 
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以清气、荣气、元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称也。 
夫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若饮食失节,寒温不 
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既脾胃气哀,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 
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 
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故脾证 
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盖阴火上 
冲则气高喘而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春升之令不得 
行,则无阳以护其荣卫,则不任风寒,乃生寒热。此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然而与外感风 
寒所得之证颇同而实异。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 
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伤不足之证,苟误认作外感有余,而反泻之,则虚其 
虚也。实实虚虚,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然则奈何?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 
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 
经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又云∶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脾胃之证始 
得则热中,故制补中益气汤而除中热也。其义详着在后。 

卷之二十三内伤门
病机
属性:四十九难曰∶适饮食劳倦则伤脾。又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是养生之道也。若饮食不 
节,劳役过度,是致脾有伤也。夫脾者,为胃行其津液,磨胃中之谷,主五味也。脾既虚, 
则转输失职,而饮食不磨。食不磨则胃必因而病。故有心腹痞满,兀兀欲吐不吐而恶食, 
或飧泄,或为肠 ,口不知味,四肢倦怠,发热憎寒。可见脾伤胃亦伤。此盖谷气相通而事 
同一体者也。 

卷之二十三内伤门
病机
属性:夫饮食劳倦,内伤脾胃皆自汗,乃足阳明也。燥火津液不能停,故汗出小便数也。 
邪之大者,莫若中风。风者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虽然,无虚邪,则风寒不能独伤人。 
必先中虚,贼邪得入矣。至于痿厥逆皆由汗 
出而得之也。且冬阳气伏藏于水士之下,如非常泄精,阳气已竭,则春令何从而得?万化俱失 
所矣。在人则饮食劳役,汗下时出,诸病遂生。予所以谆谆如此者,盖亦欲人知所慎也。 

卷之二十三内伤门
病机
属性:甚哉!阴阳之证不可不详也。遍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 
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 
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 
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之气皆绝于外。 
故经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是六腑之元气病也。气伤脏乃病,脏病则形乃应。是五脏六腑 
真气皆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 
乃生发耳。后有脾胃已受劳役之疾,饮食又复失节,耽病日久,事息心安,饱食太甚,病 
乃大作。 
暨其外伤风寒,六淫客邪,皆有余之病,当泻不当补;饮食失节,中气不足之病,当 
补不当泻。举世医者皆以饮食失节,劳役所伤,中气不足,当补之证,认作外感伤寒,有余 
客邪之病,重泻其表,使荣卫之气外绝,其死只在旬日之间,所谓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