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17-古今医统大全 >

第197章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197章

小说: 617-古今医统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竹沥导痰汤x(方见痰门) 治痰盛声哑,用导痰汤煎熟,加竹沥一盏,姜汁一匙和勾,温服 
细呷。 
(隐君)x滚痰丸x(治证同前) 临卧用诃子甘桔汤吞下五六十丸。 

卷之四十六声音门
药方
属性:(《医林》)x诃子甘桔汤x 治火盛失音。 
诃子(四个,半生半煨) 桔梗(一两五钱,半生半炒) 甘草(二寸,半生半炙) 
上咀,分两服,每服水一盏,童便一盏,煎八分,食后温服。 
(《医林》)x响胜破笛丸x 治讴歌动火,失音不语者,服之神效。 
连翘 桔梗 甘草(各二两半) 薄荷叶(四两) 诃子(煨) 砂仁 大黄(酒蒸。各一两) 
川芎(两半) 百药煎(二两) 
上为细末,鸡子清和丸,弹子大。临卧噙化一丸。 
(《局方》)x犀角地黄汤x 治热入血室,心忪不语,眩冒迷忘。 
生地黄(四两) 犀角 牡丹皮 芍药(各半两) 
上咀,每服四钱,入桃仁去皮尖七粒煎服。 
x朱砂丸x(方见血门) 治跌打惊忤,血入心窍不语。 
(秘方)x竹衣麦冬汤x 治一切痰嗽痨瘵,声哑不可救者,服之神效。 
竹衣(一钱,用金竹鲜者劈开,揭取竹内衣膜,竹取沥) 竹茹(一丸,弹子大,即将取衣 
竹割取青皮是也) 竹沥(即将取衣茹金竹,根据制法取之) 麦门冬 
(去心,二钱) 甘草(五分) 陈皮(去白,五分) 白茯苓 桔梗(各一钱) 杏仁(去皮尖, 
七粒,研) 
上咀,水盏半,竹叶七个,煎七分,入竹沥一杯,和匀温服。 
(《医林》)x杏仁煎x 治咳嗽暴重,声音不出。 
杏仁(泡去皮尖,研如泥) 冬蜜 姜汁 砂糖(各一盏) 桑白皮(去赤衣,炒) 木通 贝 
母北五味子 紫菀茸(各一两) 石菖蒲(半两) 款冬花蕊 
上咀,水五升,煎半去渣。入杏姜糖蜜合和,微火煎取一升半,每服三合,两日夜服之。 
x百合丸x 治失声不语。 
百合 百药煎 杏仁(去皮尖) 诃子 薏苡仁(各等分) 
上为末,鸡子清和丸,弹子大。临卧噙化一丸。 
x金花散x 治失声,亦治喉痹。 
槐花(新瓦上炒,令香熟,三重后床上要仰卧,随意食之。热证通用,声即开) 
x人参平补汤x 治肾虚声不出。 
人参 川芎 当归 熟地黄(酒洗) 白芍药 白茯苓 菟丝子(制) 北五味子 杜仲(制) 
白术 巴戟(去心) 橘红 半夏曲(各半两) 牛膝(酒浸,焙) 破故纸(炒) 益智仁 
葫芦巴(炒) 甘草(炙。各二钱半) 石菖蒲(钱半) 
上咀,每服三钱,姜五片、枣二枚煎。吞山药丸七十粒(方见浊门)。五更头肾气开,不得 
咳唾,吉语默然,再进土药,功效胜常。 
x治 桃仁汤x 治狐惑,虫食其脏,上唇疮,其声哑。 
桃仁(炮,去皮炒) 槐花子 艾叶(各一两) 大枣(十五枚) 
上水三盏,煎一盏半,分三次服。 
x密陀僧散x(方见惊悸门) 治大惊入心,痰血窒塞,喑不能言,亦治喑风。 
(《三因》)x七气汤x(方见气门) 加枳壳甘草治气膈声沉。 
(《良方》)x通声煎x 治咳嗽气促,胸中满闷、语音不出。 
杏仁(一升,去皮尖,炒,另研) 人参 五味子 款冬花 桂心 木通 菖蒲 竹茹(各二升), 
细辛(各二两) 白蜜 生姜汁(各二升) 枣肉 酥(各二两) 
上咀,水五升,煎五七沸,内酥蜜姜枣再煎,令稀稠得所。每服一匙,温酒小盏化下。 
一方不用酒噙化。 

卷之四十六声音门
药方
属性:x一方∶x治缠喉风,声不出,用靛花、薄荷叶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 
一丸,临睡噙化。 
x一方∶x治失声不出,用萝卜捣自然汁,入姜汁少许,时时饮之。 
x一方∶x用密陀僧为极细末,每服一钱,点茶饮之,声即出。 
x一方∶x用皂角一条,去皮子,萝卜三枚煎服数次,声则出。 
x一方∶x治风冷寒郁,失音。用桂心为末,频放舌下,渐渐咽汁声出。 
x一方∶x治无故咽喉声音不出。橘皮(五两),水三升,煮一升,顿服效。 
x一方∶x治卒哑,用杏仁三分,去皮煎熬,别杵桂一分,和捣如泥。每用杏核大,绵裹, 
噙细细咽之,日三夜五。 

卷之四十七虚烦门
病机
属性:经曰∶因于暑汗,烦则喘喝。(大声也。)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五脏生成篇曰∶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脉要精微篇曰∶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在手。(言热在手之三阳经。) 
玉机真藏篇曰∶心脉者,南方火,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则令人烦心, 
上见咳唾,下为气泄。又曰∶数则烦心。 

卷之四十七虚烦门
病机
属性:《神珍》云∶虚烦之病,非止一端,究其大概多是体虚者也。摄养有乖,荣卫不调,使阴 
阳二气有所偏胜。或阴虚而阳盛,或阴盛而阳虚。 
经云∶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此固不易之论。而今虚烦之病, 
多是阴虚生内热所致。如虚劳之人,肾水有亏,心火内蒸,其烦必躁。吐泻之后,津液枯竭,烦 
而有渴。惟伤寒及大病后,多有虚烦之证,却无霍乱。临病之际,又宜审之。治法宜用平和之 
药,清心实下,不可峻用补药。又若妇人产 
后去血过多,虚烦发热,又当以各类求之。烦躁甚者,内外不安,反复颠倒,谓之懊 。详 
见伤寒门。 

卷之四十七虚烦门
脉候
属性:脉数为烦心。 
大病后,烦躁甚,脉急数者不治。 
脉沉而急者,为虚烦。左手脉涩为血少心烦。 
脉浮大而缓者生。 
伤寒脉最详备、烦躁者审之。 

卷之四十七虚烦门
治法
属性:烦躁病有阴有阳,有虚有实。若峻药治之,则恐助其邪;若遽泻之,则反虚其本。所以宜 
乎清平淡渗,如五苓散、竹叶汤之类,则无颠覆之凶,而有中行之吉。用此而不奏效者,又当 
察其始病与既病先后之虚实而治之,效斯得矣。 

卷之四十七虚烦门
治法
属性:治烦躁病,用清药不效,必究其未病者,多是邪气相干,要分表里汗下。若病后心烦,多是 
虚证,宜人参竹茹汤、酸枣仁汤之属。已兼吐汗下者,有补阳益阴,退阴复阳之法,当于伤寒 
门烦躁证内求之,万无一失。 
发热下利,手足厥逆,躁而不得卧者,五苓散治之。不效者,必死。 

卷之四十七虚烦门
治法
属性:虚烦之证,虽属于肾水竭,而心火盛。或因寒邪据体,或因误治无端,或因烦劳过损, 
或因久病不愈,其类不一。要皆耗伤真元,而虚火炎上。故烦热发于心,而躁热根于肾;烦者 
躁所起,躁者烦所生。 
厥冷脉沉,反生烦渴者何也?内伤元气,外感寒邪。故寒邪入脏,伏于至阴,邪气相持,从 
善所化,津液枯涸,故六脉沉迟,口苦舌干,反生烦渴,治宜干姜、附子之剂,复阴回阳。苟荣 
卫失调,亢烦复起,有症相似,而脉沉数,大便秘结,治宜三承气汤下之。如大患之后,厥冷 
烦躁过甚,六脉无应,医难治之。有表邪失治,变生虚烦何也?先因寒邪所折,汗未能周,妄行 
攻治,致其蓄热上升,而成烦渴之证,宜以冲和汤和肌开表,次用消烦之剂,随证治之。有汗下 
后大烦渴何也?表虚为寒所折,本当和解,反过汗下,故六脉洪数,表里俱热,而不恶寒,腠理 
开疏,汗泄不已,津液衰少,烦渴过甚,宜以竹叶石膏汤,或栀子升麻汤、人参白虎汤, 
选而用之。 
有大热反恶寒,烦渴不已,发汗无效,治热无功何也?寒邪入脏,阴不达阳,寒蓄于内, 
热邪在腑,阳不和阴,热郁于外,故阳元则生热。甚则生烦,宜以阴旦汤通和表里,次用消渴之 
剂,随证治之。 
虚劳者,寒邪达入,误治诸经,真元耗散,气血俱虚、身热烦躁,神舍失安,不能眠卧, 
以栀子豉汤治之。寒邪蓄滞于阴;阴不越阳,上盛下虚,身凉无热,手足微温,大便自利而烦 
渴,以竹叶石膏汤去石膏加附子治。寒邪发散未尽,肺浮身热,欲喜饮水,而成积滞,故湿热上 
升,而反见烦渴,以猪苓汤先疏导之,以止烦渴而和之。虚劳者,素多饮酒,或伤寒邪,积热 
膀胱,谬为汗利,亡其津液,小便短少,大热烦躁,以青龙汤去半夏重加天花粉,通和表里,而 
解烦躁,不可投用五苓散之剂。 
治虚烦证,有用寒凉之剂,治热愈热、治烦愈烦何也?体弱之人内损元气,外感风寒,或 
由汗下过伤,则元气多虚,寒邪内鼓,虚火上炎,六脉洪数,浮而无力,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是为阳虚。若复用寒凉之药,则 
脾胃受伤,而虚者益虚矣。宜以独参汤和平益气,次用人参黄 汤调下,五苓散清利之,热退阳 
生虚烦息矣。 

卷之四十七虚烦门
药方
属性:(《和剂》)x五苓散x 治烦热而渴。(方见伤寒门。) 
(《和剂》)x辰砂妙香散x 治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虚烦少睡。(方见健忘门。) 
(《三因》)x淡竹茹汤x 治心虚烦闷,头痛气短,内热不解,心中扰扰,及妇人产后心 
虚,惊悸烦闷。 
麦门年(去心) 小麦(炒,二钱七分半) 甘草(炙,一钱) 人参 白茯苓(各二钱半) 半夏(制 
,二钱)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竹茹一块,煎八分,食远服。 
(《济生》)x小草汤x 治虚劳忧思过度,遗精白浊,虚烦不安。 
小草 黄 当归(酒浸) 麦门冬(去心) 酸枣仁 石斛(各一两) 人参 甘草(炙, 
五钱)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三因》)x橘皮汤x 治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之反无汗,心中烦,骨节疼痛,目眩 
恶寒,会反呕逆,谷不得入,宜服此。 
橘皮(一两半) 甘草 人参(二钱半) 竹茹(半两) 
上咀,每服四钱,姜三片、枣一枚,水钟半,煎七分,空心服。 
(《三因》)x人参竹茹汤x 治胃口有热,呕吐逆,虚烦不安。 
人参 半夏 竹茹(各一两) 
上咀,作六剂,每剂水一盏半,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医林》)x酸枣仁汤x 治霍乱吐下增剧,虚劳烦扰,奔气在胸中不得眠,或发寒热,头痛晕闷。 
酸枣仁(一两,炒) 人参 桂心(各一钱) 知母 茯苓(各三钱) 石膏( ,半两) 甘草 
(炙,二钱) 
上咀,每服七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前服。 
x人参竹叶汤x 治汗下后表里虚烦不可攻者。 
竹叶 人参 甘草(各一两) 半夏(二两) 石膏 麦门冬(各五两) 
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粳米一撮,煎七分,空心服。 
x竹叶麦门冬汤x 治大病后,表里俱虚,内无津液,烦渴心躁,及诸虚烦热,与伤寒 
相似,但不恶寒,身不痛。不可汗宜此。 
淡竹茹 麦门冬(等分) 
上咀,每服七钱,水二钟,煎八分,不枸时服。 
x竹叶石膏汤x 治前证。(方见伤寒门。) 
x温胆汤x(方见惊悸门)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卧,直心经虚怯,触事易惊。短气时悸,或复 
自汗,并服之。 
x竹叶汤x 治大病后,及霍乱吐泻后虚烦闷,内热不解。 
竹叶 人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