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17-古今医统大全 >

第225章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225章

小说: 617-古今医统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二气攻入小肠、膀胱而痛病者,但手扪之可忍,殊不知皮膜渐宽,其气愈炽,服药不能避忌, 
年远根深,故难治救。每用五苓散内加行气之药获效者多,不利小便出邪,愈者鲜矣。按药性, 
猪苓、泽泻分理阴阳,以和心与小肠 
之气;白术调脾,并利脐腰间湿及死血;茯苓淡利膀胱水;桂能伐肝邪;茴香善治小肠之气; 
金铃子、橘核去膀胱之气;槟榔下气,少加木通以为导引小肠之火出也,屡用屡验。 

卷之六十疝气门
病机
属性:古有七疝,曰厥、症、寒、盘、气、附、野狼也。其厥逆心痛,足寒,诸饮食吐不下曰厥疝。 
腹中气乍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肾曰症疝。因寒饮食,即胁下腹中尽痛曰寒疝。腹中乍满乍减而 
痛曰气疝。其痛在脐傍曰盘疝。腹中脐下有积聚曰附疝。小便与阴相引,大便难曰野狼疝。其证 
发时则可验。又有石疝、血疝、阴疝、气疝,妒疝,此五者有名而无形也。外有心疝、寒疝、肌 
疝、疝癖数者,其名不同,病则大同小异,世俗呼为小肠气、膀胱气、奔豚气、蟠肠气、横弦、 
竖弦、偏坠、木肾、肾余、阴肿,由疝之为病,其名别也。至于张子和论七疝,曰寒、水、筋、 
血、气、狐、 七者是也。寒疝者,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不举,或控睾丸而痛。得之于 
坐卧湿地,或寒月涉水,或值雨雪,或坐卧风冷,内多房事,宜温剂下之,久则无子。水疝者, 
其状肾囊肿痛,阴汗时出,或囊肿状如水晶,或囊痒而搔出黄水,或小腹按之作水声。得之于饮 
水醉酒使内,亦劳汗出而遇风寒湿之气,聚于囊中,故水冷令人为卒疝,宜以逐水之剂下之。 
筋疝者,其状阴茎肿胀,或溃脓,或痛而里急筋缩,或茎中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收,或有白 
物随溲而下,久而得于房室劳伤,及邪术所使,宜以降心之剂下之。血疝者,其状如黄瓜在少腹 
两傍、横骨两端约中,俗云便痈。得于重感春夏大燠,劳于内,使气血流溢,渗入脬囊,留而不 
去,结成痈肿,脓少血多,宜以和血之剂下之。气疝者,其状上连肾区,下及阴囊,或因号哭忿 
怒则气郁胀,怒哭既罢,则气散者是也,有一治法,以针出气而愈者,然针有得失,宜以散气 
之药下之。或小儿亦有此疾,俗曰偏气,得于父已年老,或年少病阴痿精怯,强力入房,因而 
有子,胎 
中病也。此疝不治,惟筑宾一穴灸之。狐疝者,其状如丸,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 
狐则昼出穴而溺,夜则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来正与狐相类也,亦与气疝大同小异,令 
人带钩铃是也,宜以逐经流气之药下之。 疝者,其状阴囊大如升斗,不痒不痛者是也,得之 
地气卑湿所生,故江淮之间多有之,宜以去湿之剂下之。女子阴户突出虽亦此类,乃热则不禁固 
也,不可便认为虚寒而温之、补之,本名曰瘕,宜以苦药下之,以苦坚之。虽然,疝之名不同, 
大抵不过寒湿热之邪气,分三因尽之矣。禀生于胎气者,此不内外因也。冒寒涉湿而得者外因也, 
酷好酒面内湿下着者内因也。总不外此三因法也。 

卷之六十疝气门
脉候
属性:《内经》曰∶肝脉急大沉皆为疝。心脉滑搏急为心疝。肺脉沉搏急为肺疝。三阳急为瘕疝。 
三阴急为脾疝。三阴脾脉则病脾风疝。阳明脉滑则病心风疝。太阳脉浮则病肾风疝。少阳脉浮则 
病肝风疝。寸口脉弦而紧,弦紧相搏则为寒疝。趺阳脉虚迟为寒疝,绕脐痛,若发则自汗出,手 
足厥冷。 

卷之六十疝气门
治法
属性:许学士云∶疝疾虽因虚而得之,不可以虚而骤补。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行, 
其病则实。故必先涤所蓄之邪,然后补益,斯其治也。 

卷之六十疝气门
治法
属性:《灵枢经》治疝,必曰取厥阴以下之,言足厥阴肝经病则遗溺、癃闭。狐疝主肾与膀胱、小 
肠三经,则不 
言疝是受疝之处,乃肝之部分。且《内经》男子宗筋为束骨之会,而肝主筋,睾者乃囊中之丸, 
虽主外肾,非厥阴,环而引之,与玉茎无由伸缩。在女子则为篡户,其内外为二,其一曰廷孔, 
其二曰窈漏,此是厥阴与冲任督之所会也。《灵枢》言足厥阴之经筋聚于阴器,其病疝。伤于 
寒则阴缩,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卧温阴器,故阳明与太阴、厥阴之筋皆会于阴器,惟厥阴 
主筋,故为疝者必本诸厥阴。 
丹溪曰∶疝气者,睾丸连小腹急痛也。有痛在睾丸者,有痛在五枢穴边者,皆足厥阴之经也。 
有云肝为相火者,有泻无补,肝只有余,肾只不足,有以龙胆泻肝汤治疝而效甚速者可知矣。或 
曰∶自《素问》以下皆为寒治何也?大抵此证始于湿热在经,郁之既久,又得寒气外束,不得 
疏散,故所以作痛。若只作寒论,恐为末备。今世用乌头、栀子作汤服之甚效甚捷,是亦以乌头 
疏通寒邪,栀子利其湿热,亦通之之法,岂必用硝、黄、巴、牵之类,而方谓之通乎?夫寒也, 
热也,湿也,故皆宜于通也,疏散、分利、针灸者,皆通之法也,善医者宜扩充之。 
丹溪云∶凡七疝多用热药而获效者,则《内经》从治之法耳。须用寒凉药监制之,不可纯 
用大热之剂,如用乌、附之类,令人久服多服,必变剧不可治矣。但宜以二陈汤加枳实、山楂、 
橘核、栀子等药煎,入姜汤汁热辣饮之。 
诸疝发时用海石、香附二味为末,姜汁入汤调服,亦治心痛,因清痰而作痛者。 
凡疝气挟虚者,必以参、术为君,佐以疏导之药,川楝子、小茴香、枳实、山楂、栀 
子之类。 
诸疝定痛速效,枳实、山楂各炒,湿盛者加荔枝核炒为末,丸服或用长流水调末空心服 
一二钱。一本有川楝肉。 
阳明经受湿热传入大肠,恶寒发热,小肠连毛际结核闷痛不可忍,用山栀、枳实、桃仁、山 
楂等分,入姜汁煎,热服。 
肥人疝肿作痛,恶寒发热,五苓散加茴香煎服,神验。 
木肾是湿热顽痹结硬如痰核之类,反不痛是也,治宜温散利逐之。 
疝有四,一云不痛者是 ,《三因》论肠 因房室过度,原脏虚冷,肠边 系不收,坠 
入中上下,难治。气疝因七情脏气下坠,阴 肿胀急痛,易治。卵 因劳役坐马,致卵核 
肿胀,或偏有大小,上下无常,此难治也。外有妇人阴门挺出,名曰 病,但治不同耳。 
凡 非断房事与浓味不可用药。 
不痛者,以苍术、神曲、白芷、山楂、川芎、枳实、半夏之属。 
治七疝须先灸三阴交、大敦穴,然后服药,无不愈者。 

卷之六十疝气门
治法
属性:x三阴交x(二穴,在内踝上三寸骨傍陷中。灸三壮,治七疝。) 
x大敦x(二穴,在足大母指端去爪甲如韭叶及三毛中。灸三壮。《千金》云∶足大指聚毛中乃 
足厥阴肝经。 
x归来x(二穴。) 
x关元x(一穴,在脐下三寸,名丹田。灸百壮。主阴卵偏大 病。) 
x气海x(一穴,在脐下一寸半。) 
x中胀x(一穴。) 
x章门x(二穴。) 
x阑门x(二穴,在阴茎根两傍各开三寸是穴。针一寸半,灸二七壮,治偏坠、木肾肿。) 
一法治小儿偏坠。午时令儿坐土上,灸卵下偏坠处七壮,治诸气、心腹痛、小肠气、 
外肾痛。 
一法治疝气,小腹急痛不可忍,足大姆指次指下中节横纹当中灸五壮,男左女右,效。 
一法用细小绳一节量患人口角为一折,如此三折或一角如△此样,以一角安脐心,两 
角在脐下两傍尽处是穴,灸二七壮。治一切狐疝,水声上下。 
x外陵x(二穴,在脐左右各去一寸半,灸疝立效,永不再发,屡用验。) 
x风市x(治疝气外肾肿,小肠气痛,腹内虚鸣。) 

卷之六十疝气门
治法
属性:丹溪治一人旧有疳积,后因山行饥甚遇橘芋食之,即上丸肿大,寒热。先服平胃剂一二帖,次 
早神思清,气至下焦,呕逆觉积动,复吐后,和胃气,疏通经络而愈。 
一人虚损潮热偏坠小肠气,四物加小茴香、吴茱萸、胡芦巴各五分,枳实、青皮、山楂, 
渐愈。 
滑伯仁治一妇,病寒致疝,自脐下上心皆胀攻痛,而胁尤甚,呕吐烦闷不进饮食,诊其脉, 
二手沉结不调,曰由此寒在下焦,急攻之,与灸章门、气海、中脘,服玄胡、桂、川楝、茴香、木 
香、青皮、白术、茯苓等,一日一服,温利丸药,聚而散之也。 
一老人病脐腹 痛,医以温中散寒无验。视之,脉两尺搏坚而沉者,曰此大寒由外入也,寒 
在外,故为疝,治宜在下。加沉降之剂引入下焦,数服而愈。 
一人病气在济下筑筑渐至心下呕涌痛满,手足皆青,喉中淫淫而痒,眉末酸疼,口不欲食, 
头不欲举,神昏欲睡而不寐,恶食气,睾丸控痛,小便数而欠,年未三十, 瘠尤甚,人劣劣不 
自持,脉沉弦而涩。曰是得忧郁愤怒,寒湿风雨乘之为肝疝也。张从正云∶诸疝皆属肝经,且 
肝欲急,以辛散之,遂以吴茱萸佐以姜、 
桂及治气引药,兼以茴、楝等丸,每日一服,利之,三月安。 

卷之六十疝气门
药方
属性:(《发明》)x茴香四神散x 治诸疝痛。 
小茴香 南木香 穿山甲(炮) 全蝎(微炒。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半两,酒水各半盏煎服。 
(丹溪)x山楂橘核丸x 治诸疝痛。 
山楂(四两) 橘核(炒) 茴香(炒) 山栀(炒。各二两) 柴胡 牡丹皮 桃仁(炒) 
大茴香(炒。各一两) 吴茱萸(泡,半两) 
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空心盐汤下十丸。 
(丹溪)x肾气丸x 治前证。 
小茴香(炒) 破故纸(炒) 吴茱萸(盐炒。各半两) 葫芦巴(七钱半) 木香(三钱半) 
上为末,萝卜汁丸,梧桐子大,盐汤下五十丸。 
(丹溪)x五叶汤x 治疝气肿痛极效。 
枇杷叶 野苏叶 椒叶 苍耳叶 葡萄叶 
上以水煎熏洗。 
(丹溪)x积疝丸x 治诸疝。 
山楂(炒,一两) 茴香(炒,半两) 牡丹皮 柴胡(各三钱) 
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盐汤下。 
(丹溪)x苍术附子汤x 治疝作痛。 
苍术(盐水炒) 香附子(盐水炒) 黄柏(酒炒各一钱) 青皮 玄胡索 益智 桃仁(各七分) 
茴香(炒) 附子(盐炒) 甘草(各五分) 
上为末,作汤,服后一痛过更不再作。 
(《局方》)x香壳散x 治小肠疝,腹 痛,筋急阴股中痛,昏闷不省人事。 
舶上茴香(盐炒) 枳壳(麸炒。各一两) 没药(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并进二三服效。 
(《宝鉴》) x楝实丸x 治阴疝痛不可忍,及小肠气痛。 
川楝子(炒) 茴香(炒) 山茱萸肉 食茱萸(炒) 吴茱萸 青皮 陈皮 芫花(酷煮,减半) 
马蔺花(各等分) 
上末,醋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 
(《宝鉴》)x天台乌药散x 治小肠疝气,卒引脐腹疼痛。 
乌药 木香 茴香(炒) 青皮 良姜(炒。各半两) 槟榔(二个) 川楝子(十个) 巴豆 
(七十粒) 
上先以巴豆微打破,用川楝子麸炒黑,去麸及巴豆不用,其余药同为细末。每服一钱, 
温酒下,甚者姜酒下。 
(《宝鉴》)x川楝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