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17-古今医统大全 >

第24章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24章

小说: 617-古今医统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审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 
者不病,其脉迟者病。脉不往来者死,精神去,胃气绝。皮肤着者死。骨枯干也。 
x通评虚实论x 曰∶脉实满,手足寒,头热,何如?岐伯曰∶春秋则生,冬夏则死。 
春秋月建为三阳司天,而应头之三阳经,属阳而主热也。三阴在泉,而应手足阴经,宜得 
阴气而寒也。脉实满为阳邪之实,宜通身壮热,阳证相应斯为顺也。今头热而手足寒者,其在春 
秋亦应时为顺也。冬夏月建三阴司天,而三阳在泉,当头寒而手足热,故冬、夏为逆,则主死也。 
亦如南北政,岁当三阳司天,三阴在泉,宜寸大而尺细;岁当三阴司天,三阳在泉,宜寸小而尺 
大。亦此义也。 

卷之二内经要旨(下)
色诊篇第六
属性:x脉要精微篇x 帝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 
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 
欲如地苍。五色精微之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x五脏生成篇x 曰∶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色青黄也。)黑如 (煤也。) 
者死,赤如 血者死,(败恶凝聚之血是也。)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者也。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鹅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者也。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蒌 
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x玉机真藏篇x 帝曰∶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 
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 
得脉之大要,天下之至极之术数,何也?五色合五脏之脉,应时而变,揆度奇恒,道在于 
一而不二也。莫非其神乎?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亦神去则机息之义同也。 

卷之二内经要旨(下)
脏象篇第七
属性:x六节脏象篇x 黄帝问曰∶脏象何如?岐伯对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 
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阳中之 
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其 
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后当云∶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支氏曰∶自脾及胃大小肠膀胱云者,乃兼统论也。 
x金匮真言论x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对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 
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巽方鸡。)其谷麦,(五谷 
之长。)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木之精气上为岁星,十二年一周天。)是以春气在头也。(万 
物发荣上,故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成数八也。)其臭臊,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在声 
为呼,其变动为握。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手少阴之络会于耳。)藏精于心,其病在五脏。其味苦, 
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黍赤色。)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火之精气上为荧惑,七百四 
十日一周天。)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征,其数 
七,(成数七也。)其臭焦。其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 
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 
稷,(色黄味甘。)其应四时,上为镇星,(土之精气上为镇星,二十八年一周天。)是以知病 
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思 
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干为 
马。)其谷稻,(色白。)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金之精气,上为太白星,三百六十五日一 
周天。)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成数九。)其臭腥。其在声为哭,在变动为 
咳,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亥 
为豕。)其谷豆,(黑色。)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水之精气上为辰星,三百六十五日一周天。) 
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成数六,)其臭腐。其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志为 
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x灵兰秘典篇x 帝曰∶愿闻十二藏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 
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 
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 
出矣。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 
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卷之二内经要旨(下)
经度篇第八
属性:x血气形志篇x 曰∶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血多气, 
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 
人身之经络气血多少,与天道寒热盛衰相应。气为阳,而配乎热;血为阴,而配乎寒。夫 
太阳为天之六气,斯时天气寒盛而热衰,应人手足太阳二经,多血而少气;少阳为天之三气,斯 
时天气热盛而寒衰,应人手足少阳二经,少血而多气;阳明为天之五气,斯时天气先热而后寒, 
应人手足阳明二经,多气而多血;少阴为天之二气,斯时天气寒少而热多,应人手足少阴二经, 
少血而多气;厥阴为天之初气,斯时天气寒盛而热衰,应人手足厥阴二经,多血而少气;太阴为 
天之四气,斯时天气热盛而寒衰,应人手足太阴二经,多气而少血,故曰∶天道之常数云尔。 
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之阴阳也。 
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 
x阴阳离合篇x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 
南方丙丁火位,阳气盛明,故曰广明。广,大也,向明而治,故圣人南面而立。然在人身 
中则心脏在南,故谓前曰广明。冲脉在北,故后谓太冲。然太冲者,肾脉与冲脉合而盛大,故曰太冲。 
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 
肾脏为阴,膀胱腑为阳。阴气在下,阳气在上,此为表里合一之经气。 
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太阳居少阴之地,故曰阴中之阳。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 
身之上曰广明,身之下曰太阴。又曰心脏下则太阴脾脏是也。 
太阴之前,名曰阳明。 
阳明胃脉行脾脉之前,太阴脾脉行胃脉之后。 
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阳明居太阴之前,故曰阴中之阳。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 
少阳居厥阴之表,为阴中之少阳。 
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 
离,谓别离应用。合,为配合于阴。别离则正位于三阳,配合则表里为脏腑。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太阳司动静之机,故为开。阳明执禁固之权,故为阖。少阳司动静之微,故为枢。 
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搏而勿浮,为有胃气之脉也。既有胃气则三阳齐一而不相失也,故命曰一阳。 
愿闻三阴何如?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中则内也。)其冲在下, 
名曰太阴。 
冲脉在脾之下,故言在下,皆言脏位及经脉之次也。 
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 
脾脏之下近后,则肾之位。太阴脉起于大指端,少阴脉起于小指下。 
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 
厥阴根起于大敦,名曰阴中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三经者,不得相失,博而勿沉,名曰一阴。 
厥者尽也,阴至此而尽,故曰阴中之绝阴。胃脏之前,近肝之位,厥阴脉交出太阴之后。 
搏而勿沉,不至于弱伏,是亦胃气之脉者也。 
x经脉篇x 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鬲属肺,从肺系横出 
腋下,循 内,行少阴心主之前,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际,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 
支者,从腕后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阳明大肠经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 
上廉,入肘外廉,循 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于大椎,下入缺盆,络肺下 
鬲属大肠;其支别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侠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侠鼻孔。 
足阳明胃之脉,起于鼻交 中,旁约大肠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 
承浆,却循颐下后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 
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鬲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侠脐,入气冲;其 
支者,起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冲而合,以 
下髀关,抵伏免,下入膝膑中,下循 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 
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脾经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 内,循 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鬲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 
复从胃,别上鬲,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鬲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侠咽,系目;其直者, 
复从心系却上肺,出腋下,下循 肉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循臂内后廉,抵掌后兑 
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 
筋之间,上循 外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鬲,抵胃属小肠;其支别 
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