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86-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 >

第64章

686-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第64章

小说: 686-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肝郁血虚为本,肝火为标也。治宜疏肝养血泻火。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生姜3片,薄荷3克,龙胆草10克,元参40克。
服药6剂,头痛头闷大减,继服30剂,愈。
某医云:本病余曾用丹栀逍遥散治之,然其不效者何也?答曰:本病脉弦细,治宜养血泻火,丹栀逍遥散者,养血泻火之方也,临证用之尚称合拍,然用之何故不效?此因肝阴不足,养阴不足所致也。又日:余亦曾加生地、元参以益阴,然用之亦不效,其故何也?答曰:阴虚火炎于上者,当滋阴降火,元参者,不但滋阴,且善清上焦浮游之火,尤宜用之,然用元参何故不效?药量不足所致也。今火浮于上当滋阴降火,而柴胡者,不但疏肝,且能升阳以助火邪之上浮,故需大剂元参以佐制之,否则难于凑效也。
10.气机郁滞,不予调气,反予止痛,寒气伤胃,其痛更剧
柳××,男,64岁。
持续性头痛,时轻时重30多年。医诊血管神经性头痛。胃脘满胀,隐隐作痛,频繁嗳气40多年。医诊慢性胃炎。胸痛心悸消瘦5年多。医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糖尿病。医先用西药治此害彼,治彼害此,而病情日渐加重,后又请中医或治头而胃伤,或治胃而头痛加剧,或治心而诸证更甚。细审诸证,胃脘满胀,隐隐作痛,不断嗳气,按压之则痛胀更甚,头痛头胀,口苦口干,疲乏思睡.阳痿。腰困腰酸,目视昏花,舌苔白,脉沉弦缓。综合脉证,思之:此气阴两虚为本,脾湿不化,食滞中焦,肝木失达为标。治拟补气养阴,燥湿健脾,理气活血,消积导滞。处方:党参30克,麦冬10克,生地3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薄荷4克,神曲12克。
服药6剂,头痛、胸满、脘腹胀痛,嗳气均大减,继服12剂,诸证大部消失。
某医云:本病证情极杂,诸方用之均无效果,且其止痛仅用蜈蚣即达干条,全蝎亦达10斤,然其微效俱不得见,今用此方未见一味止痛之药,然其效甚佳,其故何也?答曰:东垣《脾胃论》云:“《阴阳应象大论》云: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通评虚实论》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谓人以胃土为本……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今之以加味一贯煎治愈者,一者调脾胃也,二者调肝胆也,故一方而诸证俱愈。至于蜈蚣、全蝎者,一熄风也,二活络也,然其均无调肝脾之效,故用之无功也。
外伤性头痛
1.胶执瘀阻,不辨脉证,气滞活血,疗效不明
郜××,女,成。
头部被木棒击伤后3个多月来,一直头痛头晕,心烦失眠。医诊外伤性头痛。先用西药治疗1个多月不效,继用中药活血化瘀之剂近2个月仍无功。细审其证,除头痛头晕之外,并见心烦失眠,舌苔薄白,脉沉弦而涩。综合脉证,诊为气滞血瘀,治拟理气活血。处方:柴胡15克,赤芍10克,枳实10克,炮甲珠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熟军10克,甘草10克。
服药3剂,头痛稍减,继服15剂,头痛消失,愈。
某医云:为何余久用活血逐瘀而不效,而老师应用活血逐瘀之剂反效耶?答曰:外伤后头痛大部是与瘀血有关,因此多用活血逐瘀法进行治疗,但是本病脉沉弦而涩,不但有瘀血而且有气滞。气滞血瘀者,治当理气活血,而你的治法中恰恰缺少理气这一项,故而不愈。
2.泥于瘀血,频施逐瘀,虚证已具,反予攻邪,久久不愈
郝××,男,43岁。
车祸外伤昏迷经过抢救虽然已经恢复,但其后4个多月来,一直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疲乏无力。为此先用西药治疗2个多月不见好转,继又用中药活血逐瘀之剂仍不见效。细审其证,除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疲乏无力之外,并见舌苔薄白,脉虚大而弦。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两虚证,拟用补气养阴之剂治之。处方:黄芪15克,白术10克,人参10克,当归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生地15克,山药10克,山茱萸10克,五昧子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
服药3剂,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等证好转;继服30剂,愈。
某医云:脑震荡诸医均云瘀血所致,而本证反用活血不效,其故何也?答曰:瘀血者,脉见沉涩也,今脉反见虚大而弦,虚大而弦者,乃气阴俱虚之脉也。仲景在《伤寒论》中,当论及到误治坏证的治法时,曾谆谆告诫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知何逆,当首观脉,次观症,而不是首观症,后观脉。本证既属久治不效者,必有误治在中也,怎么辨证?怎么论治?宗脉可也。今脉既为虚大而弦,其证自当以气阴两虚为主,所以治以补阴益气煎以补气养阴也。
3.脑髓不足,气阴两虚者,当益气养阴,填精补髓
葛××,男,成。
砸伤头部后3年多来,头晕头痛一直不止。医诊外伤性头痛。先用西药治疗1年多不效,后又配合中药活血逐瘀,针灸仍不效。细审其证,除头痛头晕,失眠健忘之外,并见舌苔薄白,脉沉细弱。综合脉证,思之:脉沉细弱者,气血阴阳俱虚,髓海不足也。治宜大补阴阳气血,填精补髓。处方:龟甲30克,鹿角胶10克(烊化),人参10克,枸杞子10克。参茸卫生丸2丸。
服药4剂,头晕头痛,失眠健忘俱减,继服40剂,诸证消失,愈。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1。神昏舌短,邪闭心包,内窍不通,但用开窍不愈者,必予通腑
关××,男,60岁。
神昏,口喁,半身不遂4天。医诊脑血栓形成。每日除予西药外,并鼻饲安宫牛黄丸3丸,然其效果始终不够显著。细审其证,除神昏,口眼㖞斜,半身不遂外,并见其脘腹胀满,大便5日未行,舌苔黄燥,脉沉滑数。综合脉证,思之:神昏者,心包之疾也,其痰火蒙蔽者,安宫牛黄丸为必用之药,然其已用13丸而尚不减,其故何也?又思鞠通《温病条辨》日:“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此“其因邪闭心包,内窍不通……较前条仅仅谵语,则更急而又急,立刻有闭脱之虞,阳明大实不通,有消亡肾液之虞,其势不可少缓须臾,则以牛黄丸开手少阴之闭,以承气急泻阳明,救足少阴之消,此两少阴合治法也。”本病非但神昏,亦且便秘,舌黄而燥,脉沉滑数,故非通腑不得解也。再思下法有二:一日牛黄丸加大黄,二日牛黄丸加小承气。若腹满便秘者宜小承气,仅口渴者宜大黄,今患者腹满、便秘、脉滑并见,自宜小承气也。因拟通腑泻热,开窍化痰。处方:大黄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安宫牛黄丸2丸(另化开服)。
服药1剂,大便通,神稍清,继服1剂,神志全清。
2.神昏之因气郁者,必予理气方效
由××,男,68岁。
在睡眠的过程中突然神志昏迷。医诊脑血栓形成。先用西药治疗2周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治疗2周亦不效。细审其证,除神志昏迷外,并见其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沉缓稍滑。询其发病之因,日:近1个月连续不断的生气,为此长期唉声叹气,不食亦不能睡。综合脉证,思之:脉沉者,郁证也;缓而滑者,湿痰蕴郁不化也。痰湿上逆,上蒙心窍,故神昏也。因拟疏肝理气,化痰开窍。处方:柴胡10克,枳实10克,桔梗1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郁金10克,赤芍10克,杏仁10克,菖蒲10克,栀子10克,苏叶6克,瓜蒌15克,生姜4片,苏合香丸2丸(另溶化冲服)。
服药1剂,神志略清,继服4剂,神志全清。
某医云:开窍乃治昏迷之大法,而未闻其用疏肝始解者也?答曰:《内经》称木郁者达之,称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此病既与肝之郁有关,且属不和所引起,岂能不与和之,达之乎1
3.神昏之闭、脱并见者,必予祛邪扶正两施,才可挽生命于万一
董××,男,70岁。
神昏不语3个多月。医诊脑血栓形成。先以西药治疗20天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安宫牛黄丸、至宝丹2个多月仍不效。细审其证,除神昏不语外,并见其眼合口张,鼻鼾,肢体软瘫,二便自遗,舌苔黄白厚腻,脉虚大弦滑。综合脉证,思之:目合口张,鼻鼾,二便自遗,脉虚大者,正气大虚也,五脏欲绝也。脉弦滑者,尚有阳气也,痰热蒙蔽也。综合脉证.论之乃五脏欲绝而尚有阳气之复也,痰湿邪气阻郁也。治宜大补气阴以扶正回元,稍佐化痰开窍以除其邪。处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人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壳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知母6克。
并嘱除支持疗法外,停用任何药物。
连续服药15剂,神志稍清,并时有睁眼,开口及示意他人接大小便的动作。此时某医嫌药效过慢,乃加入安宫牛黄丸,每日2丸服之,两日后,神志更加不清,且大便转为失禁。再邀会诊。云:此五脏大衰之候,岂能容克伐之药进之乎。急去安宫牛黄丸、知母等药。服药15剂,神志果清。
4.舌瘖不语,风痰阻络者,必分阴阳寒热
赵××,男,54岁。
脑血栓形成后,经过中、西药,针灸等治疗后,虽然神志、偏瘫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但仍健忘、失语。细审其证,除言语不能,伸舌偏歪外,并见口涎不断的由口角流出,嘱其张口看舌则满口尽涎,舌苔白而水滑状,指冷,脉沉弦细涩。综合脉证,云:此风痰阻络证也。治宜熄风化痰,开窍通络。余语刚停。某医云:余用解语丹、资寿解语汤加减已百余剂矣,然其不效也。余云:恐用方寒热有别也。为疏:羌活3克,竹沥15克(冲),生姜10克,天麻10克,附子10克,肉桂10克,茯苓10克,制南星10克,全蝎6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
针:通里、哑门、大陵
服药10剂,开始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词语;继服40剂,言语基本恢复正常。
某医云:此证所处之方仅附子、肉桂不同,而再加羚羊角、钩藤、连翘也,何其效不同者若此?答曰:温化与冰固天壤之别也,岂可不注意也。
5.偏瘫失语,正虚邪实者,非扶正祛邪而不解
苏××,男,60岁。脑血栓形成后,经过中、西医,针灸配合治疗,虽然神志已清,偏瘫稍解,但直至今天已1年多仍然不能说话。细审其证,除舌喑不语外,并见舌苔黄白厚腻,脉虚大弦滑。因思脉虚大者,气阴两虚也。弦滑者,痰热也。合之于症,乃气阴两虚为本,痰热不化为标也。拟用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人参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元参15克。针:哑门、涌泉、通里连续服药70剂,言语恢复正常。
高血压性脑出血
1.阴脱宜固,不可祛邪,虚实不辨,治焉不错
栗××,男,75岁。
在一次会议的发言过程中,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医诊脑溢血。先以西药治疗8天无效,继又配合中药化痰开窍,平肝熄风治之约2个月,不见好转。细审其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