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人体元气保养说明书:求实养虚不生 >

第12章

人体元气保养说明书:求实养虚不生-第12章

小说: 人体元气保养说明书:求实养虚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郁闷以气郁为主。但是,疾病有时候像是“多米诺骨牌”,一张骨牌倒塌(一种病症)会引发一连串的骨牌倒塌(多种病症)。从中医来说,郁证就是这样:气郁容易使血行不畅而形成血郁(即血淤);气血郁久既容易聚湿食滞而形成湿郁甚至食郁,又容易化火而形成火热之郁,而“越鞠丸”就是治疗气郁、血郁、热郁、湿郁、食郁等诸郁的良方,以调理精气神中的“气”(气郁)为主,兼调“精”(津湿)“神”(血淤),最终全面重振人体的“精气神”,你说神奇不神奇?

越鞠丸只有5味药,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等分。一般患有郁证的人都会有或轻或重的胸膈痞闷,也就是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那就是气郁,方子中的“香附”专门行气解郁;如果还有胸胁胀痛的感觉,就可以靠方子中的活血化淤药物川芎来解决;同样,出现恶心呕吐、嗳腐吞酸、饮食不消的症状,分别用苍术、栀子、神曲就可以治疗。一个简简单单的方子,能够通治几大类不同的郁证,真让人顿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快意豪情。

之所以我要不厌其烦地介绍方子中每味药物的主治和功能,是因为我发现太多的人为了养生和治病,每天要吃各种不同品种的药物和保健品。一天三顿,既要吃这家医院这个大夫开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又要吃那家医院那位大夫开的降血压的药,还要吃儿子买来孝敬老妈的螺旋藻、儿媳买来的调养身体的灵芝粉。老人家有话儿啦,多吃点药和保健品,总能有对我这病有效的,撞还能撞上几个呢!

这话听起来有点道理。一个简单的越鞠丸就能够治疗五大类疾病,如果多吃药,岂不相当于对疾病用机关枪、手榴弹、高射炮、火箭等各种武器狂轰滥炸,疾病岂不饱受重创呢?——但是,作为一名医生,我告诉您,疾病可能受到了重创,但健康的细胞也受到“轰炸”,算一算总账,一定是得不偿失的。

由于现在医院里分科很细,看糖尿病的医生只开治糖尿病的方子,看心脏病的医生只开治心脏病的方子,医生之间互不通气,会使得不同医生所开的不同药物有可能发生互相冲突、抵消,甚至起恶性反应,更别提名目繁多的保健品和各种药物也会发生冲突。

面对这种情况,患者朋友该怎么办才好呢?

有一位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定期到我这里看病,和别的病人不同,他每次都会把最近正在吃的药、其他医生的诊断、本周症状变化,写成简单明了的一张清单,字写得很大、很清楚,也就是不到半页纸的篇幅。我扫上一眼,就能把他近期的治疗情况看得明明白白。

老人很坦诚地对我讲,自己对于医学一窍不通,也没有亲友在医院当医生。他知道越是大医院的名医就越忙,而小医院不忙的医生他又不放心。所以,他就想了一招儿:用半页纸把自己最主要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写成“大白话”,尽量给医生提供更多的诊疗信息。这样,他还有时间客气地向医生请教:几种药物之间是不是冲突,保健品哪样该吃哪样不能吃,平时吃饭有没有忌口?虽然得到的是医生简短的几句回答,但每次看病都问上几句,老人很快就成了治自己所患疾病的小半个专家了。而且,老人还特意多看几位专家医生,以便相互印证、相互补充,最终把吃药的“终审权”放在自己手中。

这真是一位聪明的老人,既把自己的健康细节交给专业的医生们,同时,更自己掌握健康方向盘。这让我想起了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方论》中评论“越鞠丸”时的一段感慨:“须知古人立方,不过昭示###。气郁者,香附为君;湿郁者,苍术为君;血郁者,川芎为君;食郁者,神曲为君;火郁者,栀子为君。相其病在何处,酌量加减,方能得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

好一个“得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作为普通人,对自己的健康难道不可以“得医生之意,而不泥医生之方”吗?各位专家的诊疗固然是渡你奔向健康的舟船,但你自己服药的体会和身体感受,就是矫正医生用药方向的船舵啊……

第四章 居家必备十种药,炼精化气更补神 老年病不用愁了,给自己“活血化淤”吧

    除了“血府逐淤汤”这个活血化淤的药方外,还有没有一种更加平稳有效,还能自己对症选购的“活血化淤”妙药呢?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提到的千古名药——桂枝茯荟丸(胶囊)就是这样一味中成药。

有人常说:西医对人体已经了解到细胞的水平,精确到分子的程度,比如说,治疗病毒引起疾病的时候,甚至让药物像是巡航导弹一样,自动瞄准病毒的靶心。而中医就很玄,寒热、湿燥、散闭、气血……让普通人如云山雾罩似的。

但是,检验医学的水平高低却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疗效。前不久,一位美国病人被介绍到我这里来用中医治疗,他得的病是上至总统下至平民都容易得的冠心病。由于血管内有严重的堵塞,使得血液流通不畅,这可不是小病,虽然平时症状不太明显,但一旦堵塞得太厉害了,就会引起中风、偏瘫,甚至会出人命。

美国的医生们立刻给这位患者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不就是有一段血管里堵塞得太严重了吗?就像一个隧道已被塌方堵得严严实实,那就索性动用高科技医学手术,从病人腿上取出一段血管,接在堵塞部分的前后端,让血液从这个新搭建的通道中通过,绕开堵塞严重的那段老路。

然而,这位来找我看病的美国患者在做完心脏手术后,虽然有五六年病没犯了,但现在又出现了新的血管淤阻的“老毛病”,再做搭桥已经很危险,没有办法,只好万里迢迢来到中国请求中医的帮助。

我仔细为他进行“望闻问切”后,知道他的这种冠心病属于血淤气郁类型,搭桥手术固然是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患者体质没有改变,血液仍然有可能再度发生淤阻,而中医可以用活血化淤的另一种方法来治疗。

为了印证我的诊断,我通过翻译对他说,他还有一些没告诉我的症状,比如,非常容易出汗,还没怎么运动就可能全身汗湿;失眠多梦,吃安眠药也没有用;急躁易怒,遇到什么事情压不住火,还有中国人所说的‘小心眼’毛病……

这位老外边听我说,边竖起大拇指,连连说“right!(太对了)great!(太神了)”。后来,我给他开了专门治疗这种症状的血府逐淤汤,让他先吃7服药。

不久后,这位老外来复诊,他很高兴地对我说,每天出汗的症状消失了,失眠的老毛病也好了一大半,尤其是心悸、心慌的冠心病症状有了明显好转。他兴冲冲地拿出一本英文版的《道德经》,对我说“the doorway whence issued all secret essences”,翻译想了一下才翻译道:你掌握了一个很独家的秘密,行外的人很难知道。略一思索,我知道这位老外引用的是《道德经》上的一句名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其实,中医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玄”。这位患者的病症,就写在清代著名中医大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而我开的这张方子也就是王清任所创立的。他在血府逐淤汤条目下,列出了头痛、胸痛、天亮出汗、心里热、急躁、夜睡梦多、不眠、心跳心慌、夜不安等明晰症状,并在书中斩钉截铁地说,“心慌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淤,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

从古至今,从老年人到中年人,从中国人到外国人,气郁血淤一直是各类疾病中最普遍的病因之一,特别是重大病症中,血淤这个致病因素广泛存在,严重的血淤定会首先影响精气神中的“神”。但血淤又不是单独存在,比如,气郁会导致血行不畅,气虚会致使运血无力;寒病会使血脉凝滞,热病会煎熬血液使其黏滞;湿邪也会堵塞脉络血管……造成人体“精气神”不同程度的缺损。所以,王清任在这张传世名方中,除了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五味药活血化淤外,还用生地、当归清热养血,桔梗、枳壳、柴胡理气解郁,最后用甘草调和诸药。祛淤和养血同施,活血和行气相伍,寒热同治,升降兼顾,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心绞痛等常见病症的名方。

中国人无疑是最幸福的,因为这张珍贵的中医名方——血府逐淤汤已经被制成血府逐淤丸、血府逐淤胶囊、血府逐淤口服液,非常方便患者服用。不过,这个中成药需要有医生处方才能购买,这给你的吃药安全性又加了一把保险锁。

不过,有人一定希望我能够推荐一种更加平稳而有效、自己就能对症到药店里购买的“活血化淤”妙药,那我就给你推荐来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里的千古名药——桂枝茯苓丸(胶囊)。这个药的药效比血府逐淤汤更为平缓,是活血化淤的代表良方,堪称家庭必备的活血化淤首选中成药。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虽然玄奥,但并不玄虚。西医的诸多专业术语,什么窦性心率、中性粒细胞、血清总蛋白……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同样犹如听天书一样吗?其实,中医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难懂,那位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美国患者,在被我用血府逐淤汤治愈之后,不自主地喜爱上了中医,现在已经读完英文版的《黄帝内经》和《伤寒论》,正在按照简单的中医思维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多吃容易导致血淤的高脂肪食物,而改吃清淡少盐的素食和鱼类;下班后不再沉迷于看电视、玩游戏,而是带着孩子一起到户外散步、慢跑,让全身的“精气神”鼓荡起来。

其实,中西医在深层来说是相通相容的,早在2400年前,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说:“为使医学探究和讨论的题目简化,首先需要把普通人感到困惑的病痛单一化。”而这,也就是我写作这本中医养生图书的最大心愿。

第五章 天赐良药,唾手可得 药王传下来的“六字真言”养生法

    通过练“六字真言”养生法,我们就可以给自己的体内注入源源不断的真气。不需仰天长啸,只要呼气的时候发音念出或默念六个字就可以把五脏六腑全部养护。

为什么古人讲医文相通呢?因为,美妙的文字读了后也能治病养生,比如,王维的那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诗就道出了“静”养生的道理。

生活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和我一样希望能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啊!

在中医养生方面,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具有“弹琴复长啸”意境的美妙方式,渴望用某种音律来调治人们身心的众多疾患。在多年深入研习古医典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中国南北朝时代的大医家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一书中已经提出:出声念(或默念)“嘘、呵、呼、、吹、嘻”六字,就可以好好地保养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三焦”。

比如,您有肝火旺、脂肪肝等亚健康状态或疾病,那么,只需您像古代侠客一样发出“嘘”的长啸(出声、默念都行,您可以根据身边环境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