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61-明医指掌 >

第20章

561-明医指掌-第20章

小说: 561-明医指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钱) 泽泻(八分,去毛) 浓朴(姜汁拌炒,八分) 砂仁(八分,炒) 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去芦) 黄芩(一钱,炒) 干姜(八分) 姜黄(八分) 白术(炒,一钱) 
上未,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白汤送下。 
黄连泻心汤 
黄连(一钱二分) 浓朴(一钱,制) 干姜(八分) 甘草(五分) 人参(八分) 白芍药(八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空心热服。 
x湿热x 
湿热太甚而痞者,黄连泻心汤。有热,三黄泻心汤。火邪乘脾而痞者,二陈加黄连、黄芩、栝蒌。 
黄连泻心汤(方见前。) 
三黄泻心汤 
大黄(三钱) 黄连(三钱) 黄芩(三钱)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一盏,热服。 
二陈汤(方见痰证。) 
x痰滞x 
痰气阻滞中州而为痞者,小陷胸汤,或枳桔二陈汤加黄 
连、栝蒌、天花粉。痰气壅满,心胸痞满不宽,导痰汤。 
小陷胸汤 
半夏(六钱) 黄连(三钱) 栝蒌(小者一个,大者半个) 
用水二钟,加生姜三片,先煎栝蒌,约钟半许,入半夏、黄连,煎至一钟,温服。 
枳桔二陈汤(方见脾胃。) 
导痰汤(方见痰证。) 

卷五
恶心证八
属性:【歌】畏食分明是恶心,呕而无物亦无声。胃中寒气兼痰火,随证斟量细辨明。 
【论】戴云∶恶心者,无声无物,心下欲吐不吐,欲呕不呕,心中兀兀如畏舟车者是也。 
x胃寒x 
胃中有寒气而作恶心者,呕清水,不渴,脉迟,明知食寒物、受寒气,大半夏汤、小半夏茯苓汤、理中汤 
加生姜、半夏。 
大半夏汤 
半夏(二钱五分) 陈皮(二钱五分) 茯苓(二钱五分) 生姜(二钱五分)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一盏,热服。 
小半夏茯苓汤(方见咳逆。) 
理中汤(方见中寒。) 
x胃热x 
胃中有热而作恶心呕酸,内有热,脉必浮大而滑数,烦渴,二陈加姜炒黄连、山栀。胃气不足,内热恶心, 
六君子汤加辰砂、姜炒黄连。 
二陈汤(方见痰证。) 
六君子汤(方见脾胃。) 

卷五
吞酸证九
属性:【歌】要识吞酸与吐酸,总因湿热肺脾间。吐酸吐出酸如醋,若是吞酸咯吐难。 
【论】夫吞酸与吐酸不同,吐酸者,吐出酸水如醋。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滞日久,湿中生热,故从火 
化,遂作酸味,如谷肉在器,湿热则易酸。吞酸者,郁滞日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咯不得上,咽 
不得下。肌表得风寒则内热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肤得温暖则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则津液流通,郁热得 
行,亦可暂解,盖标寒而本热也。故《素问》、河间言热者,言其本也,东垣言寒者,言其标也。学人当究其 
浅深之感,本末之治而用药,庶可取十全之效也。 
【脉】吞酸脉形,多弦而滑。或沉而迟,胸有寒饮;或数而洪,胸有痰热。 
x吞酸x 
吞酸是湿热郁滞于肺胃之间,必 食自养,二陈汤加吴茱萸、黄连,顺其性而折之,佐以苍术、茯苓以行 
其湿热,再加姜炒黄连。吞酸有食不化者,平胃散加神曲、麦芽、山楂、姜炒黄连。 
二陈汤(方见痰证。) 
平胃散(方见中湿。) 
x吐酸x 
吐酸者,津液随上升之气郁之日久,湿中生热,故从火化而作酸味,二陈汤加吴茱萸、炒黄连、山栀、苍 
术、浓朴、生姜。中脘有宿食留饮,酸味蜇心痛,或吐酸水如醋之味, 
蜇牙痛,曲术丸、茱连丸。 
曲术丸 
治中脘停食留饮,酸蜇心痛,或口吐清水。 
神曲(炒,三两) 陈皮(一两) 苍术(米泔浸,炒,一两五钱) 
上为末,生姜汁煮神曲为丸,每服七十丸,姜汤下。 
茱连丸 
黄连(一两,酒炒) 黄芩(五钱,酒炒) 陈皮(五钱) 吴茱萸(五钱,煮,晒干) 苍术 
(七钱,米泔浸,炒) 
上为末,煮神曲为丸,下七十丸。 
按∶是方以芩、连治热,热去则不吐酸。苍术燥湿,湿除则不生热。陈皮理气,气行则湿不郁。(茱萸 
味辛热,能引芩、连入肝而泻火,此从治之义也。) 

卷五
嘈杂证十
属性:【歌】痰因火动令人嘈,湿痰气郁总同条。肥人自是湿痰故,伐火芩连栀子调。 
【论】丹溪云∶嘈杂者,俗谓之心嘈是也。有痰因火动者,必痰多,脉滑而数,宜治痰为先,治火次之。 
有食郁作热者,脉数而大,当治其火,而开导次之。有因湿痰者,脉沉而滑,宜豁痰。有因气郁者,脉沉而涩, 
宜开郁理气,盖沉则为郁,滑主痰而涩主气也。医能审脉验证,真知是火、是气、是郁,斯为活法矣。 
x痰x 
痰因火动者,治痰为先,二陈汤加姜炒黄芩、黄连、山栀子为君,南星、半夏为佐,桔梗、青黛为使。 
二陈汤(方见痰证。) 
x气郁x 
气郁者,越鞠丸,或二陈汤加枳壳、桔梗、香附、乌药、姜炒黄连、苍术,有痰加贝母。 
越鞠丸(方见郁证。) 
x火x 
火嘈者,二陈汤加黄芩、黄连、山栀子,或三补丸。有火郁,二陈汤加山栀子、香附、抚芎、苍术。 
三补丸 
黄芩(四两) 黄连(四两) 黄柏(四两) 
上为细末,水丸,每服七十丸,白汤送下。 
x食郁热x 
食郁有热先治火,芩连枳术丸加神曲、麦芽、山楂、陈皮、半夏。或食郁不消,胸满嘈杂,大安丸。 
芩连枳术丸 
即枳术丸加芩、连。(方见脾胃。) 
大安丸 
即保和丸加白术。(方见伤食。) 

卷五
咳逆证十一
属性:【歌】阴火攻冲成咳逆,或因痰气滞胸膈。胃中积热与停寒,病后胃虚多吃忒。 
【论】咳逆者,古名哕,今名呃,又名吃忒。胃寒者,脉迟涩,手足寒,呕吐,无热证。胃热者,脉洪大, 
燥渴,便难。有胃中有痰,阴虚,火炎上冲而呃者,其气从脐下逆上。丹溪云∶上升之气,至肝而出,中挟相 
火。经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有痰气逆滞者,其气从胸中起,中州元气郁也。有病后发呃者,久病胃虚也, 
宜细辨之。 
【脉】呃逆甚危,浮缓乃宜。弦急必死,结代促微。 
x胃火x 
胃火上逆而呃,小半夏茯苓汤加山栀、黄芩吐之。利后胃热而呃,橘皮竹茹汤。 
小半夏茯苓汤 
半夏(五钱,汤泡) 茯苓(三钱,去皮) 
上,生姜五钱,捣汁同煎,不拘时热服。 
橘皮竹茹汤 
治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咳逆者。 
橘皮(二钱) 竹茹(一钱) 人参(五分) 甘草(炙,五分) 
上,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服。 
x阴火x 
阴火上逆,从脐下逆上,夜分转甚看,四物汤加知母、黄柏、竹茹、陈皮、茯苓。 
四物汤(方见血证。) 
x病后呃x 
病后元气不足,胃虚寒而呃,人参理中汤。痢后发呃,多不救,用六君子汤犹或可生。 
人参理中汤(方见中寒。) 
六君子汤(方见脾胃。) 
x胃寒x 
胃寒气逆呃者,丁香柿蒂汤。吐利后胃虚寒,手足厥冷呃逆者,理中汤加丁香、木香、枳壳。 
丁香柿蒂汤 
丁香(一钱) 柿蒂(一钱) 陈皮(一钱) 青皮(一钱) 人参(五分) 
上锉,一剂,水二钟,煎八分,温服。 
理中汤(方见中寒。) 
x痰气x 
无别证,忽然发呃,痰气逆滞,气从胸中起,小半夏茯苓汤加木香、枳壳,或萝卜汤调木香调气散。痰碍 
气逆而呃,用蜜汤探吐。 
小半夏茯苓汤(方见前。) 
木香调气散 
木香(三两) 檀香(三两) 白豆蔻(三两) 丁香(三两) 砂仁(四两) 甘草(炙,一两半) 
藿香(一两五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盐汤下。 

卷五
嗳气证十二
属性:【歌】何故令人成嗳气,盖缘痰火乘于胃。治痰星夏共陈皮,治火黄连石膏辈。 
【论】嗳气者,胃中有火、有痰、有食、有气,南星、半夏、软石膏、炒黑山栀子、香附,或丸或煎服。 
又云∶痰条下,食积热,噫气吞酸证,火气冲上,多作嗳气,黄芩为君,南星、半夏、陈皮为佐,热多再加青 
黛、山栀子、栝蒌仁,或润下丸。 
润下丸(方见痰证。) 

卷六
头痛证一
属性:(眉眶痛 附) 
【歌】头痛先须辨厥真,湿痰风火挟邪侵。气虚血少兼寒湿,识者尤当审六经。更有眉眶频作痛,风痰风 
热客于棱。 
【论】如太阳头痛者,恶风寒,脉浮紧,痛在巅顶两额角。少阳头痛者,往来寒热,脉弦,痛连耳根。阳 
明头痛者,发热自汗,脉浮长大,痛连目 、颊、齿。太阴头痛者,必有痰,体重,或腹痛,脉沉,头重。少 
阴头痛者,足寒气逆,为寒厥,脉沉细。厥阴头痛者,吐痰沫,厥冷,脉浮缓,痛引目系。此六经头痛,多挟 
外邪也。 
血虚头痛者,自鱼尾上攻头痛也。气虚头痛者,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湿热头痛者,心烦重痛,病 
在膈中,过在手太阳、少阴。寒湿头痛者,气上而不下,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手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偏头痛者,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厥头痛者,所犯大寒至骨髓,髓以脑为主,脑 
逆,故头痛齿亦痛。真头痛者,痛甚入连于脑,手足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也。 
丹溪云∶头痛多主于痰,甚者火,多有可吐者,有可下者。又若眉眶痛者,属风热与痰。有肝虚而痛者, 
才见光明,则眶痛甚。有眉棱骨痛者,眼不可开,昼静夜剧,属痰。凡此之类,种种不同,视其所挟,究其所 
因,定其经络,参以脉理,而施以补、泻、宣、通、汗、利之法,斯无一偏之弊也。 
x六经痛x 
太阳,川芎、羌活、 本、麻黄。少阳,小柴胡汤。阳明,升麻葛根汤加石膏、白芷、葱白。太阴,苍 
术、半夏、南星、川芎、蔓荆子。少阴,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吴茱萸汤加柴胡。 
小柴胡汤(方见疟疾条下。) 
升麻葛根汤 
治阳明经头痛。 
升麻(一钱五分) 葛根(一钱五分) 白芍药(一钱) 甘草(一钱) 
煎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少阴头痛。 
麻黄(去节,二钱) 细辛(二钱) 附子(煨,二钱) 
水二盏,煎,温服。 
吴茱萸汤 
治厥阴头痛,或痰涎厥冷,脉浮而缓。 
麻黄(五分,去节) 羌活(五分,去芦) 吴茱萸(四分) 本(三分) 升麻(三分) 黄 
(三分) 黄芩(一钱) 当归(酒洗,一钱) 黄柏(炒,一钱) 川芎 (一钱) 蔓荆子(三分) 细辛 
(三分) 柴胡(三分) 黄连(炒,三分) 半夏(泡,三分) 红花(三分) 苍术(米泔浸一昼夜, 
晒干,炒,一钱) 
锉一剂,水二盏,煎八分服。 
x虚痛x 
血虚痛,芎归汤,或四物加酒芩、羌活、柴胡、蔓荆子。气虚痛,四君子汤。气血两虚,调中益气汤加 
川芎、蔓荆子、细辛。巅顶痛,必用 本、柴胡、防风。 
芎归汤 
治血虚头痛。(一名芎 汤。) 
川芎 (三钱) 当归(酒浸,二钱) 
水二盏,煎八分,食远热服。 
四物汤(方见血证条下。) 
四君子汤(方见脾胃条下。) 
调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条下。) 
x风湿寒热痛x 
风热与湿上壅,清空膏。风热盛者,彻清膏。瘦人头痛是火,酒芩为主,加引上药。风热上攻头痛者, 
防风通圣散,或芎芷散。大寒犯脑,令人头痛,齿亦痛,羌活黑附汤。风热盛,酒芩、天麻、川芎、防风、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