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36-素问经注节解 >

第3章

436-素问经注节解-第3章

小说: 436-素问经注节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肾一脏而独有精也。夫肾藏五脏之精,是肾为五脏之本矣。男女之壮也,并始于肾气之盛实;其后也,亦由 
于肾气之衰微。人之盛衰皆本原于肾,此故总以肾结之。盛乃能泻,人其能终盛乎。)今五脏皆衰,筋骨解惰, 
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按∶解与懈同。)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所禀天真之气, 
本自有余。)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 
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角,身年虽寿,能生子也。……按∶得道之人,精神完固,老而不老,筋骨 
劲强,无异年少,即前所谓形与神俱者也。男不过尽八八二句,言即能生子,亦不出天癸之数之外, 
是指生子者言。注作所生之子寿不过天癸之数,误矣。 

内篇卷之一
四气调神论
属性:四序推迁,气因时而变。人在气交之中,顺之则得其所,逆之则疾病生。通篇之旨,盖教人顺时而养其气也。 
春三月,此谓发陈,(按∶发,发舒也。陈,陈积也。谓发舒其去冬之所陈积也。注言气潜发散,陈其姿容, 
是陈与发无辨矣。)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按∶以上四句言天地之气,以下言人当顺时以养其气也。)夜卧 
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按∶象春气之发生,无令志气抑郁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 
勿罚,(按∶顺承天时,以养生生之气。)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所谓因时之序也。春阳布发生之令, 
故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按∶此言人若不能顺时以养其气,则病自生也。 
逆,注作反行胜已之令,太拘,不能顺时而养其气即逆也。逆春之气,何以夏为寒变?盖木旺于春而实火之所 
自生,既不能应春而养其生发之机,则木衰无以生火,故至于夏,宜热而反寒,是为寒变也。奉者,自下与上、 
从此达彼之辞。天地之气,生发于春,长养于夏,收敛于秋,归藏于冬,缺一不可,倒置不可。冬之藏,秋所奉 
也;秋之收,夏所奉也;夏之长,春所奉也;春之生,冬所奉也。苟不能应春而反逆其生发之气,至夏自违其 
融和之令,是所奉者少也。后仿此。)夏三月,此谓蕃秀,(蕃,茂盛也。秀,华 
美也。阳自春生,至夏洪盛,物生以长,故蕃秀也。)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举夏至也。脉要精微论曰∶ 
“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 
气微下。”由是则天地气交也。按∶华实,犹言开华结实,非秋冬之成实也。)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按∶夏 
宜宣畅,不可多睡以伤神。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按∶志和则英华畅茂,气泄则 
肤腠宣通,自内达外,无郁不开,若所爱者然也。)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奉收者少, 
冬至重病。(按∶逆夏之气,何以秋为 疟也?金匮真言论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夏宜舒泄而过 
于收敛,则三时之气抑郁而不舒,是以秋为 疟也。 ,老疟,三日一发疟是也。冬至,非指冬至节,犹言至 
冬必病重也。心主火而旺于夏,逆夏之气,则心病而火衰,火衰则不能胜水,至所不胜之时,病且转重矣。 
音皆。)秋三月,此谓容平,(万物夏长,华实已成,容状至秋,平而定也。)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急谓风声 
切也。明谓物色变也。)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按∶秋夜露寒宜早卧,秋清气爽宜早起。)使志安宁,以缓 
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按∶辑敛神志,谨避肃杀之令,以收气而保肺。三段一 
意。)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按∶逆秋之气,何以冬为飧泄也,秋 
宜收敛,敛之不密则藏之不固。飧泄者,藏而不固之病也。飧音孙。)冬三月,此谓闭藏,(地户闭塞,阳气 
伏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避寒气也。)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按∶ 
极言藏密之状也。)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 
者少。(按∶逆冬之气,何以春为痿厥也?冬令主藏,敛四时之气而藏于密,藏之不固,则发越无基,而痿厥之 
病见于春也。)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言天气以示于人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四时成序,七曜周行,天不形言, 
是藏德也。德隐则应用不屈,故不下也。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言天至尊高,德犹见隐也,况全 
生之道而不顺天乎。)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天所以藏德者,为其欲隐大明,故大明见则小明灭, 
天若自明,则日月之明隐矣。所论者何?言人之真气亦不可泄露,当清净法道,以保天真。苟离于道,则虚邪 
入于空窍。按∶空,注音孔∶太凿,孔之为言空也,不若空字浑成。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按∶ 
阴阳互根,为万物之本,四时所当并养,圣人何独分而为二哉?不知春夏者阳气发生之日,秋冬者阴气用事之时, 
发用过多则易竭,圣人养之于易竭之际,是所谓从其根也,根固则应用不穷矣。)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 
矣。(……按∶言若不能如圣人之养,则本伐而真气败坏矣。)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按∶反复叹咏,以见 
养之宜早也。) 

内篇卷之一
生气通天论
属性:生气者何?生生之气,阳气也。通天者,天气轻清而上浮,惟人阳气上与天通,尊之之辞也。篇中凡四特 
尊阳,五喝阳气者。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 
通乎天气。(按∶言人之气,本与天通。)其生五,其气三,数犯 
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犯谓邪气触犯于生气也。按∶五,五脏也。言 
人根据五脏以生,五气不固,则天地运会之气,相乘为害,或病或死,寿命所关,故曰寿命之本。)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 
通神明。(按∶苍天,注单指春言,非也。天之色苍苍,故曰苍天。言天之气常清常净,人亦能清能净,则志 
意安和而治矣。果能顺天之气以为气,寒暑温凉与天合气,不但志意安和而已,抑且生生之气,永固无虞矣。传 
者,不尽之义。人之有生必有死者,以其精神尽而不能传也。得道之人,真精不漏,元气浑 ,如四时之迭换, 
同日月之营运,其为传也,亦何老少之分乎。如是则圣人周身之气,与天无间,服天气也;变化无方,通神明 
也。)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失谓逆苍天清净之理也。按∶凡人之 
气,周流一身,内而九窍,外而肌肉,清净则安和,烦扰则溃乱,安和则内外调达,溃乱则壅闭不通,卫气因 
之亦病矣。灵枢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合者也。”内闭外壅,气以溃乱,而涣 
散不收矣。气之消削,非由于天,人自致之耳。)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此明前阳气之用也。谕人之有阳,若天 
之有日,天失其所则日不明,人失其所则阳不固,日不明则天境冥昧,阳不固则人寿夭折。按∶天运句,注解 
颇混。盖重言之,以见人不可无阳,犹天之不可无日也。)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按∶此正明阳之所系 
也。阳气轻清而上浮,象天之居高以临下,无不包摄,凡其所有,莫能外焉。故善养之,则气自周密,足以卫 
固夫一身;不善养之,则寒暑湿气诸邪,乘之而入矣。)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按∶因者, 
乘虚而入之谓,此言因于寒之为病也。寒 
邪中人,荣血凝涩。治寒之法,静则留滞,动则散解,必如枢之运动而后可,辛甘发散之类是也。如宜动而反静, 
则寒邪内伏,卒然触发,状若惊骇,惊则气乱,精神浮越于外矣。始以阳气不固而致寒,继以不善治寒而乱气, 
养阳之道,可不慎哉。)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按∶此言因于暑之为病也。暑热伤气, 
气虚故自汗。暑者,火病也,火既盛,则躁烦而声厉,火或少息,亦啾唧而多言,静而不静,正火之为患也。 
唯暑为火病,其身之热,若炭之燔然。)汗出而散。(按∶此则言治暑之法也。暑为热邪,虽已自汗,仍须汗 
解,热论篇曰∶“暑当与汗皆出勿止”也。按暑有阴阳二证,洁古曰∶“静而得之为中暑,动而得之为中热, 
中热者阳证,中暑者阴证。”东垣曰∶“避暑于深堂广厦得之者名中暑,其证必头痛恶寒,身热无汗,心躁烦, 
此为阴寒所抑,而阳气不得伸越也,治宜发汗。若行人或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者名中热,其证头痛躁热,大渴 
大汗,无气以动,乃天热外伤肺气也,治宜解热。”按此皆中热之阳者也。若夫因暑受寒之证,汗之不愈,昔人 
直用姜附理中而愈,立斋所谓舍时从证妙法也。)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长, 短为 
拘,弛长为痿。(按∶此言因于湿之为病也。湿邪中人,其气上蒸,头面浮肿,如有物裹之者,是宜轻扬发散 
之剂以去其湿,庶不致邪气内侵。若不急治,则湿化为热,湿热交并。攘者,除而去之之谓。不攘,则着而不 
去,湿热郁蒸,筋络受病,或急而为拘挛,或缓而为痿痹矣。夫同一湿热为病,大筋小筋,何有拘痿之别?盖 
筋大则粗而有力,故见拘挛;筋小则柔而无力,故见痿弱也。注言反湿其首,及将湿热分发,并不合理。 音软。)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按∶气即阳气也。阳气既不能卫外,不特寒暑湿相因而为患,即气亦 
能自病,是亦谓之因于气也。气周密则默运而流通,气疏泄则偏壅而浮肿。四维者,四肢也。四肢者,诸阳之本 
也。阳气盛,则四肢实而挥霍扰乱。阳气虚,则手足浮肿,或手已而足,或足已而手,是相代也。凡病此者, 
非阳气匮乏不至此,而实则由于卫外不固之所致也。竭字宜活 
看,勿竟作竭绝,盖甚言之,以见阳之不可不固也。按阳因而上二句是纲,以下因于寒四段是目,盖言阳气不能 
卫外,则诸邪乘虚而入也。寒暑湿气四条各自为一义,前后原不相蒙,王注将上下文逐段承转,辞义牵强,今 
厘正之。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 
不可止。(此又诫起居暴卒,烦扰阳和也。煎厥,以煎迫而气逆也。煎厥之状,目盲云云。按∶前言阳气不能 
卫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