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黄帝内经太素 >

第102章

-黄帝内经太素-第102章

小说: -黄帝内经太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字,减作灭,如灸火作如灸如火,《素问》新校正云∶当从《太素》作如灸于火。) 



卷第三十·杂病

卧息喘逆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则不得偃卧,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六《病能论》篇。自问 
曰人有逆气至末,见《素问》卷九第三十四《逆调论》篇。又自篇首至末,见《甲乙经》 
卷十二第三。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乏,倚 
则不安,故人不能注悬其病。(人之病有卧不安者,五脏内伤,入房太甚,泄精过多, 
有所不足,故倚卧不安,不能悬 
定病处,数起动也。平按∶及精所有乏倚则不安,别本乏作之,《素问》作及精有所之 
寄则安,《甲乙》作及情有所倚则卧不安,《素问》新校正云∶“《太素》作精所有倚 
则不安。”均无乏字。本书原抄作及精有所乏倚则不安,与杨注“泄精过多,有所不足, 
故倚卧不安”正合。袁刻无乏字。《素问》、《甲乙》悬上无注字。注太甚袁刻作太盛。) 
黄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大则不得偃卧。 
(肺居五脏之上主气,气之有余,则手太阳脉盛,故不得偃卧也。)问曰∶人有逆气不 
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 
有不能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此五皆是人之起居,卧之与喘,不 
安之病,皆由脏内不和,故请示也。)答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 
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阳明为三阳之长,故气下行,顺而息调,失和上 
行,逆而有音,此解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也,其气亦下行,阳明 
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上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阳明循道逆行, 
息便有音,今不根据其道逆行,故不得卧。上经,前所说经也。平按∶上经《素问》、《甲 
乙》作下经,王注∶《下经》,上古经也。)夫起居如故息有音者,此脾之络脉逆,络 
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患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夫络脉循 
脉经上下而行,络脉受邪,注留于经,病患也甚,故起居不安,息亦有声。今络脉气逆, 
不循于经,其病也微,所以起居如故,息有音也。平按∶脾之络脉《素问》、《甲乙》 
作肺之络 
脉。)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者也,肾者水脏,主津 
液,津液主卧与喘。(肾为水脏,主于胃中津液。今有水气客于津液,循之而流,津液 
主卧主喘,故津液受邪,不能得卧,卧即喘也。平按∶《甲乙》而流作而留。《素问》、 
《甲乙》津液二字不重。) 



卷第三十·杂病

少气

属性:平按∶此篇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二《癫狂》篇,又见《甲乙》卷十一第七。 
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 体重,解不能动,补少阴。(漯漯、吸吸,皆虚 
乏状也。骨 体重,皆肾虚耳。故补肾足少阴脉,于所发之穴补也。平按∶《灵枢》、 
《甲乙》解作懈惰,少阴作足少阴。)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少阴,取血络。 
(属,连也。索,取气也。亦是肾气虚,故补足少阴正经,泻去少阴络血也。平按∶短 
气袁刻作少气。《灵枢》、《甲乙》少阴上有足字,取作去。) 



卷第三十·杂病

气逆满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动脉,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六《杂病》篇,又见《甲乙》卷 
九第四。自气满至气下乃止,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三《热病》篇。 
气逆上,刺膺中陷者与下胸动脉。(胸下动脉,中府等量取也。平按∶下胸《甲乙》 
作胁下。注胸 
下动脉袁刻作胸膺气下动脉,原抄无膺气二字。)气满胸中息喘,取足太阴大趾之端, 
去端如韭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足太阴脉,起足大趾端隐白穴也。平 
按∶《灵枢》韭作薤。) 



卷第三十·杂病

疗哕

属性:平按∶此篇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六《杂病》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二第一。 
哕,以草刺鼻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疾迎引之者,以 
草刺无息,可疾迎更刺引大惊令□哕愈。平按∶《灵枢》、《甲乙》亦可下有已字。注 
令下原缺一字,原抄于左方注有动字,谨拟作动,袁刻空三格,不合。) 



卷第三十·杂病

腰痛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一第四十一《刺腰痛篇》,又见《甲乙经》 
卷九第八,惟编次前后略异。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 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项、 
脊、尻皆足太阳脉行处,故腰痛相引。 中,足太阳,刺金门。足太阳在冬春时气衰, 
出血恐虚,故禁之也。)少阳令人腰 
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 
廉之骨独起,夏无见血。(少阳,足少阳也。其脉行颈循胁出气街以行腰,故腰痛不可 
俯仰反顾。成骨,膝膑外侧起大骨,足少阳脉循脾出过,故腰痛刺之。足少阳在春,至 
夏气衰,出血恐虚,故禁之。平按∶《素问》、《甲乙》循然作循循然。不可顾《素问》 
作不可以顾,《甲乙》作不可以左右顾。成骨《甲乙》作盛骨。独起下《素问》、《甲 
乙》有者字。)阳明令人腰痛不可顾,顾如有见者,喜悲,刺阳明于 前三 ,上下和 
之,出血,秋无见血。(足阳明支者,循喉咙入缺盆,又支者,循腹里下气街,故腰痛 
不可顾。阳明谷气虚,故妄有见。虚为肝气所克,故喜悲。下循衍外廉,故刺之以和上 
下。足阳明在仲夏,至秋而衰,出血恐虚,故禁之也。平按∶《素问》、《甲乙》不可顾 
作不可以顾,喜悲作善悲, 作 ,新校正云∶“《甲乙》 作 。”今本《甲乙》仍 
作。又注在仲夏上袁刻有脉字。)足少阴令人腰痛引脊内痛,刺足少阴内踝下二 , 
春无出血,出血大虚,不可复也。(足少阴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故腰痛引 
脊内痛也。出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故取内踝之下。少阴与太阳在冬,至春气衰,出 
血恐虚,故禁之也。平按∶脊内痛《素问》、《甲乙》作脊内廉,《素问》新校正云∶ 
“全元起本脊内廉作脊内痛,《太素》亦同。此前少足太阴腰痛证并刺足太阴法,应古 
文脱简也。”)居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弩弦,刺居阴之脉,在 踵鱼肠之外,循 
之累累然,乃针刺之,其病令人言嘿嘿然不慧,刺之三 。(居阴脉在 踵鱼肠之外, 
其处唯有足太阳脉,当是足太阳络也。平按∶居阴《素问》、《甲乙》 
作厥阴,王注云∶“厥阴一经作居阴,是传写草书厥字为居也。”弩上《素问》、《甲 
乙》有弓字,鱼肠作鱼腹。循之《甲乙》作循循。言《素问》、《甲乙》作善言,《素 
问》新校正云∶“详善言与默默二病难相兼,全元起本无善字,于义为允。”嘿嘿《素 
问》、《甲乙》作默默。)解脉令人腰痛引膺,目KT KT 然,时遗溲,刺解脉,在引 
筋肉分间,在郗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止。(解脉行处为病,与足厥阴相似,亦有是足 
厥阴络脉。平按∶《素问》、《甲乙》引膺作引肩,KT KT 作KT KT ,引筋作膝筋, 
止上有而字。筋肉,袁刻肉作内。)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针居其中,弗然肿,刺 
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 。(同阴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当是足少阳络脉 
也。平按∶小针《素问》、《甲乙》作小锤,《素问》新校正云∶“《太素》小锤作小 
针。”弗《素问》、《甲乙》作怫。)解脉令人腰痛如别,常如折腰之状,喜怒,刺解 
脉,在 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似黑,见赤血而已。(前之解脉与厥阴相似,今此刺 
解脉 中,当是取足厥阴 中之络也。平按∶如别《素问》作如引带,《甲乙》作如裂。 
喜怒《素问》作善恐,《甲乙》作善怒。似黑《素问》、《甲乙》作以黑。《素问》新 
校正云∶“按全元起云∶有两解脉,病源各异,恐误未详。”《素问》此条在同阴之脉 
上。)阳维之脉令人腰痛,上弗然脉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 下间,上地一尺所。 
(阳维,诸阳之会,从头下至金门、阳交即是也。行腰与足太阳合于 下间,上地一尺 
之中,疗阳维肿痛也。平按∶《素问》、《甲乙》腰痛下重痛字,弗作怫,下同,肿上 
无脉字,上地作去地。)冲绝之脉令人腰痛,痛不可以俯,不可以仰,则恐仆,得之举 
重伤腰,冲绝络,恶血归之,刺之在郗阳筋之间,上郗数寸冲居为二 出血。(冲脉 
循脊里,因举重冲脉络绝,恶血归聚之处以为腰痛,可刺冲郗阳筋间,上数寸冲气居 
处。平按∶冲绝《素问》、《甲乙》作衡络。“痛不可以俯,不可以仰,则恐仆”《素 
问》作“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甲乙》作“得 不得仰,仰则恐仆”。绝络《素 
问》作络绝,《甲乙》作络绝伤。《甲乙》筋之间作之筋间。)会阴之病令人腰痛,痛 
上漯漯然汗,汗干令人欲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二 ,在乔上 下下三寸所横居, 
视其盛者出血。(刺直阳者,有本作会阳,乔上 下横居络脉也。平按∶漯漯然《甲乙》 
作 然。《素问》、《甲乙》汗下有出字,饮下重一饮字,二 作三 ,乔作跷。郗 
下下三寸所《素问》作 下五寸,《甲乙》作 下三所。)飞扬之脉令人腰痛,痛上弗 
弗然,甚则悲以恐,刺飞扬之脉,在内踝上二寸太阴之前,与阴维会。(足太阳别,名 
曰飞扬,有本飞作蜚。太阳去外踝上七寸,别走足少阴。当至内踝上二寸,足少阴之前, 
与阴维会处,是此刺处也。平按∶二寸《素问》作五寸,新校正云∶当作二寸。太阴 
《素问》、《甲乙》作少阴,据本注足少阴之前与阴维会处,则太阴恐系少阴传写之误。) 
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KT KT 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 , 
在内踝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三寸所。(内筋在踝大筋前太阴后,内踝上三寸所。大筋, 
当是足太阴之筋。内筋支筋,在足太阳大筋之前,足太阴筋之后,内踝上三寸也。平按∶ 
《素问》内踝作内踝上,三寸作二寸。)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 
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 
膝前肉分间,在络外廉束脉为三 。(散脉在膝前肉分间者,十二经脉中,惟足厥阴、 
足少阳在膝前主溲,故当是此二经之别名。在二经大络外廉小筋名束脉,亦名散脉也。 
平按∶《素问》、《甲乙》肉上有骨字,络上无在字。注膝前袁刻误作脉前。)肉里之 
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挛急,刺肉里之脉为二 ,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太阳外,绝骨后,当是少阴为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