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黄帝内经太素 >

第91章

-黄帝内经太素-第91章

小说: -黄帝内经太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心与背相应而痛者,(平按∶《素问》相应作相引。)或心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 
(平按∶《素问》胁上无心字。)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宿昔成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 
人有间复生者,(平按∶《素问》有间作有少间。)或腹痛而 欧者,或腹痛而复泄 
者,或痛而闭不通者,(股外为髀,髀内为股,阴下之股为阴股也。 音闷也。平按∶ 
《素问》或腹痛而 欧者作或痛而呕者。注阴股袁刻误作阴病。)凡此诸痛,各不同 
形,别之奈何?(凡此十四别病,十三寒客内为病,一种热气客内为闭,皆为痛病,不 
知所由,故须问之。平按∶诸痛袁刻作诸病。)岐伯对曰∶寒气客于肠外则肠寒,寒则 
缩卷,卷则肠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痛,得炅则痛立已矣,因重中于寒,则痛 
久矣。(绌,褚律反,缝也,谓肠寒卷缩如缝连也。肠绌属肠经之小络散络于肠,故肠 
寒绌急引络而痛,得热则立已。炅,热也。平按∶《素问》肠均作脉,卷作蜷,立已作 
立止。)寒气客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 
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不可按也。(痛不可按之,两义解之∶一,寒热薄于脉中, 
满痛不可得按;二,寒下留,热气上行,令脉血气相乱,故不可按也。平按∶《素问》 
故痛作故痛甚。)寒气客于肠胃之间,募原之下,而不得 
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气散,故痛止矣。(肠胃皆有募有原,募原之下皆有孙络, 
寒客肠胃募原之下,孙络引急而痛,故按之散而痛止。平按∶《素问》而不得散作血不 
得散,故痛止作故按之痛止。)寒气客于挟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 
(挟脊脉,督脉挟脊,故曰挟脊脉也。督脉挟于脊里而上行深,故按之不及,所以按之 
无益者也。)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则脉不通,不通则气因之,故 
喘动应手矣。(关元在脐下小腹,下当于胞,故前言冲脉起于胞中直上。邪气客之,故 
喘动应手。有本无起于关元下十字也。平按∶《素问》直上下有寒气客三字。)寒气客 
于背输之脉则脉泣,泣则血虚,虚则痛,其输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至 
则痛止矣。(背输之脉,足太阳脉也。太阳心输之络注于心中,故寒客太阳,引心而痛。 
按之不移其手,则手热,故痛止。平按∶《素问》则脉泣作则血脉涩。注于心袁刻误作 
主于心。注寒客太阳袁刻误作寒客大肠。)寒气客于厥阴,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 
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引胁与少腹矣。(厥阴肝脉属肝络胆布胁肋,故寒客血泣 
脉急,引胁与少腹痛也。平按∶《素问》客于厥阴下有之脉二字,引胁与少腹作故胁肋 
与少腹相引痛。)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痛。(厥气客在阴 
股,阴股之血凝泣,故其气上引少腹而痛也。平按∶《素问》故痛作故腹痛引阴股。) 
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寒 
气入五脏中,厥逆上吐,遂令阴气竭绝,阳气未入之间,卒痛不知人,阳气入脏还生也。) 
寒气客于肠募关元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留不得行,故卒然 
成积矣。(肠,谓大肠、小肠也。大 
肠募在天枢脐左右各二寸,原在手大指之间。小肠募在脐下三寸关元,原在手外侧腕骨 
之前完骨。寒气客此募原之下,血络之中,凝泣不行,久留以成积也。平按∶《素问》 
肠募关元作小肠募原,卒然作宿昔,此节在寒气客于五脏上。)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 
出,故痛而呕矣。(寒客肠胃,其气逆上,故痛呕吐也。)寒气客于小肠,不得成聚, 
故后泄腹痛矣。(寒客小肠,不得成于积聚,故后利腹痛也。)热气留于小肠,小肠中 
瘅热焦竭,则故坚干不得出矣。(热气留止小肠之中,则小肠中热,糟粕焦竭干坚,故 
大便闭不通矣。平按∶《素问》小肠中瘅热作肠中痛瘅热,坚上无故字,不得出下有故 
痛而闭不通六字。注留止袁刻作留于。)黄帝曰∶所谓言而可知者也,视而可见奈何? 
岐伯曰∶五脏六腑固尽其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可见 
者也。(五脏六腑各有色部,其部之中色见,视之即知脏腑之病,此则视而可见者也。) 
(平按∶《甲乙》青黑为痛在黄赤为热上。)黄帝曰∶闻而可得奈何?岐伯曰∶视 
其主病之脉坚而血,皮及陷下者,可闻而得也。(视脉及皮之状,问其所由,故为闻而 
得也。平按∶《素问》闻作扪,据上文扪而可得,应作扪,血下无皮字。)黄帝曰∶善。 



卷第二十七·邪论

邪中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一第四《邪气脏腑病形》篇,又见《甲乙经》 
卷四第二上编。 
黄帝问岐伯曰∶邪气之中人也奈何?岐伯曰∶邪气之中人也高。黄帝曰∶高下有度 
乎?岐伯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高者,上也。身半以 
上,风雨之邪所中,故曰中于高也。风为百病之长,故偏得邪名也。身半以下,清湿之 
邪,湿最沉重,故袭下偏言也。平按∶《灵枢》也高作高也。《甲乙》以下作已下。) 
故曰∶邪之中人也,无有恒常,中于阴则留于腑,中于阳则留于经。(邪中于臂 之阴, 
独伤阴经,流入中脏,脏实不受邪客,故转至留于六腑者也。中于头面之阳,循三阳经 
下留阳经,故曰无常也。平按∶《灵枢》无恒字,留作溜。《甲乙经》经作藏。)黄帝 
曰∶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阴阳异名,同为气类,三阳为表居上,三阴为 
里在下,表里气通,故曰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三阴之经络脉别走入于三 
阳,三阳之经络脉别走入于三阴,阴阳之气旋回,周而复始,故曰无端。)邪之中人也, 
或中于阴,或中于阳,上下左右,无有恒常,其故何也?(经络相贯周环,自是常理, 
邪之中人循行,亦可与经络同行,然中于阴阳上下左右生病异者,其故何也?)岐伯答 
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人之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热饮食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 
(手足三阳之会皆在于面,人之受邪所由有三∶一为乘年虚时,二为新用力有劳,三为 
热饮热食汗出腠理开。有此三虚,故邪中人。平按∶《灵枢》人之二字作中人也三字, 
若下无热字。)中面则下阳明,中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背两胁亦中 
其经。(邪之总中于面,则着手足阳明之经循之而下。若中头后项者,则着手足太阳之 
经循之而下。若别中于两颊,则着手足少阳之经循之而下。若中胸、背及两胁三处,亦 
着三阳之经循经而下也。)黄帝曰∶其中于阴奈何?岐伯答曰∶中于阴者,常从臂 始。 
夫臂与 ,其阴皮薄,其肉淖泽,故俱受于风,独 
伤其阴。(以下言邪中于阴经也。四肢手臂及脚 ,当阴经上皮薄,其肉浊泽,故四处 
俱受风邪,所以独伤阴经。下经言风雨伤上清湿伤下者,举多为言,其实脚 亦受风邪 
也。平按∶注浊泽,根据经文应作淖泽。)黄帝曰∶此故伤其脏乎?岐伯曰∶身之中于风 
也,不必动脏。故邪入于阴经,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之于腑。是故阳中则 
溜于经,阴中则溜于腑。(邪之伤于阴经,传之至脏,以脏气不客外邪,故还流于六腑 
之中也。故阳之邪中于面,流于三阳之经;阴之邪中臂 ,溜于六腑也。平按∶《甲乙》 
客作容,溜作留,府作腑。)黄帝曰∶邪之中脏者奈何?(前言外邪不中五脏,次言邪 
从内起中于五脏,故问起也。)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愁忧恐惧,内起伤神,故 
心脏伤也。)形寒饮寒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形寒饮寒, 
内外二寒伤肺,以肺恶寒也。平按∶饮寒《灵枢》作寒饮,《甲乙》作饮冷。)有所坠 
堕,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因坠恶血留者,外伤 
也。大怒,内伤也。内外二伤,积于胁下,伤肝也。平按∶《灵枢》、《甲乙》无若字。) 
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击仆当风,外损也。醉以入房汗出,内损 
也。内外二损,故伤脾也。平按∶《甲乙》醉上有以字。)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 
汗出浴水,则伤肾。(用力举重,汗出以浴水,外损也。入房过度,内损也。由此二损, 
故伤肾也。平按∶浴水,水字袁刻误作也。)黄帝曰∶五脏之中风奈何?岐伯曰∶阴阳 
俱感,邪乃得往。黄帝曰∶善。(前言五脏有伤,次言五脏中风,阴阳血气皆虚,故俱 
感于风,故邪因往入也。平按∶《甲乙》俱感作俱相感。) 
黄帝问岐伯曰∶首面与身形,属骨连筋,同血合气耳。天寒则地裂凌冰,其卒寒, 
或手足懈惰,然其面不衣,其故何也?(首面及与身形两者,皆属于骨,俱连于筋,同 
受于血,并合于气,何因遇寒手足冷而懈惰,首面无衣不寒,其故何也?平按∶袁刻气 
下脱耳字。)岐伯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六阳之 
经并上于面,六阴之经有足厥阴经上面,余二至于舌下,不上于面,而言皆上面者,举 
多为言耳。其经络血气贯通,故皆上走七窍以为用也。平按∶注六阳之经,袁刻之作六。) 
其精阳气,上于目而为精;(其经络精阳之气,上走于目,成于眼精也。平按∶《甲乙》 
气上有之字。《灵枢》上于目作上走于目,为精作为睛,《甲乙》同。)其别气,走于 
耳而为听;(别精阳气,入耳以为能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五脏聚气以为 
宗气,宗气入鼻,能知臭也。)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耳目视听,故为清 
气所生。唇舌识味,故为浊气所成。味者,知味也。平按∶《甲乙》出上有下字。)其 
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面皮又浓,其肉坚,故热甚,寒不能胜也。(以其十二经脉三 
百六十五络血气皆上熏面,以其阳多,其皮坚浓,故热而能寒也。平按∶面皮《灵枢》、 
《甲乙》作而皮。热上《灵枢》有天字,《甲乙》有大字,胜下均有之字。) 



卷第二十七·邪论

邪传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是谓至治,见《灵枢》卷十第六十六《百病始生》篇,又见 
《甲乙经》卷八第二。自 
五邪入至末,见《素问》卷七第二十三《宣明五气》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湿从地起,雨 
从上下,其性虽同,生病有异。寒生于外,清发于内,性是一物,起有内外,所病亦有 
不同。喜者,阳也。怒者,阴也。此病之起也。)喜怒不节则伤脏,(心主于喜,肝主 
于怒,二者起之过分即伤神,伤神即内伤五脏,即中内之部也。)风雨则伤上,清湿 
则伤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