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妇科-竹林女科证治 >

第4章

妇科-竹林女科证治-第4章

小说: 妇科-竹林女科证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汁熬干。将鸡骨肉并药末晒干或焙干,研极细末,将留下一股药末投入鸡绞肉内,和极匀,糯米饭为丸。每 
日空心酒下五十丸。 

卷一调经下
二十七八岁经证
属性:妇人二十七八岁,身体困倦,饮食少进,经水时下淋漓不止。或成片块,或流赤白黄水。面色青黄,目眩 
眼花,四肢酸痛,将成崩漏。宜服润经汤。 
x润经汤x 
当归(一钱) 白芍 川芎 香附(醋制) 熟地(各八分) 阿胶(蛤粉炒珠) 黄芩 蒲黄(炒) 
侧柏叶(盐水炒) 白术(蜜炙,各六分) 砂仁(四分) 炙甘草(三分) 
姜三片,水煎服。如咳嗽,加五味子、杏仁(去皮尖)各六分;气急,加半夏(制)、苏叶各四分;泄泻, 
加肉豆蔻(煨)。粟壳各四分,肚痛,加枳壳(麸炒)、玄胡索、干膝(炒,令烟尽)各六分;若虚冷,可服 
补经汤、温经丸(方见此条前),以补心血;若口干潮热,不可用温经丸,可服八珍散(方见此条后四条中), 
以扶其脾胃。切忌乱服药饵,若已半身不调,可用调经散(方见此条第五条中)治 
之。 

卷一调经下
二十九三十岁经证
属性:妇人二十九、三十岁,连年生育,气散血虚,经脉不和。或二三月不行,不时腹痛,结成血块,日倦夜热, 
饮食不思。此血虚胃热,或由劳伤而致也。先服红花当归散,次服八物汤。 
x红花当归散x 
当归(八分) 川芎 赤芍 熟地 黄芩 香附(童便制) 玄胡索 浓朴(姜制,各五分) 小茴香 
柴胡 陈皮 莪术 三棱 牛膝(各四分) 甘草(三分) 红花(二分) 
姜二片,水煎,空心服一剂;除去三棱、莪术,再服二三剂。如恶心,如呕吐,加砂仁、良姜各二分;泄 
泻,加肉豆蔻(煨)、粟壳各四分;遍身痛,加羌活、独活各四分;咳嗽气急,加杏仁(去皮尖)、五味子、 
桔梗、苏叶各四分。 
x八物汤x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炙甘草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白芍(各一钱) 
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钟,煎七分服。 

卷一调经下
三十二三岁经证
属性:妇人三十二三岁,气血盛实,热结血闭,脐腹疼痛,手不可近者。先以三军丸,荡其瘀秽,后以养生荡润 
其营卫。若月候不调,气滞腹痛者,宜服导经汤,以顺其气,则经血自行。若赋禀衰弱者,或素有失血之证; 
或生育过多,血海干枯;或房室纵肆,过伤阴血;或子多乳众,伤其血液,皆足 
以致经闭。失血过多者,养营汤主之;生育过多者,益损汤主之;房劳过伤者,双和汤主之;乳众血枯者,十 
全大补汤主之。 
x三军丸x 
大黄(酒浸,九蒸九晒,四两) 血竭(研) 没药(各五钱,去油) 
上为末,水丸,以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一钱,煎汤下七八十丸。候大便利一二次,经脉自通。服后 
养生汤。 
x养生汤x 
黄 (二钱) 当归 白芍 甘草(各一钱) 
水煎,不拘时服。此方补脾养血,可称神剂。 
x导经汤x 
香附(一钱) 乌药(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木香(不见火)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此方亦治血海疼痛。 
x养营汤x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黄 (蜜炒) 熟地黄 当归 陈皮(各一钱) 白芍(二钱) 肉桂 
炙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x益损汤x 
熟地黄(一钱五分) 当归身(一钱二分) 白芍 茯苓 白术(蜜炙) 陈皮(各一钱) 人参 
知母(各八分) 黄柏(七分) 甘草(五分) 
姜三片,水煎服。 
x双和汤x 
白芍(二钱五分)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黄 (各一钱,蜜 
炙) 甘草(炒) 肉桂 
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钟,煎七分服(亦治大病后虚劳气乏自汗)。 
x十全大补汤x 
人参 白术 茯苓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 (蜜炙,各一钱) 肉桂 甘草(炙,各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卷一调经下
三十四五岁经证
属性:妇人三十四五岁,血气脾胃俱虚。或经水动时,当风坐卧,失避风寒,身入寒邪,遍身麻痹,经脉受风, 
咳嗽有痰。宜服五积交加散兼入八物汤(方见此条前二条中) 
x五积交加散x 
羌活(一钱二分) 当归 川芎 独活(各一钱) 白芷 浓朴(姜制) 苍术 枳壳(麸炒) 防风 
陈皮 半夏(制) 柴胡 桔梗 白茯苓 麻黄(去节净) 桂枝(各七分) 甘草(五分) 
姜三片,葱白连须五茎,水煎空心热服。 
如不能行动,去柴胡,加僵蚕(炒)、乌梅各五分,酒煎服。咳嗽,加五味子、杏仁(去皮尖)各七分。 

卷一调经下
三十六七岁经证
属性:妇人三十六七岁,若行经太多,此因血气虚甚,胃气不足,故血妄行,宜调气血,养脾胃,庶年老可无 
血崩之患。八珍散主之。 
x八珍散x 
人参 川芎 熟地 白芍 白茯苓 香附(各八分) 白术 
(蜜炙) 当归(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如肚痛,加玄胡索八分;潮热,加柴胡、黄芩各八分。 

卷一调经下
三十八九岁经证
属性:妇人三十八九岁,经水断绝,腹中有块疼痛,头晕眼花,饮食不思,此气血两虚,恶血不散,急当散其瘀 
血。治宜温调血脉,以除后患,排经散主之。 
x排经散x 
当归 莪术 玄胡索 熟地 枳壳(麸炒) 青皮 白术(蜜炙) 黄芩(各一钱) 川芎 山栀(炒黑) 
小茴香 砂仁(各五钱) 干漆(炒,令烟尽) 红花(各四钱) 香附(童便制,二两) 甘草(炙,二钱) 
共为末,每日空心酒调下二钱。 

卷一调经下
四旬四一经证
属性:妇人四旬四十一岁,气血两虚,脾胃并弱,饮食少思,四肢无力,月经不调,或腰酸腹胀,或断或续, 
赤白带下,身作寒热者,八珍益母丸主之。 
x八珍益母丸x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川芎(各一两) 当归(酒洗) 熟地黄(各二两) 炙甘草(五钱) 
白芍(醋炒,一两五钱) 益母草(四两)(五六月采取,止用上半截带叶者,不见铁器,晒干研为末) 
上为末,蜜丸弹子大,空心白汤调化一丸。若急欲取放,以酒调化服。如脾胃虚寒多滞者,加砂仁 
(姜汁炒)一 
两;腹中胀闷者,加山楂肉(饭上蒸熟)一两;多郁者,加香附(酒制)一两。 

卷一调经下
四十二三经证
属性:妇人四十二三岁,经闭不通,或非时血下,淋沥不止;或忽然暴下、崩漏不已;或块或条,疼痛难忍。 
此阴阳相反,血热妄行,一失调理,最难得痊,百中得医三四。急服和经汤,补经汤(方见二十五六岁经证)。 
x和经汤x 
当归 茯神 黄芩 香附 白术(蜜炙) 淮山药(炒,各一钱) 白芍(二钱五分) 酸枣仁 白芷 
蒲黄(炒) 阿胶(炒) 陈皮(去白) 小茴(各八分) 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水煎,空心热服。如服一二剂不止,即去香附、陈皮,小茴只用四分。 

卷一调经下
四十四五经证
属性:妇人四十四五岁,经水闭塞郁久成崩。但当察其有火无火,有火者,因火逼血,致血妄行,甚则为崩为 
漏,宜服保阴煎。无火者,因经阻滞,积久成崩,治宜去滞生新,先服调经饮,以清理之。然后见其可养,则 
用小营煎以养之。见其可固,则用固阴煎以固之。 
x保阴煎x 
生地黄 熟地黄 芍药(各一钱) 川续断 黄芩 山药(炒) 黄柏(各八分) 生甘草(五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血虚血滞,筋骨肿痛者,加当归二钱;气滞而痛者,去熟地黄,加 
陈皮,香附各 
八分;血脱血滑者,加地榆八分,或乌梅一个。 
x调经饮x 
当归(二钱) 牛膝 香附(各一钱二分) 山楂 青皮 茯苓(各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如兼胀闷者,加浓朴一钱;气滞者,加乌药一钱;小腹痛,加小茴一钱。 
x小营煎x 
当归 熟地黄 芍药(酒炒) 山药(炒) 枸杞(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营虚兼寒者,去芍药,加生姜一钱;气滞有痛者,加香附一钱,引而行之。 
x固阴煎x 
人参 熟地黄 山药(炒) 菟丝子(炒,各一钱) 山茱萸(八分) 远志(制) 炙甘草(五分) 
五味子(七粒)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如阴虚微热,而经血不固者,加川续断一钱;肝肾血虚,小腹疼痛,而血 
不归经者,加当归一二钱;气陷不固者,加升麻五分(炒)。 

卷一调经下
四六四七经证
属性:妇人四十六七岁,肝肾二经气血方损,胁胀作痛,或头昏目眩、憎寒壮热,或遍身作痛经闭不通,或出盗 
汗,寝成痨瘵。补肝煎主之。 
x补肝煎x 
熟地黄 白术(蜜炙,各一钱) 枣仁(炒) 独活(各一钱五分) 当归 川芎 黄 (炒) 山药 
(姜汁炒) 五味子(炒杵) 山茱萸(去核) 木瓜(各五分) 枣(二枚) 
水煎服。 

卷一调经下
四旬七八经证
属性:妇人四十七八岁,经水将断之年,多有渐见阻隔。临期而经不至者,当此之时,最宜谨防,细心体察。如 
果气血和平,素无他疾,此固渐止,而然无足虑也。若素多忧郁不调之患,而见此过期阻隔,便是崩漏之兆。 
若阻隔日近者,其崩漏尚轻,阻隔日远者,其崩漏必甚,宜预服八珍汤以调之。否则恐其郁久,而崩则为患滋 
大也。 
x八珍汤x 
人参 茯苓 白术(蜜炙) 甘草(蜜炙)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白芍(各一钱)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卷一调经下
四九五旬经证
属性:妇人二七而天癸,至七七而天癸竭,此其常也。乃四十九五十岁天癸犹不竭,而月经仍旧根据期而行不见他 
证者,血有余也,不可用药止之。若天癸已过期,经行不匀,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而腰腹疼痛者,宜服 
当归散。 
x当归散x 
当归 川芎 白芍(炒) 条芩(炒,各一两) 白术(蜜炙,五钱) 
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日服二次。 

卷一调经下
五旬以后经证
属性:妇人七七四十九岁,天癸已断。若五旬以后,而月经复 
行,或漏下不止,腰腹疼痛者,但当察者有热无热。有热者,宜子芩丸;无热而血虚者,宜益阴煎。若血去过多, 
热随血去,冲任伤损而为漏为崩,腹痛寒热者,宜茱萸汤。肝脾伤损,血不归经者,宜归脾汤兼服逍遥散。 
x子芩丸x 
条芩(二两,醋浸一日,纸裹煨,又浸又煨七次) 当归(酒炒) 香附(醋炒,各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空心酒下五七十丸。 
x益阴煎x 
干地黄 知母(酒炒) 黄柏(酒炒) 龟板(炙) 砂仁 炙甘草(各一钱) 
水煎,食前服。 
x茱萸汤x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 吴茱萸(滚水泡) 人参(各一钱)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x归脾汤x 
人参 黄 (蜜炙) 白术(蜜炙) 茯神(各二钱) 当归 龙眼肉 远志(制) 枣仁(炒,各一钱) 
木香(不见火) 甘草(炙,各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x逍遥散x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茯苓 白术(蜜炙) 柴胡(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