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 >

第12章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第12章

小说: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你爸爸第一次打你吗?”“是的。”    
    “听你爸说,扫帚都被打断了。一定很痛吧?打什么地方了?”我关切地问他,好像挨打的是我自己的儿子。    
    “打大腿和屁股中间。疼倒是没有什么,只是我第一次看到我爸这么着急,我很难过……”男孩儿说着,用手捂着脸,呜呜地哭了起来。我连忙递给他一条毛巾,可不知怎么回事,我的泪水也跟着流了出来———自己挨了打没在乎,在乎的是让爸爸着急了,多么善良的孩子!    
    “你能体会爸爸的心就好。你爸爸都50岁了,你才上初中,你爸爸是老来得子,能不爱你吗!你跟他说实话了吗?”“没有。”听我讲了这番话,孩子哭得更伤心了。    
    “呆会儿马上把实情告诉爸爸妈妈,请求他们的原谅。你要爱他们,就不要让他们再为你操心呀!你家里有钱买电脑吗?”为了让他不再哭,我换了一个话题。    
    “二手电脑3000元一台,我家才攒了一千多元。”男孩儿回答。    
    “慢慢攒。攒够了钱买一台,自己在家里玩会安全得多。”我很同情这个爱玩电脑的孩子,恨不得自己掏些钱,帮他如愿,可这样不符合教育原则。    
    “我会节省钱的,我以后不会让父母操心了。知心姐姐您相信我吗?”男孩儿用渴望的眼光望着我。    
    “你是个善良诚实的孩子,知心姐姐当然相信你。我想,你爸爸妈妈也会相信你的。一会儿就把实情告诉他们,好吗?”我拍拍他的肩,给他鼓励。    
    “好。”男孩儿点点头。这时,时针已经指向六点。男孩儿的爸爸妈妈走了进来。    
    “你有一个好儿子。”我对男孩儿父亲说。    
    这位父亲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泪水不停地往下流。“如果今天没有见到你,真不知道这件事怎么收场,不知道应该怎样再跟儿子相处。”“没什么。以后家庭中不管出现什么问题,父母、孩子都坐下来谈一谈,做父母的要用心听孩子说,而孩子呢,也要实话实说。”    
    当父亲听了买电脑的建议,便说马上去买。我制止了他:“事到如今,只能等攒够了钱再买,教育也要有个过程。”一家三口终于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事后我想,假如我没有与他们一家人相遇,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所以说,学会沟通,对父母跟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及时沟通,有什么话,坐在一起谈谈。父母用心地倾听孩子的故事,用期待的目光鼓励他诉说一切;而孩子也要打开心灵的大门,听听大人们的心事、大人们的故事,在信任中达到理解。沟通是什么?沟通就是去分享,建立共识———通过亲子间的相互交流,是可以达到心灵沟通的目的的!    
    


没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家长没有差孩子 只有差家长(6)

    五、成长需要肯定    
    在和妈妈共同生活的17年中,徐力听妈妈讲得最多的话是:“你真笨!”“你太没出息了!”“你怎么不如人家?人家考试能考前三名,你为什么不能?”……可以说,徐力是在妈妈的责骂声中长大的,他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呢?他气愤被责骂,因而产生了反抗的心理。这种反抗的心情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爆发出来了。    
    出事那天,因为看电视这点小事,徐母又开始了无休止的唠叨:“我不会给你第二次考大学的机会,你考不上大学,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也没有关系!”当时,徐力感到委屈至极,他想的是:“我已经尽力了,你为什么老对我这样!”冲动之中,他举起铁榔头,朝母亲的头上打了下去……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责骂,在父母看上去是平常的小事,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每日不休的责骂,便是自己“世界的末日”。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肯定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    
    齐齐哈尔有位母亲给我打来长途电话,说她从电视上看到介绍我的书,很想买一本送给孩子,但是没有买到,她费了好大劲儿找到了我的电话。    
    “有什么急事吗?”我关切地问。    
    “我的女儿上初一,考试时总是马马虎虎,老是丢分,我瞅她就上火,每次都要狠狠地说她,可是她就是不改,怎么办?”我问这位母亲:“孩子认真的时候,你表扬过她吗?”“她可是很少有不出错的时候啊!”    
    “是呀,你的孩子只听到过因为马虎过失的责骂,而没有品尝过因细致成功的肯定与夸奖,那她当然不会有进步的愿望了!细致,应该是女孩的特有优点。我希望你能找回孩子失去的优点。办法只有一个:肯定她!”    
    “你讲得对,可是我的孩子就是没有上进心啊!”    
    “丧失上进心的孩子,是因为在有上进心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及时的肯定和夸奖。我建议你改变一下自己的眼光,关注孩子的优点、进步,让孩子寻找到被肯定的感觉。”“谢谢你的建议,我一定试试。”这位母亲十分虚心。    
    几天以后,她又打来了电话,高兴地告诉我:“知心姐姐,真的很感谢你。你的办法真灵,我尽量肯定她的长处,她的学习果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也真的有了上进心!”    
    许多父母总是认为,严格要求就要靠责骂,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进步,其实不然。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次心理测验:把孩子分成A、B两个组,分别考他们同样的问题。过了三天,再度去那所学校,告诉A组同学:    
    “上次考试成绩非常好,今天再考一次,你们千万不能输给上次,好好写吧!”    
    又对B组的同学说:“你们上次成绩很差!怎么行呢?这次必须反败为胜才行!”    
    结果,原本成绩相当的两组,得到肯定和夸奖的一组,第二次测试成绩很好;责骂后再考的那一组,成绩很不理想。美国一位教授曾使用精神气电现象的能量测定器,来证实夸奖与肯定比责骂与否定更有效果。他一直以测定器研究孩子课业与疲劳的关系,结果发现夸奖与肯定对消除疲劳非常有效。在测定中,他们对用功写作业而疲劳的孩子说:“哇!你做得很好!你真能干!”结果发现,因疲劳而下降的测定热量曲线一下子升了上去。相反,当孩子受到责骂和嘲笑时,那曲线就会明显下降。测定器的指针表明:一方面,透过夸奖和肯定可以消除疲劳,使用功的效率上升;另一方面,责骂与否定只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有的父母虽然明白了“责骂孩子不好,肯定和夸奖才会使孩子变得更好”的道理,可是自己却做不到。眼看孩子不用功学习,甚至捣乱,不骂他反而夸他,这的确很难做到。此刻最重要的是,必须充分地理解孩子,相信孩子。浙江万里教育集团董事长徐亚芬,是一位事业上十分成功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母亲。    
    一次我去宁波参观她办的学校。在共进晚餐时,她对我谈起了自己教育孩子的事情,令我大受启发。    
    徐亚芬的儿子在寄宿制小学上学,语文成绩很好,但不爱学数学,所以数学成绩比较差。一次,儿子从学校回来,对妈妈说:“学校给我们测智商了。老师说我右脑比左脑发达,形象思维能力强,数字概念差,所以我的语文成绩比数学的好。看来,我的数学成绩是上不去了。”徐亚芬惊讶地问:“是这样吗?有空儿我去问问老师。”她真的去了学校,找了班主任,并暗地里与班主任达成了一项协议。几天后,徐亚芬十分认真地对儿子说:“儿子,告诉你一件大事,我去学校问过老师了,老师说他搞错了,你是左脑比右脑发达,学数学会比学语文强多了!”    
    “是真的?老师真是这么说?”儿子睁大了眼睛,好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那样兴奋。    
    “是呀,老师说,他看错结果了,他说的是另一个同学而不是你,你的左脑比右脑发达。”    
    儿子信以为真,真的认为“我的数学一定能够学好,我很行”。这个结果完全改变了他对自己的看法,从此,在学数学的时候,他恢复了自信,提起了精神,数学成绩很快超过了语文成绩。所以,对父母来说,重要的是信任孩子所拥有的潜在力量,只要能充分发挥这一力量,任何孩子都会成为了不起的孩子。    
    夸孩子也要会夸。不能简单地戴高帽,那样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记得有个男孩子曾经对我说,父母不在家的时候,他一个人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想给妈妈一个惊喜。妈妈一回来,高声说:“你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一听这个,他就烦了,马上扫兴地说了一句:“真没劲!”这使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我也常常爱在家里没人时收拾房间。妈妈回来了,总是惊讶地说:“哎呀!这么干净啊!这是谁干的?”于是,我从门后跑出来。妈妈自言自语地说:“真没想到是你干的!你真了不起!”当时,我心里高兴极了,有一种成功的体验。下次妈妈出门,我还想继续这样做。    
    当然,这种办法只适用于少年期的孩子。孩子小时候,你可以直截了当地说:“你真了不起!”但是如果他长成青年了,你再这么说,他们八成会认为你要叫他们做事而不理你。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做的事情带着夸奖的口气说给别人听,但又要让他们听见,让他们感到“骄傲”。    
    有一位企业家曾对我说过,他的妈妈在这方面最内行,她会让他偷听到她所说的话,她知道许多话直接跟孩子说,孩子是不会听的。“记得有一次,妈妈跟她的一个朋友谈话(我后来猜他们是事先约好的),妈妈说:‘我拥有这条胡同最棒的孩子!’当时,我真的就想,我一定要当这条胡同最棒的孩子!后来,我成了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你看,我妈妈的那些话多管用!”    
    每一个成长的孩子渴望被父母肯定,被老师肯定,被社会肯定。只要能针对孩子的优点去夸他、肯定他,他必然会变得更好。    
    我经常听到父母们为了孩子的差劲大伤脑筋而发出的叹息声。这是因为父母认为让人伤脑筋的孩子很差劲,这是因为你想着他很差劲,所以他才真的差劲。如果你能换一种想法,确信“孩子哪有差劲的道理”,并用这样的心情去指导孩子,我想他一定会变得更好。因为,想如何去改造他,并且用各种方法改造他,仍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你想改造他这个想法错了,即使你多方面为他设想,他也好不了。如果你不去为他多方面设想,他反而自动好了。    
    因为必须相信这一点,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改善自己,他不想变化也是不容易的。面对我们身边那些脑子慢或爱捣蛋的孩子,绝对不可以打骂,他们更多地需要肯定。对于那些犯了错误甚至犯了罪的孩子来说,充满希望的鼓励会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走出家教误区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变人。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人成功,恶劣的环境可以使人窒息。环境是人创造的。家庭环境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创造的。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的是身心健康、性格开朗的孩子;紧张、压抑的家庭环境,培养的是有心理障碍、心胸狭窄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谁不爱自己的孩子?有的真可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