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 >

第9章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第9章

小说: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去接。有时同学打电话找我,她总是:‘你是谁,你找徐力有什么事?’问得清清楚楚,才把话筒给我。我跟母亲说过不要这样,但是她说,你可能在外面交坏朋友,根本听不进我的话。后来,同学们都不敢给我打电话,还嘲笑我说:‘徐力呀,谁敢给你电话,你妈太厉害了!’我有时候觉得孤独,想打电话给同学,母亲就说:‘有什么事在学校都讲完了,还有什么好说的,打什么电话?’”    
    如果没有刻骨的仇恨,孩子应该是不会打死自己的母亲的。于是我问:“你是否因此恨你的妈妈?”    
    徐力说:“恨谈不上,只是压抑感越来越强。我很爱打球,可母亲不让我打球,只让我在教室里学习。读高中后,每天都有晚自修。晚自修前有一段时间,同学们可以在外面打打篮球。这时母亲经常到学校来,监视我是在学习还是在玩。她希望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课外活动时间也学习。我有时多玩了一会儿,晚了10分钟回家,妈妈也要骂我、打我。她经常打我,用棍子、用皮带、用扫帚,有时把扫帚都打断了,我也不还手。我曾经跟她说我的理由,但她从不听。”    
    我问徐力:“你在家挨打的事,同学们知道吗?”    
    “同学们不知道。家里的事,不可宣扬。我也不想找人谈心,基本上是把心事憋在心里,或者到外面去大声喊几声,排除内心的苦闷。”    
    徐力说:“妈妈平时最多的语言就是关心学习。考不好,她就骂我:‘你这么笨,为什么学不过别人?别人能学好,你为什么不如人?’妈妈一个朋友的儿子,每次都是全年级第一二名,她便总是把我跟人家比。在学习方面,父母是站在一条战线的,他们对我的要求都非常高,让我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至少要考上浙江大学。根据我自己的能力,根本考不上。但只要我尽力,不管上什么大学,本科是能够考上的。”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妈妈不满的?”    
    “上高中以后。初中升高中时,我考进了学校的重点班。第一个学期,我的排名在全班倒数第二名,到第二个学期,我的成绩跃到了第10名。母亲十分高兴,要求我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都要排在班级的前10名,考不到,她就打我、骂我。我感到母亲管得太严了,怨恨就在慢慢生长。我感到,长这么大,她还以对小学生的方式管我,我心里非常难受、非常压抑。我喜欢踢足球、看书、看电视,但妈妈认为这些都影响学习,老是阻止我。在学校与同学交往,他们谈些新闻、电视剧,我什么都不知道,插不上嘴。我想看看报纸,妈妈又说,高考又不考报上的内容。每周六和周日,她也不让我出去玩,每天就是让我学习。我厌倦了,太单调了,我觉得学习学得很不开心,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你和母亲的矛盾是怎么激化的呢?”问题越来越接近事件的发生,我的提问便越来越小心。    
    


没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家长没有差孩子 只有差家长(2)

    “那天中午,吃过午饭,我见到母亲开着电视在卧室里织毛衣,我想过去看几眼电视。    
    母亲像往常一样又开始说我:‘我告诉你,考不上大学,我不会给你第二次考大学的机会,期末考不到前10名,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关系……’我心里很委屈、很愤恨,我觉得我已经很用功了,她怎么还这么说我。我一声不吭拎起书包往外走,走到门口看见鞋柜上有一把铁榔头,于是我冲进卧室,就……”    
    这时,徐力的声音越来越低。我没有继续往下问,不忍心再让他想起那残忍的一幕。    
    “事情发生后,你又做了些什么呢?”我很想知道,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打死母亲以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理。    
    “做了那事后,我一个人在大街上跑了两个小时。我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头也很晕。跑着跑着,我忽然想起,那是我妈,我得去救她!等我跑回家,我妈已失血过多,生命不可挽回了……”屋子里一片沉寂,空气仿佛也凝固了。    
    “看到母亲的样子,我害怕极了,”他继续说,“这时,我看到一个放衣服的箱子,就把衣服掏出来,塞到床底下,把母亲的尸体放进箱子。然后我去了录像厅,我以前从来没有去过那里。”    
    “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什么也没看到。当时我只想找个地方,冷静一下。半小时以后,我去学校呆了两个小时。那天晚上,我没敢回家,去了一家旅馆,80块钱一个晚上。”“这钱是平时妈妈给你的吗?”    
    “每周六,妈妈都给我两块钱,让我去买早点吃。每次我只花一块五,留下五毛钱。”    
    “你在旅馆里睡着了吗?”    
    “哪里睡得着呀!在朦胧中我以为这一切只是一场梦,一切都不是真的。当我看清这里不是家时,我才清醒,一切都晚了。”    
    “星期五,父亲回来了,他每周只回来两天。我没有勇气告诉父亲发生的事情。我说,妈妈出差了。我想,拖一天算一天吧。星期五、星期六我睡在家里,妈妈的尸体就在我房间的隔壁,我一直觉得心惊肉跳。爸爸一走,我锁上门也走了,住在同学家里。1月26日,爸爸又要回来了,我再也不敢回家,就去了义乌。其实,我在义乌没有任何亲人和熟人。义乌的旅馆30元一个晚上,我刚刚住下就被抓了。到现在,再也没有见过父亲。”屋子里又是一阵沉默。    
    “你知道你是怎样长大的吗?”我问。    
    “在看守所里,我常常想着自己是如何长大的。”    
    “记得上学时一个晚上,我忽然发高烧,要马上送医院。那时,妈妈一把背起我一步一步走到医院。我小时候很胖,妈妈背我很不容易。妈妈生我的时候,本应该剖腹产,但她听人说剖腹产对胎儿不利,硬忍着巨大的疼痛把我生下来。那时,她走路都非常小心。她爱吃辣的,但当听说辣东西对胎儿不利,便再也不吃辣的。每当想到这些,我就非常感动。我觉得母亲对我花的心思比对自己的还深。”    
    来之前,我以为徐力不知道这些,没想到妈妈对他的爱,他心里还是很清楚的。我便对徐力说:“你想过没有,在这世界上,有不少孩子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中。有的孩子的父母长期瘫痪在床上,有的则是精神病,但是这些孩子却很孝敬父母,在身边伺候他们,为爸爸妈妈洗脸、做饭,哪怕有再多的委屈。因为他们知道,父母生我养我不容易!”    
    听到这里,徐力哭了,哭得很伤心。他说:“我是个畜生,竟然用自己的双手把亲生母亲‘送走’了,我十分后悔……”看守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徐力自从进了看守所,从来没有掉过眼泪,这是他第一次掉泪。也许,是我这句话,唤醒了在他心中沉睡了许久的一个儿子对母亲的责任意识。当天下午,我登上了全国少工委和金华团市委、少工委举办的素质教育报告会的讲台,我报告的题目是《为孩子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容纳1700人的会场坐满了人。    
    报告会后,一个初二的女生走上台,满脸庄重地对我说:“我看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对徐力事件的报道。我当时就对我妈说:‘妈,我怎么越看越觉得您像徐力他妈呀?’我妈说:‘那你也用铁榔头把我打死算了。’我对她说:‘我不会像徐力那样把您打死,可您的确很像徐力他妈!’”这个女孩儿的话,使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更让我感到震惊的是,在金华,我听到许多类似的说法。    
    徐力的同学说,他妈妈也像徐力的妈妈一样,整天逼他学习,他的家庭也类似徐力的家庭,没有欢笑,没有交流,没有自由的天空。许多孩子说:“我的家庭有徐母。”    
    有的同学甚至说:“徐力怎么不早点儿把他妈妈杀死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早点儿解放了!”    
    他们同情徐力,是因为他们同徐力一样,在家里有一种压抑甚至是窒息的感觉。的确,徐力从小是在非常压抑的环境中长大的,在家里他没有秘密、没有自由、没有应该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快乐———这种环境的制造者正是徐母。强烈的占有欲和过高的期望值,使徐母对儿子的爱扭曲了。她把儿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生下了他,就拥有了他的身体,他的一切行动都要听自己的指挥;养大了他,就应该占有他的思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甚至认为“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有关系”。在这种错误心理的驱使下,徐母把对儿子的关爱,扭曲成监视和压迫,使儿子在生活中失去了自由,在同学中失去了面子,人格尊严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孩子的心灵世界是靠人格尊严支撑的,而在高压之下,孩子永远没有被尊重的感觉,他的这种被尊重的需求也就永远得不到满足。如果一个人没有被尊重的感觉,他就不会去尊重别人,不会去尊重社会的规范。从小到大,徐母对儿子的看管、监视、打骂,早已把儿子的尊严消磨得荡然无存,逼得他一天天地走向毁灭!“哀莫大于心死”,事实上,徐力的心,已经在打死母亲之前被母亲打死了。失去了尊严,正是在压抑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发生暴力的原因,也正是这场心灵的“沙尘暴”掀起的根本原因。    
    “家有徐母”,成为一种发人深省的说法。原来,徐力的家庭发生的事件不是什么个案,相似的家庭蕴藏着相同的危机,许多家庭里正隐藏着悲剧的隐患!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从孩子那里听到了一种可怕的声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觉得,孩子们发出的声音对每个家庭来说,是比沙尘暴更严重的挑战。    
    在今天3。2亿个家庭中,有徐母这种心态的母亲不止一个,徐力这种心态的孩子也不止一个。    
    在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孩子成长却出现了“三大三小”的现象,即: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    
    遏止家庭关系的“沙尘暴”,治理孩子心灵的荒漠,要从解放孩子的空间开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呼吁过,要给予孩子健康的生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嘴”。如果我们做父母的,把给予孩子自由的时间看作是对孩子的施舍,那便是对孩子心灵的摧残。因为从小在压抑和施舍中长大的孩子失去的不仅仅是自由,而是人的尊严。    
    解放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人类最不能伤害的就是自尊,在家庭中建立起亲情的乐园,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要从尊重孩子开始,要从尊重孩子的秘密开始。    
    


没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家长没有差孩子 只有差家长(3)

    二、成长需要理想    
    理想,是孩子心灵世界的阳光,失去了阳光,心灵世界就会是一片黑暗。    
    “活着没有意思”,是徐力从失望走向绝望的思想根源。在交谈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