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财富人生 中国人自己的创业故事 >

第3章

财富人生 中国人自己的创业故事-第3章

小说: 财富人生 中国人自己的创业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了。那个时候我写了很多的东西,有一本书,已经进入出版程序了,就是在那个时候写的。
  纪春:您付出这么多,感觉快乐么?
  乔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从来没有痛苦过。把痛苦转化为快乐,我就喜欢这样的生活。我是体验主义者,我喜欢体验。
  纪春:现在已经是第二次创业的开始了,您有信心吗?
  乔赢:很有信心。我发现二次创业与第一次创业有极大的不同,社会资源更加丰富了——快餐业离开资源是根本做不成的。第一、融资更好融了。第二、食品工业起来了。第三、农业发展了。第四、人才比过去要不知多出多少倍。最难的是对市场的把握。现在不再是一个定位的时代,而是一个细节的时代,现在消费者很挑剔了。
  金点箴言:
  当人的物理空间很大的时候,思维空间反而很小了;而物理空间极小的时候,思维空间无限地大了。
  “路找准了,不要怕路遥”
  我从来没有痛苦过。把痛苦转化为快乐,我就喜欢这样的生活。我是体验主义者,我喜欢体验。
  白手起家
  你肯定经常会看到这些场景:街头一个西装革履,但白衬衫领子发黑的年轻人向路人推销着什么;街边没有暧气的小铺,蒸腾着一屉屉的包子,老板和老板娘飞快地包着包子;快要拆迁的门脸房内,堆满了皮鞋,小喇叭重复着甩卖的信息;年轻的小姑娘,素面朝天,背着大包的衣服穿梭在拥挤的服装批发市场……
  然而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如今有掌管着几十家连锁店的,有拿着自创品牌占据市场的,有开创新型经营模式的……
  他们曾经在社会的底层挣扎,他们没有雄厚的资本,他们没有太高的学历,他们甚至没有一技之长,但他们成功了,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吃苦的精神、灵活的头脑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创造了一个个普通人的财富神话。

  “小馒头”大理想(1)

  刘会平:上海巴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买包子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龙
  纪春:刘董,我看到楼下你们的包子馒头卖得真不错,现在临近下班时间,楼下已经排起了长龙。看到这个情景,您是不是很高兴?
  刘会平:习以为常吧。
  纪春:这么平淡的一句评价?
  刘会平:如果没有人排队,我可能就不能悠闲地在办公室里了,就该急了。
  纪春:从什么时候开始,巴比馒头卖得特别好了?因为我知道,您在上海最初的创业不太顺利。
  刘会平:真正好起来应该是在2001年的时候,当时还没做巴比品牌,我开的店名字叫“刘师傅大包”。刘师傅大包当时就卖得不错了,后来就在2003年搞了连锁化的经营,品牌也改成了“巴比馒头”。
  纪春:您刚才的这段话浓缩了您的创业经历。我们一点点来追溯吧。您在1998年来到上海。在此之前您在其他地方也做过餐饮,已经有了一些做包子做馒头的经验,后来怎么想到来上海来创业?
  刘会平:其实在来上海之前我已经有将近十年做包子、馒头的经验。小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所以很早就辍学了。我的家乡可以说是中国的馒头之乡,是安徽的一个小镇。
  全镇人都是以做包子馒头为主,受家乡环境的影响,后来我也和师傅学做包子点心,也到中国很多地方开过包子馒头店,去过江苏、贵州、云南等地,都是一个人去闯荡。在那些年,因为自己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创业都没能成功,只是自己能混口饭吃。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积累了很多的社会阅历,自己也不断成熟,我还了解了各地人不同的口味。后来,来上海是因为一个亲戚说,上海的经济发展好,肯定能赚钱,而且赚钱容易,于是我就在1998年来到了上海。
  纪春:其实赚钱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这些年对您来说,赚钱是容易了一些,但在创业之初,您是不是感觉赚钱很难?
  刘会平:您说得很对。说容易非常容易,说不容易又非常不容易。但总的来说,还是不容易的。不过,和其他地方相比,上海的经济发展得确实比较好。
  纪春:但是上海人是比较挑剔的。有人说,一个企业如果能在上海立足,在其他地方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刘会平:我基本同意这种说法。如果一家企业能在上海取得成功,那在其他地方发展就比较游刃有余了。
  创业之初,是天天吃着馒头过来的
  纪春:好,我们就为大家具体来呈现您在上海的创业过程。您最初来到上海事业发展并不顺利,虽然您已经有了一些做包子馒头的经验,但您对上海的口味还不了解,您初到上海,事业面临的是怎样的局面?
  刘会平:确实,我刚来上海的时候事业发展很不如意,开了很多店都失败了。我记得,1998年的时候,我就开了两次店,但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做的时候真是满怀信心,感觉自己找了个很好的铺面,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自己真是很伤心。因为当时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很高,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可以说,1998年、1999年直到2001年,我都没尝过成功的滋味,到处寻找店面。
  纪春:没过过一天好日子,能用这句话概括您当时的生活状态吗?
  刘会平:还真是这样,我是天天吃着馒头过来的。
  纪春:创业初期非常地艰辛啊!创业初期的失败让您很伤心,情绪很低落。但您当时有没有痛定思痛,或者说冷静下来,认真地考虑一下您到底失败在哪里?
  刘会平:我确实冷静下来思考了。虽然当时是失败了,但我也有所收获,收获了很多的经验,特别是管理方面的经验、与他人沟通交流的经验。对于上海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口味,我也比较了解了。这为我日后事业的成功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纪春:能不能说一两件对您刺激比较大的小故事?比方说有没有一些顾客吃了他们认为不是太满意的包子馒头之后,对您出言不逊的?

  “小馒头”大理想(2)

  刘会平:那倒没有,顾客要是感觉你做的包子馒头不好吃,他们就不来了,倒是没有恶语攻击行为,最多说不好吃就完了。上海人素质还是比较高的。
  纪春:您能不能回忆一下对您来说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
  刘会平:记得在1999年,刚开始做点心的时候,是在上海的福建路上,开始的时候还可以,后来隔壁来了一家,也是做包子点心的,但是他们的味道比我们做得好,就把我们的顾客都给抢去了。经过了这件事后,我觉得,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不比别人强就会遭到淘汰。我自己也感觉很惭愧。大家都是做生意,别人比我们做得好,我心里的滋味很不好受。
  纪春:有很大的挫败感?在上海最初几年的创业过程是失败的,但这并不是件坏事,这些失败的经历为您日后的成功作了很好的铺垫。不过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在其他地方创业的时候您失败后就离开了,而在上海创业的时候,虽然也经历了长时间的失败,但您却依然坚定地留下来继续您的事业?
  刘会平:因为我感觉到上海的经济环境实在是太好了,不仅能给我带来很多赚钱机会,也给我带来很多学习机会。我能够在上海看到很多的创富传奇,我能从中学到很多,而在其他地方根本学不到。
  转机,一天10倍的增长
  纪春:这是您留下来的理由。刘董,刚才您告诉我们您为什么到上海创业,以及在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坎坷。下面您能不能告诉我们3年后发生的事情,您的事业发生了怎样的转机?
  刘会平:在2001年的时候,在我自身的努力下,再加上运气来了,我找到了一处比较理想的店面。做餐饮店面选址是非常重要的。店面地址好,再加上做的包子又合上海人的口味,我还在点心的制作工艺上做了一些创新,店开起来之后,从几百元的营业额做到三四千元的营业额。
  纪春:您是指一天吗?
  刘会平:对,是一天,当时真是10倍10倍的增长啊!
  纪春:您当时看到这个变化后是什么心情?
  刘会平:我觉得这是正常吧,我做得很用心,付出了很多努力,有努力应该会有回报,这是我努力的结果。
  纪春: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还记得那一年那个铺面给您带来多少利润吗?
  刘会平:我记得那一年应该是赚了十几万吧。
  纪春:但我看您的巴比馒头在上海卖的还是比较便宜的,这是不是意味着您的包子馒头生意利润率并不高?
  刘会平:我们确实是以量取胜的。我觉得我们的利润率还是比较合理的。我们走的是大众化的思路,针对的是大众消费者,不能搞暴利。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利润率,好好保持住就行了。
  纪春:你们的包子馒头在价格上有一定的优惠,是不是上海的百姓很认可?这是不是他们排队光顾你们店的重要原因?
  刘会平:绝对不是!在上海卖包子、馒头比我们便宜的有很多,我想还是从口味方面、从制作工艺方面,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他们排长队来买巴比馒头,肯定不仅仅是因为价格便宜。
  发展,突破自我
  纪春:是由很多种因素决定的。刚才说到您在2001年时事业的发展状况,那么,在此之后呢?事业发展一帆风顺吗?
  刘会平:在以后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比较大的困难就是企业的管理问题。公司在不断地扩大,人员也越来越多,我必须在企业管理方面多下些功夫了,要多学习。我觉得我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突破自己。
  纪春:怎么理解“突破自我”?您觉得您的知识结构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吗?还是在管理理念上您的想法有些落伍?或者是其他事情对您有困扰?
  刘会平:我早年辍学,没有系统的学习经历,所以对我来说,将一个店面发展成一个大的连锁餐饮企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也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要突破自己。不但是在知识上丰富自己,还要从经营思路上获得更多的突破。

  “小馒头”大理想(3)

  纪春:这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能不能具体说说您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难题?
  刘会平:主要是如何吸引人才的问题。一开始的时候是吸引一些技术类的员工,现在是要更多地吸引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有经验、有思路的人。要发展企业,人才是最重要的。
  纪春:巴比连锁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刘会平:在2003年下半年,开始尝试着做连锁经营。
  纪春:有没有遇到阻力?
  刘会平:倒是没遇到什么问题,想加盟的人非常多。我们会为这些想加盟的人提供一系列的服务,让它们的经营有所保障。
  纪春:巴比连锁的这种新模式是您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还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所做出的决定?
  刘会平:应该是深思熟虑之后所做出的决定。即便是突发奇想,但要完善这种想法也要经历一定的时间。绝对不能脑袋发热特别冲动地做事情,而是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一步一步地去实施。
  纪春:为此您做了怎样的积累和准备?
  刘会平:2001年、2002年,我都在不断地学习。在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