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美国货币史(1867-1960) >

第46章

美国货币史(1867-1960)-第46章

小说: 美国货币史(1867-196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杂,并且对于我们的分析来说意义不大。然而,职能划分的最终结果十分重要,并且 
引发了体系内部大量的矛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纽约储备银行和联邦储备委员会 
之间无休止的权力争斗,并且伴随着两个阵营中参与者的变化,权力的均衡也不时地发 
生转移。在之后对 %’ 世纪 %’ 年代和 &’ 年代早期的讨论中,我们将回顾这段争斗( 第 ( 
章、第 + 章)。最初,纽约储备银行占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了权力向 
联储委员会手中集中的大趋势。因此到了 &’ 年代末期,联储银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技 
术操作和咨询方面。联储银行中善于游说的干将们通过加重其观点在整个联储委员会 
或储备体系决策中的分量来施加影响,而不是直接通过储备银行擅自采取行动。 
%* 最初,发行联储货币的方法有收购黄金,对“ 合格”票据进行再贴现,对外贸汇票 
进行贴现,以及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和汇票( ;…。。/ 01 23456782),而其 
反向操作可以实现 货 币 退 出 流 通。在 〃#〃( 年,一 项 修 正 案 扩 充 了 发 行 联 储 货 币 的 方 
法,该修正案批准可以基于成员银行所持有的 〃9 天票据对其预先支付款项,而 〃9 天票 
据须由可再贴现的合格票据或政府债券担保。〃#〃+ 年的修正案又批准了基于成员银行 
上述 〃9 天抵押票据发行联邦准备券。〃 
&* 最初的法案中包括了两个隐含标准,它们决定了联储货币量发行和退出的额度: 
其一,金本位制。它体现为对美联储的黄金储备要求———在法案通过时,金本位制是至 
高无上的规则,并且随后理所当然地延续了这一最高权限;其二,“ 真实票据”论。依据 
此理论,货 币 发 行 数 量 应 与“ 有 真 实 贸 易 背 景 的 票 据、银 行 汇 票 和 汇 票( ;…。。/ 01 23: 
456782)”( 第 〃& 章)相关,其贴现率应“ 促进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第 〃 章)。这两个 


# 
见附录 ;,第 % 部分,尽管上一注释指出两者不同,但我们仍认为两者是等价的。 
〃#&% 年扩展了联储银行可以预付资金 的 抵 押 品 的 范 围,批 准 联 储 银 行 可 以 对 成 员 银 行 的 任 意 资 产 垫 款。 
〃#&% 年 % 月 %+ 日紧急出台的《 格拉斯 斯蒂格尔法》赋予了储备银行这一权力,并且 〃#&9 年出台的银行法案永久 
性地授予了这项权利。之后另一个值得关注( 现已不 再 重 要 )的 变 化 是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联 邦 储 备 银 行 可 直 接 向 国 内 
借款者发放贷款( 于 〃#& 年颁布)( 见第 《 章)。 
同样,《 格拉斯 斯蒂格尔法》还扩充了联邦准备券发行的抵押品的范围,法案规定,除黄金外,储备银行资产组 
合中的政府债券也可作为 (’) 抵押品的一部分。 
见《 联邦储备法》,联邦储备委员会 〃#〃 年年度报告的 & 页和 &( 页对其进行了转述。 
〃#〃
美 国 货 币 史(!〃#—!%#&) 
! 〃#%&’() *+;&#() #… &。% /+&%0 1&’&%; 
!〃# 
!!!!!!!!!!!!!!!!!!!!!!!!!!!!!!!!!!!!!!!!!!!!!!!!!!!!!!!!! 
标准在操作中都被认为带有自动调节的性质。 
从字面上理解,决定货币 总 量( 存 款 货 币 和 通 货)的 上 述 两 个 标 准 显 然 是 矛 盾 的。 
正如我们反复强调的,保持金本位制意味着,货币存量必须要与国际收支相平衡;另一 
方面,真实票据论并没有对货币数量形成有效限制。! 然而,事实上两者之间的矛盾并 
不突出。金本位制决定了货币总量的长期变化,但给短期变动留下了较大余地。黄金 
储备和国际资本市场为短期失衡提供了缓冲。更重要的是,金本位制不能决定通货和 
存款各自在货币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但真实票据论却与之相关。创建联邦储备体系的 
先辈们对中央银行目标的认识是在国民银行时代的货币恐慌中形成的。在他们看来, 
基本的货币问题是银行危机,这是由公众试图把存款兑换成通货的过程而引发的。为 
了阻止这种兑换引起大范围的银行破产或银行对现金支付的限制,必须要采取措施,使 
得在不减少两者总量的前提下,将存款转换为通货。这就需要某种能迅速扩张的通货, 
即联邦准备券,以及能够使银行把资产转换成这种通货的办法,即贴现。〃 因为当时商 
业银行以“ 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银行汇票和汇票( %&’’( )* +;…。/01+)”的形式持有大 
部分资产,限定“ 最后贷款人”仅向此类票据再贴现虽无益处,但也不存在严重的缺陷。 
这一不合理要求无疑反映出:一方面,货币当局对与“ 商业”活动对立的“ 投机”活动的 
不认可;另一方面,在货币量的一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具有“ 弹性”和货币总体具有“ 弹 
性”上的混淆#———这种对投机活动的不认可和对弹性的混淆使储备体系一直以来饱受 
困扰,并且时至今日仍伴随着我们。 
这一法案刚通过不久,其适用的环境就发生了变化。在这一体系开始运作之前,一 
战爆发了。交战国很快放弃了金本位制,大量黄金开始涌入美国用来支付协约国的货 
款。到战争后期,美国已经严禁黄金流出。金本位制没有形成对货币总量的有效限制。 
在 #2 世纪 #2 年代,世界范围内金本位制的重建只维持了一个短暂的时期,并对联储政 
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此后金本位制再也没能发挥法案制定者们所预期的作用。 
真实票据论的境遇同样糟糕。美国参战后,政府债券贷款( ’)/0( )0 1)3+405+06 (+7 
…84&6&+()就开始与作为储备银行再贴现抵押的商业票据一样,成为再贴现的抵押品,并 
且两者数量不相上下。如上所述,联储体系受权发行的联邦准备券是基于再贴现资产 


# 
见 9: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