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世界绝密经典营销案例149篇 >

第22章

世界绝密经典营销案例149篇-第22章

小说: 世界绝密经典营销案例149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你如何理解可口可乐公司创始人艾萨?坎德勒所言 “假如可口可乐的所有公司所有财产在今天突然化为灰烬,只要我还拥有‘可口可乐’这块商标,我就可以肯定地向大家宣布:半年后,市场上将拥有一个与现在规模完全一样的新的可口可乐公司。”?
3.针对中国饮料业的市场环境,你能否为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其他具有操作性的本土化策略?


案例七、默多克集团之中国攻略
世界500强之一的媒体帝国——默多克新闻集团由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控股电视、电影、书籍、杂志、网络以及报纸等多种行业,共拥有175种报纸、5家杂志和23家电台,电视网横跨南北美洲、大洋洲、欧洲和亚洲,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净资产超过470亿美元。在西方国家,默多克新闻集团的触角几乎已经触及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美国市场上,福克斯娱乐集团的主营业务是影视节目的生产和发行,其子公司二十一世纪电影公司是好莱坞的电影重镇,另一子公司福克斯电视网则是美国的四大电视网之一;英国市场上,新闻集团1991年购买了英国天空广播公司进入卫星电视领域。1993年7月默多克购买了亚洲的STAR TV,2001年成立了Sky Global,综合了新闻集团主要的国际卫星电视及相关资产,包括英国的天空广播公司、亚洲的星空卫视和一些拉美的卫星电视资产。
其实,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默多克已开始把他的触角向中国延伸。默多克第一次访问中国自称是以旅游者的身份,但事实上他的首次访华便促成了新闻集团与中国的第一次合作,新闻集团旗下的二十一世纪福克斯公司向中国中央电视台提供了包括《音乐之声》、《巴顿将军》等在内的50多部影片。现在,二十一世纪福克斯公司摄制的《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等影片早已为中国观众所熟悉。
近几年,新闻集团在中国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1999年3月,新闻集团北京代表处成立,同年12月,新闻集团亚洲全资子公司星空传媒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尽管在80年代中期新闻集团已开始了与中国的正面接触,但真正拓展中国业务还是在90年代才开始的。如今,总部设在香港,辐射整个亚洲地区的综合传媒机构——星空传媒集团为新闻集团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它通过卫星以8种语言向5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多种平台内容和多元服务。在这几个频道中,与华人合作推出的凤凰卫视成为亚洲最成功的电视台之一。2001年12月,新闻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星空传媒旗下的星空卫视获准在中国广东落地,这也是中国首次将有线网落地权授予一个全新的境外频道。目前,中国观众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收看到星空传媒9个频道的节目,其中包括很多人已经熟知的凤凰卫视中文频道、Channel'V'音乐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等。
一般来讲,投资媒体是长线投资,需要大量的投入,通常要有5到10年才能看到效果。在印度,新闻集团做了8年时间,现在开始有了较好的商业回报:如今在印度最受欢迎的50个节目中,星空传媒的节目就占了其中的46个。有资料显示,除中国内地市场之外,星空传媒在亚洲其他市场已实现了全线盈利。星空传媒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智?默多克也说:“新闻集团的任何投资都是追求商业回报的,但在目前的中国,包括星空传媒在内的传媒集团眼光必须放长远一些。”但实际上,星空传媒在中国的业务也正在稳定增长。
新闻集团在中国的营销是很注重环境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针对中国市场的政治环境,坚持互信互利的原则,寻找与中国政府的共同点,力求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与中国政府合作,关键是要互信和互利”,或者说新闻集团的成功秘诀就是“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新闻集团一位人士说。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是有效的。星空传媒及其所属频道与中国30多个省市的有线台合作编播音乐、体育和人文地理节目,其中《神奇的地球》、《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等节目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可以说,星空传媒已经被公认为深入中国市场最有效,与中国政府关系最好的国际传媒巨头。
如今,针对技术环境的快速变化,新闻集团密切关注大陆“数字化”动向,关注中国数字电视的推广,以寻找更大的商机。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收费电视在我国将有很广阔的发展前途。同时,中国发展数字电视的时间表已经相当明确:2005年全国四分之一的电视台将发射和传输数字电视信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向全世界传输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2010年主要大城市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东部相对发达地区普及数字电视;2015年停止播出模拟广播电视。对星空传媒来说,将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方面,新闻集团也可谓是行家里手,其经营的天空电视台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收费电视台,而旗下的NDS有限公司则是世界领先的数字压缩和加密技术、互动电视技术、电视有条件接收系统的供应商。据报道,2002年NDS公司已经与四川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合作,推出中国首例大范围用户的数字互动电视服务。除了技术上的优势,向来崇尚内容的新闻集团在内容提供上也已经有了良好的积累,星空传媒集团拥有全球最大的当代华语电影片库,收集逾千部汉语(包括粤语)影片,并已同多家优秀的汉语制片商、以及众多好莱坞大制片集团商签约长期订购影片,享有独家首轮播放权。
我们知道,传媒行业壁垒是个难题,但是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机遇还是很大的。
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在2002年3月11日重新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其中规定部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法人股限制或不能向外商转让。其中明确禁止外商投资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不过,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家政策对外资进入中国传媒业的处理还是很灵活的。中宣部、广电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早在2001年8月就出台了有关中国传媒融资的17号文件,其中规定:发行、印刷、电影集团经批准,是可以吸收外资的。除了国家政策的限制,外资进入中国传媒业还存在一些无形的产业壁垒,比如地方保护主义观念以及地区性的垄断。
2004年11月文化部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意见指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在已逐步放宽准入的基础上,将进一步降低门槛,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意见强调,文化部门将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制定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和法规。对过去颁布实行的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法规要进行认真清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据悉,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有数据显示,在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占到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就业人数占到2/3。鼓励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文化产业,将有助于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新格局。
“主动、正面地与中国政策对接;以国际化的视野做地地道道的本土化节目。”这是默多克针对巨大的中国市场以及严格的管制制定的中国攻略,成功与否还需要未来时间的检验。
'试析'
1.谈谈你对默多克新闻集团进入中国市场时“寻找与中国政府的共同点,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这一成功秘诀的看法。
2.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哪些产业或市场时更应关注政治、政策环境的分析,原因如何?
3.营销学中“主动、正面地与中国政策对接;以国际化的视野做地地道道的本土化节目。”这一默多克集团中国攻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营销理论应用训练题'
分析所在的周围环境,你认为销售火腿肠有利吗?原因何在?请对此问题作以讨论。























第四章  分析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
案例一、需求在于引导,市场在于创造
举世闻名的“柯达胶卷”生产者美国柯达公司早在六十年代初就着手开发世界胶卷市场,但他们并不急于推出自己的胶卷,而是率先开发出大众化自动相机,并允许其他厂家仿制。由于自动相机使用方便,物美价廉,很快就风靡世界。相机的爆增给胶卷创造了广阔市场,于是柯达公司迅速推出“柯达胶卷”,销路顿时遍及全球。
'试析'
柯达公司生产胶卷而却率先开发出售相机的经营战略能给企业营销带来什么启示?
'分析'
柯达公司的这一经营战略能给企业带来以下启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仅要敢于“闯市场”;而且要善于引导需求“创造市场”。“闯市场”,无非就是到市场上走一走,看看行情,什么东西畅销就生产(经营)什么,其结果只能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不免有一种市场难进,生意难做的感觉。“创造市场”则不同,它是在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周密调研的基础上,着眼于潜在市场,着力为自己的产品开拓市场。这是柯达公司决策者的精明过人之处,也是“柯达胶卷”在强手如林的竞争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由此可见,引导需求,“创造市场”是比“闯市场”更高一层次的思维。当然,“创造市场”,不是闭门造车,主观臆断。市场经济自有其规律,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要想“创造市场”,首先要必须要有强烈的“创造市场”意识;其次,市场调查要深入全面,防止瞎子摸象,筛选信息要仔细,防止鱼目混珠,从而做到超前决策;再次,要敢于冒险,看准了就干,优柔寡断,怕这怕那,只会坐失良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拥有自己一方独特的新天地。











案例二、“丽卡娃娃”的营销术
本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宝物玩具公司推出了“丽卡娃娃”。这种玩具娃娃有一点极为与众不同——由于该公司考虑到顾客不可能连续买多个“丽卡娃娃”,于是他们杜撰出了不同的“丽卡”简历,分别配套推出了每个娃娃的“父母”和“朋友”,为每一个娃娃塑造出一种生动的家庭背景和气氛。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替换服装的配套服务,并为小朋友安排了一系列免费参观和游艺活动。由此,宝物公司紧紧抓住了一批又一批小朋友的心,使“丽卡娃娃”30年来在日本玩具销售中一直雄居榜首。
'试析'
“丽卡娃娃”在日本长期销售不衰的原因。
'分析'
“丽卡娃娃”在日本长期销售不衰的关键原因就在于经营者深喑“链式营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