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成长]1978-2008私人阅读史 >

第14章

[成长]1978-2008私人阅读史-第14章

小说: [成长]1978-2008私人阅读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纪80年代早期的诗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已浮出水面。我记得谢冕编过一套《朦胧诗选》,当时非常喜欢。那时候大学里最流行读的书就是存在主义,于是读了最多存在主义的作品,如尼采、萨特,我们这一代人受他们的影响太大了。周国平写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让我印象深刻。   
    我在上海读书,而女朋友在杭州,大学四年没有条件见面谈恋爱,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复旦大学的图书馆里度过的。我是学新闻的,课程比其他系的同学都要轻松,所以就在图书馆读书,一排一排地读,从一楼一直读到了阁楼,复旦图书馆的阁楼是向研究生和博士生开放的,本科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到阁楼上去读书了。那时候的阅读是一种集体阅读,集中在哲学、历史和文学方面。但小说我读的很少,读的比较多的是诗歌,苏联、欧美、中国内地与台湾的诗歌我都读。   
    对我影响大的经济学读物有两本,我接触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就是萨缪尔é?的《经济学》,而我也是凭借这本书进入新华社工作的。因为当时要考取新华分社,但新华社一般招人都会从实习生里选拔,而我没有在那里实习过,所以他们考我就是用萨缪尔é?的《经济学》,从此,我开始了13年的商业记者生涯。另外一本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曼昆的思想和他的创作技巧让我很着迷。至于其他经济类书籍,喜欢的是张五常的作品。当初读到他的《卖桔者言》时,感觉以这样的手法来写一本经济学书实在很有趣。还有一本泰德罗的《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则是让我见识到当世欧美学者的财经写作高度,其他如《??恩斯传》也是人物传记的经典作品。在过去20年里,我读过很多财经类图书,如韦尔奇的管理书籍、《长尾理论》等等,但是如果从30年的角度来讲,这些书对我的影响还不如一本《三国演义》大。所以我没有选择很专业的书放进我的30年书单。   
    我大学学的是新闻,专业的书我印象没有多少,但我看张季鸾的所有作品,就是他当年办《大公报》写的评论,印象很深。因为从这些作品里你看到的是一种这个职业的气节,以及敏锐性。新闻是很容易做得平庸的一种职业,特别是你做的时间越长,抱怨和不平衡就会越大,老是写字会感觉得不偿失,但一旦停止写字也就没有了你的价值。做媒体的很容易陷入到这样的情绪里。但是我当了十多年记者,一直没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因为在大学里我读过这样的作品,我知道一个好记者应该怎样让自己留下来。当年的许多政治人物都烟消云散了,但我们依然能记住这些记者的名字与作品。这些作品帮助我们建立一种职业和人生的价值观。   
《私人阅读史》第三部分 后记:编馀零墨   
    对我影响至深的三作家:沈从文、张承志、金庸   
    1990年大学毕业后读的书就杂了。政治、商业类的读了很多。我倾向于集中读一个人的作品,例如鲁迅、沈从文、梁启超、金庸、茨威格、德鲁克、史景迁、黄仁宇、张五常,他们所有的作品我都读。但在写作的方式上对我影响至深的是三个人。   
    第一个就是沈从文。22岁那年,我夹着一本《从文自传》在湘西流荡了一个月。我坐在沅水的船上,想象当年沈从文也在这条水上,每隔一天给他的三三写信,我看着他看过的那些风景,“一切光景过分的幽美,会使人反而从这光景中忧愁”,我在他出生的木床上跟他80多岁的表妹聊天,老太太目已半盲却牙齿洁白,我去看夕阳下的凤凰城墙,很多年前,少年沈从文也在这里站立过。   
    沈从文的文字委婉而冷酷,如丝般柔滑清纯却让人冷到骨子里去,他那种对生命珍视到极致却又实际上完全的无所谓的倔强态度,实在令人着迷。我读过沈从文所有的文字,但是说实话,我只喜欢《从文自传》和《湘行散记》两部。他的人生,像极了他的文字,平缓优雅而冰冷透澈、貌似柔软却无比倔犟。我在青年的时候碰到沈从文的文字,却好像是命中注定,他和当时盛行的尼采、海德格尔等思想纠缠在一起,让我对生命开始产生别一样的思考和态度。   
    在影响我的文学家中,还有另外两个人。第一个是张承志。我希望他写过的其他小说或文章全部烧掉,只剩下一部《心灵史》,我认为,这部小说是迄今汉文字在“叙述之美”上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张承志的文字有一种由内散发出来的极致之美,他的每一个字都好像可以掰开来看,里面有血有肉有骨骼脉络。读他的文字,常常会让你摔书而起,走到户外或阳台上,仰望星辰而不知所云。我不知道到我50岁的时候还会不会像30多岁时这样的喜欢张承志,因为我那时候可能已经平和,已经“放下”,而在此时此刻,却只有他的文字让我一边读一边打寒颤。   
    第二个是金庸。金庸创办《明报》,日日写头版专栏,针砭时政前后二十余载,而同时他竟还写武侠小说,一天一段,前赴后继,创造另一个虚幻的江湖世界。读金庸的小说,每每让人热血沸腾。我从走出大学起,便日日在商业世界中厮混,所见之人均为精怪,所历之事全数传奇,若奋而跻身其间,早就在金钱游戏中乐不思蜀了,却还哪里肯坐在一支台灯下写字读书。好在金庸的书读多了,便常常把一个个企业的起伏看成是大大小小的江湖,把一桩桩成败是非当成是命中逃不过的报应因缘,便这样少了入场竞斗的力气,反倒能闲气地在旁边看看,当成是他人的世界,别处的生活。就好像彼得?德鲁克每隔五年要读一遍《莎士比亚全集》一样,现在,我每隔三五年也会忍不住再读一遍金庸小说。对金庸不满的是,他写的太多。我有时候便想,如果他这辈子只写过《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和《鹿鼎记》,那么他的声望大概比现在还要高出很多。   
    35岁以后,你的书单上不会出现新书   
    对于我面前的这个30本书的书单,每一本书对于我的意义都是不同的。例如尼采的书,影响的是我一辈子的价值观。而有一批文学家影响了我的写作,例如沈从文、金庸、张承志、茨威格,他们告诉我汉语写作到底该怎么写。还有一些人物类的写作,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李普曼传》,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它在1982年被??译到中国,在当时并没有征得作者的版权许可,因此我自己的公司早已又把此书的版权买过来了。它的作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作品被??译成了中文并影响了无数中国青年。李普曼的职业规划、价值观对我影响很大,那是本很厚的书,??译过来有70万字。   
    我1994年开始写专栏,1996年的时候开始写书。从一开始,我就计划每年都要写一本,现在已经是2008年了,我不止写了12本书了。因为有这样的计划,因此我的阅读到后期基本上功利性非常强。我看费正清的《剑桥中国史》,十二卷,我以前没有读过,只读过他的《美国与中国》,但我从2005年开始读《剑桥中国史》,那是因为我要写《激荡三十年》,要了解中国企业百年的历史。   
    进入2000年以后,我读的书很多,但95%的书都是一??而过,就像跟一个你不想认识的人擦肩而过。一个人到了35岁以后,朋友越来越少,看来看去还是老面孔,不大敢轻易相信别人,了解的兴趣也减少了。阅读也是这样,看来看去其实还是这些书。在你的书单上不会出现新书。我最近在读的书是《圣经》和《资治通鉴》,看《资治通鉴》还是写作的需要,而看《圣经》则是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宁静。   
  手机txt小说下载网…阿巴达 提供下载      
    小说排行榜:/top。html  
    最新更新小说:/news。html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