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经商十训 >

第10章

经商十训-第10章

小说: 经商十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姑且不论这句话到底有几分真实性,但是据人说,他就是因为有了这句话的鼓舞,让他拥有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勇气。虽然宣传时代的到来,在当时可能还得等一段蛮长的时间。

  □有识才的慧眼

  要想得到各种各样的人才,商人首先必须有一双识人的“慧眼”,否则,良莠不分,鱼龙混杂,往往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负作用。要想慧眼识人,就必须遵守一定的方法。

  1.根据能力特点选人

  人的能力有能质和能级的分别,在选择使用人才时,需要通盘考虑。比如有的人善于辞令,讲话极富有说服力、鼓动性和吸引力;有的则“茶壶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这是人们口头表达能力的差别。单就这一点而言,前者适宜于安排在企业的宣传、公关、推销等岗位上,后者适宜于安排到文秘、科研、资料统计、设计等岗位。

  企业在对新职工进行能力判别时,一方面可在试用期给予试验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可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测定。世界上许多企业很早就运用能力倾向测验进行人事安排,我国近年也开始出现了这方面的试验。

  我国上海儿童食品厂运用自己编制的一套对食品生产操作工人进行测验的工具,测定了几十名技工学校毕业生,按照成绩,将他们分为敏捷型(手臂运动灵活性高者)、灵巧型(手眼配合灵巧者)、注意型(注意力分配和动作稳定型测验优秀者)、创造型(创造性思维能力高者)和综合型(各方面测验都较优秀者)。在工作分配上,把敏捷型和灵巧型的人安排在食品生产流水线上任操作工,把注意型的人安排在流水线上任仪表观察工,把创造型的人安排在车间机修岗位或者技术要求高的岗位上,把综合型的人作为技术骨干进行重点培养。经过半年的追踪研究和效果验证以及对干部和群众进行问卷和面谈调查,发现大多数新职工适应性较强,甚至有的在短时间内就对技术有了新的小改进,效果很好。

  2.根据兴趣和气质选人

  对人才的能力,不仅要考察反映人才业务素质的智力和技能等因素,而且要考察非智力因素,比如心理品质、气质类型和性格特点。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任何一个人能力的实际发挥都不仅仅取决于人才所具有的具体知识和技能,还与人才的许多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同样,每一个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不仅仅是智力方面的,还包括非智力方面的。

  (1)选人时要考虑人的兴趣

  大家常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和“监工”。因为当兴趣引导活动时可变为动机;当人产生了某种兴趣后,他的注意力将高度集中,工作热情将大大高涨;人一旦产生了广泛的兴趣,他就会眼界开阔,想像力丰富,创造性增强。总之,兴趣将使人明确追求、坚定毅力、鼓足勇气、走向成功。因此,企业在用人时,除要求专业对口外,也要适当考虑一个人的兴趣。因为任何人的兴趣都是可以变化的,只是程度和速度不一样罢了。比如鲁迅、郭沫若由学医改为当作家;钱学森原是学机电工程的,后搞空气动力,再后来研究控制论;李四光学的是机械专业,后来却搞起了地质。

  (2)选人时要注意气质类型

  心理学将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不同气质的人对工作的适应性不同。比如精力旺盛、动作敏捷、性情急躁的胆汁质人,在开拓性工作和技术性工作岗位上较为合适;性格活泼、善于交际、动作灵敏的多血质人,在行政科室或多变、多样化的工作岗位上更为适宜;深沉稳重、克制性强、动作迟缓的粘液质人,适合安置在对条理性和持久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性情孤僻、心细敏感、优柔寡断的抑郁质人,适合安排在连续性不强或细致、谨慎性的工作岗位上。只有将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发挥出人才的最大功效。

  □如何适时授权

  把责任和权力分派给别人,是掌握未来的最佳方法,因为授权让你有时间为未来预作规划与准备。从许多方面来看,授权很像教练在指导球员。好的教练不必追着球跑,那是球员的事,他也不用传授技巧,那有助教代劳。最佳教练关注的是发展策略。

  就如同最佳教练,最佳经理人也知道,在公司里爬得愈高,就愈不需要事必躬亲,大可让能力相当甚至能力更好的部属来做。

  就像最佳教练激励部属成为首席教练一般,成功商人也会尽力协助部属成长。他们非常清楚,良好的授权会让员工觉得充满挑战,促使他们成长。这更表示你对他们深具信心,可以提高他们的向心力,并扩展他们的眼界。因此,最佳授权者不会把不想做的工作丢给部属,反而是借此为部属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其实,最顶尖授权者的目标,应该是让他职位说明书上的工作栏废而不用。

  成功商人不吹毛求疵,管理、督导、领导、协调、引导、推动及促进工作。成功商人不再被工作所羁绊,工作层次提高了,对公司的贡献也变大了,并且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留给自己和家人。不过,这只是理论而已。

  实际上的情形是:大多数商人都不相信他们的部属能把事情做得和他们一样好。即使他们真的做到某种程度的授权,他们心里也都非常明白,如果有任何差错,他们还是逃脱不了责任。因此,授权的风险实在太大,尤其过去曾有失败经验的商人,他们更不会愿意重蹈覆辙。

  有这种观念的商人不是未能充分了解授权的真谛,就是未能正确授权。授权的重点不在于谁的能力比较好,而是在于谁有精力去做比较重要的工作。

  至于那些曾经授权却损失惨重的商人,到底该授权给谁呢?也许你的部属不了解你要他们做什么事;或许他们缺乏必要的技能或人格特质;或者他们觉得你不过是把不要做的工作推给他们;也可能他们并不怎么感激你提供的大好机会;或许他们不了解你对他们的期待为何;或许你授予责任,却没相对给予权力;或许你的员工明了接受这份工作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也或许贵公司的经理人,向来都喜欢把部属的功劳记在自己的头上……

  要成为成功的授权者,首先必须知道如何授权。

  例行公事这些工作即使你闭着眼睛,都能做得很好。尽管你乐在其中,还是训练别人来代劳吧。

  人尽其才。也许你的部属有的做事细心;有的非常有想像力,文笔很好;有的是电脑天才。记住要善用部属专长。

  自己不熟悉的工作如果别人能做得更好,你就没必要浪费时间,亲自动手。

  不过,还是有一些工作是无法授权的:

  仪典性质的工作像退休、葬礼、宴会、婚礼、部门庆典、颁奖等等,若需要你在场,谁也无法取代你。所以,你一定要亲自出马。

  决策性质的工作除非你身兼商人和团队成员的双重身份,在工作绩效的评估上必须避嫌之外,你必须对有关人员的雇用、开除和升迁做最后的决策。

  危机处理。危机是在所难免的,不过适时授权能让你更有效地解决危机。

  授权不但可帮助他人成长,你自己也会从中获益。对你而言无聊的工作,对别人来说未必如此,如果某项工作常是你一个人独揽,应该也要教教别人怎么做,以便你请假或缺席时有代理人。下面的步骤可协助你决定授权的工作内容:

  (1)列出所有工作的职责及完成每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2)列出每个部属的最佳技能及过去优越的表现。

  (3)把职责和部属配对,并列出每位部属需再加强训练的部分。

  (4)设计成绩评核系统,以考核部属从事你所授权工作的成绩。

  分派工作时,要从最低层级的员工往上指派。不要只一味地指派工作,也要懂得说服。向你选定的员工说明这份工作的宝贵之处:有挑战性、可以获得更多成就、工作不再呆板、可能因此获得晋升、更能引起高级主管的注意、有机会学习新技能等。让授权成为你支持员工、鼓舞士气的最佳工具。

  授权的方式、内容及对象都非常重要。换句话说,你的态度会影响员工的意愿及工作品质。要尊重你的部属,肯定他们的成就,让他们知道你为什么会选上他们。让员工们心存感激,感谢你给予他们一个更有意义并能贡献心力的机会,这远比加薪或定时发薪,让他们养家活口,来得更有价值。

  所以,为了表示你对授权对象的诚意,找个时间,找一个不会被干扰的地方,和他做个私人会面。下面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事前准备弄清楚为什么你会把某份工作指派给某人,并针对对方的个性,激励他好好表现。事先准备对方可能会发问的问题、预留充分的讨论时间、准备好必要的资料或训练事宜,最后是理清权责。大多数人在主管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多半会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能不做就不做。

  表达你希望的成果之后,把讨论内容引导到要完成此项工作所需的方法上。尽量让你的部属用他自己的方式做,不要处处禁止与设限,而且,不妨把你期望的结果,明确地表达出来。因为大部分人都会尽力完成别人对他们的要求,至于对自己的期望,反而不会拼命去做。因此,表达你的期望时要小心。期望太低,部属可能觉得无聊、没什么激励作用;期望太高,被授权者又可能感到难以完成而很快就放弃。鞭策你的部属,但是不要让他们崩溃。

  平等对待部属。你应该把被授权者当作是共同完成工作的团队伙伴,没有尊卑之分。

  制定进度表时尽可能让被授权者自己确定完成期限。日期要明确:“在下个月十五号之前”比“下个月中旬”,来得明确、有用。

  进度表也可让你检核部属的进度,并适时提供意见。

  让被授权者成为明星。自豪地把被授权者介绍给你的主管、同事和其他共事的人。要让大家知道你已经授权给这个人,他能全权处理任何问题。同时,可强调被授权者的权力,再次提醒被授权者的职权范围,并使他更有自信。

  恳请对方全心投入。“你有没有把握能够在十五号之前完成调查,并交一份完整的报告给我?”这样的问话可加强对方对工作投入的承诺,而不只是单纯地接受指派工作。而在会议结束之后握个手,也有相同效果。

  放手让他去做。一旦授权给别人,就要尊重对方,不要干涉。虽然别人未必都能做得和你一样好,但是给对方一个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总比什么都没尝试来得好,而且你也会从中获益。

  当心反授权这种情形发生。在被授权者第一次碰到问题来找你求助的时候,他会说:“我们碰到一个问题。”然后把解决问题的责任丢回给你,不要重复“我们”,要用“你说得对,这里是有一些问题。你有什么建议?”在这个时候,提出问题通常比提供答案来得有效。

  如果对方缺乏自信,你应该回顾一下他过去的工作表现,并重申这份工作非他莫属。假如部属怕被批评,你所提出的建议就要用肯定的口气。也就是说,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