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经商十训 >

第7章

经商十训-第7章

小说: 经商十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之一就是人才的争夺,哪个企业得到优秀人才,哪个企业就掌握了商战取胜的主导权。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如此。但只拥有人才还不行,还要善于培养和运用人才,要充分激发其潜能,大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为人才的发展和成长提供广阔空间。所以,高绩效团队建设必须以聚集人才为起点。

  4.协作与沟通

  团队成员间的密切团结和高效沟通,不仅可以减少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成员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和相互交流,使各成员的矢量和最大化,以实现团队的整体目标,而且可以实现团队成员间智力资源共享,促进知识创新。比尔·盖茨认为,包括微软在内,许多成名的公司,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团结的、高效沟通的团队精神。

  5.走出团队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团队建设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如下表现:

  (1)团队背离了公司的目标。它创造了自己的规则,而这些规则违反了公司的规则。它拒绝使用“外人”,即使是在人手和资源极度短缺的时候。不管在何种环境下,它总是力图使用自己内部的、往往带有局限性的方法去应付问题。它在保护所持有的信息的过程中变得自私狭隘,使公司中的其他团队无法接近这条信息。它开始相信,它能够对外成功地实现公司的目标、战略、规则和理念。

  (2)追求意见一致是出于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原因,而不是出于过程的原因。

  (3)成功的团队可以常胜不败,而失败的团队则只能消亡。

  (4)团队的领导者对任务或成员间的交往放任自流,这为非正式领导者的出现创造了可能。当存在竞争关系的几个非正式领导者同时试图对团队施加影响时,整个团队会分裂为几个互相争斗的小集团。

  (5)领导者忽视了团队内部的冲突,或对冲突处理得不彻底,甚至做出错误的处理。

  (6)团队形象模糊,结构过于松散,成员间的关系无缘无故地随意变动。

  (7)团队的任务及其对整个组织目标所做的贡献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8)没有借助“聚集在一起”式的活动进行充分的社会交往。

  (9)团队的贡献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奖励。

  (10)公司认为团队建设无足轻重,但管理人员将管理视为操纵别人的机会。

  (11)企业内部存在违背正式组织结构的地位等级制度。

  (12)多数管理人员认为,冲突能够提高绩效。这助长了团队之间和团队内部的冲突现象。如果冲突只针对工作,确实能够提高绩效。而事实上,由失败者发动的“战争性的冲突”往往会取代“工作性的冲突”,从而降低了绩效的标准。士气的本义即指军队作战时的精神状态,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拿破仑曾认为,一支军队的实力,3/4是由士气构成的。其含义延伸到现代企业和组织中来表示团队的工作精神和服务精神。概括地说,就是团队精神,即团队成员愿意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和工作风气。

  一个团队的优秀与否首先要看这个团队的士气如何:

  1.高士气团队的特征

  (1)团队的团结来自于团队内的凝聚力,而非由外部情境决定;

  (2)团队中的成员之间没有分裂为相互对立的小团体的倾向,没有离心倾向;

  (3)团队本身具有解决内部矛盾,处理内部冲突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4)成员之间彼此理解,对团队具有强烈的认同感,成员对团队有较强的归属感;

  (5)团队成员都明确地理解和掌握团队目标;

  (6)团队成员对团队的目标及领导者抱信任和支持的态度;

  (7)团队成员承认团队的存在价值,并且有维护团队继续存在与发展的愿望。

  2.影响士气高低的主要原因

  (1)对团队目标的认同

  士气是一种团体意识,是团体成员对组织的集体态度,它代表一种个人成败与团队成就高低休戚相关的心理。如果团队成员接受赞成、拥护团队的目标,认识到团队目标反映了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具有较高的价值,个人就愿意为达到团队目标而努力,则团体士气就会高涨。

  (2)利益分配的合理性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是马克思的至理名言。人们为团队工作,总要获得利益,或物质的,或精神的。利益的分配,代表着一个人的贡献和成就。必须公平合理,同工同酬,论功行赏,这样才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士气;反之,就会引起职工的不满,挫伤职工的积极性,降低团队的士气。

  (3)团队成员对工作产生满足感

  对工作感到满足就能够提高士气。什么是满足,就是个人对工作非常热爱、感兴趣;而且工作要适合个人的能力与特长,使个人有用武之地。因此,要提高士气,就应根据职工的智力、才能、兴趣、技术特长安排每个人的工作。如果个人的能力超过了工作的要求,个人就不会有什么满足感,觉得没劲。反之,如果个人的能力不及工作的要求,则个人就会生活在一种痛苦的压力中。所以,工作的安排必须以能够施展他的抱负且具有挑战性为宜。

  (4)优秀的领导者及领导集团

  研究表明,领导者和领导集团作风民主,广开言路,乐于接纳意见,办事公道,遇事能同大家商量,善于体谅和关怀下级,则团队士气高涨;反之,遇事独断专行,压抑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领导者和领导集团可能降低团队的士气。

  (5)团队内部团结和谐

  团队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谐,相互赞许,认同,信任,体谅和通力合作,凝聚力强,很少有敌对冲突现象,则士气较高;反之,搞“窝里斗”,本来想好好干,有点生机的团队也会慢慢地变为没有了生机和活力,也就是说“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6)良好的信息沟通

  领导与下级,上级与下级以及同仁之间的意见沟通受阻,会引起职工的不满情绪而影响士气。单向沟通,没有反馈信息,容易使人陷入不安并产生抗拒心理,从而降低团队的士气。所以,要让员工参与决策,进行双向沟通,方可提高员工的工作精神和状态。

  团队凝聚力是团队活性的重要标志,提高凝聚力必然能够增强团队行为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团队的凝聚力与工作效率

  团队的凝聚力高,工作效率就高。对吗?非也。研究与实践表明:团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之间存在着较复杂的关系,团体凝聚力高可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也可能降低劳动生产效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团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则凝聚力与工作效率之间成正比,凝聚力高,工作效率也高;反之,团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则凝聚力与生产效率成反比,凝聚力越高,越会抱团来抵制组织目标,其生产或工作效率反而越低。有的研究还表明,高凝聚力的团体成员更加遵循自己所在团体的工作规范。

  团队凝聚力的高低是影响生产效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也不是有了凝聚力,生产效率就自然高。管理者必须在提高团队凝聚力的同时,提高团队的生产指标的规范标准,使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加强对团队成员的思想教育和指导。克服团体中的消极因素,这样才能使团队的凝聚力真正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使团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只能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凝聚力是生产率提高的有利因素。

  2.凝聚力与工作满意度

  凝聚力较高的团队其成员对工作的责任感也较强。共同的利益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在达成目标之后,获得一定的工作满足感。同样,这样的团队中,成员之间彼此容易接纳、相容,因此而增强了友谊和吸引力。

  3.凝聚力和个人的成长发展

  如同凝聚力对生产率的影响一样,在高凝聚力的团队中,个人的成长也会表现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高凝聚力的团队可以提高人际吸引力,在共同分担的基础上提高生产率,使个人从中得到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高凝聚力有较强烈的团队限制特征,已经形成的规范、行为准则可能会限制个人潜能及能力的发挥。同样,它依靠团队聚合的力量抗衡社会的变化,如果这个社会的变化在短时内可能会带来团队利益的下降,那么,团队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就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抵消抗衡,其结果是使团队和个人脱离了变化的社会环境。

  4.凝聚力与团队行为的制导控制

  凝聚力是团队行为表现一致性的反映。利用形成的团队规范、人际吸引力和聚合的力量,制导团队行为是一种有利的管理手段。当然,这种手段也可能被消极力量所控制,从而对团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具有高凝聚力的团队有以自我为中心,与现实脱节的倾向,这使得团队做出不切实际,有时是灾难性的决策。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这种制导和控制朝着有利于实现团队目标的方向运行。运用凝聚力制导团队行为要考虑到时效问题,过多地采取这种方法,会逐步降低它的作用。仅仅依靠凝聚力,不辅以其他的手段,如激励、奖惩等,很难长时间保持其效用。

  高凝聚力团队要在共同目标下,使成员的价值观相互联结在一起,促成和推动凝聚力的增长,这是提高生产率、提高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发展个人和团队的重要管理手段。

  □激励和促动他人是最强有力的领导

  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定远景目标为企业找出了一条正确的前进道路,为一群联合起来的人们创造良好条件能够推动企业沿这条道路前进,而有效的激励可以保证这些人有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海尔领导人张瑞敏善于在管理中融入他对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倡在管理中要把人放在第一位。但事实上,他实行的却是一种强有力的领导。这种领导始于1985年的“砸冰箱”行动。“砸冰箱”为的是树立企业的远景目标,这可以说是领导的第一要务。什么是远景?远景是对一个企业组织的主要方面在将来的发展动态的描述。企业的远景是企业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象,也即他们对自己要“创造什么”的认识,它代表着一种共同的愿望与梦想,能够把人们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他们完成任务、开拓事业,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砸了不合格的冰箱,张瑞敏就是为了向员工传达“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远景。因为他知道,如果做不到最好,就不能获得有利的竞争优势。ICI公司的杰出领导人约翰·哈维·琼斯说过:“企业领袖必须着眼于最好,因为只有最好才能支配自身的命运,获得他们和他们的队伍所追求的报偿。这是一个不断加强的过程,最好的人想要加入最好的公司,最好的公司更容易与其他公司结盟,更易于购买技术,更易于打入本国之外的他国市场,更易于从银行或股东那里获得财力资助,还可部分避免在公众中散布开来的非常损害公司形象的批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