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经商十训 >

第77章

经商十训-第77章

小说: 经商十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增。

  1.沟通是个无底洞

  “沟通是个无底洞。”管理大师汤姆·彼德斯说。“人类的天性就是这样。为了使沟通稍合礼节一点,时间短一点,你必须努力与别人沟通。”

  彼德斯揭示了沟通反而使事情变得复杂的原因。其实沟通本身可以无处不在,现代化的沟通手段比过去更是丰富很多,然而,研究者发现,内部沟通中,至少有80%的会议、电话、亲自出席、E…mail属于分享信息,对行动没有帮助,不是为最后决策而沟通,如果对方对信息忽略的话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所谓“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而工作节奏加快、时间有限的压力也使人们缺乏倾听的耐心,散布消息或快速搜寻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成为沟通的主要目的,这也是谣言比正常渠道发布的信息快很多、传播范围大很多的重要原因:人们不愿意花时间认清本质,深入问题解决的进程。

  而有效沟通又是构建工作团队、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西游记》中的师徒西天取经故事,“九九八十一难”中有几难完全就是内部沟通出了问题。譬如“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无疑是对信息的本质把握最早、最清楚的人,但是他性子急,不擅传递正确信息。而唐三藏虽然“僧是愚氓”,但是毕竟是“师傅”,有约定俗成的权威。孙悟空虽然能干,但是擅自打死妖怪,就是冒犯权威。而猪八戒为了满足一己之私,对大馒头的兴趣早就超过了对妖怪的警戒,当欲望被阻后,利用师傅与师兄的信息通道淤塞,散布师傅爱听、师兄憎恶的谣言,结果师兄被逐。沙和尚本身对信息分辨能力不高,老实人凭感觉做事,只会唉声叹气。“白骨精”才是师徒四人沟通不畅的受益者,三打而后虽死,不能断定这几个哥们之间内心不起疙瘩。

  2.沟通是合作的基础

  一个商人必须懂得运用沟通的方法,保证来自同事和下级的最大限度的合作。拒绝沟通,也就意味着拒绝与别人的合作。在企业管理中,善于与人沟通的人,一定是善于与人合作的人;不善于与人沟通的人,也一定是不善于与人合作的人。善于与人沟通的管理者,能用诚意换取下属的支持与信任,即使管理过于严厉,下属也会谅解而认真地执行;不善于与人沟通的管理者,即使命令再三,下属也不愿接受,其结果必然怠慢工作。这样的商人肯定难成大气候,难有大作为。许多有实力的人最终没能成就大事,往往是因为他们不善沟通,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下属的积极性。被誉为“用人之神”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前总裁松下幸之助认为,愿不愿与人合作是一个人具不具备管理能力基本素质的问题,而善不善于与人合作则是管理者的能力水平问题。如果你想领导一个企业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就需要一支高效的队伍作为后盾。当然,合作不能靠命令来维持,人们在完成合作的任务时,如果仅仅是因为害怕,或者出于经济上的不安全感,那么这种合作在很多地方是不会令人满意的。因为,这样做便把合作的精神忽略了,而正是这种精神心甘情愿的合作态度对企业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开放自己

  凡是成功的商人总会被认为有不同于凡人之处,也常被认为即使他们不太关心别人也是应该的。

  所谓“优秀的公司领导”给人的印象,约可分成两大类:

  (1)以个人的能力大幅提升业务的人,

  (2)活用众人的能力来大幅提升业务的人。

  像艺术家、研究人员、从事专业相关工作者、个人性运动选手等均属于(1),而(2)则有公司领导者、优秀的政治家、球队经理及教练等,换句话说,这类型中以领导者居多。

  类型(1)以个人的能力令世人瞩目的人,不论是艺术家或是研究人员,他们对于某方面所欠缺的关心或能力,往往与其拥有的特殊才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方说因为厌恶与人相处,所以能够大半辈子都躲在房里写稿的小说家;因失语症而有异常的言语感受,因而在诗词的领域中发出光彩的诗人;因对日常生活毫不关心而成为发明狂的研究家等等。讨论才能与异常性之间的关系,其实就好像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般,而这群人正属于“似乎可以理所当然不关心他人”的那一群。

  可是类型(2)就不同于前面所说,只要你是领导人物,首先你一定要能非常关心周围的人。不管是公司中的干部或是运动总教练等,都是必须具备有相当的人际观,并能掌握人心的人才能胜任。

  由此可见,除了那些可以完全不理会人际关系,只是独自与世隔绝般地工作的人之外,其他人是没有资格“理所当然可以不关心他人”的。

  自我表现欲极强的人不仅往往太过于追求“初始效果”,而缺乏为对方设想,而且当被他人指出时,也不肯坦然面对。这种人除非具备有能弥补此方面缺点的特殊才能,否则将很难于在组织中出人头地。

  其实自我表现欲和其他的欲望一样,都是巨大生命力的表现,要是完全没有这样的欲望反而也不好,所以重点应该是在于如何取得平衡。

  □沉默也是一种沟通方法

  人们常说:沉默是金,开口是银。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却道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条重要规律。身为一名主管,在与下属交流时你常常得多开口,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过于“健谈”已经引起了下属的不满呢?其实,适当的沉默才是你处理与下属关系的智慧宝石,巧妙地运用它,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要以为一位面面俱“道”的管理者,就是一位无微不至的好商人,你的唠唠叨叨、啰里啰唆会使你周围的人把握不住你说话的要点,对要做的事情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抓住重点突破,而是选择了在细枝末节上下工夫。也许你是一名心细如发的商人,但是过于细致地对下属叮咛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他们会认为你对他们没有信心,对他们的决断思考能力还有怀疑。年轻的下属会觉得你婆婆妈妈,不够爽快利落;年老的下属会认为你不尊重他们,否定了他们的办事能力。久而久之,你便会成为他们厌烦的对象与不愿接近的人。

  言简意赅地传达你对下属们的要求和期望,如有必要,再把注意事项交待清楚即可,然后就可以保持沉默,留一个宁静的“空间”给下属们好好考虑具体的步骤。当他们的想法不够准确圆满时,你才可以适当地给予补充,作一次适时的指导,但千万不要剥夺下属发言与思考的机会。在你批评雇员时,适当的沉默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通常来讲,当你批评下属时,他的情绪波动是很大的。“你呀你,你看你怎么搞的,我不是早就告诉你了吗?你还……”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成年后更是觉得面子是很重要的。也许你只是想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一番,并无他意。但是无形中你却伤了下属们的自尊心,让他们觉得颜面挂不住,索性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那你的批评岂不是得不偿失?若是你在适度的批评之后保持一个沉默的空间,相信这更是一种对当事人的威慑。一方面,下属会因为你的“点到而止”感谢你为他们保持了颜面,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你宽广的胸怀。你的沉默并非是对错误的迁就,而是留给了对方一个自省的余地。

  当内部员工发生争执时,适当的沉默可以是你的缓兵之计。争执的双方为了寻求一个说法,也许会将你他们心目中的权威者拉入其中,让你做个公断。在你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之前,绝不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场;即便你已经知道了谁对谁错,在双方还面红耳赤地争执,谁都不愿意让步时,你的公断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只可能会使一方的自尊心受挫,认为你是有意偏袒。此时适当的沉默才是最好的选择。待到双方头脑冷静后,你再公正地作出评价,其效果必定会事半功倍。

  搬弄是非的人似乎在哪里都能找到生存的环境。当你的组织中也存在着一小撮喜欢打“小报告”的人时,对待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沉默。沉默并不是对搬弄是非者的纵容,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是非的蔓延。试想,如果你对那些临时“人事秘书”们的小道消息表示出了兴趣,他们一定会更加肆无忌惮,必定会闹得满城风雨,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被搅得一塌糊涂。而若是你选择了沉默,他们必定会索然无味地从你身边走开,是非也就失去了传播的源头。

  试一试吧,适当沉默是你处理人际关系的无声“武器”,它会让你在与下属的沟通中畅通无阻。

  □掌握争论的主动权

  想要以争论阐明真理是错误的想法。即使你从争论中获得了胜利,也不会有什么益处。争论不仅会破坏双方的情谊,而且也会引起许多不合作的现象。但是对于那些喜欢唱反调的人来说,争论是不可避免的。

  在与人争论时,要想使你的观点被认可,关键在于你能否把自己的想法不露痕迹地输入对方的意识当中。

  1.同人争论时尽量保持冷静。你必须认识到:你所希望的并非是要去彻底地击败对方,而是要使对方同意你的意见、主张。当你阐明你的观点时应使问题清楚明确,叙述简单,言词要简洁,并要加上一定的感情色彩。

  2.不要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写道:“我立下一条规矩,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让自己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在文字表达上或语言上有过分肯定的词句。我决不用‘当然’、‘无疑’这类词,而是用‘我想’、‘我假设’或‘我想象’。当有人向我陈述一件我所不以为然的事情时,我绝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目前来看好像稍有不同。我很快就看见了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变得融洽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人接受,冲突也减少了。我最初这么做时,确实感到困难,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也许,50年来,没有人再听到我讲过太武断的话。这种习惯,使我提交的新法案能够得到同胞的重视。尽管我不善于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用字也很迟钝,有时还会说错话,但一般来说,我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3.机智反驳。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次,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恃自己国势强大,想乘机侮辱晏子,显示一下楚国的威风。

  楚王得知晏子身材矮小,当晏子来时,叫人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高的洞,要求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守城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来。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如果人们都把袖子举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