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

第221章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221章

小说: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长期以来;关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谁发明的问题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为俄国人莫扎伊斯基发明说。例如;在前苏联史学家诺索夫主编的《苏联简史》一书中直接了当地写道;俄国军事工程师亚。费。莫扎伊斯基(1825—1890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在前苏联另一位史学家涅奇金娜主编的《苏联通史》中也说;俄国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是莫扎伊斯基。这位海军少将长时间和仔细地设计自己的飞机;并准备飞行。他制造了单翼飞机;这种飞机有机身、机翼、起落架、动力装置、水平和垂直的操纵系统;即有现代飞机的所有主要部件。1881年;莫扎伊斯基因发明〃航空器〃(飞机)而获得了专利特许证。1882年7月20日;在靠近彼得堡的红
村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首次试飞。一位目击者写道:〃莫扎伊斯基的飞机靠轮子在地上滑行;然后像鸟儿那样腾空飞起〃。据前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中说;莫扎伊斯基1882—1885年试制的飞机上使用的是蒸汽发动机。他的飞机问世之后;1890—1893年克。阿德尔在法国;1892…1894年海。马克西姆在美国也先后试制最初的安装蒸汽发动机的飞机。
第二种为美国人赖特兄弟发明说。在《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一书中写道;美国的两个发明家赖特兄弟;即威尔伯。赖特(1867…1912年)和奥维尔。赖特(1871…1948年)驾驶以汽油为动力的飞机实现了第一次空中飞行。
我国学术界也有人认为赖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由于用蒸汽作动力驱动飞机实用价值不大;因此;随着内燃机的发明;人们就把注意力放在试制用内燃机作动力的飞行器上。1896年;德国设计师G。捷尔费尔特首次把使用液体燃料的内燃发动机装在飞艇上。内燃机的改进以及飞行理论和飞行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现代飞机的制造准备了必需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初;出身牧师家庭、从小就坚持不懈地观察、研究飞行器并勇于进行飞行实践的赖特兄弟开始研制用内燃机作动力;由人操纵的飞机。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制成符合飞行要求的12匹马力的内燃机;通过链条带动螺旋桨。这种使用汽油的内燃机轻便而又紧凑。飞机则用木头和布料制成。1903年12月17日;赖特兄弟俩带着自制的飞机;来到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附近的沙丘;开始试飞。最初两次起飞失败。接着;奥维尔驾机起飞;在空中飞行了12秒钟;飞行距离120英尺;距地面高度为3米。世界上第一架内燃发动机飞机试飞成功了!1906年;威尔伯获得美国专利。他去世后;其弟奥维尔继续从事飞机性能的改进工作。1943年;奥维尔将他和哥哥共同研制的飞机赠送给华盛顿密森学院;5年后作为永久展品供世人瞻仰。飞机上有块牌子;上面写着一行醒目的文字:〃赖特兄弟最早发明的飞机〃。
(肖步升)
第一颗原弹子是美国研制的吗?
第一颗原子弹一般都认为是美国研制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了抢在纳粹德国前面造出原子弹;曾制订了〃曼哈顿工程〃计划;动员了数万名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耗费了20亿美元巨款;经过近6年的苦战造出了原子弹。
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成功地进行了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的实验。如果把这一技术转为实用就能造出第一颗原子弹。当时流亡在美国的意大利核物理学家费米和匈牙利物理学家锡拉德意识到德国有研制成原子弹的危险性。
他们求助于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希望他能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警告。爱因斯坦慨然应允;这封信由罗斯福的私人顾问萨克斯转交总统。在白宫二楼的书房里;萨克斯在转交爱因斯坦的信时;讲了拿破仑因不重视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制造汽船的建议而受挫的故事;引起了罗斯福对研制原子弹的重视。
1942年夏末;美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研制原子弹。在格罗夫斯准将的主持下给这一工作定名为〃曼哈顿工程〃。最多时雇用人员近60万人;且人才云集。有些部门;博士比办事员还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可以排列成行。
直至1945年7月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片荒漠中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实验。
原子弹爆炸后一座几十米高的铁塔被熔化;爆炸中心闪射出耀眼的光芒。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妇女在很远的地方高声喊叫她看到了亮光。当地报纸还称〃有
一座军火库爆炸〃。
1945年8月6日;由专门组建的509团的B—29轰炸机载着一颗新制成的原子弹从提尼安岛起飞;投在日本的港口城市广岛上空。原子弹在离地600米的空中爆炸。在中心地区;强烈的光芒使人双目失明;高温把地面上的一切都化为灰烬。城市里到处是尸骸和被严重烧伤的人。伤亡人数高达7万人。
8月9日;美国又在长崎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除了美国在研制原子弹外;其他国家也为此做了一些努力。英国在1941年10月成立了研制原子弹的政府机构。这个机构代号叫〃合金管〃。但是在敌机频繁空袭的情况下;这一工作难以在英国本上投入工业生产。后来英国同意将此机构并入美国的〃曼哈顿工程〃计划。
纳粹德国在1942年6月召开了有关研制原子弹的会议;由军备部长施佩尔主持;了解什么时候能制成原子弹。由于缺乏金属铀和重水;研制工作难以很快完成。不久为德国生产重水的挪威重水工厂遭到挪威抵抗力量和英国特工人员的破坏;生产设备严重受损。这使德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受阻。另外希特勒对这一花费甚巨的工作也不感兴趣;投入的人力财力很少;使得德国未能成为第一个研制成原子弹的国家。
近几年来有人对美国最早研制出原子弹的传统说法表示怀疑。他们根据解密不久的有关档案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是前苏联首先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墨西哥一家报纸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记载了这件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斯大林从一些苏联科学家处得知;利用铀的原子裂变可以制造杀伤力极大的核武器;而纳粹德国正在从事铀原子裂变的试验。
这时前苏联研究核物理的主要科学家大多在肃反中受到牵连;因错案被关在西伯利亚的集中营里。1938年初;斯大林派人走遍各个集中营找来有关的科学家;送到设在西伯利亚荒原中的实验基地;由库尔恰托夫和卡尔察主持研制原子弹。这些科学家虽身陷囹圄;但出于对祖国的忠诚;仍辛勤工作;每天在实验室里苦干12个小时以上。
1939年3月;希特勒撕毁《慕尼黑协定》;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对苏作战一触即发。此时;斯大林亲自召集这些科学家来克里姆林宫开会;强调祖国的安全取决于能否拥有原子弹。会上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斯大林决定在4年内造出原子弹。西伯利亚实验基地的研制工作夜以继日地进行。斯大林派的代表经常提醒疲惫的科学家们注意斯大林规定的期限。
1941年6月22日;300万德军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到年底;兵临莫斯科城下;前线告急。但苏联政府不顾物资补给困难;对西伯利亚基地的供应有增无减。库尔恰托夫和卡尔察已进行了600多次试验。随着后来苏军的顽强反击;战局完全改观。1943年夏天;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惨败。这时苏联用常规武器也能打败德国;斯大林对研制原子弹不感到那么迫切了。1943年9月;他收到了来自西伯利亚的急电;告诉他第一颗原子弹的暴炸已准备就绪;准备于9月10日在一个无人烟的湖心岛上进行。斯大林来去观看;派了马林科夫率团前往。
这颗原子弹很小;当量只有两年后美国在广岛投下的那颗的1/10大小。
启动控制装置后;科学家和观看试验的人撤到很远以外的地下掩体里。可是物理学家别特尔萨克却低估了其威力;没有进入混凝土掩体;成了原子弹的第一个受害者;尸体被炸得无影无踪。
后来因经费不足;苏联的原子弹工作缓慢下来;直至1949年苏联才爆炸
了一颗与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威力相仿的原子弹。
但是;如果事情真是这样;为什么在苏联出版的著作中对此却秘而不宣;这与苏联喜欢宣传本国成就为世界第一的习惯做法很不相符。这也就给这一本来似乎已有定论的问题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陈仲丹)
阿丽亚娜火箭三次大爆炸原因何在?
自80年代起;在竞争激烈的航天领域;除了美国和前苏联两家外;还出现了一个新对手;她就是由欧洲航天局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阿丽亚娜火箭。
欧洲航天局成立于1975年5月;参加国有比利时、丹麦、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士、瑞典和英国。阿丽亚娜火箭的诞生;曾被誉为欧洲团结与自主的象征。
经过不断改进;阿丽亚娜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其他性能不断提高;完全可与美、苏已有的航天运载工具匹敌。然而;在阿丽亚娜火箭的发展史上也发生过多次重大事故。其中有的被怀疑是人为破坏;但一直未能破案;从而成为现代航天史上的一个谜团。
1980年5月23日;位于南美洲东北端、濒临大西洋的圭亚那合作共和国的科鲁;天气晴好;阿丽亚娜Ⅰ型火箭将在这里的一个火箭发射基地进行第二次试射。基地上一片紧张气氛;因为这次试射成功与否对阿丽亚娜火箭的质量和所能达到的商业化程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专家们事先做了充分准备;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经过200次的试车都未发生故障。可是事与愿违;尽管专家们丝毫未曾懈怠;但火箭升空才几秒钟就突然爆炸。
据调查者报告;遥测仪记录显示第一级火箭四台发动机中有一台失灵;可能是导致火箭爆炸的原因。发动机制造者、欧洲火箭发动机推进协会的设计师们耗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对他们制造的37台发动机作了检查、试验;均未能找到今人满意的答案。于是;有人便认为是发射平台有问题;也有人认为是发动机里被放入异物导致爆炸。
两年之后;法国国防部负责安全事务的官员让。克洛欧就阿丽亚娜火箭的这次事故拟就一份调查分析报告。据说;这份被列为国家绝密文件的报告是报给国家参谋部主任的。克洛欧在报告中指出了蓄意破坏的可能性。据他描述;有个参与试射的工作人员将一个重仅2。4克的微型雷管放入了火箭燃料舱;他曾与一个美国记者接触过。火箭发射前夕;这个美国记者离开了法国。官方对此没有表态;负责全面调查这次事故的法国国家航空研究中心也一直没有公布他们的调查结果。
1986年5月31日。在圭亚那科鲁基地进行了阿丽亚那火箭的第18次发射;也是阿丽亚娜Ⅱ型火箭的第一次试射。这枚火箭只要运载一颗2175公斤重的通信卫星;而以往发射的阿丽亚娜火箭一般要同时运载两颗卫星。
火箭原定于格林威治时间0点3分升空;但在点火之前出现故障而被迫推迟了50分钟;点火指令下达后;计时倒数至零;火箭脱离发射平台直插天空;一切似乎都很顺利。谁知升空4分36秒之后;第三级火箭发动机骤然熄火;火箭很快离开预定轨道。这时;地面控制中心只好通过遥控设施将火箭携带的卫星炸毁。这颗卫星属于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价值5500万美元。至此;阿丽亚娜火箭在18次发射中已遭到4次失败;多数是因为第三节火箭的问题造成的。阿丽亚娜火箭一再出事故无疑损害了她的信誉。此后;发射试验停止了16个月;阿丽亚娜火箭公司因此损失了7亿法郎。
在此期间;火箭制造厂实行了非常严格的保安措施;火箭周围设置了电视监视系统;严密观察安装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一个专门调查组就是否有人进行蓄意破坏展开了全面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