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

第224章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224章

小说: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瞿萨旦那王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以卑言厚礼向东国公主求婚;获得了允准。迎娶公主时;瞿萨旦那王告诉迎娶公主的专使说;你告诉东国公主;我国没有丝棉;她可以把蚕桑种子带来;将来为自己做衣服。公主听了专使的话;就秘密地弄了一些蚕桑种子;放在自己的帽子里。到了边关;官员虽然仔细搜查;但始终不敢检查公主的帽子。蚕桑种子就这样到了瞿萨旦那;当地人开始养蚕。刚开始时;桑叶不够;蚕还要吃些杂树叶子;但不几年就桑树成林;蚕宝遍地。公主还刻石为制;严令保护蚕桑;不许损伤。
这个故事还见之于藏文的《于阗日记》。这本书把东国称为中国;娶公主者是于阗王尉迟舍耶。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于阗丹丹乌里克遗址中挖到一块古代画板。画板上共画了4个人;中央绘着一个盛装的贵妇;头戴高冕;右侧画着一个人拿着一台纺车;左侧地上放着一个盛满蚕茧的篮子;有一个侍女;手指着贵妇的高冕。这块画块上画的就是玄奘所记东国公主秘密带蚕茧种子过关的故事。从内地向新疆传播蚕桑是养蚕技术西传的第一站。
至于养蚕技术到底是如何传到西方的;至今仍未有定论。
(陈仲丹)
葡萄与葡萄酒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三国时期魏文帝诏云:〃且说蒲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又酿以为酒;甘于麹米;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唌咽唾;况亲食之耶!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又;西晋时期张华《博物志》云:〃西域有葡萄酒;积年不败;彼俗云可十年。
饮之醉;弥月乃解。〃可见我国中原地区对于葡萄与葡萄酒的习性早已了解;并且视之为珍贵的美味水果和上佳饮料;甚至赋予其神异的色彩。
这种水果为何被称为葡萄(蒲荡、蒲桃)?明代的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说:〃葡萄;《汉书》作蒲桃;可以造酒。人酺饮之则幔欢恚还视惺敲!ɡ钍弦浴ㄆ咸选ㄖ骋簟ㄡT幔Аㄗ魑溆镌幌匀淮渴舾交帷R蛭咸巡⒎侵泄敛欢抢醋杂蛲獾摹ú袄雌贰ǎ还省ㄆ咸选ㄒ幻挠镌膊豢赡苁呛河铩S腥巳衔痹醋韵@坝飄ǒtrus;有人认为当源自大宛(相当于前苏联中亚地区的费尔干纳盆地)语budaw或伊兰语budāwa;也有人认为当得自吐火罗语Bactria(乃今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古国名)。不管怎样;〃葡萄〃之为外来语译音则是十分肯定的。
现代学者对于葡萄原产地的确切方位虽然有所争论;但是大体上都置于中东或西亚一带;并将东、西两方的葡萄视为由该地传播的结果。埃及至少在公元前三四千年时就已出现葡萄和葡萄酒。《圣经。创世纪》说;挪亚在阿刺拉附近种植葡萄树;因此又有人将亚美尼亚推测为最早种植葡萄的地区。高加索以南地区也曾被说成是葡萄的中心产地或者最古老的产地。
不少史籍相当详细地记载了波斯(今伊朗地区)人嗜饮葡萄酒的事例。
《圣经》说;古波斯王哈随鲁(即薛西斯一世;前486—前465年在位)登基的第三年曾宴请诸亲王、大臣、波斯和米底亚的权贵、各省的贵族与首领;用形制各异的金杯赐予他们大量御用葡萄酒。可见公元前5世纪时;伊朗地区葡萄酒的酿造和消费规模已达到很大程度。据斯特拉波说;波斯帝君们并
不满足于本地的葡萄酒。当叙利亚被吞并后;该地的沙利波尼亚酒成了波斯君主的专用酒。波西多尼厄说;这酒是波斯人用叙利亚出产的葡萄在大马士革酿制的。希罗多德也提及;波斯人酷爱饮酒;并且酒量极大。他们通常都是在醉薰薰的时候才讨论最重要的问题。当次日早晨清醒时;主人便重新提及昨夜的决定。如果这时仍无异议;则大家严格履行;若未获通过;则将此决议搁置一旁。但是他们在清醒时讨论的事情却总要在酒酣时再重新审议一遍。
这样饮用葡萄酒早就在古代伊朗盛行;但是中国——尤其是以汉人为主的中原地区——之了解和出现葡萄与葡萄酒则是很晚的事情了;而且;在相当漫长的时期里;这种水果和饮料一直被视为珍品。一般认为;葡萄之始入中国是在西汉武帝时期张骞赴西域〃凿空〃之后。《史记。大宛列传》载云:〃(大宛)有蒲陶酒。……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官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这里只提及了汉使从大宛引入葡萄;而未涉及葡萄酒及其酿造法;所以当时中原地区是否会自行酿造葡萄酒;仍未能断定。若按比较明确的官方记载;则葡萄酒酿造法之始入中原要晚至700年后的唐初。《册府元龟》记云:〃及破高昌;收马乳蒲桃实入宛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缇盎。既颁赐群臣;京城始识其味。〃唐廷破高昌(当今新疆吐鲁番盆地及其周近地区);时在贞观十四年(640年);则该史料显然将中原地区掌握葡萄酒酿造法之始;甚至将品尝葡萄酒之始置于公元7世纪中叶;并且全部归功于唐太宗。尽管这一说法颇可怀疑;但是迄今却无其它明确的反证可将葡萄酒酿造法输入中国的时间大大提前或推迟。再说;自西汉迄于近代;葡萄酒在中原地区始终程度不同地被视为一种珍贵饮料。
这表明;即使中原汉人早已学会酿造葡萄酒;恐怕也只限于少数地区和少数技师;一直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
《后汉书。宦者列传》等史料载云;东汉灵帝(168—188年)时的宦臣张让肆无忌惮地受贿鬻官。扶风人孟佗献上西凉葡萄酒十斛(或作一斗;乃至一升)即被拜为凉州刺史。少量葡萄酒竟然可以换得刺史官职;足见葡萄酒的名贵。到了唐代;葡萄与葡萄酒固然已常见得多。但是;从唐诗中提及的葡萄酒来看;它们不是产自凉州(在唐代人的心目中;凉州乃是非汉人聚居的边远地区;不代表中国);就是由来自域外的胡人(当时的〃胡人〃多指伊兰族人)酿制供应;所以;中原地区似乎仍未普遍酿造葡萄酒。有关中原的土产葡萄酒;好像只有《唐国史补》提及的河东乾和葡萄酒。
在宋、辽、金时代的史料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中原人对于葡萄酿酒一无所知的证据;即使到元初;马可波罗也还认为;中国唯有太原一地产葡萄酒。
然而;元代毕竟出现了官方的葡萄酒酿造业。《元史。世祖本纪》谓至元廿八年(1291年)五月〃宫城中建葡萄酒室及女工室〃;《草木子》称;在此以后;〃元朝于冀宁等路造蒲桃酒。〃到了元末;江南似乎也出现了官营的葡萄酒酿造业。此后;葡萄酒才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逐渐普及开来。
域外葡萄及葡萄酒之传入中国;只是古代中外文化交往洪流中的一个事例;而这类交流实际上大多始自民间;所以我们很难明确断定葡萄与葡萄酒传入中国的年代。此外;为什么葡萄酒酿造业在中国的普及经历了如此漫长的阶段?这一问题恐怕更是一个难解的谜。
(芮传明)
奇闻篇恐龙为何绝种了?
在遥远的中生代;地球上的霸主是盛极一时的大型爬行动物——恐龙。
恐龙是蜥龙类和鸟龙类的通称;种类繁多;体型各异;大的体长数十米;重可达四五十吨;小的体长不到一米;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一般生活在陆地沼泽附近。到了中生代末期;即距今6500多万年前;一度成为地球主人的恐龙全部绝灭了。与此同时;地球上动植物中大约70%物种也一起消失了。这一生物史上的大灭绝在地层化石中留下了清晰可辨的痕迹;但却给人类留下了一个亘古未决的悬案;大自然中的何种现象使得恐龙遭受如此灭绝之灾呢?
197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路易斯。W。阿尔瓦雷斯;根据他的儿子地质学家瓦尔特送给他的一块来自意大利的6500万年前的沉积岩;提出了〃碰撞理论〃假说。阿尔瓦雷斯认为;这块岩石是一个天外物体撞击地球的碎块;他计算出这个天外物体的直径大约6英里;由于某种原因;这个庞然大物与地球相撞;释放出相当于美国和前苏联所有核武器总能量的一万倍的能量;碰撞激起了几百米高的尘埃;并造成一场含有浓缩铱的尘雨;尘埃将阳光遮蔽达数日之久;使光合作用停止;导致气温骤降和长时期的黑暗;恐龙和大批生物死于饥饿和寒冷。
198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戴维。M。罗普和约翰。塞考斯基、加州大学的天文学家马克。戴维斯和物理学家理查德。马勒、普林斯顿进修学院的轨道动力学专家皮埃。哈特等人根据他们各自的研究;共同提出了另一种假说——周期性大灭绝说;又称〃尼米西斯〃说(Nemesis)。他们认为;这种生物大灭绝是周期性发生的;每隔2600万年发生一次(据计算;下一次将在1300万年以后发生)。原因就在于神秘的太阳伴星——尼米西斯星(尼米西斯是希腊神;专司惩罚骄横跋扈者;恐龙当然也在受惩之例);这是一颗黑暗的、至今还未被发现的星;它也许是颗在20万亿英里以外的红巨星;它的亮度不够;用高倍数的双筒望远镜也看不见它。这颗星每隔2600万年至3000万年在距离太阳系外围经过;受这颗〃死星〃的引力摄动;冥王星外面轨道上有近十亿颗慧星组成的星雨进入了太阳系;一颗或不止一颗慧星击中了地球。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这种相撞是由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X星的椭圆形轨道引起的。也有人提出;周期性大灭绝是由于太阳系围绕银河中心运动时;越出和跌入银河系平面产生的引力变造成的;这种变化周期为3300万年;与2600万年相近。
然而;最近有些科学家认为;无论是尼米西斯星、X行星;还是太阳系和银河系的相对运动;都不至于造成如此明显的引力改变;不会造成小行星周期性地和地球相撞。同时;是否存在生物大灭绝的周期也令人怀疑;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未曾发现确凿可信的化石证据。
上述种种恐龙灭绝的假说中;还是阿尔瓦雷斯的〃一次冲击;一次灭绝〃
理论较为圆满。前不久;美国天文学家胡多维克、植物学家詹斯和一位18岁的高中生戴凡波特共同研究后指出:〃陨石中所含的镍元素是造成恐龙灭绝的主因。〃
戴凡波特曾采用胡多维克提供的陨石碎片来调制水耕溶液;意外发现:
胡萝卜种子的生长情况极差;本来应为绿色的嫩芽竟长成黄棕色。后来胡多维克和詹斯发现:陨石中含量丰实且溶于水的镍元素不利于植物生长。
有人提出:这会不会是造成恐龙灭绝的主因?他们立即朝这个方向研究。已知当时造成恐龙灭绝的陨石直径为10公里;其密度为每立方米3吨。
以此推算;降落的原子尘中的镍含量约在130~1300ppm;这些镍又从水中进入植物体;使植物遭到毒杀;于是恐龙也跟着灭绝了。最近;在与恐龙灭绝年代相近的地层中;人们发现了含量异常高的稀有元素铱。由于地壳中铱的含量极少;这似乎也能作为来自外太空冲击的一个旁证。
以上诸种说法各执一词;相持不下;恐龙灭绝的原因;只能有待于科学的发展和科学家作进一步的研究。
(潘顺利)
尼斯湖是否有水怪?
尼斯湖的水怪〃尼西〃;自1934年8月第一次在英国报道以来;迄今已有五十七年了。然而;人们至今还是只能从模糊不清的照片和少数目击者的叙述中略知一二。〃尼西〃的庐山真面目依然是自然界的一个谜。
狭长的尼斯湖位于苏格兰北部的大峡谷中;常年不冻。湖长39公里;宽1。4公里;水深约200米。这里环境幽静;丛林葱郁;是极好的驾舟游览之地。
1934年夏天;一个名叫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