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

第29章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29章

小说: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的。而且;当时形势德、意极有胜利可能;〃分赃〃并非全是空言。佛朗哥为什么不贪此〃利〃呢?
第三种说法是:佛朗哥反对的;只是苏联。因为苏联是支持西班牙国内左翼力量的后台。佛朗哥曾经说过;西班牙和西方世界的真正敌人是苏俄;西方国家之间的任何战争都不过是为俄国人〃火中取粟〃。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佛朗哥立即表示支持德国的军事行动;并很快组织了1。7万人的长枪党志愿军;称为〃蓝色师团〃;参加对苏作战。佛朗哥强调;〃蓝色师团〃只表明西班牙抵制苏俄的一贯立场;这并不等于参加轴心国一方作战。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西班牙国内左翼力量虽然尚存;却已渐趋衰落;不致于对佛朗哥政权产生致命威胁。如果说把佛朗哥看成是反对共产主义的健将;或者说他是〃意识形态至上者〃;那么为什么1943年德军失去对苏优势后;佛朗哥落井下石似地撤回了〃蓝色师团〃呢?佛朗哥与各国的交往表明;他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不会因为反对苏联而放弃参战可能带来的利益。
还有一个为人所忽略的疑点是:希特勒为什么会能容忍佛朗哥的种种〃背叛〃而不对西班牙开战?1940年夏;德国已经完成了对低地国家和法国的控制。从战略需要而言;德军急需穿越西班牙攻占直布罗陀和北非的丹吉尔以便将地中海置于自己手中。这可以说是事关成败的一着。奇怪的是;当佛朗哥表示;西班牙对任何入侵企图都将加以抵抗时;德国停止了行动。同年6月14日;西班牙出兵占领国际共管的丹吉尔;随即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西班牙参加轴心国的条件;其中包括对直布罗陀、法属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奥
兰省的领土要求。在部分要求得到承认后;德西双方议定共同对直布罗陀采取军事行动。可是;当德军做好一切准备;而且供给了西班牙作战所需重武器并通知明年1月开始行动的时候;佛朗哥明确表示西班牙目前还不能参战。尽管希特勒表示;战后一定满足西班牙的要求;但佛朗哥仍然拒不参战。
德国便停止了这一战略行动。人所共知;德军当时在欧洲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只要战争需要;不管是中立国与否一概入侵;而对西班牙的这一〃不轨〃
行为;怎么会一反常态;变得如此宽宏大量了呢?而佛朗哥出于什么动机;居然能在关键时刻;出乎意料之外地没有参加第二次大战呢?凡此种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杨宗亮)
谁是刺杀〃平民首相〃帕尔梅的凶手?
1986年2月28日;瑞典斯德哥尔摩时值初春;这个北欧国家的首都寒风凛冽。夜深了;虽然一些大商店的橱窗里依然彩灯通明;但街上正是人车稀疏。11时许;位于市中心的格兰德电影院的最后一场电影散场了。观众们陆续步出影院朝各个方向走进了夜幕之中。影院门口;瑞典政坛第一号人物、首相奥尔夫。帕尔梅及其夫人莉斯贝特向全国工会主席罗先格林辞别后;又与儿子及其女友互道了晚安。首相夫妇如同普通公民那样;踏着街上未融的积雪;步行回家。按瑞典法律;首相平时私人活动毋须保安人员相随。
帕尔梅和夫人并肩挽臂缓缓而行;边走边谈论着刚才观看的瑞典新片《莫扎特兄弟》。当他们走过两个街区;来到斯韦亚瓦根大街尽头与内加尔坦胡同交叉口时;有人从后面向首相连开两枪;旋即逃窜而去。帕尔梅中弹栽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白雪。背部受了轻伤的莉斯贝特从瞬间的惊恐中醒悟过来后立即大声呼救。三名年轻人先后闻声赶来;对帕尔梅做人工呼吸;但无济于事。几分钟后一辆出租车驶来;司机见状马上用车内电话报警并要了救护车。
帕尔梅被送进附近一家医院;医生在手术台上确诊;子弹穿过胸腔;切断了一根大动脉。3月1日凌晨;医院宣布抢救无效;帕尔梅溘然与世长辞。
直到此刻;救护人员和封锁现场的警察才知道;遇刺身亡的是帕尔梅首相。
帕尔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深受瑞典公民爱戴;有〃平民首相〃之誉。
他不幸逝世时还只有59岁。噩耗传出;瑞典举国悲哀;世界为之震惊。瑞典警方把搜捕刺杀首相的凶手列为头号要案;然而此案从一开始就头绪纷繁;虽然先后拘捕过几个嫌疑犯;但至今未有足够证据确认真凶。
2月28日午夜;即案发后不久;当地《瑞典快报》社的总机便接到匿名电话;称这次谋杀事件是一个缩写名为〃PNK〃的组织。然而警方却表示;他们不了解这个组织;并且认为;此时谈论有关谋杀动机问题;为时过早。
次日;瑞典驻波恩大使馆和瑞典律师协会也先后接到匿名电话;称此案是同西德红军旅有联系的霍尔格。迈因斯突击队干的。
同日;美联社报道;驻伦敦的一家通讯社接到匿名电话;也称暗算帕尔梅首相的是霍尔格。迈因斯突击队干的。打电话的男子用带有北欧口音的英语说:〃你可以从历史上查到这次袭击的理由。〃
霍尔格。迈因斯是西德左翼恐怖组织巴德尔迈因霍夫集团的创始人;该集团后来改称〃红军旅〃。据报道;该组织成员在1975年占领了西德驻瑞典大使馆;瑞典政府出动军警;打死了该组织两名成员;夺回了大使馆。从此;这个组织与瑞典政府结下了仇恨。
土耳其的一家报纸则推测说;总部设在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库尔德工人党;对帕尔梅首相怀有敌意;因为帕尔梅拒绝接纳它的一位领导人到瑞典避难;这次帕尔梅被害可能与它有关。但是;库尔德工人党立即公开否认。
还有一些来自各方的消息和推测;但都因缺乏证据被警方排除。
瑞典警方曾说在现在场搜索时找到两颗直径为9毫米的子弹壳。据鉴定;这种子弹杀伤力很大;可穿透防弹衣。警方认为凶手受过专门训练。据查;瑞典库存的500种子弹中;没有在谋杀现场发现的那种型号的子弹。
3月3日;被任命为代理首相的卡尔松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关于谋杀帕尔梅的凶手问题时说;国际上恐怖活动越来越多;当然也会在瑞典有所反映;国际恐怖活动不是一个国家单独能解决的。在处理恐怖活动问题上;瑞典将和其他国家合作。
此说法似乎表达了瑞典官方对这一谋杀事件有国际背景的看法。
3月4日;瑞典警方宣布悬赏缉拿凶手;赏金为50万瑞典克朗(合7万美元)。后警方又两次通告提高赏金;直到850万美元。
3月6日;丹麦警方在从瑞典到丹麦的渡轮上逮捕了两名据称与杀害帕尔梅有关的嫌疑犯。这两名疑犯一名居住在西德;另一名居住在美国。被捕时;两人正乘坐一辆西德牌照的豪华型汽车从瑞典前往丹麦。丹麦警察是按照瑞典警方的通报;根据其中一人相貌非常像瑞典当局当天公布的一张凶手模拟像才逮捕他俩的。
模拟像的作者是位22岁的女画家。她说;出事那天夜里她正沿着通往内加尔坦胡同的斯韦亚瓦很大街方向走;忽然和一位神色慌张匆忙跑来的男子迎面相撞;他长脸型、黑头发、高鼻子、黑眼睛、深眼窝;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她画了一张头像交给了警方;警方根据其他材料;认为可以做为凶手模拟像;经两名从西德赶来的专家的修改;3月6日公布了这幅凶手模拟像。
可是;根据这张像逮捕的嫌疑犯都因证据不足很快就获释。此后;警方又根据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提供的情报;把侦查重点放在库尔德工人党方面。据说;该党受伊朗支持。它怀疑帕尔梅首相制止瑞典与伊朗的军火交易而对帕尔梅怀恨在心;此外;帕尔梅还因在瑞典的库尔德人中的一些极端分子与国际恐怖组织有联系而驱逐了他们。因此;库尔德工人党有相当大作案的可能性。警方曾拘留过该党的两名成员;后因缺乏证据只能将他们释放。
瑞典警方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共审查过1。7万名涉嫌此案的人;侦查记录有2。7万份之多;证人多达10500名。但依然未能对嫌疑犯中任何一人提出正式起诉。斯德哥尔摩警察局局长汉斯。霍尔梅尔于1987年引咎辞职。
司法部长和地方检察长也因处理此案不力或方法不当而被解职。
到了1988年冬天;此案的侦察似乎出现了转机。警方把重点转向一个黑社会人物—42岁的失业男子克里斯特。彼特松。此人吸毒酗酒;有过63次盗窃及用刺刀杀人的纪录。据他朋友的揭发;他曾谈起过帕尔梅夫人在她丈夫遇刺时是怎样尖叫的。有证人说;他憎恨帕尔梅;曾多次以威胁性语言谈论帕尔梅首相;还有4个证人说;在行刺现场附近看见彼特松跟踪帕尔梅夫妇。他本人也承认那天夜里他在出事地点附近。帕尔梅夫人及十多名证人从电视录像片;对作为嫌疑犯的彼特松的脸型、头发等特征进行了辨认;一致认为他与凶犯相像。
经过两个半月的调查;警方认为彼特松作案可能性甚大;经法院批准;于12月14日在斯德哥尔摩城北苏伦托那一幢居民楼内;正式拘捕了彼特松。
1989年6月5日;斯德哥尔摩地区法院第一次以半公开形式开始审判彼特松;当时;连被告的姓名都没公布。检察官根据所掌握的材料;指控被告于1986年2月28日尾随帕尔梅夫妇;从背后开枪打死帕尔梅;并打伤帕尔梅夫人。
彼特松在法庭上否认对他的指控。其辩护律师认为控方证据不足;嫌疑犯缺乏作案动机;并提出;〃许多迹象表明;此案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政治谋杀案。〃
在瑞典;对这一指控持怀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审判前夕在斯德哥尔摩地区举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仅有15%的人认为这个嫌疑犯是真正的凶手。
许多人指出;目击者中无人能作证这名嫌疑犯持枪射击的行为;警方又未查获作案凶器;嫌疑犯与被害者无任何联系;因此;指控他枪杀帕尔梅证据不半个月以后;法院再次开庭;由帕尔梅夫人出庭作证。应她的要求;嫌疑犯暂不出庭。据帕尔梅夫人陈述:出事前;她曾发现有一个人在暗中盯着她看。
当他们走到出事地点时;她听到一声类似爆竹的声响;帕尔梅应声倒地。紧接着又听到第二次同样的响声;她看到了旁边站着先前见到的那个男子;她记住了他的相貌。
帕尔梅夫人回答了法官和辩护律师的提问。
在作证即将结束时;嫌疑犯彼特松被带入法庭;这是帕尔梅夫人自该犯被押后第一次与他面对面相遇。当她看到彼特松时;非常肯定地说:这就是她在出事地点见到的人。
案情好象有了很大的进展。
7月27日;法院在最后一次审讯中裁决彼特松为刺杀帕尔梅首相的凶手;判处他终身监禁。据检察官称:1986年2月28日晚;彼特松在格兰德电影院外面等候一名毒品贩子时;看到帕尔梅夫妇走进电影院。他随即到那名毒贩住处取来一支手枪。电影散场后;他尾随帕尔梅夫妇;开枪打死了帕尔梅。
法庭对判处彼特松为凶手的意见并不一致;只是以6:2通过上述裁决。
六名非专职的陪审员根据30多名证人中大多数人提供的证词;特别是帕尔梅夫人关于彼特松就是在枪响后她看到的离她几步远的那个人的说法;确定彼特松是凶手。二名专职法官则认为;所有证人都没有看到彼特松开枪或持枪;而帕尔梅夫人在三年之后陈述当时惊慌中所见;不能作为裁决的重要依据;主张释放彼特松。
根据瑞典法律;在无法获得凶器或无人能作证见到嫌疑犯进行犯罪行为的情况下;如果法庭能够排除其他人作案的可能性;可以裁决此人为凶手。
斯德哥尔摩地方法院正是根据这一条;通过审判官表决;裁定彼特松有罪的。
彼特松当即表示不服并立即提出上诉。大多数瑞典公民对法院的裁决也表示怀疑。当天晚上;瑞典电视台接到3000多人的电话;其中2000多人认为彼特松不是真正的凶手。一些持怀疑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