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证券投资分析 >

第11章

证券投资分析-第11章

小说: 证券投资分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能从两个方面影响股价:其一,资金流出金融市场,引起股价下跌;其二,经济扭曲和失去效率,企业一方面筹集不到必需的生产资金,同时,原材料、劳务价格等成本飞涨,使企业经营严重受挫,盈利水平下降,甚至倒闭。
    ④政府往往不会长期容忍通货膨胀存在,因而必然会动用某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来抑制通货膨胀,这些政策必然对经济运行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将改变资金流向和企业的经营利润,从而影响股价(政策对股价的具体影响在后面阐述)。
    ⑤通货膨胀时期,并不是所有价格和工资都按同一比率变动,而是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种相对价格变化引致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产量和就业的扭曲,因而某些公司可能从中获利,而另一些公司可能蒙受损失。与之相应的是获利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受损失的公司股票价格下跌。
    ⑥通货膨胀不仅产生经济影响,还可能产生社会影响,并影响公众的心理和预期,从而对股价产生影响。
    ⑦通货膨胀使得各种商品价格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市场对股息的预期,并增大获得预期股息的风险,从而导致股价下跌。
    ⑧通货膨胀对企业(公司)的微观影响。通货膨胀之初,“税收效应”、“负债效应”、“存货效应”、“波纹效应”有可能刺激股价上涨。但长期严重的通货膨胀,必然恶化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股价必受大环境驱使下跌,短期效应的表现便不复存在。
    比如,石油危机导致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工业原料、生产物资价格普遍上扬,最初拥有这些原料的厂商极度兴奋,因为库存的原料原以低价购进,产品价格忽然上扬,意外地提高了他们的利润。待一季盈余公布增加后,自会促使买气增加,股价上扬。待一段急速行情之后,通货膨胀现象未减轻,反而加重,低价原料库存终究有限,等到事实证明此次通胀并不是景气复苏时,有识之士先行卖出股票,又因为股价本已偏高,买气弱,而卖压逐渐加重,当通货膨胀继续恶化,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和销量时,股价已下跌一段距离。
     在适度的通货膨胀下,人们为避免损失将资金投向股市。而通货膨胀初期,物价上涨,生产受到刺激,企业利润增加,股价因此看涨。但持续增长的通货膨胀下,企业成本增加,而高价格下需求下降,企业经营恶化。特别是,政府此时不得已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则尤如雪上加霜,企业资金周转失灵,一些企业甚至倒闭,股市在恐慌中狂跌。

    (2)通货膨胀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①通货膨胀提高了对债券的必要收益率,从而引起债券价格下跌。
    ②适度通货膨胀下,人们企图通过投资于债券实现资金保值,从而使债券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③未预期的通货膨胀增加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降低了还本付息的保证,从而债券价格下跌。
    ④过度通货膨胀,将使企业经营发生困难甚至倒闭,同时投资者将资金转移到实物资产和交易上寻求保值,债券需求减少,债券价格下降。


    二、宏观经济政策与证券市场
    (一)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财政政策的基本涵义
    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称。
    财政政策分为长期、中期、短期财政政策。各种财政政策都是为相应时期的宏观经济调控总目标服务的。财政政策的短期目标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经济过热、投资和消费过度膨胀而造成社会总供求不平衡是经济不能保持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预算收支平衡或财政赤字、财政补贴和国债政策手段影响社会总需求数量,促进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趋向平衡。财政政策的中长期目标,首先是资源的合理配置。
    总体上说,是通过对供给方面的调控来制约经济结构的形成,为社会总供求的均衡提供条件。比如,政府支出方向直接作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制约,财政贴息手段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以配合产业政策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创造均衡条件。其次,中长期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收入的公平分配。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通常的做法是运用财政政策中的税收和转移支付手段来调节各地区和各阶层的收入差距,达到兼顾平等与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目的。

    2。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功能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制度等。这些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协调使用。
    (1)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作为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能够全面反映国家财力规模和平衡状态,并且是各种财政政策手段综合运用结果的反映,因而在宏观调控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
    国家预算收支的规模和收支平衡状态可以对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发生影响,在一定时期当其他社会需求总量不变时,财政赤字具有扩张社会总需求的功能;财政采用结余政策和压缩财政支出具有缩小社会总需求的功能。
    国家预算的支出方向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的结构平衡。财政投资主要运用于能源、交通及重要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财政投资的多少和投资方向直接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因而具有造就未来经济结构框架的功能,也有矫正当期结构失衡状态的功能。
    (2)税收。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使得它既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又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税收调节经济的首要功能是调节收入的分配。
    首先,税制的设置可以调节和制约企业间的税负水平。“区别对待”的税制可以达到鼓励一部分企业的发展,限制另一部分企业发展的目的;“公平税负”税制的设置则可使各类税负水平大致相当。当前,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通过税制改革,设置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和中性税率的增值税就是发挥“公平税负”的政策效应,促进各类企业平等竞争。
    其次,通过设置个人所得税可以调节个人收入的差距。税收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的结构。税收可以根据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同对象设置税种或在同一税种中实行差别税率,以控制需求数量和调节供求结构。
    税收对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对出口产品的退税政策可用来鼓励出口,进口关税的设置用来调节进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
    (3)国债。
    国债是国家按照有偿信用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政府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国债可以调节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格局,将部分企业和居民收入以信用方式集中到政府手中,以扩大政府收支的规模。
    国债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将部分用于消费的资金转化为投资基金,用于农业、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的薄弱部门和“瓶颈”产业的发展,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国债可以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政府主要通过扩大或减少国债发行、降低或提高国债利率和贴现率以及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供应。
     (4)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我国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和外贸补贴。
     (5)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管理体制是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以及国家与企事业单位之间资金管理权限和财力划分的一种根本制度,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财力分配。
    (6)转移支付制度。
    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财政将集中的一部分财政资金,按一定的标准拨付给地方财政的一项制度。其主要功能是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力纵向不平衡,以及调整地区间财力横向不平衡。
     3。财政政策的运作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从整个国家财政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来看,分为“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两个方面。在我国,财政政策主要是发挥“相机抉择”的作用。
    (1)财政政策的种类与经济效应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财政政策分为:松的财政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总的来说,紧的财政政策将使得
过热的经济受到控制,证券市场也将走弱,而松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
证券市场走强。
松的财政政策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
     ①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
     其政策的经济效应是:增加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以刺激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从而扩大社会供给,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为:增加人们的收入,并同时增加了他们的投资需求和消费支出。前者直接引起证券市场价格上涨,后者则使得社会总需求增加。而总需求增加又会刺激投资需求,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利润增加。同时,企业税后利润增加,也将刺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利润总额,从而促进股票价格上涨。再者因市场需求活跃,企业经营环境改善,盈利能力增强,进而降低了还本付息风险,债券价格也将上扬。
    ②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
    其政策效应是: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投资,扩大就业。政府通过购买和公共支出增加商品和劳务需求,激励企业增加投入,提高产出水平,于是企业利润增加,经营风险降低,将使得股价和债券价格上升。同时居民在经济复苏中增加了收入,持有货币增加,景气的趋势更增加了投资者信心,买气增强,股市和债市趋于活跃,价格自然上扬。特别是与政府购买和支出相关的企业将最先最直接从财政政策中获益,因而有关企业的股价和债券价格将率先上涨。
    ③减少国债发行(或回购部分短期国债)。
    其政策效应是缩减证券市场上国债的供给量,从而对证券市场原有的供求平衡发生影响。国债是证券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券种,国债发行规模的缩减,使市场供给量缩减,更多的资金转向股票、企业债券,整个证券市场的价格水平趋于上涨。
    ④增加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往往使财政支出扩大。其政策效应是扩大社会总需求和刺激供给增加。
   紧的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与上述分析相反,不再一一叙述。
    (2)实现短期财政政策目标的运作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为了实现短期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的运作主要是发挥“相机抉择”作用,即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来选择相应的财政政策,调节和控制社会总供求的均衡。
    这些运作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